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必湖 吴厚雄 +3 位作者 徐孟亮 梁满中 张振华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30-936,共7页
培矮 6 4S、810S、株 1S、陆 18S、72 9S、139S、康 2 0 1S、179S、香 12 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 ,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 2 3~ 2 4℃左右 ;go5 4 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 培矮 6 4S、810S、株 1S、陆 18S、72 9S、139S、康 2 0 1S、179S、香 12 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 ,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 2 3~ 2 4℃左右 ;go5 4 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温敏感核不育水稻 ,其临界不育温度为 2 9 5℃。分别在自然长日 (光长 14 2~ 13 7h)、高温 (日均气温 2 9 0~ 34 1℃ )条件下和短日 (光长 13 0~ 12 4h)、较低气温 (日均气温 2 3 9~ 2 8 1℃ )条件下对处于育性敏感期的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 1~ 6d的冷水 (2 1 5℃ 2 0 5℃ )处理 ,研究不同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 :株 1S和陆 18S经 6d低温处理表现为稳定不育 ,对低温反应钝感 ,杂交制种最为安全 ;72 9S、139S、康 2 0 1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5d处理表现为不育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4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 ,对低温反应较钝感 ;培矮 6 4S和 810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4d处理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2d处理开始转为可育 ,对低温反应较敏感 ;179S、香 12 5S在长日、高温阶段经 3d处理 ,在短日、较低气温阶段经 2d处理就会出现可染花粉和自交结实 ,对低温反应敏感 ,杂交制种风险大 ;短暂低温和高温都会引起go5 4 3S的育性发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水稻 持续低温 持续时间 敏感性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初探 被引量:18
2
作者 骆炳山 李文斌 +2 位作者 屈映兰 刘道宏 李合生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12,共6页
用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CoCl_2处理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可在长日照不育条件下出现可育现象,而在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下显著促进可育性表达。HPGMR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长日照下所形成的幼穗比普通农垦58品种高2.5-5倍,而在育性转换... 用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CoCl_2处理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可在长日照不育条件下出现可育现象,而在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下显著促进可育性表达。HPGMR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长日照下所形成的幼穗比普通农垦58品种高2.5-5倍,而在育性转换临界光长下所形成的幼穗则降低至接近普通农垦58的低水平。表明HPGMR中可能存在受光周期调节的乙烯代谢系统,其育性转换受乙烯代谢水平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光敏感核不育水稻 性转换 乙烯 抑制剂 二氧化钴 HPG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贺浩华 贺国良 +2 位作者 朱昌兰 刘宜柏 彭小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01-1405,T005-T006,共7页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绒毡层细胞存在乌氏体的异位分布 ;(2 )药隔维管束异常 ,导致营养物质运输缺乏 ;薄壁细胞液泡化 ,排列紊乱 ,杂合不育株薄壁细胞互相融合 ,出现核转移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 超微结构 花粉 花药 不育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96-5-2S与培矮64S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孟亮 陈良碧 +1 位作者 周广洽 梁满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1-547,共7页
在自然变温、人工控温及冷水灌溉条件下 ,比较研究了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 96 -5 -2 S与两用核不育水稻培矮6 4 S育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 :1当它们在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遇到 1~ 1 2 d平均自然日均温 2 3.0~ 2 3.8℃的低温时 ,... 在自然变温、人工控温及冷水灌溉条件下 ,比较研究了温度对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 96 -5 -2 S与两用核不育水稻培矮6 4 S育性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 :1当它们在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遇到 1~ 1 2 d平均自然日均温 2 3.0~ 2 3.8℃的低温时 ,96 -5 -2 S表现不育 ,套袋自交结实率为 0 ,而培矮 4 6 S可育 ,套袋自交结实率为 0 .1 %~ 4 .5 % ;2在它们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 2 2℃恒温处理 5 d,96 -5 -2 S败育彻底 ,套袋自交结实率为 0 ,而培矮 6 4 S可育 ,套袋自交结实率为 1 0 .7% ;用1 7℃恒温处理 6 d,96 -5 -2 S与培矮 6 4 S均可育 ,但 96 -5 -2 S套袋自交结实率 ( 6 .8% )显著高于培矮 6 4 S( 2 .5 % ) ;3在它们雄性育性转换温敏感期用不同温度的冷水串灌 1 5 d,水深维持在 2 0 cm左右 ,当水温为 2 2~ 2 2 .5℃时 ,96 -5 -2 S不育 ,结实率为 0 ,而培矮 6 4 S可育 ,结实率为 1 8.5 % ;当水温为 1 9.5~ 2 1 .5℃时 ,96 -5 -2 S与培矮 6 4 S均可育 ,但 96 -5 -2 S结实率( 2 .5 %~ 4 5 .1 % )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培矮 6 4 S( 5 0 .4 %~ 5 6 .9% )。以上结果说明 :导致双低两用核不育水稻 96 -5 -2 S雄性不育的起点温度与导致其生理不育的下限温度均低 ,其不育性比培矮 6 4 S更稳定 ,耐寒性比培矮 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6-5-2S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双低 起点温度 冷水串灌 培矮64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钟卫华 肖辉海 +1 位作者 梁满中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2-595,共4页
以培矮6 4S为对照,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的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隐性长穗颈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比对照培矮6 4S长14 . 6cm ,其纵列外层薄壁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数分别比培矮6 4S多12. 4 8个和5 80个;外... 以培矮6 4S为对照,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的细胞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隐性长穗颈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节间比对照培矮6 4S长14 . 6cm ,其纵列外层薄壁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数分别比培矮6 4S多12. 4 8个和5 80个;外层薄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平均长度分别比培矮6 4S长2 . 3μm和38 .3μm ,尤其是中部区段的外层薄壁细胞和内层薄壁细胞,分别比对照长2 4 .8μm和4 8. 7μm。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伸长是由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长度增加双重作用所致,其中后者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水稻 长穗颈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比较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傅军如 徐安庆 +4 位作者 贺浩华 蔡耀辉 朱昌兰 彭小松 刘宜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1-647,共7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未见差异,且在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基本相同;幼穗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EST、POD、COD的同工酶酶谱在雌雄蕊形成期存在差异,与可育株的同工酶酶谱相比,不育株除在谱带的显色速度、颜色和带宽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及其分布未见差异;在单核期花药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比可育株多1条EST、少2条POD和2条COD同工酶带,在三核期也呈上述特征。表明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在叶片中不表达、幼穗中部分表达和花药中充分表达,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的时空和特异性。花药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程序的扰乱是引起花粉败育的最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同工酶表达 花粉败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花粉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4
7
作者 贺国良 贺浩华 +3 位作者 朱昌兰 刘宜柏 肖德兴 蔡耀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2年第5期329-332,T001-T003,共7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PXDGMSR)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绒毡层细胞解体延迟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连续型”,... 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PXDGMSR)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绒毡层细胞解体延迟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连续型”,但分裂期细胞液泡化严重 ,染色体粘连 ,纺缍体形成不规则 ,核中出现囊泡化现象 ;(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母细胞形成多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花粉败 细胞形态学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酸类与光敏核不育水稻N5088S育性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姚锋先 曾晓春 +3 位作者 熊伟 方加海 吴晓玉 肖荣贵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0,共5页
以光敏核不育水稻N5088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茉莉酸类与水稻育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显著提高不育光温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N5088S的花粉染色率和自交结实率,而其生物合成抑制剂水杨苷异羟肟酸... 以光敏核不育水稻N5088S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茉莉酸类与水稻育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显著提高不育光温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N5088S的花粉染色率和自交结实率,而其生物合成抑制剂水杨苷异羟肟酸(Salicyl hydroxamicacid,SHAM)则使可育光温条件下的N5088S花粉染色率和自交结实率显著降低;同时,MeJA提高了N5088S叶片和幼穗的脂氧合酶(LOX)活性,而SHAM则使其活性降低。在幼穗分化的第3—8期,N5088S叶片中的LOX活性在可育光温条件下明显高于不育光温条件,而幼穗中的差异不明显。这一结果说明外源MeJA可使不育光温条件下的光敏核不育水稻N5088S的育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并提示内源茉莉酸类(JAs)可能参与N5088S的育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类 脂氧合酶 光敏核不育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世代温敏核不育水稻96-5-2S育性对低温的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孟亮 康公平 +1 位作者 梁满中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为了探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临界温度遗传稳定性问题,以连续6个世代的温敏核不育水稻96—5—2S(从培矮64S中选育出的新株系)为材料,研究了它们育性对低温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1)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3.5℃恒温冷水处理10d... 为了探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临界温度遗传稳定性问题,以连续6个世代的温敏核不育水稻96—5—2S(从培矮64S中选育出的新株系)为材料,研究了它们育性对低温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1)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3.5℃恒温冷水处理10d(水深20cm左右)或遇到2~3d平均日均温22.9~23.1℃(平均日最低温21.7~22.0℃)的自然低温时,所有世代的96—5—2S均表现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可染率为0~0.9%,世代间差异不显著;(2)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1℃、22℃恒温冷水处理10d或遇到4d平均日均温22.9℃(平均日最低温20.7℃)的自然低温时,所有世代的96—5—2S均表现可育,自交结实率为0.2%~7.1%,花粉可染率为1.1%~19.5%,世代间存在差异,随繁殖世代增加,花粉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当繁殖到第5代时,花粉可染率显著提高,当繁殖到第6代时,自交结实率显著提高;(3)对照培矮64S(05株系)在相同低温条件下,花粉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均极显著高于各世代的96—5—2S。以上结果说明,随繁殖世代增加,96—5—2S的临界温度会发生缓慢的遗传漂移,到第5、6代时,就会在花粉与结实水平上明显表现出来,但不同世代间临界温度的差异小于不同株系(96—5—2S与培矮64S-05株系)间临界温度的差异,据此认为,通过单株选择是降低光温敏核不育系临界温度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临界温度 低温 遗传漂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贺浩华 余祥健 +1 位作者 傅军如 黄文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9-481,共3页
通过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的观察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具有柱头大、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下降慢、张颖角度较大 ,花期不太集中 ,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开花高峰等特点。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开花习性 柱头外露率 柱头生活力 张颖角度 花期 制种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何予卿 杨静 +2 位作者 徐才国 张自国 曾汉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5-311,共7页
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及其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不同光温和不同生态条件处理,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 以来源于农垦58s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及其F1、F2群体为材料,通过不同光温和不同生态条件处理,研究了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的遗传机理,结果表明:光敏核不育系培矮64s和8902s的光敏核不育主效基因等位。影响光敏核不育基因的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可能均表现为微效基因的作用,且它们分别有独立的作用系统,环境温度对育性不稳定性和育性可转换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不稳定性 性可转换性 光敏核不育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性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粉育性与抽穗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安娜 梁满中 +1 位作者 肖辉海 陈良碧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11-1315,共5页
雄性不育水稻包颈是影响杂交种子生产的重要因素。隐性长穗颈(eui)基因具有减轻或完全解除雄性不育水稻包颈的作用。但不同播期的具隐性长穗颈基因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包颈程度变化较大,为了揭示影响这类不育系包颈程度变化的原因,... 雄性不育水稻包颈是影响杂交种子生产的重要因素。隐性长穗颈(eui)基因具有减轻或完全解除雄性不育水稻包颈的作用。但不同播期的具隐性长穗颈基因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包颈程度变化较大,为了揭示影响这类不育系包颈程度变化的原因,本文以隐性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为材料,分析了花粉育性与穗颈节伸出剑叶叶鞘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长日、高温不育条件下,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与花药中不育花粉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短日、低温可育条件下,当花粉可染率为0.01%~10.00%时,穗颈节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与花粉可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当花粉可染率大于10.00%以后,穗颈节伸出长度与花粉可染率正相关的显著性逐渐降低。穗颈伸出长度的增加主要由第1节节间伸长所致。在28~20℃人工梯度温度条件下,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和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花粉可染率和花粉量变化规律相似,但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第1节节间长度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培矮64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隐性长穗颈(eui)基因 花粉 穗颈伸出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核不育水稻穗颈节间的SSH特异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辉海 贺安娜 刘俊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57-2264,共8页
‘长选3S’是由‘培矮64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以‘长选3S’二核花粉期穗颈节间作为目标群体,‘培矮64S’二核花粉期穗颈节间作为对照群体,进行抑制差减杂交,用经过‘培矮64S’cDNA差减的‘长选3S’cDNA构建了... ‘长选3S’是由‘培矮64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以‘长选3S’二核花粉期穗颈节间作为目标群体,‘培矮64S’二核花粉期穗颈节间作为对照群体,进行抑制差减杂交,用经过‘培矮64S’cDNA差减的‘长选3S’cDNA构建了一个含有大约130个独立克隆的差减文库;采用差减前的‘培矮64S’cDNA和‘长选3S’cDNA以及正向/反向差减杂交后的cDNA为模板标记探针,对随机挑取的96个重组质粒进行差示筛选,获得了20个阳性候选克隆。从这些阳性候选克隆中随机挑取了8个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证实其中1个候选克隆代表了在‘长选3S’穗颈节间中特异表达的基因,序列分析和同源性比较表明它与信号传导有关。这一在‘长选3S’穗颈节间特异表达的cDNA片段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其穗颈节间伸长的分子机制,并为水稻不育系的遗传改良提供有用的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差减杂交 温敏核不育水稻 隐性长穗颈 穗颈节间 CDNA文库 特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普通隐性核不育水稻研究利用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钟光跃 李耘 李勤修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2,共3页
回顾了普通隐性核不育水稻的产生途径、遗传效应研究、细胞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诸方面的进展。认为普通核不育水稻具有遗传行为简单,育种上容易转育,恢复谱十分广泛等特点,利用前景非常广阔。并对如何利用这类材料进行了深入... 回顾了普通隐性核不育水稻的产生途径、遗传效应研究、细胞生物学研究、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诸方面的进展。认为普通核不育水稻具有遗传行为简单,育种上容易转育,恢复谱十分广泛等特点,利用前景非常广阔。并对如何利用这类材料进行了深入地讨论,认为通过性状连锁、生化处理、无性繁殖、组织培养等途径可以解决普通隐性水稻核不育系的繁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核不育水稻 遗传行为 恢复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显性核不育水稻育种的方法设想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传元 甘淑贞 杨素芬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8-14,共7页
本文首次对利用Ms-P型水稻育种的途径和方法,设计了运用该水稻进行轮回选择(包括逐级轮回选择系统、阶梯式轮回选择系统)和将广亲和性基因S_5~n导入到具有较好配合力的材料中去的回交育种体系。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受单一显... 本文首次对利用Ms-P型水稻育种的途径和方法,设计了运用该水稻进行轮回选择(包括逐级轮回选择系统、阶梯式轮回选择系统)和将广亲和性基因S_5~n导入到具有较好配合力的材料中去的回交育种体系。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雄性不育性受单一显性不育基因(Ms-P)控制,显性不育性稳定,在轮回选择中,它是较为理想的工具材料,建议将Ms-P基因导入到一系列胞质及核质遗传背景中,构成Ms-P型水稻种质资源库。广泛地将它应用于水稻育种,对育成超高产品种,将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水稻 轮回选择 回交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新恢复系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坚 杨晓杰 +3 位作者 裴庆利 王春连 刘丕庆 赵开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2-558,共7页
在构建萍乡核不育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定位群体时,我们意外发现一些前人报道的保持系表现出恢复性,为此本试验对这几个品系与萍乡核不育水稻杂交后代育性分离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杂交F1代的不育... 在构建萍乡核不育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定位群体时,我们意外发现一些前人报道的保持系表现出恢复性,为此本试验对这几个品系与萍乡核不育水稻杂交后代育性分离做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与可育单株杂交F1代的不育株与可育株按1:1分离,高温自交后代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分离。萍乡核不育水稻不育单株分别与桂99、特青和9311BB23杂交,它们的F1代均可育,表现恢复性。由F1代产生的F1:2家系中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1:1。其中育性分离群体中不育株与可育株按3:13进行分离。从育性分离的F1:2家系中的可育株自交产生的F2:3家系出现全可育群体和育性分离群体的比例为7:6。这些分离规律表明,桂99、特青和9311BB23具有恢复基因,并对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显性核不育基因表现出显性上位作用,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不育性转变为可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核不育水稻 恢复系 显性上位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身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及遗传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叶青 陈大洲 +3 位作者 赵社香 吴小燕 熊焕金 皮勇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56-59,共4页
研究表明,“终身核不育”水稻在不同的光温条件下均表现出稳定的不育性状,通过杂交表明“终身核不育”性状与光(温)敏核不育性存在着等位与非等位性关系,这种“终身核不育”在等位条件下育性可以转换,是一种育性转换未表达的“终... 研究表明,“终身核不育”水稻在不同的光温条件下均表现出稳定的不育性状,通过杂交表明“终身核不育”性状与光(温)敏核不育性存在着等位与非等位性关系,这种“终身核不育”在等位条件下育性可以转换,是一种育性转换未表达的“终身核不育”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核不育水稻 光温反应 遗传特性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核不育水稻中光敏色素Ⅰ的低温荧光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伟 童哲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812-815,共4页
光敏核不育水稻中光敏色素Ⅰ的低温荧光分析王伟童哲(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36100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从晚粳水稻农垦58中发现的雄性不育自然突变体,是我国特有的水稻... 光敏核不育水稻中光敏色素Ⅰ的低温荧光分析王伟童哲(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厦门361005)(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100044)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从晚粳水稻农垦58中发现的雄性不育自然突变体,是我国特有的水稻种质资源.农垦58S的雄性不育由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 光敏色素 荧光分析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研究及利用进展 被引量:17
19
作者 邱振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228-5230,5243,共4页
概述了国内外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及利用进展。主要介绍了影响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不同因素及不育性遗传研究进展,综述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策略、选育成果及利用情况,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性转换 遗传 策略 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 sativa L.)穗颈伸出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肖辉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901-3909,共9页
以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sativaL)长选3S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伸出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24℃条件下,在始花前第12天至始花前第4天和始花当天至始花后第3天两个时段,穗颈节间伸长速度慢... 以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OryzasativaL)长选3S为材料,研究了温度对隐性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长选3S穗颈伸出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24℃条件下,在始花前第12天至始花前第4天和始花当天至始花后第3天两个时段,穗颈节间伸长速度慢,两者节间日均伸长长度基本一致,但从始花前第4天至始花当天,长选3S穗颈节间伸长速度最快,其节间日均伸长的长度是培矮64S的2.1倍。在敏感期分别进行22、24、26、28℃4种人工温度处理,28℃条件下穗颈节间伸长受阻,出现包颈现象;26~22℃条件下穗颈伸出长度都为正值,不包颈,但穗颈伸出剑叶叶鞘的长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通过对穗颈节间细胞数目和细胞长度的比较分析表明,长选3S穗颈节间的伸长主要是由于细胞分裂和细胞伸长共同作用所致,其中后者作用更显著,且随处理温度的升高,穗颈节间最内和最外层薄壁细胞数目减少,细胞平均长度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温敏核不育水稻 隐性长穗颈 穗伸出度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