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外墙涂料用核/壳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殷再球 张超灿 +1 位作者 吴力立 雷龙良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4-16,共3页
本文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聚合法工艺 ,通过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酸四元共聚 ,研制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 ,以此配制成外墙涂料。着重讨论了乳化剂和丙烯酸的用量 ,以及核中不同单体用量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
关键词 建筑外墙 涂料 核/壳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乳液 半连续种子聚合 苯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杰凤 李春海 +1 位作者 王志辉 车伟林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预乳化工艺 ,半连续种子聚合法 ,通过MMA -St-BA -AA四元共聚反应 ,制得了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用量、阴 /非离子乳化剂配比、核壳两阶段乳化剂配比以及功能性单体对乳液聚合反应和乳液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核/ 苯乙烯-丙烯酸酯 涂料 化工艺 半连续种子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平华 伍胜利 +3 位作者 刘春华 黄璐 王文平 尤业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8-32,共5页
系统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方法及各自性能,其中包括A/U型、IPN型、A/A-g-U型三种主要的核壳结构形式;讨论了核壳之间化学键交联结构及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及乳液涂膜的耐水、耐... 系统介绍了几种不同结构的核壳型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合成方法及各自性能,其中包括A/U型、IPN型、A/A-g-U型三种主要的核壳结构形式;讨论了核壳之间化学键交联结构及互穿网络结构的形成对乳液粒径、稳定性及乳液涂膜的耐水、耐溶剂等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缩聚物/加聚物复合胶乳的制备科学Ⅱ.核壳结构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游波 武利民 +1 位作者 李丹 邹丽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4-88,共5页
用合成的含羧基端羟基聚氨酯树脂 ,通过强外力乳化可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 ,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 ,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通过接枝乳液和共混乳液的性能差别对比 ,及 DSC、FT- IR、粒径分析及力... 用合成的含羧基端羟基聚氨酯树脂 ,通过强外力乳化可形成稳定的水性聚氨酯乳液 ,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等单体共聚 ,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通过接枝乳液和共混乳液的性能差别对比 ,及 DSC、FT- IR、粒径分析及力学性能测试分析表明 ,在聚氨酯 -丙烯酸酯接枝乳液中 ,聚氨酯与丙烯酸酯发生部分交联形成稳定的核 -壳结构。文中还对聚氨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聚物 加聚物 复合胶 制备 结构 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 合成 表征 接枝 交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心亚 瞿金清 +1 位作者 蓝仁华 陈焕钦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4-6,共3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 ,以BA为壳 ,MMA为核 ,MAA、HEMA和有机硅氧烷为官能性单体 ,合成了内硬外软的核 -壳型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官能性单体、核 -壳单体结构、乳化剂。
关键词 - 有机硅 改性 丙烯酸酯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乳化剂合成丙烯酸酯乳胶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凤敏 张志彬 +2 位作者 门明燃 陈雪芳 曹春雷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20,共6页
采用4种不同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三乙胺)皂化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乳液聚合的乳化剂合成了丙烯酸酯乳胶,并对4种不同碱皂化的SMA作乳化剂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时所需乳化剂的用量、乳胶的粒径、粒径... 采用4种不同的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三乙胺)皂化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乳液聚合的乳化剂合成了丙烯酸酯乳胶,并对4种不同碱皂化的SMA作乳化剂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时所需乳化剂的用量、乳胶的粒径、粒径分布、黏度、乳胶稳定性及乳胶膜的吸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碱皂化SMA作为乳化剂均可以合成丙烯酸酯乳胶,最佳用量为单体的8%(质量分数,下同)。乳胶性能及乳胶膜的吸水率受皂化SMA所用碱的类型的影响较大。其中,NaOH皂化SMA作乳化剂合成的丙烯酸酯乳胶的综合性能最好,乳胶的粒径较小为142.4 nm,呈单分散,黏度为14.68 mPa·s,综合稳定性良好,乳胶膜吸水率较低,为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 化剂 丙烯酸酯 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乳化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泓丞 姚志伟 +2 位作者 李喜坤 唐方圆 杨仁党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5,共9页
本研究分别使用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和纤维素纳米晶体(CNC)乳化苯乙烯-丙烯酸酯(SA)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共聚物PSA,并对其各项性能及力学性能增强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在PSA的制备过程中发挥... 本研究分别使用纤维素纳米纤丝(CNF)和纤维素纳米晶体(CNC)乳化苯乙烯-丙烯酸酯(SA)单体,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共聚物PSA,并对其各项性能及力学性能增强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在PSA的制备过程中发挥了界面活性剂和功能性填料的双重作用。其中,CNF-PSA乳液稳定性强但黏度较高,CNC-PSA乳液则兼具高稳定性和低黏度的特性。由CNF、CNC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乳化后聚合得到的PSA共聚物转化率分别为76.32%、78.28%和82.62%。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结果显示CNF和CNC在固化过程中被保留在涂层中,并形成氢键结合。拉伸测试结果表明,CNF-PSA、CNC-PSA和SDS-PSA膜的抗拉强度分别为8.14、6.91和1.09 MPa,其中,CNF-PSA膜的弹性模量达到130.3 MPa,为SDS-PSA膜的65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 植物纤维 Pick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整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8
作者 单良 李战雄 +3 位作者 臧雄 蔡露 许燕 吴林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3-128,共6页
以聚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核,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双(丙烯酰氧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丙烯酸十三氟辛酯(TEAC-6)共聚物为壳,采用饥饿态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 以聚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核,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双(丙烯酰氧丙基)四甲基二硅氧烷和丙烯酸十三氟辛酯(TEAC-6)共聚物为壳,采用饥饿态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热重分析(TG)及接触角(CA)研究了核壳粒子的形貌结构和热稳定性,以及不同含氟量与交联剂用量对整理织物拒水拒油性和织物表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氟单体与有机硅交联剂参与了共聚合,所合成乳液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粒径为76 nm左右。当核壳结构共聚物乳液的氟含量为6.7%,交联剂用量为3%时,用于织物整理效果最佳,整理棉织物的拒水评分达到80,拒油达5级,水接触角为138.2°。共聚时有机硅交联剂的加入使整理织物拒水拒油和耐热性有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含氟丙烯酸酯 共聚 拒水拒油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含氟硅丙烯酸酯乳液 被引量:7
9
作者 郭均平 易昌凤 徐祖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4-687,共4页
以氟醇RfCH2CH2OH和乙烯基硅氧烷VTES为原料合成的氟硅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在复合乳化体系中通过核壳乳液聚合制备了稳定的氟硅共聚乳液。对氟硅单体和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构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得到了目... 以氟醇RfCH2CH2OH和乙烯基硅氧烷VTES为原料合成的氟硅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在复合乳化体系中通过核壳乳液聚合制备了稳定的氟硅共聚乳液。对氟硅单体和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构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得到了目标单体和共聚物。共聚物的TEM形态观察发现,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在125 nm左右。与丙烯酸酯共聚物相比,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的吸水率降低至8.32%,热分解温度提高了23℃,耐溶剂性与氟硅单体的含量关系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硅单体 丙烯酸酯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合成及其可剥离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秀 盛同范 +2 位作者 潘立志 陈修阳 周兴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31,共7页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各以硬、软单体为壳的可剥离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壳层单体性质及用量对乳液涂膜力学性能、成膜性能、水接触角及吸水率等的影响,利用TEM观察了乳胶粒的形貌和尺寸,并运用DSC考察了该核-壳结构聚合物的玻璃化...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各以硬、软单体为壳的可剥离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壳层单体性质及用量对乳液涂膜力学性能、成膜性能、水接触角及吸水率等的影响,利用TEM观察了乳胶粒的形貌和尺寸,并运用DSC考察了该核-壳结构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结果表明:合成的乳胶粒大小较为均一,具有核-壳结构;以硬单体为壳的涂膜拉伸强度较高,附着力较低,耐水性好;而以软单体为壳的涂膜拉伸强度较低,附着力较高,耐水性差;当壳层硬单体质量分数为12.0%时,涂膜的拉伸强度为4.52 MPa,断裂伸长率为581.2%,附着力为5级,在不同基材上可完整剥离,FT-IR分析表明涂膜剥离后对基材无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结构 附着力 耐水性 可剥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塑料涂料用聚氨酯-苯乙烯核壳交联乳液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三军 张旭东 +1 位作者 唐义祥 钱帆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4-86,111,共4页
通过引入双功能团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将双键引入聚氨酯(PU)链中,再与苯乙烯(St)单体乳液聚合合成了交联型聚氨酯-聚苯乙烯(PUS)核壳复合乳液。研究了核壳质量比、HEMA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和TEM对聚合物结... 通过引入双功能团单体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将双键引入聚氨酯(PU)链中,再与苯乙烯(St)单体乳液聚合合成了交联型聚氨酯-聚苯乙烯(PUS)核壳复合乳液。研究了核壳质量比、HEMA用量对乳液及涂膜性能的影响,并用FTIR和TEM对聚合物结构和胶粒形态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随着核壳比的增大,乳液粒径和MFT先增大后减小,涂膜对高抗冲击聚苯乙烯(HIPS)塑料基材的附着力增加;HEMA用量增加,涂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提高。当核壳质量比为4/5,HEMA/PU为6%时,涂膜对HIPS塑料基材附着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涂料 塑料涂料 聚氨酯-苯乙烯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涂料用丙烯酸酯核-壳乳液的研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德强 郭昌沛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2-13,16,共3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交联型软性聚合物为核,交联型硬性高聚物为壳,合成了具有优异耐寒性及高温抗回粘性聚合物。讨论了乳化剂种类及应用、核/壳比等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皮革涂料 丙烯酸酯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乳化剂用于乳液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马智俊 王木立 +1 位作者 朱东 张东阳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共4页
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 以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1000P)进行改性。采用所制备的改性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作为乳化剂,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研究了乳液合成中乳化剂的酯化程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的浓度、单体和引发剂滴加时间对乳液粒径、凝胶量等的影响,并利用红外(FT-IR)、纳米激光粒度仪(DLS)、透射电镜(TEM)进行一系列的表征。结果表明:SMA-1000P与十二醇质量比为1∶0.75时可获得性能最佳的乳化剂。TEM观察到的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趋势与DLS测得的结果一致,同时也证明了核壳结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 种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皂蓖麻油基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学川 宗奕珊 强涛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070-15074,共5页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醇(PCDL)、蓖麻油(C.O)、二羟甲基丙酸(DMPA)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制备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并以此为种子乳液进行丙烯酸酯单体的无皂乳液聚合,... 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醇(PCDL)、蓖麻油(C.O)、二羟甲基丙酸(DMPA)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主要原料,采用自乳化法制备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预聚体,并以此为种子乳液进行丙烯酸酯单体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出了以蓖麻油基聚氨酯(CPU)为壳、聚丙烯酸酯(PA)为核的无皂核壳蓖麻油基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CPUA)复合乳液。研究了蓖麻油对复合乳液及其胶膜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TEM)确认了复合乳液的结构,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及热失重(TGA)分析研究了聚合物的结构及其性能。结果表明,当C.O与PCDL中—OH物质的量之比为1∶3时,乳液性能稳定,胶膜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及力学性能。IR、XRD及TEM表明CPUA间存在一定的交联,促进了硬段、软段间的相容性。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WPUA)相比,合成的CPUA热稳定性得以提高,胶膜拉伸强度高达111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蓖麻油 聚氨酯 丙烯酸酯 -结构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性能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辛华 李小瑞 +1 位作者 沈一丁 陈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4-708,共5页
以物理共混、物理复合、引入双键交联3种方法分别制备阳离子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重点研究制备方法对PUA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物理共混所得PUA乳液平均粒径最大,为178.7 nm;物理复合所得最小,仅为50.9 nm... 以物理共混、物理复合、引入双键交联3种方法分别制备阳离子聚氨酯-丙烯酸酯(PUA)复合乳液,重点研究制备方法对PUA乳液及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粒度分布结果表明:物理共混所得PUA乳液平均粒径最大,为178.7 nm;物理复合所得最小,仅为50.9 nm.透射电镜扫描结果表明:引入双键交联改性所得PUA乳胶粒为球形,呈明显的核-壳结构;物理共混及物理复合所得乳胶粒也呈球形,但粒径分布较宽,且粒子边缘模糊.引入双键交联改性所得PUA乳胶膜的力学性能、耐水性高于物理共混和物理复合改性,其结晶度介于物理复合与物理共混之间.热失重分析表明物理共混方法所得PUA热稳定性弱于其他2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丙烯酸酯 复合 阳离子聚氨酯 制备方法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芦春燕 曹国荣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74-78,133,共6页
目的确定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最佳配方,研究其涂膜表面的疏水疏油性、热力学稳定性等性能。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原料,丙烯酸十三氟辛酯(PFOA)为含氟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烷基酚聚氧乙... 目的确定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最佳配方,研究其涂膜表面的疏水疏油性、热力学稳定性等性能。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为原料,丙烯酸十三氟辛酯(PFOA)为含氟单体,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为复合乳化剂,去离子水为分散介质,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通过CA,FTIR,DSC,TG和AFM等仪器,对共聚物涂膜的疏水疏油性能、热力学性能及表面化学成分进行表征。结果当乳化剂(OP-10与SDS的质量比为2∶1)的质量分数为3%、引发剂(APS)的质量分数为0.6%、丙烯酸十三氟辛酯(PFOA)的质量分数为9%时,单体转化率最高、凝胶率最低,涂膜对水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为114°和85°。结论合成的乳液具有良好的疏水疏油性和热力学稳定性等性能,适合油墨罐内壁涂料等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共聚 疏水疏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改性多层核壳结构丙烯酸乳液的制备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翠莲 张恒 +2 位作者 胡振华 殷树梅 田民格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共4页
采用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并结合预乳化工艺,选用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进行复配,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作为软硬单体,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SR444为功能性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a HCO3为缓... 采用半连续核壳乳液聚合方法,并结合预乳化工艺,选用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与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进行复配,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作为软硬单体,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SR444为功能性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a HCO3为缓冲剂,在反应温度分别为70,85,65℃时,制备了氟改性多层核壳结构丙烯酸乳液。核层、过渡层、壳层质量比为3∶4∶4时,交联单体SR444用量为单体总用量的2%,氟单体用量为单体总用量的3%时,可得到性能优良的乳液。所得聚合物有3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证实该聚合物有3层核壳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共聚 氟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酯接枝共聚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7
18
作者 蔡斯让 郭宁 +1 位作者 张瑞珠 金永祥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2-14,共3页
采用原位接枝聚合制备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用电子显微镜测定了乳液粒子的大小和形态。DSC和TG谱图特征 ,以及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研究证实丙烯酸酯在聚氨酯链上接枝共聚。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和耐溶剂性明显... 采用原位接枝聚合制备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乳液。用电子显微镜测定了乳液粒子的大小和形态。DSC和TG谱图特征 ,以及耐水性和耐溶剂性研究证实丙烯酸酯在聚氨酯链上接枝共聚。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和耐溶剂性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聚氨酯 接枝共聚 改性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范德勤 孙争光 黄世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综述了近二十年来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发展,对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共聚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共混乳液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重点讨论了核壳乳液和共聚乳液的形成机理,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乳液的功能化和新聚... 综述了近二十年来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的发展,对有机硅丙烯酸酯核壳乳液、共聚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共混乳液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重点讨论了核壳乳液和共聚乳液的形成机理,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认为乳液的功能化和新聚合技术的应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丙烯酸酯 研究 应用进展 聚有机硅氧烷 丙烯酸酯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MA/MMA共聚核壳乳液的合成研究
20
作者 程增会 许玉芝 +1 位作者 王春鹏 储富祥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9,35,共5页
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酯正丁酯(n-BMA)等单体进行共聚。研究了共聚合过程中,乳化剂浓度、引发剂等对聚合物乳液粒径大小、凝胶量等的影响,... 通过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聚合物乳胶粒子。采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酯正丁酯(n-BMA)等单体进行共聚。研究了共聚合过程中,乳化剂浓度、引发剂等对聚合物乳液粒径大小、凝胶量等的影响,并利用动态光散射(DLS)、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乳胶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核乳液聚合阶段乳化剂浓度增大,乳液粒子的粒径变小,引发剂用量对粒径及分布影响不大;TEM观察到核乳胶粒径大小及变化趋势与DLS测得的结果相一致,并且核乳胶粒子和核壳乳液粒子都呈规则的圆球状,分布均一;DLS测试核壳丙烯酸酯乳胶粒子粒径的变化呈逐渐增长的趋势;DSC测试发现制备的核壳粒子有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验证了胶乳粒子核壳结构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酯 - 粒径 种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