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芹酚调节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1
作者 袁新叶 杜蕾 李雪娇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探讨香芹酚调节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RGC-5细胞以每孔4×10^(4)个接种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用香芹酚(5.0μmol·L^(-1... 目的探讨香芹酚调节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损伤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RGC-5细胞以每孔4×10^(4)个接种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中,用香芹酚(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40.0μmol·L^(-1)、80.0μmol·L^(-1)、160.0μmol·L^(-1))与30.0 mmol·L^(-1)葡萄糖共同处理RGC-5细胞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筛选香芹酚浓度。随后将RGC-5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随机分为对照组,30.0 mmol·L^(-1)葡萄糖处理组(高糖组),香芹酚低、中、高浓度组(香芹酚-L组、香芹酚-M组、香芹酚-H组),香芹酚高浓度+Nrf2通路抑制剂(ML385)组(香芹酚-H+ML385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GC-5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荧光探针法检测RGC-5细胞氧化应激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RGC-5细胞上清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kt/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高糖组相比,香芹酚浓度在20.0μmol·L^(-1)以上时,RGC-5细胞生存率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故选择20.0μmol·L^(-1)、40.0μmol·L^(-1)、80.0μmol·L^(-1)的香芹酚浓度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GC-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IL-1β、IL-6、TNF-α含量均显著上升,ROS、LDH、MDA水平均显著升高,SOD、GSH-PX水平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香芹酚-L组、香芹酚-M组、香芹酚-H组RGC-5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下调,IL-1β、IL-6、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ROS、LDH、MDA水平均显著降低,GSH-PX、SOD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与香芹酚-H组相比,香芹酚-H+ML385组RGC-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Bax、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ROS、LDH、MDA水平均显著升高,GSH-PX、SOD水平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GC-5细胞p-Akt/Akt表达量比值、Nrf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降(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香芹酚-L组、香芹酚-M组、香芹酚-H组RGC-5细胞p-Akt/Akt表达量比值、Nrf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升(均为P<0.05);与香芹酚-H组相比,香芹酚-H+ML385组RGC-5细胞p-Akt/Akt表达量比值、Nrf2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香芹酚可能通过激活Akt/Nrf2信号通路降低RGC中炎症反应水平,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芹酚 蛋白激酶b 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 高糖诱导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杨洪 丁钧 +1 位作者 郭鹏 张治清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73-1479,共7页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微小RNA-106b(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肝癌组,将... 目的 探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CDKN3)和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微小RNA-106b(miR-106b)联合检测在肝癌转移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肝癌组,将同期8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肝硬化组,96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慢性乙肝组、常规体检健康人员98例纳入健康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miR-106b水平。将肝癌组按照随访1年期间是否转移分为26例转移组、63例未转移组、11例失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细胞周期分子CDKN3、miR-106b、血清CHI3L1水平。利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miR-106b、细胞周期分子CDKN3、血清CHI3L1联合检测对肝癌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组、慢性乙型组、肝硬化组的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血清miR-106b水平升高,且慢性乙型组<肝硬化组<肝癌组,随肝脏疾病程度不断增加,其呈现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未转移组相比,转移组谷丙转氨酶(ALT)、肿瘤> 3 cm占比、CHI3L1、细胞周期素A2(CCNA2)、肿瘤分期>Ⅲ期占比、细胞周期分子CDKN3、异常凝血酶原、谷氨酰转肽酶(GGT)、miR-106b、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肿瘤数量多发占比、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包括ALT、CCNA2、肿瘤> 3 cm、AST、GGT、肿瘤分期>Ⅲ期、AFP、CHI3L1、多发肿瘤、miR-106b、细胞周期分子CDKN3、TBA。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106b、血清CHI3L1、细胞周期分子CDKN3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3.65%、准确度为84.27%、AUC值为0.776高于单项检测敏感度、准确度、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细胞周期分子CDKN3和血清CHI3L1、miR-106b水平升高为肝癌转移的风险因素,可用于预测肝癌转移发生情况,且联合检测预测效能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3 壳多糖酶3样蛋白1 微小RNA-106b 肝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调控蛋白与核因子κB在急性MDMA染毒心肌细胞钙失衡中的作用机制
3
作者 王荣帅 黄锶哲 +6 位作者 王云云 邓燕飞 丁自娇 张杰 刘勇 任亮 刘良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1,159,共9页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N-methyl-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MA)急性染毒后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模式变化特征和差异、钙调控蛋白变化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及其对钙调控蛋白的影... 目的通过检测不同浓度3,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N-methyl-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MDMA)急性染毒后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模式变化特征和差异、钙调控蛋白变化以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否参与及其对钙调控蛋白的影响,探讨MDMA致心肌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大鼠心肌细胞建立急性MDMA染毒模型,并设立对照组。MDMA染毒组分为10、100和1000μmol/L 3个浓度组,染毒1 h后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变化,测定细胞毒性及钙信号的变化特征,并检测钙调控蛋白RyR2、SERCA2a、PLN、NCX1及Cav1.2的变化。使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MDMA染毒及NF-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 ammonium,PDTC)、蛋白质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干预后NF-κB的活性变化和核蛋白p-p65(Ser311)、PKCζ的表达变化,并观察PDTC干预后MDMA染毒对心肌细胞内钙信号的影响及钙调控蛋白RyR2、SERCA2a、PLN、NCX1和Cav1.2的变化。结果急性MDMA染毒后心肌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细胞质内钙离子振荡波形呈不规则改变,振荡波幅增大,波动剧烈,频率不规则,相对光密度值波动幅度增大;心肌细胞内RyR2、SERCA2a及NCX1表达增加,Cav1.2、PLN表达下降。急性MDMA染毒可增加NF-κB活性,PDTC及CHE干预后可抑制NF-κB活性。在MDMA染毒组中,PKCζ及核蛋白p-p65(Ser311)表达均有所增加,并可被CHE抑制。PDTC干预阻断NF-κB后,染毒心肌细胞内钙振荡波幅较MDMA染毒组降低,RyR2、SERCA2a、NCX1表达下降,PLN无明显变化,而Cav1.2表达增加。结论MDMA可以导致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这一过程参与心肌毒性作用,其机制与心肌细胞内钙调控蛋白的变化有关,主要与RyR2表达增加相关;MDMA可通过PKCζ-NF-κB途径上调细胞内NF-κB活性,并作用于心肌细胞钙调控蛋白,加剧急性MDMA染毒时的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毒理学 3 4-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 细胞毒性 钙稳态 钙调控蛋白 因子κb 蛋白质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槐素通过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损伤 被引量:2
4
作者 补娟 史深 +2 位作者 叶勒丹·马汉 王兆霞 周玲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探讨刺槐素(Acacet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DMs)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刺槐素(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剂量;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 目的:探讨刺槐素(Acacetin)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DMs)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各浓度刺槐素(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剂量;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LPS(50 ng/mL)预处理BMDMs(0 min,10 min,30 min,60 min),加入刺槐素(10μmol/L)孵育0.5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65、磷酸化p65(p-p65)、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IκBα(p-IκBα)的表达,激光共聚焦观察核因子κB核转位情况。结果:CCK-8结果显示,5~40μmol/L的刺槐素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选择10μmol/L刺槐素作为后续研究剂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不同时间刺激组p-p65、p-IκBα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给予刺槐素治疗后,能显著降低p-核因子κB p65和p-IκBα的表达;刺槐素能抑制LPS介导的核因子κB p65核转位。结论:刺槐素的抗炎作用与抑制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有关,刺槐素可作为一种有潜力的候选抗炎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素 脂多糖 因子κb 巨噬细胞 抑制 抗炎作用 磷酸化 因子κb抑制蛋白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中Raf激酶抑制蛋白、核因子κBp65蛋白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梅 郭钰珍 +2 位作者 闫爱琴 李瑞萍 张正梅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核因子κBp65蛋白(NF-κBp65)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卵巢上皮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分析RKIP表达水平改变对卵巢上皮性癌侵袭能力和NF-κB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核因子κBp65蛋白(NF-κBp65)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卵巢上皮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分析RKIP表达水平改变对卵巢上皮性癌侵袭能力和NF-κB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6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35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2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RKIP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不同卵巢组织临床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RKIP的表达低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而NF-κBp65的表达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及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RKIP和NF-κBp65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RKIP与NF-κBp65的表达呈负相关(r=-0.582,P<0.01)。结论:RKIP表达的减少或缺失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通过上调NF-κBp65的表达促进卵巢上皮性癌的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活化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癌 RAF激酶抑制蛋白 因子κbp65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香素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核因子κB(JNK/NF-κB)通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损伤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静 王东亮 +3 位作者 衣蕾 李婷 王苗苗 朱海慧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3-519,共7页
目的研究瑞香素(DAP)对于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30、60、90)mg/kg DAP处理组。模型的建立则是采用皮下注射85 mg/kg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连续2 d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持... 目的研究瑞香素(DAP)对于心肌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30、60、90)mg/kg DAP处理组。模型的建立则是采用皮下注射85 mg/kg异丙基肾上腺素(ISO)连续2 d建立大鼠心肌缺血模型,持续灌胃给予相应剂量DAP处理7 d,观察DAP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大鼠心电图测量装置测定各组实验大鼠的心电图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ELISA检测血清肌肉B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水平以及心肌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采用HE染色以及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的损伤及纤维化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组织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核因子κB(NF-κB)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JNK、NF-κB的磷酸化情况。结果DAP能增加心肌组织SOD、CAT、GSH-Px酶活性,降低MDA,并能降低血清组织中CK-MB、LDH、CPK、TNF-α和IL-1β水平,减少心肌细胞纤维化,抑制JNK和NF-κBp65的表达和磷酸化。结论DAP通过抑制JNK/NF-κB信号通路活化,抑制心肌缺血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瑞香素(DAP) 过氧化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c-Jun氨基末端激酶/因子κb(JNK/NF-κb)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A在缺血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薛庆华 昌克勤 +1 位作者 史世勇 李立环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在缺血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脱氧核糖核酸(DNA)(NF-κB-DNA)结合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蛋白激酶A抑制剂组(H89组)和...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A在缺血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核因子-κB-脱氧核糖核酸(DNA)(NF-κB-DNA)结合活性中的作用。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蛋白激酶A抑制剂组(H89组)和脯氨酸二硫氨基甲酸组(PDTC组,核因子-κB抑制剂)。在平衡期、复灌10 min、20 min、30 min记录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在平衡期、复灌30 min时记录冠状动脉流量,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复灌30 min后留取心肌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Ser133)]含量,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MSA)检测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和PDTC组心肌细胞核内p-CREB(Ser133)含量升高了2.31倍和1.65倍;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H89组p-CREB(Ser133)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组心肌细胞核内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明显降低;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H89组和PDTC组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复灌30min时,与缺血预处理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H89组和PDTC组心率、左心室发展压和冠脉流量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0.01)。结论: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A抑制核因子-κB-DNA结合活性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A 缺血预处理 因子-κb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囊对虾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ε2基因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范嗣刚 刘勇 +2 位作者 赵超 侯思禹 邱丽华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9,共7页
【目的】了解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ε2(IKKε2)基因在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受细菌刺激后的应答情况,以阐释IKKε2在对虾先天免疫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从日本囊对虾转录组数据中获得日本囊对虾IKKε2(命名为PjIKKε2)的... 【目的】了解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ε2(IKKε2)基因在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受细菌刺激后的应答情况,以阐释IKKε2在对虾先天免疫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从日本囊对虾转录组数据中获得日本囊对虾IKKε2(命名为PjIKKε2)的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PjIKKε2的组织表达以及受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刺激后在肝胰腺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PjIKKε2全长为4009 bp,其中开放阅读框长2337 bp,编码778个氨基酸,5′UTR(Untranslated region)174 bp,3′UTR 1498 bp。PjIKKε蛋白含有一个激酶结构域、一个类泛素结构域和一个TANK结合激酶卷曲螺旋结构域。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PjIKKε2蛋白序列与其他甲壳类IKKε的相似性高,在激酶结构域保守性高。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PjIKKε2与其他对虾属的IKKε聚集在一支。PjIKKε2在日本囊对虾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在淋巴组织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哈维弧菌刺激6 h后,PjIKKε2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显著上调,达到最大值(P<0.05)。【结论】PjIKKε2参与了日本囊对虾的先天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囊对虾 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ε2 基因表达 先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抑制剂在防治家兔脑血管痉挛中对核因子-κB的影响
9
作者 刘力强 张庆俊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70-174,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核因子-кB在实验性家兔脑血管痉挛中表达变化的影响机制及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中国白兔60只,体重1.5~2 kg,其中45只经枕大池2次(间隔72 h)注入自体动脉血(1 ml/kg)制成脑血管痉挛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核因子-кB在实验性家兔脑血管痉挛中表达变化的影响机制及对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方法中国白兔60只,体重1.5~2 kg,其中45只经枕大池2次(间隔72 h)注入自体动脉血(1 ml/kg)制成脑血管痉挛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1)单纯2次注血组(15只);(2)给药组(15只),动物每次经枕大池注血前注射蛋白激酶抑制剂等渗盐水稀释液0.1 ml,剂量为100 μg/kg;(3)等渗盐水组(15只),每次经枕大池注血前注射等量等渗盐水代替蛋白激酶抑制剂;(4)假穿刺组(15只).于第4、7、10天将动物分批处死,取基底动脉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蛋白印迹及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等方法检测核因子-кB、кB抑制蛋白活性表达变化,评价不同剂量蛋白激酶抑制剂对其影响程度.结果单纯2次注血组家兔较假穿刺组在4~10 d基底动脉出现明显管腔狭窄、炎性浸润等改变,7 d时最明显;核因子-кB的活性于4~10 d也明显增高,与炎性变化一致;抑制蛋白кB表达下降,与核因子-кB呈负相关.给药组家兔与单纯注血组相比,基底动脉痉挛程度和炎性浸润明显减轻,抑制蛋白кB表达明显上升,核因子-кB活性下降,而等渗盐水组较单纯注血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蛋白激酶抑制剂不仅能够显著减轻脑血管痉挛的程度,而且可减轻其管壁炎性浸润程度,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кB抑制蛋白的磷酸化作用减弱核因子-кB的表达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抑制 家兔 脑血管痉挛 因子-κb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抑制剂与紫杉烷类联合应用于未分化甲状腺癌转移灶动物模型的研究
10
作者 孟召伟 谭建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69-671,共3页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未分化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是甲状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致死率极高且经常发生转移,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在针对ATC有效诊疗手段的研究中,分子靶向性化... 背景与目的甲状腺肿瘤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未分化甲状腺癌(anaplastic thyroid cancer,ATC)是甲状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致死率极高且经常发生转移,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案。在针对ATC有效诊疗手段的研究中,分子靶向性化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转移灶 未分化甲状腺癌 因子κb抑制 模型 紫杉烷类 内分泌系统肿瘤 甲状腺肿瘤 恶性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糖通过核因子κB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信号通路发挥抗氧化作用的机制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丽雪 解玉怀 +2 位作者 杨维仁 杨在宾 张桂国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857-3863,共7页
植物多糖是植物提取物中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免疫增强、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在抗氧化作用方面,植物多糖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缓解氧化应激损伤;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M... 植物多糖是植物提取物中重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免疫增强、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在抗氧化作用方面,植物多糖通过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缓解氧化应激损伤;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MAPK/Nrf2)信号通路清除机体或细胞内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或含量,增强机体或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抗性。本文主要综述了氧化应激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阐述NF-κB及MAPK/Nrf2信号通路在植物多糖发挥抗氧化作用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为植物多糖作为抗氧化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因子E2相关因子2 因子κb 抗氧化作用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K抑制剂BGB-3111联合硼替佐米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12
作者 李洪杰 兰茂卓 +4 位作者 王潇 冯冉冉 陶燕燕 刘佳庆 孙海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9-609,共11页
目的:探讨泽布替尼(BGB-3111)联合硼替佐米(Btz)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MM U266、PS-R、RPMI8226、KMS28-PE、KMS28-BM和H929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细胞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 目的:探讨泽布替尼(BGB-3111)联合硼替佐米(Btz)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MM U266、PS-R、RPMI8226、KMS28-PE、KMS28-BM和H929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细胞中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蛋白表达水平。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法检测0、10、20、30、40和50μmol·L^(-1)BGB-3111处理的RPMI8226、U266及KMS28-BM细胞存活率。取对数生长期RPMI8226、U266和KMS28-BM细胞,分为对照组、 BGB-3111组、 Btz组和BGB-3111+Btz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髓细胞白血病因子1 (MCL-1)、B细胞淋巴瘤2 (Bcl-2)、Bcl-2相互作用细胞死亡介质蛋白(Bim)、磷酸化Bim (p-Bim)、P65、磷酸化P65 (p-P65)、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TRAF) 2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诱导蛋白3 (A20)蛋白表达水平。U266细胞分为A20过表达组(A20-OE组)和空载对照组(EV组),2组细胞各分为对照组、BGB-311组、BTZ组和BGB-311+BTZ组,转染相应质粒,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转染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过表达A20后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KMS28-BM细胞比较,U266、RPMI8226和H929细胞中BT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CK-8法检测,与0μmol·L^(-1)BGB-3111组比较,10、20、30、40和50μmol·L^(-1)BGB-3111组RPMI8226细胞及U266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20、30、40和50μmol·L^(-1)BGB-3111组KMS28-BM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P<0.01)。与RPMI8226和U266细胞比较,20、30和40μmol·L^(-1)BGB-3111组KMS28-BM细胞存活率均明显升高(P<0.05),选取10μmol·L^(-1)BGB-3111用于后续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GB-3111组、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及U266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BGB-3111组和Btz组比较,BGB-3111+Btz组RPMI8226及U266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Btz组和BGB-3111+Btz组KMS28-BM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与BGB-3111组比较,BGB-3111+Btz组KMS28-BM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与EV组细胞比较,Btz组和BGB-3111+Btz组中A20-OE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BGB-3111组、 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细胞及U266细胞中Bim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细胞及U266细胞中MCL-1、 p-Bim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BGB-3111组和Btz组比较,BGB-3111+Btz组RPMI8226细胞和U266细胞中Bim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 MCL-1、p-Bim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Btz组和BGB-3111+Btz组RPMI8226及U266细胞中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RAF2和A20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BGB-3111组和Btz组比较,BGB-3111+Btz组RPMI8226和U266细胞中p-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TRAF2和A20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EV组比较,A20-OE组细胞中A2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BGB-3111通过抑制BTK活性诱导MM细胞发生凋亡,并增强Btz的促凋亡作用,过表达A20增加MM细胞对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其抗肿瘤作用可能与核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抑制 硼替佐米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 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香烟烟雾提取物诱导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κB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杨丹蕾 徐永健 +1 位作者 张珍祥 李超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及机 制。方法:将大鼠AM与不同浓度的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或iNOS特异性抑制剂N6-(1-亚氨乙基)赖氨酸(L-NIL)及CSE共同培养,...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对香烟烟雾提取物(CSE)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及机 制。方法:将大鼠AM与不同浓度的NO前体左旋精氨酸(L-Arg)或iNOS特异性抑制剂N6-(1-亚氨乙基)赖氨酸(L-NIL)及CSE共同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用Western blot检测I-κB蛋白含量,用Griess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的水平。结果:CSE可使NF-κB活化细胞的百分率增加,I-κB的水平下降。加入CSE和低浓度L-Arg培养的AM,NF-κB活化细胞的百分率显著高于只加入CSE的AM;而I-κB的水平显著低于只加入CSE的AM。加入CSE和高浓度L-Arg培养的AM,NF-κB活化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只加入CSE的AM,而I-κB的水平无显著变化。加入CSE和不同浓度的L-NIL培养的AM,NF-κB活化细胞的百分率显著低于只加入CSE的AM;而I-κB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只加入CSE的AM,并呈浓度依赖(P<0.01)。结论:内源性NO对香烟烟雾所致NF-κB的活化具有双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氧化氮 香烟烟雾提取 大鼠 肺泡巨噬细胞 因子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小鼠肺炎衣原体肺炎致炎及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施毅 董静 +2 位作者 印洁 申萍 朱美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30-334,共5页
目的观察核因子(NF)-κB抑制剂对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致炎及抗炎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TLR4基因缺失(C3H/HeJ)雄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肺炎衣原体感染组和肺炎衣原体感染加NF-κB抑... 目的观察核因子(NF)-κB抑制剂对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致炎及抗炎细胞因子表达的调节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TLR4基因缺失(C3H/HeJ)雄性小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肺炎衣原体感染组和肺炎衣原体感染加NF-κB抑制剂干预组,正常组鼻内接种二磷酸蔗糖(2sp)缓冲液,感染组鼻内接种肺炎衣原体约4.0×10~6IFU/mL,干预组即在感染肺炎衣原体后腹腔注射NF-κB抑制剂二硫氨基甲酸酞吡咯烷(PDTC)50mg/kg,并分别在接种后第1、4、7、14和21天处死小鼠,取肺脏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TNF-α、IL-10的表达,同时观察各组中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后NF-κB蛋白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迅速升高,第4天达高峰(12.44±1.42)pg/mg,第14天时表达下降(5.61±0.81)pg/mg。同时肺组织中TNF-α、IL-10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正常组。在NF-κB抑制剂干预组,肺组织N F-κB蛋白表达与感染组比较明显减弱,同时TNF-α、IL-10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低于感染组。结论 NF-κB能活化小鼠感染肺炎衣原体的炎症反应,其特异性NF-κB抑制剂能有效拮抗NF-κB活性,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κb抑制 肺炎衣原体肺炎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抑制物(IκB)家族在人肺腺癌中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唐铭 杨杰 +3 位作者 袁青 徐文峰 谢翔 于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27-735,共9页
目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核因子κB抑制物(IκB)家族基因在肺腺癌(LUAD)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探究其在LUA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语言筛选出IκB家族基因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存分析;R语言分析IκB家族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 目的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核因子κB抑制物(IκB)家族基因在肺腺癌(LUAD)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探究其在LUA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语言筛选出IκB家族基因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存分析;R语言分析IκB家族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基于LinkedOmics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肿瘤免疫评估资源(TIMER)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比例风险(COX)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LUAD预后的关系。结果IκB家族中核因子κB抑制物δ(NFKBID)基因和核因子κB抑制物ζ(NFKBIZ)基因在LUAD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且NFKBID和NFKBIZ低表达的LUAD患者具有更短的生存期;NFKBID、NFKBIZ与肺腺癌T分期显著相关;富集分析显示NFKBID、NFKBIZ可能参与能量代谢、蛋白质表达和运输;NFKBID、NFKBIZ的表达与B细胞、CD4~+T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DC)的浸润呈正相关;COX分析提示NFKBIZ基因或可作为LUAD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NFKBID、NFKBIZ在LUAD组织中低表达,且患者生存期短;NFKBID、NFKBIZ可能通过调节糖代谢和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参与LUAD的发生发展;NFKBIZ可能是LUAD的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因子κb抑制(Iκb) 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α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钧蔚 王林 +1 位作者 葛红岩 刘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生情况,了解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取人LECs系(HLE283)在含质量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和传代。将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01、0.1、1、10、100μmol/L)分别加入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作为不同浓度地塞米松组,不含地塞米松的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的LECs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别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检测LECs中NF—κB/IκB α浓度的改变及LECs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扩增的基因片段与所设计片段大小一致。地塞米松作用后NF—α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77,P=0.004);IκBα蛋白的表达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41,P=0.002)。在同浓度地塞米松组,NF—κB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作用时间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06,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时的NF—κB核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IκBα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LECs的凋亡率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通过上调IκBα的表达而过度抑制了NF—κB的活性,并导致LECs凋亡,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 地塞米松 转录因子κb 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 凋亡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38MAPK抑制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政坤 包建东 +2 位作者 戴军 苏海丰 张云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3-324,共2页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预处理对大鼠内毒素型急性肺损伤(ALI)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腹腔内注射+气管内给内毒素复制大鼠ALI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预处理组NF-κB的... 目的观察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抑制剂预处理对大鼠内毒素型急性肺损伤(ALI)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腹腔内注射+气管内给内毒素复制大鼠ALI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肺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实验组、预处理组NF-κB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且实验组高于预处理组(P<0.05)。结论p38MAPK抑制剂可减轻大鼠细胞的NF-κB表达,减轻肺组织的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38 MAPK抑制 因子-κb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烟烟雾提取物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核因子-κB及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佩茹 张晓荣 +3 位作者 多力坤 张亚楼 卢晓梅 刘辉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10-812,共3页
目的观察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的损伤、对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549,加入不同浓度的CSE,应用倒置显微镜、MTT法、免疫组化染色和ELISA法观察A549细胞形态、活性、NF-κ... 目的观察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549)的损伤、对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549,加入不同浓度的CSE,应用倒置显微镜、MTT法、免疫组化染色和ELISA法观察A549细胞形态、活性、NF-κB活化和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549细胞的镜下形态和结构随CSE浓度和时间发生改变;MTT示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浓度CSE刺激后均可诱导NF-κB的活化,且在8h达高峰;各组TNFα水平具时间依赖性,其中5%和10%CSE组上升,20%CSE组下降(P均<0.01)。结论CSE可导致A549形态结构改变和活性下降,其损伤可能与NF-κB活化和TNFα水平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Ⅱ型细胞 香烟烟雾提取 因子-κb 肺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核因子-кB活化的调控 被引量:2
19
作者 熊维宁 徐永健 +3 位作者 张珍祥 王孝养 莫碧文 傅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3-375,共3页
为探讨蛋白激酶 C对哮喘患者 T淋巴细胞核因子 - кB(NF- кB)活化的调控作用 ,分别从 1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 T淋巴细胞并分成 3组培养 ,即空白对照组 ,加入 PKC激动剂 12 -肉豆蔻酰 - 13-乙酸佛波... 为探讨蛋白激酶 C对哮喘患者 T淋巴细胞核因子 - кB(NF- кB)活化的调控作用 ,分别从 16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及 16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 T淋巴细胞并分成 3组培养 ,即空白对照组 ,加入 PKC激动剂 12 -肉豆蔻酰 - 13-乙酸佛波酯 (PMA)的 PMA组 ,同时加入 PMA和 PKC抑制剂 Ro31- 82 2 0的 PMA+Ro31- 82 2 0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 Western印迹检测 NF- кB和抑制蛋白 - кB(I- кB)的表达。结果显示 :哮喘 PMA组 NF- 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正常 PMA组 (P<0 .0 1) ,且 I- кB水平显著低于上述 2组 (P<0 .0 1) ;而哮喘 PMA+Ro31- 82 2 0组 NF- кB活化的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哮喘 PMA组 (P<0 .0 1) ,且 I- кB水平显著高于该组 (P<0 .0 1)。提示哮喘 T淋巴细胞 NF- кB的活化可能受 PKC调控 ,T淋巴细胞 PKC— 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控 蛋白激酶C 因子b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在膀胱癌细胞系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及体外侵袭能力负相关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新阳 程鹤鹏 +2 位作者 陈玉乐 李宏宏 贺大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9-1161,1165,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在不同膀胱癌细胞系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 Western blot法比较人膀胱癌RT4细胞、5637细胞、235J细胞、J82细胞、T24细胞IκBα、上皮性钙黏素(E-cadherin...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在不同膀胱癌细胞系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肿瘤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 Western blot法比较人膀胱癌RT4细胞、5637细胞、235J细胞、J82细胞、T24细胞IκBα、上皮性钙黏素(E-cadherin)、神经钙黏素(N-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差异;通过TranswellTM实验比较5种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差异;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5种细胞形态学差异。结果 RT4细胞和5637细胞具有上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253J细胞、J82细胞和T24细胞具有间质细胞的形态学特征。RT4细胞和5637细胞具有较高的E-cadherin表达水平,但不表达vimentin和N-cadherin。253J细胞、J82细胞和T24细胞E-cadherin表达部分(253J)或完全(J82、T24)缺失,但vimentin和N-cadherin表达水平较高。RT4细胞和5637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弱于253J细胞、J82细胞和T24细胞。RT4细胞和5637细胞IκB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53J细胞、J82细胞和T24细胞。结论 IκBα在膀胱癌细胞的表达水平与EMT及体外侵袭能力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上皮-间质转化 因子-κb抑制蛋白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