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糖体蛋白S9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对其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宋鹍鹏 舒鹏 +2 位作者 马炬雷 王兵 陈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5-182,共8页
目的明确核糖体蛋白S9(RPS9)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 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ON组)与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CD138+细胞(CD138+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PS9在... 目的明确核糖体蛋白S9(RPS9)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对骨髓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相应机制。方法 选取10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ON组)与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CD138+细胞(CD138+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PS9在mRNA水平的表达,并选取3例CON与11例CD138+细胞,Westernblot检测RPS9在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选取GSE19784数据集,检测RPS9的表达与患者总体生存率、核因子-κB(NF-κB)、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SUMO)、泛素通路之间的关系。随后构建RPS9-短发夹RNA(shRNA)敲低载体,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blot检测敲低效率后。RPMI8226分为CON与RPS9-shRNA组,使用膜联蛋白V别藻青蛋白/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并构建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特异蛋白酶1(SENP1)过表达载体,Westernblot确定过表达效率后,检测RPS9抑制后SENP1表达的变化,并在RPS9-shRNA中转染SENP1过表达载体,Westernblot检测CON、RPS9-shRNA、RPS9-shRNA-SENP1细胞中NF-κB通路P65、抑制因子κBα(IκBα)磷酸化水平的变化,膜联蛋白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RPS9在10例健康志愿者骨髓单个核细胞(CON)以及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CD138+细胞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12和5.45±0.71(t=4.291,P=0.0036),Westernblot中大多数骨髓瘤CD138+细胞中RPS9呈现高表达,RPS9的高表达同时与患者髓外浸润相关,并在GSE19784数据集中与患者总体生存率相关。RPMI8226在感染CON与RPS9-shRNA慢病毒48h后,流式细胞仪证实两组细胞感染效率均在90%以上,实时荧光定量PCR与Westernblot证实RPS9在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受到抑制。RPMI8226CON与RPS9-shRNA感染病毒48h后,CON与RPS9-shRNA组细胞膜联蛋白V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3.47±0.37和18.60±1.64,RPS9-shRNA组显著高于CON组(t=9.015,P=0.0008)。在增殖中,CON组与RPS9-shRNA组在72h时增殖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6,P=0.0024)。而在细胞周期中,CON与RPS9-shRNA组在感染病毒48h时,G2期细胞比例分别为(29.28±3.42)%和(10.43±1.43)%,CON组显著高于RPS9-shR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29,P=0.0007)。RPS9的表达在GSE19784数据集中与SENP1正相关,并与IκBα编码基因NFKBIA呈负相关,Westernblot进一步证实RPS9的敲低能够抑制SENP1的表达,并抑制NF-κB亚基P65、抑制因子IKBα的磷酸化,促进IKBα的表达,而SENP1的过表达不仅能够阻碍这一效应,也能够使RPS9诱导的凋亡减少。结论 RPS9在多发性骨髓瘤CD138+细胞中高表达,且与患者总体生存率、髓外浸润相关。RPS9的抑制能够促进骨髓瘤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并抑制增殖。RPS9能够通过SENP1影响NF-κB通路的活化,并影响细胞的凋亡,提示SENP1可能为RPS9生物学效应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S9 多发性骨髓瘤 因子-ΚB信号通路 类泛素蛋白修饰分子特异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甲基腺嘌呤(m6A)识别蛋白hnRNPA2B1在多种肿瘤高表达并调控肿瘤免疫微环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家瑶 赵晓迪 +1 位作者 卢瑗瑗 樊代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69-1077,共9页
目的探究N^(6)甲基腺嘌呤(m^(6)A)识别蛋白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探究hnRNPA2B1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并在胃癌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应用单因素COX回归... 目的探究N^(6)甲基腺嘌呤(m^(6)A)识别蛋白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在多种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探究hnRNPA2B1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并在胃癌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应用单因素COX回归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探究hnRNPA2B1在泛癌中的预后价值;探究hnRNPA2B1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免疫检查点相关基因、肿瘤突变负荷(TMB)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hnRNPA2B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胃癌组织芯片中,hnRNPA2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hnRNPA2B1与7种肿瘤的预后显著相关,且hnRNPA2B1高表达患者预后较差。hnRNPA2B1表达水平与多种肿瘤的免疫细胞浸润呈正相关。hnRNPA2B1表达水平与免疫检查点相关基因、TMB、MSI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m^(6)A识别蛋白hnRNPA2B1在泛癌中普遍高表达,并且与较差的预后相关。hnRNPA2B1与多种肿瘤的免疫微环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一核糖蛋白a2B1(hnRNPA2B1) 泛癌 预后 组学分析 肿瘤微环境 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饥饿促进hnRNPA2B1细胞质转位并激活AKT维持前列腺癌细胞存活
3
作者 孙梁博 贺梦 +3 位作者 刘冬 何凤田 连继勤 杨明珍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284-2290,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饥饿后介导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A2B1)向细胞质转位的分子机制及hnRNPA2B1细胞质转位增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在含葡萄糖的正常1... 目的探讨葡萄糖饥饿后介导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A2B1)向细胞质转位的分子机制及hnRNPA2B1细胞质转位增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在含葡萄糖的正常1640培养基中常规培养(正常组),在不含葡萄糖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构建葡萄糖饥饿模型(饥饿组)。2组分别进行不同处理: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联合尼克酰胺(nicotinamide,NAM)处理(TSA/NAM组)、AKT抑制剂BEZ235处理、si-NC转染和si-hnRNPA2B1转染。采用细胞质和细胞核蛋白分离技术、免疫沉淀联合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nRNPA2B1乙酰化(acetylation,Ac)水平、AKT总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细胞质和细胞核中hnRNPA2B1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在葡萄糖饥饿处理3~5 h后,PC3细胞hnRNPA2B1蛋白乙酰化降低(P<0.01),其细胞质转位增加(P<0.01),AKT磷酸化增强促进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与饥饿组比较,使用TSA/NAM、BEZ235和转染si-hnRNPA2B1处理后hnRNPA2B1乙酰化水平明显上调(P<0.01),能够抑制葡萄糖饥饿介导的hnRNPA2B1细胞质转位、抑制AKT磷酸化,同时导致葡萄糖饥饿处理后的细胞存活率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葡萄糖饥饿环境通过诱导Ac-hnRNPA2B1-AKT信号通路激活,从而维持PC3细胞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饥饿 前列腺癌 不均一核糖蛋白a2B1 乙酰化 AKT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V感染促进hnRNPA1进入细胞质帮助病毒增殖 被引量:1
4
作者 姜维雨 丁铲 廖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2,共6页
新城疫病毒(NDV)属于单股负链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禽副粘病毒属(Avulavirus)。核不均一核糖体蛋白A1(hnRNPA1)在细胞核结合并影响前体mRNA的剪切和成熟mRNA的转运。为研究hnRNPA1是否调控NDV感染,本研... 新城疫病毒(NDV)属于单股负链病毒目(Mononegavirales)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禽副粘病毒属(Avulavirus)。核不均一核糖体蛋白A1(hnRNPA1)在细胞核结合并影响前体mRNA的剪切和成熟mRNA的转运。为研究hnRNPA1是否调控NDV感染,本研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实验检测了hnRNAP1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NDV感染促进hnRNPA1蛋白出核,并与病毒核衣壳蛋白NP共定位;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hnRNPA1分别与病毒核衣壳蛋白NP和病毒膜蛋白M相互作用;以siRNA干扰hnRNPA1的表达,NDV增殖受到抑制,过表达hnRNPA1则促进NDV增殖。上述结果表明,NDV感染促进部分hnRNPA1进入细胞质,与病毒NP蛋白相互作用并促进病毒增殖。该研究结果为hnRNPA1参与副粘病毒复制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核不均一核糖体蛋白a1 输出 M蛋白 NP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hnRNP M蛋白与病毒基因组相互作用对塞内卡病毒复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曹志远 魏丹丹 +2 位作者 王海伟 孙超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3-268,283,共7页
为研究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M(hnRNP M)在塞内卡病毒(SVA)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重组质粒pCAGGS-HA-hnRNP M,将该重组质粒转染至BHK-21细胞后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其可在细胞中正确表达hnRNP M蛋白。通过在BHK-21细胞中转... 为研究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M(hnRNP M)在塞内卡病毒(SVA)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构建了重组质粒pCAGGS-HA-hnRNP M,将该重组质粒转染至BHK-21细胞后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其可在细胞中正确表达hnRNP M蛋白。通过在BHK-21细胞中转染pCAGGS-HA-hnRNP M过表达或转染shRNA-hnRNP M敲低hnRNP M表达后感染SVA,利用western blot检测SVA结构蛋白VP2和病毒TCID50,分析hnRNP M对SVA复制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hnRNP M蛋白可极显著抑制SVA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P<0.01),而敲低hnRNP M蛋白能极显著促进SVA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P<0.01)。进一步利用RNA免疫共沉试验在SVA感染的BHK-21细胞中获得免疫沉淀复合物,提取其RNA后利用SVA基因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宿主细胞hnRNP M蛋白和SVA基因组RNA存在相互作用。通过激光共聚焦试验检测SVA基因组和hnRNP M的定位情况,结果显示SVA感染宿主细胞后hnRNP M从细胞核转移至细胞质中,并与SVA基因组RNA在细胞质中共定位。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分别在过表达hnRNP M和敲低hnRNP M的细胞中检测SVA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的活性,结果显示过表达hnRNP M蛋白能够抑制SVA IRES介导的翻译活性,而下调hnRNP M蛋白的表达则能够促进IRES的活性。上述研究结果首次证实了宿主细胞蛋白hnRNP M与SVA基因组存在相互作用,其可通过抑制IRES的翻译活性进一步抑制SVA复制。本研究为深入研究SVA复制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内卡病毒 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 不均一核糖蛋白M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羰基化蛋白质组学研究规律运动调控大鼠脑纹状体细胞凋亡的作用与适应性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袁顺灵 彭美 +6 位作者 向逸 杨启明 雷勇 刘文锋 刘霞 汤长发 印大中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9-1501,共13页
为研究探讨规律运动对老年大鼠纹状体蛋白质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差异羰基化蛋白质组学特征分析,筛选靶标蛋白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将24只健康雄性23月龄老年大鼠随机分为静息组(Con-SED)和规律运动组(Aero-EXE)。采用运动强... 为研究探讨规律运动对老年大鼠纹状体蛋白质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差异羰基化蛋白质组学特征分析,筛选靶标蛋白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将24只健康雄性23月龄老年大鼠随机分为静息组(Con-SED)和规律运动组(Aero-EXE)。采用运动强度相当于最大摄氧量(VO_(2max))60%~65%逐渐递增到70%~75%的10周中等强度规律运动。HE染色结果显示,规律运动改善了老年大鼠纹状体基质间区和纹状质间区的结构。TUNEL检测出所有老年大鼠纹状体均出现细胞凋亡核。与Con-SED组相比较,Aero-EXE组纹状体基质间区细胞凋亡指数增加了68.24%(P<0.01),而纹状质间区凋亡指数下降了43.14%(P<0.05)。亲和素珠富集和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离鉴定羰基化蛋白质。进一步使用MASCOT服务器的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搜索,结果显示,羰基化蛋白质涵盖28种氧化修饰位点。其中鉴定出Con-SED组羰基化蛋白质有14-3-3蛋白(e)和核内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HNRNPA2B1)等69个;而Aero-EXE组羰基化蛋白质有电压依赖型阴离子选择性通道1(VDAC1)和VDAC2等71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羰基化蛋白质的氧化修饰位点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筛选出14-3-3蛋白(e)和HNRNPA2B1羰基化蛋白质与细胞凋亡有着重要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与Con-SED组相比较,Aero-EXE组的大鼠纹状体SOD和BDNF表达水平显著提高(P<0.01,P<0.05);qRT-PCR检测结果显示,14-3-3蛋白(e)和HNRNPA2B1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P<0.01);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PI3K/AKT1/mTOR和CAMKⅡα信号通路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或P<0.01)。综上所述,规律运动刺激了抗氧化系统的适应,改善了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14-3-3蛋白(e)和HNRNPA2B1等蛋白质羰基化,维护了纹状体基质间区和纹状质间区细胞凋亡的稳态,其机制是通过上调14-3-3蛋白(e)和HNRNPA2B1表达水平,促进BDNF的表达,进一步激活并上调下游PI3K/AKT/mTOR和CAMKs信号通路而调控纹状体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运动 电喷雾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14-3-3蛋白(e) 不均一核糖蛋白a2/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243通过靶向hnRNPA2B1调控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建涛 谢兴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9-645,共7页
目的:探讨miR-1243通过靶向调控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表达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q PCR和WB法检测4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手术切除标本)... 目的:探讨miR-1243通过靶向调控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2/B1(hnRNPA2B1)表达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q PCR和WB法检测4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手术切除标本)和正常人肝细胞QSG-7701与肝癌细胞HepG2、Hep3b、HuH-7中miR-1243、hnRNPA2B1 m RNA水平及hnRNPA2B1、cyclin D1、MMP-2蛋白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43和hnRNPA2B1的靶向关系。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转染)、miR-NC组(转染miR-NC)、miR-1243 mimic组(转染miR-1243 mimic)、miR-1243 mimic+pcDNA3.1组(转染miR-1243 mimic和pcDNA3.1)、miR-1243 mimic+pc-hnRNPA2B1组(转染miR-1243 mimic和pc-hnRNPA2B1)后进行相应转染;WB法检测肝癌组织及细胞和转染后各组细胞的hnRNPA2B1、cyclin D1、MMP-2蛋白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转染后各组HepG2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转染后各组HepG2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与癌旁组织或正常人肝细胞QSG-7701相比,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中miR-1243呈低表达、hnRNPA2B1 mRNA及其蛋白呈高表达(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实miR-1243与hnRNPA2B1间存在靶向关系,且miR-1243通过靶向hnRNPA2B1负调控其表达。转染miR-1243 mimic后HepG2细胞中hnRNPA2B1蛋白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率及cyclin D1、MMP-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而同时过表达hnRNPA2B1和miR-1243可逆转过表达miR-1243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miR-1243通过靶向hnRNPA2B1表达调控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HEPG2细胞 miR-1243 不均一核糖蛋白a2/B1(hnRNPA2B1)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氏贾第虫无义mRNA的降解 被引量:1
8
作者 吕佳 柴杨丽 +1 位作者 周宝春 柴宝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2-221,共10页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作为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的mRNA质量监控机制,可以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PTC)的异常转录本,从而避免截短蛋白质对细胞的毒害,但其详细的分子机制...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作为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的mRNA质量监控机制,可以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PTC)的异常转录本,从而避免截短蛋白质对细胞的毒害,但其详细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阐释。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作为一种寄生性单细胞原生动物,进化地位特殊,对其NMD途径的研究有利于阐明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和进化机制。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及体外pull-down实验分析了贾第虫NMD途径因子上游移码蛋白1 (Giardia lamblia up-frameshift 1,Gl UPF1)、贾第虫RNA结合蛋白(Giardia lamblia HRP1,Gl HRP1)、贾第虫核糖核酸外切酶(Giardia lamblia Ski7p,Gl Ski7p、Giardia lamblia XRN1,Gl XRN1)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Gl UPF1全长与Gl HRP1、Gl XRN1(1~500aa)、Gl Ski7p间均可发生相互作用。而且Gl UPF1的CH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分别与Gl HRP1、Gl XRN1(1~500 aa)、Gl Ski7p相互作用。说明Gl UPF1在贾第虫NMD途径中作为招募平台,在无义mRNA识别和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结合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原生动物贾第虫的NMD途径:在提前终止密码子处SURF(SMG1-UPF1-eRF1-eRF3)复合物形成后,Gl UPF1被磷脂酰肌醇3-激酶(suppressor with morphogenetic effect on genitalia 1,SMG1)磷酸化修饰,NMD途径激活,随后Gl UPF1与HRP1相互作用,将转录本标记为NMD底物; Gl UPF1进而招募下游贾第虫5'-3'核糖核酸降解酶Gl XRN1、贾第虫3'-5'核糖核酸降解因子Gl Ski7p,最终降解靶标m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氏贾第虫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 贾第虫不均一核糖蛋白 贾第虫上游移码蛋白1 贾第虫5’-3’核糖酸外切酶 贾第虫3’-5’超级杀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