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7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动机缺乏行为及伏隔核多巴胺受体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建军 吴双 +2 位作者 薛冰 张潞潞 于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8,共12页
目的“躺平”作为现代流行词汇,描述部分人群的心理状态,但其心理学含义仍未明确。一定条件下的动机缺乏可能是关键心理特征之一。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到两种限食水平(分别为基线体重的90%和80%),并进行蔗糖颗粒自我给药任务,... 目的“躺平”作为现代流行词汇,描述部分人群的心理状态,但其心理学含义仍未明确。一定条件下的动机缺乏可能是关键心理特征之一。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配到两种限食水平(分别为基线体重的90%和80%),并进行蔗糖颗粒自我给药任务,尝试建立“躺平”的动机缺乏动物行为模型,模型的建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学习鼻触一次高回报侧获得一粒糖丸,第二阶段学习多次鼻触低回报侧获得一颗糖丸,第三阶段观察大鼠在高回报侧可以获得不同程度奖励的情况下,还是否愿意多付出努力在低回报侧获得糖丸。结果结合自给食训练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1)大鼠在第三阶段出现“躺平”现象,即在高回报侧获得最大奖励的90%及以上,且低回报侧努力程度增大到断点时,大鼠放弃努力获得更多糖丸奖励。(2)与“未躺平”组的大鼠相比,“躺平”组大鼠伏隔核内的多巴胺D1受体表达显著升高,而D2受体表达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鼠可表现出“躺平”样行为,伏隔核中D1受体表达上调可能是“躺平”动机缺乏的重要分子基础,该模型的建立扩展了对“躺平”的理解,并为其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缺乏 伏隔 “躺平” 多巴胺D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室旁核腺苷A1受体表达变化及其在睡眠调控中的作用
2
作者 朱一峰 王娜 +4 位作者 胡俊雅 雷梦珠 夏建霞 王亚玲 胡志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66-774,共9页
目的 探究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VT)内腺苷A1受体在觉醒/睡眠状态下的表达模式及其在调控睡眠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12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2~28 g)为实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ZT0组、ZT6组、Z... 目的 探究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us,PVT)内腺苷A1受体在觉醒/睡眠状态下的表达模式及其在调控睡眠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6~12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体质量22~28 g)为实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ZT0组、ZT6组、ZT10组、ZT12组、睡眠剥夺组和恢复睡眠组(n=16或n=4),采用RT-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VT脑区腺苷A1受体RNA表达变化。采用离体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方法,观察腺苷对小鼠PVT神经元膜电位和放电频率的影响。将实验动物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腺苷A1受体干扰组(n=8)和干扰对照组(n=7),采用RNA干扰和脑肌电记录技术,观察在睡眠剥夺6 h、恢复睡眠4 h过程中2组觉醒及睡眠时间变化。结果 RT-qPCR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表明小鼠PVT中腺苷A1受体受觉醒/睡眠状态的影响,ZT0组(活跃期)表达明显高于ZT12组(非活跃期,P<0.05)。全细胞膜片钳结果显示腺苷对PVT神经元的抑制效应有2种反应类型,随腺苷A1受体表达水平降低而减弱(P<0.05)。睡眠剥夺后,睡眠压力越大,腺苷A1受体表达水平呈现显著组间差异:睡眠剥夺组显著高于恢复睡眠组(P<0.05),而恢复睡眠组又高于正常昼夜节律的ZT6组和ZT10组(P<0.05)。与干扰对照组相比,PVT脑区腺苷A1受体干扰组在恢复睡眠1 h内觉醒时间明显升高,睡眠时间明显下降(P<0.05)。结论 PVT内腺苷A1受体的表达受到睡眠压力的动态调控,表达水平随着睡眠压力增大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A1型受体 丘脑室旁 觉醒/睡眠 睡眠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62P、CD40L及节律核受体Rev-erbα在缺血性脑卒中不同发病时间的表达
3
作者 王银平 孟灿灿 +1 位作者 吴文娟 杨直堂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发病时间的节律核受体Rev-erbα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CD62P)、肿瘤坏死因子CD40L表达水平,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58例因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的患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根据发病时间分...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同发病时间的节律核受体Rev-erbα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CD62P)、肿瘤坏死因子CD40L表达水平,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将158例因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的患者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组,根据发病时间分为4个亚组:T_(1)(0~6点)组32人、T_(2)(6~12点)组50人、T_(3)(12~18点)组40人、T_(4)(18~24点)组36人。将同时间非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的1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为T_(1)组32人,T_(2)组31人,T_(3)组32人,T_(4)组31人。患者入院后采集血浆和血小板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CD62P、CD40L及Rev-erbα表达水平。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T_(2)时间段CD62P、CD40L及Rev-erbα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P<0.05),且CD62P及CD40L表达水平变化与Rev-erbα的表达变化相一致,而T_(1)、T_(3)、T_(4)三组之间的CD62P、CD40L与Rev-erbα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各时间段CD62P、CD40L和Rev-erbα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节律核受体Rev-erbα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后表达明显增高,特别是在凌晨时间段,并且血小板活化水平与节律核受体Rev-erbα表达在时间上是一致的,提示Rev-erbα与血小板活化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小板活化 CD62P CD40L 节律受体Rev-erb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烷基化合物通过核受体信号通路介导的健康效应
4
作者 王春凤 王建设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8,共16页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具有生殖和甲状腺等内分泌干扰效应、脂代谢毒性等。核受体(NR)信号是介导PFAS毒性效应的重要路径之一。我们认为PFAS能通过干扰NR信号途径的不同环节影响人类健康。在简要介绍PFAS和核受体的基础上,本文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具有生殖和甲状腺等内分泌干扰效应、脂代谢毒性等。核受体(NR)信号是介导PFAS毒性效应的重要路径之一。我们认为PFAS能通过干扰NR信号途径的不同环节影响人类健康。在简要介绍PFAS和核受体的基础上,本文重点阐述PFAS对不同NR信号途径的作用方式、分子机制以及对生物体的不良效应,包括改变配体水平而间接改变NR活性,例如影响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的生成与转化,也包括对NR的直接激动或抑制效应,例如对甲状腺激素受体(TR)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的激动效应等。相应内容全面总结了PFAS通过何种途径、干扰了哪些NR信号途径和如何危害人类健康。因此,PFAS通过干扰NR配体的合成代谢和转运、干扰NR水平、激活或抑制NR、影响NR共作用因子等环节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但当前PFAS对某些NR干扰效应的具体作用环节尚不明确且很少涉及对NR翻译后修饰(PTM)的影响、对辅作用因子的选择性和靶基因表观遗传调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深入认识PFAS的NR干扰效应和作用机制,将为防控PFAS健康危害提供更多新见解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 受体 毒性效应 内分泌干扰 作用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镍纹蛋白样蛋白和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王春雨 吴小芬 +2 位作者 杜军 徐进 赵金英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探索血清镍纹蛋白样蛋白(Metrnl)和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20例RA合... 目的探索血清镍纹蛋白样蛋白(Metrnl)和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RANKL)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骨质疏松症(OP)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0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收治的120例RA合并OP患者(RA+OP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116例RA患者(RA组)作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etrnl、sRANKL水平;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RA合并OP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etrnl、sRANKL检测对RA合并OP的诊断价值。结果RA+OP组患者血清Metrnl、sRANKL水平高于RA组(t=9.185,8.561,P<0.01),RA+OP组患者年龄、病程、骨折史人数、红细胞沉降率(ESR)、RA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RA影像评分(Sharp评分)高于RA组患者,补充钙剂人数少于RA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035,95%CI=1.232~3.361)、补充钙剂(OR=0.508,95%CI=0.289~0.892)、DAS28评分(OR=2.143,95%CI=1.136~4.044)、Sharp评分(OR=2.113,95%CI=1.102~4.050)及血清Metrnl(OR=2.547,95%CI=1.305~4.969)、sRANKL(OR=2.687,95%CI=1.385~5.212)水平是RA合并OP的影响因素(P<0.05);Metrnl与s RANKL联合诊断RA合并O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大于Metrnl单独诊断的AUC(Z=3.794,P<0.001)和s RANKL单独诊断的AUC(Z=3.787,P<0.001)。结论RA合并OP患者血清Metrnl、sRANKL水平升高,是RA合并OP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能够为RA合并OP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纹蛋白样蛋白 可溶性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类风湿关节炎 骨质疏松症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癌中雌激素受体β与核因子κB互作分析
6
作者 彭延杰 张金佩 +4 位作者 田家齐 陈震 梁梨杨 张林 宋丹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41-2049,共9页
目的: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肿瘤,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已被证实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而ERβ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然而NF-κB和AP-1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且与ERβ是... 目的: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肿瘤,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已被证实可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而ERβ在肿瘤发生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然而NF-κB和AP-1是否存在协同作用,且与ERβ是否存在蛋白互作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处理后的结肠癌细胞系HT29和SW480探索ERβ、NF-κB和AP-1在结肠癌中的交互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NF-α转录组测序结果,综合p65和ERβ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结果,利用R语言在肠癌细胞系HT29和SW480中构建TNF-α、NF-κB/p65和ERβ互作网络,探索蛋白互作关系。结果:TNF-α通过p65的DNA结合调控一部分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NF-κB和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NF-κB/p65和MAPK通路的组分与AP-1家族蛋白存在潜在的相互作用。ERβ的过表达并未显著影响TNF-α介导的基因调控,但可能通过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Akt途径调节AP-1的活性。此外,ERβ降低了HT29中p65的DNA结合位点,增加了SW480中的p65结合位点,提示ERβ对NF-κB的调控与细胞性别相关。结论:在结直肠癌中NF-κB、ERβ和AP-1存在潜在交互作用:TNF-α可通过NF-κB调控AP-1,而过表达ERβ可以改变NF-κB介导的调控作用,且ERβ对NF-κB的影响可能与性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肿瘤 激素受体Β 因子ΚB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抑制脂多糖促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咏梅 齐敬宇 +2 位作者 闫素梅 赵艳丽 郭晓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PBMCs被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第1组是阴性对照组(Neg组),完全培养基培养30 h;第2组损伤组(Dam组),是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再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第3至7组(R0.25、R0.5、R1、R5组和R10组)细胞分别经浓度为0.25、0.5、1、5、10 ng/mL的IL-1Ra培养6 h,接着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Neg组相比,Dam组的细胞活力、抗氧化相关酶[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浓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Dam组相比,R1组显著逆转了氧化损伤引起的上述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和炎症因子浓度的升高,其他IL-1Ra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逆转效果不同程度地低于R1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LPS通过诱发PBMCs产生大量IL-1β进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IL-1Ra剂量依赖性地缓解了LPS引起的氧化损伤,添加剂量以1 ng/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血单个细胞 氧化应激 剂量依赖性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 预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多糖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途径改善小鼠糖尿病肾病 被引量:5
8
作者 罗欣杰 杨建华 胡君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85-193,共9页
旨在探究肉苁蓉多糖(Cistanche deserticola polysaccharides,CDPs)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模型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通过高糖高脂饮食结合链霉佐菌素注射建立DN模型,将36只C57BL/6N雄性小鼠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 旨在探究肉苁蓉多糖(Cistanche deserticola polysaccharides,CDPs)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小鼠模型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通过高糖高脂饮食结合链霉佐菌素注射建立DN模型,将36只C57BL/6N雄性小鼠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CDPs不同剂量处理,持续4周。检测小鼠的生理指标、肾功能、炎症因子和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显示,CDPs可显著改善DN小鼠的一般状态和肾脏病理结构,降低血糖、尿蛋白等指标,减少炎症因子的水平。此外,CDPs可影响肠道菌群平衡,通过增加有益菌相对丰度、降低潜在致病菌、改善肠道屏障功能。CDPs还可抑制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脂多糖的释放。综上,CDPs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和抑制炎症信号通路,对DN小鼠模型表现出改善作用,结果可为DN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多糖 糖尿病肾病 肠道屏障 肠道菌群 TOLL样受体4 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当汤对高速泳动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思婷 张玥 +5 位作者 程志新 刘效敏 张玉冬 刘明 刘政 范国帅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04-2412,共9页
目的:探讨抵当汤及其拆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LPS组、LPS+抵当汤组、LPS+植物药组、LPS+动物药组;抑制Toll样受体4(TLR4)后分为TAK-24... 目的:探讨抵当汤及其拆方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随机分为空白血清组、LPS组、LPS+抵当汤组、LPS+植物药组、LPS+动物药组;抑制Toll样受体4(TLR4)后分为TAK-242组、抵当汤TAK-242组、植物药TAK-242组、动物药TAK-242组,给予相应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高速泳动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HUVECs中HMGB1、TLR4和核因子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RT-qPCR)法检测HMGB1、TLR4和核因子κB p65的基因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法测定HMGB1、TLR4和核因子κBp65的荧光强度。结果:与A组比较,LPS组细胞上清液及HUVECs中HMGB1、IL-6、TNF-α、TLR4和核因子κB p65表达均增强(均P<0.01)。与LPS组比较,LPS+抵当汤组细胞上清液及HUVECs中的HMGB1、IL-6、TNF-α、TLR4和核因子κBp65的表达均减弱(P<0.05,P<0.01)。与LPS+抵当汤组比较,LPS+植物药组和LPS+动物药组细胞上清液及HUVECs中的HMGB1、IL-6、TNF-α、TLR4和核因子κBp65表达显著增强(P<0.05,P<0.01)。LPS+植物药组中的HMGB1、IL-6和TNF-α表达低于LPS+动物药组(P<0.05,P<0.01),TLR4和核因子κBp65表达高于LPS+动物药组(P<0.05)。抑制TLR4后,与LPS组比较,TAK-242组的HMGB1、TLR4、核因子κBp65表达减弱(P<0.05,P<0.01)。与TAK-242组比较,抵当汤TAK-242组各指标表达低于TAK-242组(P<0.05,P<0.01)。与抵当汤TAK-242组比较,植物药TAK-242组和动物药TAK-242组各指标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抵当汤及其拆方可通过抑制细胞炎症反应对HUVECs发挥保护和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TLR4/核因子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当汤 拆方 高速泳动族蛋白B1/Toll样受体4/因子κB信号通路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炎症反应 深静脉血栓形成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受体活性筛选在内分泌干扰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宇晨 杨晓溪 +2 位作者 苏佳惠 刘倩 江桂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7-1125,共9页
内分泌干扰物是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类污染物,其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在各类介质如水体、土壤、大气、生物体乃至人体中均有检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威胁。核受体途径是内分泌干扰物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一些内分泌干扰物... 内分泌干扰物是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类污染物,其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在各类介质如水体、土壤、大气、生物体乃至人体中均有检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威胁。核受体途径是内分泌干扰物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一些内分泌干扰物可通过核受体介导途径调节靶基因的转录,从而产生内分泌干扰活性。常见的核受体响应的生物筛选方法采用离体细胞或无细胞测试,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的特点。这些方法可用于化学纯品的内分泌干扰活性筛查,也可应用于实际复杂介质中内分泌干扰物的识别。该文综述了国内外内分泌干扰物筛选的标准方法及现状、基于核受体响应的内分泌干扰活性筛选方法以及核受体活性筛选在不同复杂介质内分泌干扰物检测中的应用,并对基于核受体活性筛选的内分泌干扰物检测的未来研究重点以及我国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方法的建立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新污染物筛查提供数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新污染物 受体活性筛选 复杂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信号通路激活破骨细胞治疗骨结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宏晶 张彦军 +4 位作者 邓强 李军杰 杨军 刘鑫锋 杜建强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975,共5页
骨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骨科感染性疾病,其病灶组织破坏的最大特点是骨质的吸收及破坏,其中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细胞。破骨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多核细胞,通常是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 骨结核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骨科感染性疾病,其病灶组织破坏的最大特点是骨质的吸收及破坏,其中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主要细胞。破骨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多核细胞,通常是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RANK)调控产生。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RANKL信号通路激活破骨细胞生成转录因子,以增强破骨细胞对骨质的吸收。笔者通过综述RANKL信号通路的结构及破骨细胞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骨结核临床治疗中可能发挥的潜在作用,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 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信号传导 破骨细胞 总结性报告(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SD样大鼠杏仁中央核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宁宇 韩芳 +1 位作者 杜喆 石玉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杏仁中央核(CeA)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方法使用SPS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模型,无连续单一应激(SPS)刺激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分别为SPS刺激后静养24h、7d和14d,其中7d组出现PTSD样症状为PTSD样...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杏仁中央核(CeA)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的变化。方法使用SPS方法建立PTSD样大鼠模型,无连续单一应激(SPS)刺激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分别为SPS刺激后静养24h、7d和14d,其中7d组出现PTSD样症状为PTSD样大鼠组。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定位定量检测各组CeA的GR表达,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GR分布在CeA神经元的细胞核中,SPS刺激后24h,GR表达急剧下调,而7d、14d呈现逐渐回升趋势,但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TSD样大鼠CeA的GR表达变化,可能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紊乱引发PTSD相关症状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障碍 创伤后 杏仁中央 糖皮质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阳补肾方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织中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及其配体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宋红梅 魏迎辰 +1 位作者 李楠 王和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观察温阳补肾方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组织中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普通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6只,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36)... 目的观察温阳补肾方对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组织中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普通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6只,分为正常组(n=10)和造模组(n=36)。应用改进马血清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法制作SANFH模型。造模后随机选取正常组2只、造模组4只处死,用于模型鉴定。再将造模组剩余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n=8),中药低(n=8)、中(n=8)和高(n=8)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d灌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为以6.44 g/(kg·d)、9.66 g/(kg·d)、12.88 g/(kg·d)灌胃温阳补肾方汤剂,连续8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OPG、RANK和RANKL的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空骨陷窝率显著高于正常组(t=17.085, P <0.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OPG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 <0.01),RANK和RANKL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 <0.01);与中药低剂量组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OPG mRNA表达明显升高(P <0.01),RANK和RANKL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P <0.01);中药中、高剂量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温阳补肾方能提高兔SANFH股骨头组织中OPG的mRNA表达,抑制RANK和RANKL的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温阳补肾方 骨保护素 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 因子-κ 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激素不敏感与糖皮质激素受体核内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孙筱茹 董年 +3 位作者 袁弘蕾 苏孝琼 王向东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21-428,434,共9页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是否与糖皮质激素受体 (glucocorticoids receptor,GRα)的核内转移有关。方法 将来自12例健康人、15例轻中度哮喘患者和15例COPD患...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是否与糖皮质激素受体 (glucocorticoids receptor,GRα)的核内转移有关。方法 将来自12例健康人、15例轻中度哮喘患者和15例COPD患者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lecule cells,PBMC)进行体外培养。ELISA方法检测其IL-8蛋白质水平,并计算地塞米松 (Dex)半抑制浓度。PBMC在Dex中培养0.5-6 h,通过Western blot检测GRα蛋白质水平,GRα的核内转移则通过免疫荧光和共聚焦显微镜来观测和分析评估。结果 COPD患者PBMC较轻中度哮喘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对Dex相对不敏感。Dex半抑制率 (IC50Dex)与糖皮质激素受体GRα核内转移呈负相关 (r=-0.54,P=0.000 8)。Dex可诱导增加各组PBMC中的总GRα,但GRα胞内分布各组间存在差异。Dex可明显增加健康人及哮喘患者核内的GRα,但并未增加COPD患者核内GRα。健康人及哮喘患者的PBMC中,Dex预处理能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IL-8分泌,而在COPD患者的PBMC中这种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 COPD对糖皮质激素的不敏感与GRα核内转移有关。GRα核内转移受抑制可能是造成糖皮质激素在COPD患者中发挥抑制炎性作用欠佳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受体 不敏感 内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柳涛 彭敏 蔡柏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外周血和气道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表达。方法应用Werstern blot方法检测COPD稳定期患者和相匹配的肺功能正常对照组各8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支气管黏膜核蛋白核转录因...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外周血和气道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的表达。方法应用Werstern blot方法检测COPD稳定期患者和相匹配的肺功能正常对照组各8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支气管黏膜核蛋白核转录因子NF-κB和GCR的表达。结果 COPD患者稳定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支气管黏膜核蛋白GCR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支气管黏膜表达显著高于外周血淋巴细胞(P<0.05,P<0.01);COPD患者稳定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支气管黏膜核蛋白NF-κB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支气管黏膜表达高于外周血淋巴细胞(P<0.05,P<0.01)。结论 COPD患者稳定期与对照组NF-κB和GCR表达差异性提示COPD患者即使在稳定期仍存在慢性炎症,尤其是气道局部炎症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糖皮质激素受体 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因子κB与糖皮质激素受体途径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赵玉华 刘秉文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1-264,共4页
免疫反应是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 ,在免疫反应的分子调控中有两个重要的调节子 :核因子 κB(NF κ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 (GR)。NF κB是免疫反应的激活子 ,而GR是免疫反应的抑制子 ,两者互为生理拮抗剂。NF κB与GR相互拮抗机制可能有三 :... 免疫反应是机体重要的生理过程 ,在免疫反应的分子调控中有两个重要的调节子 :核因子 κB(NF κ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 (GR)。NF κB是免疫反应的激活子 ,而GR是免疫反应的抑制子 ,两者互为生理拮抗剂。NF κB与GR相互拮抗机制可能有三 :NF κB和GR直接作用 ;NF κB与GR竞争性地与有限的转录辅因子相互作用 ;GCs上调IκBα基因的表达。在功能上 ,NF κB与GR也有相互拮抗。NF κB与GR拮抗作用的生理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NF κB与GR的拮抗作用是机体保持内环境稳定的基本调节机制之一 ;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ΚB 糖皮质激素受体 拮抗作用 免疫调控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α、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玲 何威 +4 位作者 黎智 吴军 林自华 何云志 黄海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α、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中GR-α、NF-κB、TNF-α及IL-...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α、核因子(NF)-κ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在慢性皮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中GR-α、NF-κB、TNF-α及IL-1β的表达及其分布。结果:GR-α在慢性皮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中阳性表达的分布情况一致,GR-α不但在表皮呈弥漫性表达,还可表达于汗腺及汗管、真皮成纤维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周围的一些细胞成分。然而,与正常对照皮肤相比,GR-α在慢性皮炎皮损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弱。NF-κB在慢性皮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皮肤中阳性表达主要分布在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中,在正常对照组皮肤中均为胞质表达,而在慢性皮炎组中为胞质表达和(或)胞核均有表达。TNF-α及IL-1β在慢性皮炎与正常对照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胞质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为弱阳性反应。结论:慢性皮炎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GR-α的表达下调有可能会影响皮损局部的抗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慢性 角质形成细胞 糖皮质激素受体 因子-KB 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的细胞中糖皮质激素受体亚型与突发性聋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艳红 陆玲 +3 位作者 吴骎 袁文杰 张秀玲 佘万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的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亚型与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预后的相关性以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的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亚型与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预后的相关性以及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对GR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7例应用GC治疗的SSNHL患者,根据听力预后分为有效组(PTA改善≥15dB)15例和无效组(PTA改善<15dB)12例,6例听力正常的鼻中隔偏曲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RT-PCR)检测各组对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GRαmRNA、GRβmRNA和SRp30cmRNA的表达水平,并随访3个月以上。分析GRαmRNA、GRβmR-NA、SRp30cmRNA表达量和GRαmRNA/GRβmRNA比值在有效组、无效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以及SSNHL患者GC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27例SSNHL患者中采用鼓室灌注GC治疗20例,静脉滴注GC治疗7例,治疗后有效15例,无效12例。有效组、无效组和对照组间PBMCs中GRαmRNA、GRβmRNA、SRp30cmRNA表达量和GRαmRNA/GRβmRN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鼓室灌注GC治疗前后均留取血标本15例,其中有效8例,无效7例,有效组GC灌注后PBMCs中GRαmRNA和GRβmRNA表达量均较灌注前下降(ZGRα=-2.380,PGRα=0.017;ZGRβ=-2.521,PGRβ=0.012),而无效组GC灌注前后两者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SSNHL患者治疗前PBMCs中GRαmRNA、GRβmRNA、SRp30cmRNA表达量和GRαmRNA/GRβmRNA比值均与SSNHL的听力预后无相关性,尚不能用来预测SSNHL患者对GC的敏感性和听力预后;但鼓室灌注GC治疗后GRαmRNA和GRβmRNA表达量下调可能提示有较好的听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敏感性 糖皮质激素受体亚型 突发性聋 外周血单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在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后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彦慧 石玉秀 +3 位作者 符皎荣 郑小桃 钟南田 洪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穹窿切断的动物模型来检测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和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的动物模型检测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变化,以探讨GR参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采用E... 目的:通过建立穹窿切断的动物模型来检测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和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的动物模型检测海马神经元核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表达变化,以探讨GR参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调节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穹窿切断模型,采用ELISA方法检测穹窿切断0,4,7,10d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建立大鼠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7d的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核受体GR表达变化的观察及定量检测。结果:穹窿切断7d后血中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升高,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7d后,海马神经元GR表达升高。结论:海马核受体GR的表达变化可能与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切断术 穹窿切断同时摘除肾上腺 受体-糖皮质激素受体 海马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性高眼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α、β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荣 李贵刚 +1 位作者 毕江江 张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4-127,共4页
目的检测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GRα和GRβ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激素性青光眼的关系。方法收集9例激素性高眼压患者(高眼压组),10例用激素后眼压正常患者(正常眼压组),10例健康志愿者... 目的检测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GRα和GRβmRNA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激素性青光眼的关系。方法收集9例激素性高眼压患者(高眼压组),10例用激素后眼压正常患者(正常眼压组),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RNA,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PBMCs内GRα、GRβmRNA表达水平。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GRα、GRβmRNA表达,以GRα为主。高眼压组的GRαmRNA半定量比值为(1.11±0.17),与对照组(1.07±0.09)和正常眼压组(1.06±0.11)相比,其表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高眼压组、正常眼压组、对照组的GRβmRNA半定量比值分别为(1.030±0.004)、(1.040±0.004)、(1.030±0.006),3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GRαmRNA的表达水平与糖皮质激素性青光眼的发病密切相关,外周血GRβmRNA与激素性青光眼的关系可能不大,但GRβ的作用仍需从其他方面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糖皮质激素 激素性高眼压 外周血单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