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PLC和MC-ICP-MS的植物叶绿素镁同位素测试方法
1
作者 安子涵 张宏宇 +3 位作者 殷佳欣 张攀 姚敏 黄康俊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6-486,共11页
叶绿素a和叶绿素b是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光能的主要色素,其中叶绿素b能帮助叶绿素a扩展吸收光谱促使其吸收更多光能,叶绿素a和叶绿素b比例的改变有助于植物适应光照变化。准确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镁同位素值对研究叶绿素形成过程中镁... 叶绿素a和叶绿素b是植物光合作用时吸收光能的主要色素,其中叶绿素b能帮助叶绿素a扩展吸收光谱促使其吸收更多光能,叶绿素a和叶绿素b比例的改变有助于植物适应光照变化。准确测定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镁同位素值对研究叶绿素形成过程中镁的生物合成路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将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离并收集是使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准确测定两者镁同位素值的关键。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分离叶绿素的常用仪器,但目前HPLC分离叶绿素的方法主要聚焦于细菌和藻类叶绿素分离。因此,需开发一套能将植物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离的方法,且该方法分离的样品适用于MC-ICP-MS的镁同位素测定。本文基于665nm检测波长和C18色谱柱(7.6mm×250mm,5μm),以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优化HPLC条件,分析影响样品运行因素间的关系,得出符合要求的参数条件。经过优化的HPLC方法柱温为25℃,流速为1mL/min,流动相为甲醇-丙酮(80∶20,V/V)。结果表明:通过外标法定量分析叶绿素a和叶绿素b所得标准曲线在5~50mg/L浓度范围内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6,检测限为0.40~1.09mg/L,定量限为1.22~3.31mg/L,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8.10%,样品加标回收率介于91.92%~111.11%。采用该方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后,再利用MC-ICP-MS对前处理后的样品进行镁同位素测定,标准-样品间插法测定的数据表明镁同位素测试结果可靠,证明本文建立的方法为植物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分离提供了技术支撑,且分离样品可用于镁同位素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同位素 标准-样品间插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流动相 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品种最佳聚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杜海平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918-924,共7页
筛选中国知网上的期刊文献,选择4篇文章中的4种豆类数据作为评判标准,对数据变换7种方法、样品间5种距离公式、类间7种距离定义,共组合成的245种分类方法,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筛选中国知网上的期刊文献,选择4篇文章中的4种豆类数据作为评判标准,对数据变换7种方法、样品间5种距离公式、类间7种距离定义,共组合成的245种分类方法,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过去最常使用的类间最短距离法和类平均距离法都不是最佳的类间距离方法,它们的准确性极显著地低于最小离差平方和法;原始数据Z标准化变换也不是最佳的变换方法,而是"全距从0到1"、"全距从-1到1"、"1的最大量"这3种变换方法;样品间5种距离分类最准确的是Manhattan距离,其次才是欧氏距离。据此得出了最佳的聚类方法和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 聚类方法 数据变换 距离 样品间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稳定锶同位素分析方法综述 被引量:7
3
作者 陈栩琦 曾振 +1 位作者 于慧敏 黄方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4-274,共11页
近年来稳定Sr同位素在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表生地球化学、古环境、考古学、地球内生作用及陨石等方面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得益于高精度稳定Sr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文章总结了δ^(88/86)Sr分析方法的关键技术要素... 近年来稳定Sr同位素在同位素地球化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表生地球化学、古环境、考古学、地球内生作用及陨石等方面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果,这得益于高精度稳定Sr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文章总结了δ^(88/86)Sr分析方法的关键技术要素。在化学提纯方面,文献中广泛使用Sr特效树脂,用离子交换法实现Sr元素的分离提纯,但Sr特效树脂价格昂贵,且具有难以消除的记忆效应,建议用阳离子树脂代替;在质谱分析方面,主要使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MCICP-MS)和热电离质谱(TIMS)进行测量,MC-ICP-MS测量具有比TIMS更高的测量效率,但是测量精度略低;对于质量歧视校正,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有标样—样品间插法、Zr元素外部校正法以及双稀释剂法,其中双稀释剂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但在MC-ICP-MS上应用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还缺乏对国际标准样品的δ^(88/86)Sr的详细对比。因此,优化分析流程、提高测量精度以及更多标准样品δ^(88/86)Sr的测定是需要加强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88/86)Sr 标样—样品间插法 Zr元素外部校正法 双稀释剂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鼻病芒果果实的矿质分布 被引量:1
4
作者 J.N.Burdon 范青 杨会容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1992年第5期22-24,21,共4页
对发生软鼻病与无软鼻病的芒果果实(栽培种“Kent”)的矿质含量造行比较,也将“Kent”品种与另一易感病品种“Beverly”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感病“Kent”芒果的Ca、Mg含量低于正常果,而“Beverly”芒果的Ca、Mg含量却与感病的“Kent”一... 对发生软鼻病与无软鼻病的芒果果实(栽培种“Kent”)的矿质含量造行比较,也将“Kent”品种与另一易感病品种“Beverly”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感病“Kent”芒果的Ca、Mg含量低于正常果,而“Beverly”芒果的Ca、Mg含量却与感病的“Kent”一样。果实发病部位内层果肉的Ca含量是全果最低的。果实的Ca含量低可能是软鼻病发生的诱因,品种的感病性显然也很关键,因为无法用钙含量及其分布来解释软鼻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病 感病性 栽培种 成熟度 内层 施肥试验 生理分析 熟期 样品间 纵向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地球化学制图
5
作者 R.R.Tidball 鲍征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0-90,共1页
在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化学制图技术是与计算机技术平行发展的.早期的计算机成图只是将单一元素的手绘的筒单点图(有些有手绘的等值线,有些则没有)发展成自动绘制.有些图则设计出复杂的符号来标识每一种元素及元素含量,使得图上可绘有... 在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化学制图技术是与计算机技术平行发展的.早期的计算机成图只是将单一元素的手绘的筒单点图(有些有手绘的等值线,有些则没有)发展成自动绘制.有些图则设计出复杂的符号来标识每一种元素及元素含量,使得图上可绘有多个元素.计算机绘制等值线以其客现和一致的操作避免了人为的偏差.这些操作包括(1)估计一系列未知点的值来部分地充填实测点之间的空缺区,使图件资料转换成数字网格;(2)根据某种算法绘出网格点之间的等值线.成果图的合理性取决于样品的有效性,也就是,样品采集的尺度是否允许样品间方差的最大值.假定了样品有效性后,图的价值还依赖于成图变量的连续性、采样密度和网格估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格点 计算机绘制 美国地质调查局 数字地球 平行发展 制图技术 样品间 采样密度 未知点 均匀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鲤鱼脑垂体石蜡切片转制超薄切片的对比观察样本的制备技术
6
作者 关海红 《水产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鲤鱼 脑垂体 石蜡切片 超薄切片 制备技术 光镜电镜样品转制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标准物质铜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婉 李丹丹 刘盛遨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1-569,共9页
近年来,铜同位素在表生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土壤的铜同位素组成可以示踪环境污染物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目前,对土壤铜同位素进行研究时,主要以硅酸岩标准物质为标样来衡量土壤样品铜同位素测定的准确性和... 近年来,铜同位素在表生环境和生物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土壤的铜同位素组成可以示踪环境污染物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目前,对土壤铜同位素进行研究时,主要以硅酸岩标准物质为标样来衡量土壤样品铜同位素测定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但土壤与硅酸岩中铜、基质离子及有机质的含量等存在很大差异(如:硅酸岩中的铜含量>80μg/g,一些土壤中的铜含量很低,<20μg/g),将硅酸岩标准物质作为标样来监测土壤样品的数据质量缺乏代表性。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文精确测定4个国家土壤标准物质(GBW07443、GBW07425、GBW07427、GBW07389)的铜同位素组成,并将其作为检验土壤样品铜同位素测定过程中的标准。实验中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消解样品,利用AG MP-1M树脂进行纯化,全流程空白<2ng,回收率≥98%,通过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采用标样-样品-标样间插法进行仪器分馏校正,δ^(65) Cu的长期测试外精度优于0.05‰(n=306,2SD)。GBW07443、GBW07425、GBW07427和GBW07389的铜同位素组成分别为-0.04‰±0.04‰(n=9,2SD)、-0.07‰±0.05‰(n=12,2SD)、-0.06‰±0.04‰(n=12,2SD)、-0.02‰±0.06‰(n=12,2SD)。这些土壤标准物质的铜同位素组成均位于0附近,大致为自然界土壤铜同位素比值变化范围(-0.5‰~+0.5‰)的中间值,且样品容易获得,其化学和铜同位素组成均一,适合作为监控土壤铜同位素化学及质谱分析数据可靠性的标准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标准物质 铜同位素 AG MP-1M树脂 标样-样品-标样插法 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ey parameters controll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strength of cement treated soils 被引量:15
8
作者 章定文 陈蕾 刘松玉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991-2998,共8页
The improvement of question soils with cement shows great technic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And interest in introduc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cement treated soils ... The improvement of question soils with cement shows great technic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dvantages. And interest in introducing electrical resistivity measurement to assess the quality of cement treated soils has increased markedly recently due to its economical, non-destructive, and relatively non-invasive advantages. This work aims to quantify the effect of cement content (aw), porosity (nt), and curing time(T) on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p) and unconfined compression strength (UCS) of cement treated soil. A series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tests and UCS tests of cement treated soil specimen after various curing periods were carried out. A modified Archie empirical law was propos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cement content and curing period on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cement treated so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nt/(aw·T) and nt/(aw·T^1/2) ratio are appropriate parameters to assess electrical resistivity and UCS of cement treated soil,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CS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was also establish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 treated soil electrical resistivity unconfined compression strength cement content POROSITY curing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