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普通小麦PTS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亚珍 陈天佑 +3 位作者 雷国材 耿东梅 王强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 PTS和常规品种 (系 )小偃 6号、西农 872 7、小偃 2 2、陕 2 2 9、陕 785 9、周麦 1 1等互为父母本进行杂交 ,分期播种 F1 和 F2 ,田间考察自交结实率和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F1 正反交组合的结实率不受细胞质影响 ,说明 PTS系的... 以 PTS和常规品种 (系 )小偃 6号、西农 872 7、小偃 2 2、陕 2 2 9、陕 785 9、周麦 1 1等互为父母本进行杂交 ,分期播种 F1 和 F2 ,田间考察自交结实率和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F1 正反交组合的结实率不受细胞质影响 ,说明 PTS系的育性遗传为核基因控制。同时 ,F2 代育性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以结实率 70 %为界划分可育与不育及半不育时 ,出现 3∶ 1的分离比 ,因此认为 PTS系的不育表达是一主效隐性基因和多个微效 (修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PTS光温敏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核基因控制 育性变化 主效隐性基因 微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18西瓜雄性不育材料的植物学特征和遗传特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显 杨建强 +3 位作者 张进升 张勇 马建祥 侯沛 《中国瓜菜》 CAS 2005年第5期3-6,共4页
对发现的Se18西瓜雄性不育材料的植物学特征和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e18是1个新的核基因控制西瓜雄性不育材料,不育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其遗传由质量性状控制,为主效基因,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关键词 西瓜 雄性不育 植物学特征 遗传特性 雄性不育材料 特征和 植物学 特性研究 核基因控制 孟德尔遗传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海涛 邹庆道 +2 位作者 吕书文 穆欣 许文奎 《辽宁农业科学》 2001年第5期1-4,共4页
以感病材料 98TL - 1(P1)、L - 40 2母本自交系 (P3)、高抗青枯病自交系LS89(P2 )及抗、感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和回交世代为试材 ,进行番茄抗青枯病遗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基因对感病基因表现为部分显性。控制LS89番茄抗青枯病自交... 以感病材料 98TL - 1(P1)、L - 40 2母本自交系 (P3)、高抗青枯病自交系LS89(P2 )及抗、感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和回交世代为试材 ,进行番茄抗青枯病遗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抗病基因对感病基因表现为部分显性。控制LS89番茄抗青枯病自交系的遗传是一个基因 ,或者一个基因起主导作用。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受核基因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青枯病 抗性遗传 抗性鉴定 核基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黄瓜与普黄瓜性状比较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辰兴 王秀峰 +3 位作者 樊志诚 张松 刘存法 王振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0-362,共3页
本试验结果表明银杏叶性状为一对核基因控制的隐性性状。与普通黄瓜相比 ,银杏叶黄瓜叶缘上卷、叶片较小且呈匙状 ,其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异 ,瓜条性状亦一致。
关键词 黄瓜叶 性状比较 隐性性状 核基因控制 叶片叶绿素 光合速率 银杏叶 含量 试验结果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性不育在我国蔬菜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富欣 刘佳 +1 位作者 李向前 孔德男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14,共2页
蔬菜雄性不育性遗传机制分两种:一为细胞核雄性不育,不育性受核基因控制;二为细胞核、质互作型,不育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作用。在蔬菜育种中,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一代杂种,在制种成本、产品的商品性状、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诸多方面... 蔬菜雄性不育性遗传机制分两种:一为细胞核雄性不育,不育性受核基因控制;二为细胞核、质互作型,不育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作用。在蔬菜育种中,利用雄性不育系生产一代杂种,在制种成本、产品的商品性状、产量、品质和抗性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雄性不育 蔬菜育种 雄性不育性 相互作用 核基因控制 雄性不育系 遗传机制 一代杂种 制种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技术
6
作者 高国训 吴锋 +4 位作者 刘金升 陆子梅 王武台 张宝华 宋道林 《长江蔬菜》 2013年第20期53-54,共2页
芹菜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绿叶蔬菜,杂种优势明显,但由于芹菜特殊的开花习性很难进行严格的人工杂交,而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成功为芹菜杂交制种开辟了有效途径。最先在芹菜杂交制种中得到应用的是由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两用系.不过两用系... 芹菜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绿叶蔬菜,杂种优势明显,但由于芹菜特殊的开花习性很难进行严格的人工杂交,而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成功为芹菜杂交制种开辟了有效途径。最先在芹菜杂交制种中得到应用的是由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两用系.不过两用系杂交制种的应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种成本和技术难度较高的限制。为了克服两用系存在的缺陷,我们在资源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育成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并顺利实现了规模化杂交制种,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我们近2a初步摸索出的一套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雄性不育系 杂交制种技术 芹菜 雄性不育两用系 核基因控制 绿叶蔬菜 杂种优势 人工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八十七) 由多主棒孢引起的黄瓜茎腐病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自心 李盼亮 +2 位作者 王莹莹 傅俊范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2-84,共3页
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中国、美国、德国、巴拿马、韩国、新西兰、西印度群岛等地均有发生和报道。1960年在我国江西省首次发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迄今为止,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 黄瓜棒孢叶斑病又称褐斑病、靶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中国、美国、德国、巴拿马、韩国、新西兰、西印度群岛等地均有发生和报道。1960年在我国江西省首次发现了黄瓜棒孢叶斑病。迄今为止,由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引起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发生遍及全国,在温室、露地均有发生且不断加重。黄瓜棒孢叶斑病成为我国黄瓜栽培中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田间叶片发病率为10%~25%,严重时可达70%,甚至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腐病 抗性基因 核基因控制 棒孢属 蔬菜保护地 时可 西印度 抗病品种选育 大水漫灌 病斑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凤丽 《河南农业》 2016年第13期37-39,共3页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在世界主要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从1980年开始,该病在中国各玉米产区相继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超过70%,一般造成的产量损失在20%~30%,局部地区在50%以上,严重时甚至绝... 玉米茎腐病又称玉米青枯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在世界主要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从1980年开始,该病在中国各玉米产区相继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20%,严重时超过70%,一般造成的产量损失在20%~30%,局部地区在50%以上,严重时甚至绝收。此外,茎腐病严重影响玉米品质以及因茎秆破损倒伏而带来的收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玉米种植区 玉米产区 玉米品质 抗性表现 核基因控制 玉米青枯病 土传病害 散粉期 禾谷镰孢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