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模拟钢中纳米富Cu相的变形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蔡琳玲 徐刚 +3 位作者 冯柳 王均安 彭剑超 周邦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1-316,共6页
提高了Cu含量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模拟钢样品,经过880 cC水淬、660℃调质处理和400℃1000~4000 h的等温时效处理,观察到纳米富Cu相的析出;随后进行20%~30%冷轧变形,采用萃取复型(extractionreplica,ER)... 提高了Cu含量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模拟钢样品,经过880 cC水淬、660℃调质处理和400℃1000~4000 h的等温时效处理,观察到纳米富Cu相的析出;随后进行20%~30%冷轧变形,采用萃取复型(extractionreplica,ER)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HRTEM)的方法研究纳米富Cu相的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镶嵌在α-Fe基体中的纳米富Cu相,在冷轧变形时的变形机制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变形方式.当纳米富Cu相的晶体处于有利取向时,可以跟随基体一起发生滑移变形,表现为"软"颗粒的特性;当晶体处于不利取向时,会发生孪生变形,甚至诱发马氏体相变,有时生成"轮毂辐条"状的孪晶结构,大大提高了纳米富Cu相继续变形时的抗力,表现为"硬"颗粒的特征,因而析出纳米富Cu相会产生明显的强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模拟钢 富Cu相 变形 萃取复型 高分辨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用16MND5钢板的开发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爽 颜秉宇 +1 位作者 胡海洋 孙殿东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78,共5页
介绍了某钢厂厚板生产线生产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用16MND5钢板的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情况,并分析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EF-LF-RH-MC冶炼工艺生产的16MND5钢质较为纯净,从成分设计到工艺过程控制均比较合理。该钢板具有良好... 介绍了某钢厂厚板生产线生产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用16MND5钢板的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情况,并分析了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EF-LF-RH-MC冶炼工艺生产的16MND5钢质较为纯净,从成分设计到工艺过程控制均比较合理。该钢板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经过长时间的模拟焊后热处理后,钢板力学性能仍保持稳定,完全满足RCC-M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16MND5 模拟焊后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PT研究RPV模拟钢中相界面原子偏聚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植权 周邦新 +2 位作者 蔡琳玲 王均安 刘文庆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9-93,共5页
提高了Cu含量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模拟钢经调质处理(880℃保温0.5h,水淬;660℃保温10h)以及400℃时效1000h后,采用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研究了碳化物/α-Fe基体,富Cu相/α-Fe基体以及富Cu相/碳化物界面处溶质或杂质原子的偏聚特征... 提高了Cu含量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模拟钢经调质处理(880℃保温0.5h,水淬;660℃保温10h)以及400℃时效1000h后,采用原子探针层析技术(APT)研究了碳化物/α-Fe基体,富Cu相/α-Fe基体以及富Cu相/碳化物界面处溶质或杂质原子的偏聚特征。结果表明:在碳化物/α-Fe基体界面处P原子偏聚最明显;在富Cu相/α-Fe基体界面处Ni原子偏聚最明显,Mn原子也有微弱的偏聚;在富Cu相/碳化物界面处未发现溶质或杂质原子的偏聚现象。不同相界处原子偏聚不仅与界面本身微观结构有关,也与相界附近化学特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压力容器 模拟 原子偏聚 原子探针层析技术 相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PV模拟钢热时效过程中碳化物与基体界面元素的偏聚
4
作者 贾向南 王均安 +4 位作者 蔡琳玲 徐刚 王晓娇 刘文庆 周邦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4-60,共7页
研究不同磷含量的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模拟钢在880℃固溶,400℃不同时间时效后碳化物周围元素的偏聚.结果表明,低磷和高磷模拟钢在时效过程中均发现板条内碳化物与基体界面处存在磷偏聚,偏聚程度与晶界一致.高... 研究不同磷含量的反应堆压力容器(reactor pressure vessel,RPV)模拟钢在880℃固溶,400℃不同时间时效后碳化物周围元素的偏聚.结果表明,低磷和高磷模拟钢在时效过程中均发现板条内碳化物与基体界面处存在磷偏聚,偏聚程度与晶界一致.高磷样品时效150 h,P,Si和C同时在厚度约为20 nm的范围内富集,其浓度为基体的2倍;高磷样品时效500 h,在Fe_3C与基体的界面处分别存在厚度为7 nm的P和Si偏聚层,其中P偏聚在近Fe_3C一侧,Si偏聚在近基体一侧,Si的偏聚阻碍了碳化物的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压力容器模拟 热时效 原子探针层析 元素偏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线能量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的焊接(一)——热影响区强韧性机理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莉芹 袁泽喜 +1 位作者 陈晓 卜勇 《压力容器》 2002年第7期29-34,共6页
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对一种 6 10MPa级大线能量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的热影响区 (HAZ)强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 ,该钢HAZ的强韧性决定于HAZ组织中针状铁素体的含量和形态 ,其含量越高、越细小 ,对HAZ的强韧... 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对一种 6 10MPa级大线能量低焊接裂纹敏感性钢的热影响区 (HAZ)强韧化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大线能量焊接条件下 ,该钢HAZ的强韧性决定于HAZ组织中针状铁素体的含量和形态 ,其含量越高、越细小 ,对HAZ的强韧性越有利 ;钢中TiN粒子的存在可促进HAZ针状铁素体的形核 ,且当钢中Ti/N比值接近理想化学配比 3.4 2时 ,可明显细化针状铁素体 ,提高HAZ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线能量焊接 低焊接裂纹敏感性 热影响区 模拟 针状铁素体 压力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