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纤层蛋白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鹏 樊文科 +2 位作者 朱克明 卓恺明 咸伟伟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研究核纤层蛋白基因(LMNA)在人类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特点及该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析公共数据库TCGA中LMNA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LMNA基因的敲减慢病毒,构建胶质母... 目的:研究核纤层蛋白基因(LMNA)在人类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特点及该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分析公共数据库TCGA中LMNA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构建LMNA基因的敲减慢病毒,构建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87的LMNA基因稳定敲减株;进一步对U87的LMNA基因敲减株及其对照细胞株进行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3D成球实验,检测LMNA基因对细胞增殖与成球能力的影响;通过替莫唑胺加药实验检测LMNA基因敲减细胞株对替莫唑胺的耐药性;最后经裸鼠颅内种瘤实验检测LMNA基因敲减在体内对胶质母细胞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TCGA数据显示,LMNA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且与患者生存预后呈负相关,与肿瘤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LMNA基因敲减显著降低了U87细胞株的克隆生成及细胞成球能力,显著增加了U87细胞株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裸鼠颅内种瘤实验显示,LMNA基因敲减的U87细胞株在裸鼠脑内生成的肿瘤体积显著减小,且小鼠存活时间延长。结论:LMNA基因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增高,与患者生存呈负相关,LMNA基因敲减可抑制U87胶质母细胞瘤细胞株的增殖,并增加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是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层蛋白 纤层蛋白基因 胶质母细胞瘤 替莫唑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关键RNA结合蛋白基因的筛选及验证
2
作者 多力昆·木台力甫 阿布都乃比·麦麦提艾力 伊加提·司马义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0期34-38,共5页
目的筛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关键RNA结合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关键RNA结合蛋白基因筛选选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5例(对照组),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 目的筛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关键RNA结合蛋白基因,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关键RNA结合蛋白基因筛选选择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5例(观察组)、健康志愿者5例(对照组),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转录组,运用R软件“edgeR”包筛选P<0.05、|logFC|>1、错误发现率<0.05的单个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从RNA结合蛋白数据库中下载人单个核细胞的RNA结合蛋白相关基因资料,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后获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单个核细胞RNA结合蛋白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运用TopHat2、ABLas软件筛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差异表达RNA结合蛋白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事件。筛选相对表达量最高的单个核细胞RNA结合蛋白相关差异表达基因为关键RNA结合蛋白基因。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关键RNA结合蛋白基因验证另选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例(一组)、健康志愿者10例(二组),抽取外周静脉血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qRT-PCR法检测2组RNA结合蛋白关键基因。从GEO数据库(GSE40231、GSE43292、GSE100927、GSE27034)数据集中,检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RNA结合蛋白关键基因表达资料。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的差异RNA结合蛋白相关基因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锌指RNA结合蛋白2、SAM域、SH3域和核定位信号1(SAMSN1)、肝配蛋白A型受体2、RNA结合基序蛋白24、多种剪接形式的RNA结合蛋白2、SH3和多个锚蛋白重复结构域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单个核细胞RNA结合蛋白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事件多(P<0.05)。关键RNA结合蛋白基因为SAMSN1。与二组相比,一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SAMSN1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GEO数据库数据结果显示,相比于健康志愿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单个核细胞SAMSN1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关键RNA结合蛋白基因为SAMSN1基因。相比于健康志愿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单个核细胞SAMSN1基因表达升高,可变剪接事件增多。SAMSN1基因可能通过调控RNA结合蛋白相关基因的可变剪接事件,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结合蛋白 RNA结合蛋白基因 SH3域和定位信号1基因 SH3域和定位信号1 可变剪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基因雄性不育在不同生态型大白菜间的转育 被引量:19
3
作者 岳艳玲 冯辉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生态型大白菜 转育方法 基因雄性不育 杂交法 自交法 测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梗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转育 被引量:10
4
作者 辛彬 冯辉 +1 位作者 杨晓飞 王玉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38-42,共5页
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小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00S107为不育源,采用杂交和连续回交方法,向青梗菜自交系CA123中转育核不育基因,育成了性状与CA123相近、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的青梗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001。用该不育系配成的杂交组合... 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小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00S107为不育源,采用杂交和连续回交方法,向青梗菜自交系CA123中转育核不育基因,育成了性状与CA123相近、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的青梗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001。用该不育系配成的杂交组合GMS001×D3整齐一致,园艺学性状优异,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华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梗菜 基因雄性不育系 转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红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冯辉 姜楠 李承彧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8-52,共5页
以白色球心大白菜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AB01的可育株MsfMs为母本,以橘红色球心大白菜自交系北京-1和山东-1为父本,配制F1、F2及BC1,鉴定各世代叶球颜色和雄蕊育性,分析球色遗传规律,以及球色、花色及雄蕊育性的遗传关系,探索橘红心大白菜... 以白色球心大白菜雄性不育甲型两用系AB01的可育株MsfMs为母本,以橘红色球心大白菜自交系北京-1和山东-1为父本,配制F1、F2及BC1,鉴定各世代叶球颜色和雄蕊育性,分析球色遗传规律,以及球色、花色及雄蕊育性的遗传关系,探索橘红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转育方法。结果表明,球心颜色由一对基因控制,橘红心为隐性,白心为显性;橘红心与橘红花性状为完全连锁或一因多效;球心颜色与雄蕊育性独立遗传;橘红心大白菜自交系北京-1和山东-1在核不育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型均为纯合隐性可育msms。提出了利用普通白心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转育橘红心大白菜雄性不育系的遗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橘红心 遗传 基因雄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抗根肿病与核基因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孙保亚 沈向群 +1 位作者 周永红 刘镜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5,共3页
采用菌土置入法对大白菜进行根肿病抗病接种鉴定;根据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对26个抗根肿病自交系育性基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自交系中以纯合显性恢复基因型MsfMsf为主(17个,占65%),纯合隐性可育基因型msms也比较常... 采用菌土置入法对大白菜进行根肿病抗病接种鉴定;根据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对26个抗根肿病自交系育性基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自交系中以纯合显性恢复基因型MsfMsf为主(17个,占65%),纯合隐性可育基因型msms也比较常见(6个,占23%),同时发现了杂合体的可育基因型Msfms(3个,占12%)。通过特意的试验设计验证:抗性基因(R、r)与育性基因(Msf、Ms、ms)是独立遗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根肿病 基因 雄性不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基因文库的构建及其核衣壳蛋白基因的发现、克隆与鉴定 被引量:22
7
作者 程安春 汪铭书 +6 位作者 文明 周伟光 郭宇飞 贾仁勇 徐超 袁桂萍 刘一尘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948-953,共6页
提取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基因组DNA,超声波处理使其片段化,经补平末端后,分级分离并收集各部分DNA片段,与质粒pBluescript Ⅱ SK(+)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成功构建了DEV基因文库.随机选取文库中的重组质粒测序分析,DNA序列拼... 提取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EV)基因组DNA,超声波处理使其片段化,经补平末端后,分级分离并收集各部分DNA片段,与质粒pBluescript Ⅱ SK(+)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成功构建了DEV基因文库.随机选取文库中的重组质粒测序分析,DNA序列拼接后获得大于100bp以上ORF共187个,将其中一个含完整ORF的DNA片段,以BLASTX软件与Genbank上相应基因进行比对分析,初步确定为一种核衣壳蛋白基因.根据该基因片段序列,设计引物对DEV DNA进行PCR扩增,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上,转化宿主菌JM109,提取阳性重组质粒,经PCR检测、酶切鉴定、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该基因片段为DEV核衣壳蛋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病毒性肠炎病毒 基因文库 衣壳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产乳性状的核外基因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赵兴波 李宁 吴常信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97-99,共3页
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DNA ,mtDNA)是动物体内唯一存在的核外遗传物质 ,拷贝数多 ,突变率高 ,编码的 37个基因 ,包括 13条多肽 ,2 2个tRNA基因和 2个rRNA基因 ,全部参与线粒体内膜呼吸链复合体氧化磷酸化过程 ,合成ATP为细胞提供能... 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DNA ,mtDNA)是动物体内唯一存在的核外遗传物质 ,拷贝数多 ,突变率高 ,编码的 37个基因 ,包括 13条多肽 ,2 2个tRNA基因和 2个rRNA基因 ,全部参与线粒体内膜呼吸链复合体氧化磷酸化过程 ,合成ATP为细胞提供能量 ,因而mtDNA直接影响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 ATP的合成 ,进而影响重要经济性状(均与体内能量代谢有关 )。本文对奶牛产乳性状 (包括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蛋白含量等性状 )核外基因效应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产乳性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核雄性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得元 杨凤梅 +1 位作者 李颖 王恒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0-43,共4页
概述了辣椒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发掘、利用与发生机理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辣椒 雄性不育基因 利用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17
10
作者 蒋梁材 蒲晓斌 +2 位作者 王瑞 张启行 蔡平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用 Operon公司 OPA-0 1~ OPJ-2 0 2 0 0个 1 0碱基对随机序列引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株涪优A和可育株涪优 B、显性核不育株 3 7A和可育株 3 7B、广恢系 DGCR98-3 752、RGCR97-1及 F1 材料基因组DNA进行 RAPD扩增 ,共获得 1 3 3 4... 用 Operon公司 OPA-0 1~ OPJ-2 0 2 0 0个 1 0碱基对随机序列引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株涪优A和可育株涪优 B、显性核不育株 3 7A和可育株 3 7B、广恢系 DGCR98-3 752、RGCR97-1及 F1 材料基因组DNA进行 RAPD扩增 ,共获得 1 3 3 4条扩增带 ,平均每引物扩增带约 6.7条 ,表明甘蓝型油菜存在遗传多样性。引物 OPA-0 5、OPA-0 9、OPA-1 2、OPA-1 3、OPA-2 0等分别扩增出了大小不同的多态性带 ,初步认为 OPA-1 2 75 0 、OPA-1 2 6 0 0 、OPA-1 2 5 0 0 是与 3 7A不育基因有关的带 ,OPA-0 9330 是与涪优 A不育基因有关的带 ;OPA-1 3 70 0 是与 3 7A不育恢复基因有关的带 ,OPA-2 0 5 0 0 、OPA-2 0 45 0 、OPA-2 0 35 0 是与涪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不育基因 RAPD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Shaan-GMS不育基因的RAPD标记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胜武 刘胜毅 +5 位作者 于澄宇 郭学兰 赵惠贤 胡小加 路明 刘越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共3页
以825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甘蓝型油菜Shaan-GMS转育的杂合近等基因系220AB的可育群体和不育群体进行PCR扩增,其中632条引物共扩增出2043条带,引物BA1102在220AB的可育群体及不育群体间扩增出2条多态性条带,BA1102.500只在220AB的不育群... 以825条10碱基随机引物对甘蓝型油菜Shaan-GMS转育的杂合近等基因系220AB的可育群体和不育群体进行PCR扩增,其中632条引物共扩增出2043条带,引物BA1102在220AB的可育群体及不育群体间扩增出2条多态性条带,BA1102.500只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出现,BA1102.1000在220AB的不育群体中缺失。进一步对单株PCR分析表明,15株不育株都扩增出了BA1102,500条带;未扩增出BA1102.1000条带,而15株可育株的扩增结果相反,说明BA1102.500是与Shaan-GMS的显性核不育基因Ms相连锁的阳性带。在恢保关系相同的双显性核不育材料6CA的F_1可育和不育群体中,BA1102未获得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haan-GMS 显性不育基因 RAPD标记 杂种优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拷贝核基因的数字PCR定量检测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新 陈锐 +5 位作者 刘娜 王一衡 刘双 李瑞环 王永 兰青阔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0-264,281,共6页
GeneBank搜索牛、绵羊、山羊、猪、马、驴、鸡、鸭、鹅、火鸡、狗、猫、鼠、兔、貂等15种动物的单拷贝核基因组序列信息,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15种动物共有的种间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可同时扩增15种动物源性DNA的内参基因引物和探针;同... GeneBank搜索牛、绵羊、山羊、猪、马、驴、鸡、鸭、鹅、火鸡、狗、猫、鼠、兔、貂等15种动物的单拷贝核基因组序列信息,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15种动物共有的种间保守区域,设计一对可同时扩增15种动物源性DNA的内参基因引物和探针;同时分析筛选绵羊和山羊共有且和其余动物种内特异性区域,设计一对只能扩增羊源性DNA的特异性基因引物和探针。基于微滴数字PCR技术,引入内参基因校正羊种属特异性基因测定方法,建立科学准确的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量化判定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通用性,内参基因和羊种属特异性基因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32和26 copies/μL,模拟添加样品的正确度偏差均值为8.66%,符合数字PCR方法制定指南要求不得大于25%,说明量化判定方法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拷贝 基因 内参基因 羊种属特异性基因 数字PCR 肉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雄性不育基因的AFLP标记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程勇 邹崇顺 +4 位作者 李云昌 李桂英 郑普英 张学昆 刘胜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1,156,共5页
甘蓝型油菜双基因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统受一对显性不育基因和一对显性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不育单株的基因型为MsMsrfrf和Msmsrfrf。为了在育种过程中高效筛选后代单株基因型,本研究利用一个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合两型系70056AB(Msm... 甘蓝型油菜双基因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统受一对显性不育基因和一对显性上位抑制基因共同控制,不育单株的基因型为MsMsrfrf和Msmsrfrf。为了在育种过程中高效筛选后代单株基因型,本研究利用一个显性细胞核雄性不育杂合两型系70056AB(Msmsrfrf×msmsrfrf)构建的兄妹交分离群体,采用AFLP技术,在480对AFLP引物中筛选到一个与不育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P9M14-130。利用P9M14-130引物对70056AB的88个单株进行检测,发现该标记与雄性不育基因间的交换率为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显性不育基因 AFLP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向自交系97A407的转育 被引量:9
14
作者 许明 白明义 魏毓棠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10,共3页
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 ,利用大白菜核不育系 9810 9和已知基因型的甲型两用系可育株 99135 2作为不育源 ,以大白菜自交系 97A40 7为目标亲本 ,经过 5个世代的转育 ,获得了具有 97A40 7遗传基因型的新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 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 ,利用大白菜核不育系 9810 9和已知基因型的甲型两用系可育株 99135 2作为不育源 ,以大白菜自交系 97A40 7为目标亲本 ,经过 5个世代的转育 ,获得了具有 97A40 7遗传基因型的新甲型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雄性不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雄性不育基因 转育 自交系97A40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定位分离、研究进展及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树业 陈启锋 方宣钧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55-58,共4页
本文从经典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认为在定位、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时,应尽可能选择受1对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及其分离群体。对标记基因法、同工酶标记法和DNA标记法进行光(温)核不育基因染色体定位的优缺... 本文从经典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性,认为在定位、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时,应尽可能选择受1对基因控制的不育系及其分离群体。对标记基因法、同工酶标记法和DNA标记法进行光(温)核不育基因染色体定位的优缺点及其定位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比较了各种植物基因克隆技术在分离光(温)核不育基因上的优缺点,认为图谱分离法虽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要在距不育基因1cM范围内找到分子标记并克隆出此基因,还需作大量的工作。DD-PCR和RDA技术可充分利用光(温)核不育水稻的“环境敏感型”这一重要特性,应用这两种技术可能是分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较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不育基因 定位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贾曦 姚方印 李萌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36-41,共6页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和应用为杂交水稻生产由“三系法”向“两系法”转变提供了种质基础。本文综述了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遗传及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不育基因 遗传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第安纳型水泡性口炎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义平 盛祖勋 +2 位作者 赵永刚 王宝安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2-24,共3页
将含有IN型VSV核衣壳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ET-32a/N用EcoRI和NotI进行双酶切,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ZαA,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A/N。用SacI酶切线性化,并以电转化方法转化受体酵母菌GS115,PCR证实目的基因整合到重组酵母菌染色体中,... 将含有IN型VSV核衣壳蛋白基因的重组质粒pET-32a/N用EcoRI和NotI进行双酶切,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PICZαA,构建重组质粒pPICZαA/N。用SacI酶切线性化,并以电转化方法转化受体酵母菌GS115,PCR证实目的基因整合到重组酵母菌染色体中,经鉴定所获得的重组酵母菌株为Muts表型。用甲醇对重组酵母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核衣壳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获得表达,目的蛋白分子量大小为约75kDa,表达量约占菌体总量的20%,并能够被VSV阳性血清所识别,可用于VSV的血清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泡性口炎病毒 衣壳蛋白基因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源筛选鉴定
18
作者 谭翀 杨天丽 +1 位作者 郭瑛琪 岳艳玲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1-325,共5页
以引进的8个大白菜F1杂交种为试材,对这些材料及其自交后代进行育性鉴定。结果表明,5个F1试材表现出性状分离,3个F1试材全为可育株,其中青绿王的自交后代F2中有5个株系可育株与不育株表现出性状分离,2个株系全为可育株。根据大白菜"... 以引进的8个大白菜F1杂交种为试材,对这些材料及其自交后代进行育性鉴定。结果表明,5个F1试材表现出性状分离,3个F1试材全为可育株,其中青绿王的自交后代F2中有5个株系可育株与不育株表现出性状分离,2个株系全为可育株。根据大白菜"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设计遗传方案鉴定3∶1分离株系含有复等位不育基因Ms和恢复基因Msf;F2的全可育株系含有复等位保持基因。采用人工授粉进行兄妹交、自交、杂交,分别获得雄性不育两用系、临时保持系和不育株率100%的不育系,为进一步研究利用该不育源奠定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基因雄性不育 不育源 筛选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玉米核及细胞器基因核苷酸替代率与选择压力关系分析
19
作者 唐萍 彭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8854-8858,共5页
[目的]探讨选择压力与核苷酸替代率的关系。[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高粱、玉米中部分核基因、细胞器基因的同义替代率、非同义替代率以及二者之间的比值,并对一些相关功能基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关功能基因在核与叶绿体中所受的... [目的]探讨选择压力与核苷酸替代率的关系。[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高粱、玉米中部分核基因、细胞器基因的同义替代率、非同义替代率以及二者之间的比值,并对一些相关功能基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相关功能基因在核与叶绿体中所受的纯化选择压力相近,在线粒体中则较低。高粱、玉米核同源基因间及核中不同功能基因间核苷酸替代的差异主要由非同义替代的差异造成。[结论]选择压力影响不同功能基因、不同物种的分子进化速率,而核与细胞器基因间进化速率的差异与选择压力间并无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细胞器基因 苷酸替代 选择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葡萄球菌素基因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与检测及转基因核供体细胞的制备
20
作者 上官陶 张勃伟 +2 位作者 孙薇薇 黄欣 张涌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74-1379,共6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EPB),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制备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牛提供核供体细胞。本研究以pEGFP-C1为载体骨架,通过PCR扩增牛2.6kb的β-酪蛋白5′调控区及0.6kb的3′侧翼区(poly... 本研究旨在构建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EPB),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为制备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的转基因克隆牛提供核供体细胞。本研究以pEGFP-C1为载体骨架,通过PCR扩增牛2.6kb的β-酪蛋白5′调控区及0.6kb的3′侧翼区(poly A)序列作为调控序列,制备成含有绿色荧光和新霉素筛选标记的牛乳腺特异表达载体,经PCR和酶切鉴定正确后,用转染试剂FuGene HD反复转染牛pEPB乳腺上皮细胞3~5次,用催乳素诱导后,经免疫荧光分析,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然后,用电转染法转染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得到阳性细胞后,把阳性细胞扩大培养并提取其基因组,因为溶葡萄球菌素基因是外源基因,经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来确定目的基因是否已经整合到细胞的基因组上。结果表明,溶葡萄球菌素基因在牛乳腺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并整合到牛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中,得到了转溶葡萄球菌素基因的核供体细胞。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获得的转基因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可作为体细胞核移植的供体细胞进行转基因克隆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葡萄球菌素基因 乳腺特异表达 牛乳腺上皮细胞 牛胎儿成纤维细胞 基因供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