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样品温度对激光诱导等离子体辐射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金忠 王敬 +1 位作者 李旭 滕枫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23-3228,共6页
增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强度,对于精确测量微弱光谱信号,改进待测材料中低含量元素的探测灵敏度意义重要。首先对金属样品加热升温,并且在一定温度时利用波长为1 064 nm的Nd:YAG纳秒脉冲激光烧蚀样品,激发产生等离子体,测量了... 增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强度,对于精确测量微弱光谱信号,改进待测材料中低含量元素的探测灵敏度意义重要。首先对金属样品加热升温,并且在一定温度时利用波长为1 064 nm的Nd:YAG纳秒脉冲激光烧蚀样品,激发产生等离子体,测量了不同样品温度条件下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强度和信噪比。结果表明,采用的激光能量为200 m J时,随着样品温度的升高,等离子体辐射会逐渐增强,并且在温度为150℃时达到最大。计算表明,样品中分析元素Mo、Cr、Ni和Mn在温度为150℃时的光谱线强度比室温条件下的分别提高了54.56%,72.43%,70.29%和54.01%,光谱信噪比分别增大了37.44%,40.74%,38.6%和37.06%。实验还通过观察等离子体的照片,测量等离子体的温度、电子密度和样品蒸发量,讨论了激光诱导金属等离子体辐射增强的原因。可见,升高样品温度是改善激光等离子体光谱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 样品温度 光谱强度 信噪比 标钢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品温度对植物油的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涂斌 宋志强 +4 位作者 郑晓 曾路路 尹成 何东平 亓培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37,共5页
主要研究不同的样品温度对基于激光近红外食用植物油分类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选择样品温度分别为30、40、50、60℃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近红外光谱仪采集4种温度下的合格食用油样品的光谱数据,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对光谱数据进行... 主要研究不同的样品温度对基于激光近红外食用植物油分类模型预测能力的影响。选择样品温度分别为30、40、50、60℃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激光近红外光谱仪采集4种温度下的合格食用油样品的光谱数据,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应用支持向量机分类(SVC)方法建立独立温度分类模型和混合温度分类模型,然后采用遗传算法(GA)对模型参数组合(C,g)进行寻优,确定最佳参数组合,利用建立的8个模型对4种不同温度下的预测集样品分别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某个样品温度下的独立模型对于该温度下的样品的预测准确率较高,但是对于其他温度下的样品的预测准确率不够理想;混合模型对不同温度的样品预测能力相对较好,具有更好的预测稳定性和温度适应性。研究表明:样品温度对模型的预测能力有很大的影响,是建立食用植物油分类模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激光近红外 样品温度 模型 遗传算法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品温度对Ar^+与SiC样品表面相互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3
作者 孙伟中 赵成利 +4 位作者 刘华敏 张浚源 吕晓丹 潘宇东 苟富均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17-322,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样品温度对Ar+与SiC样品表面相互作用的影响。由模拟结果可知,SiC样品中Si原子的溅射产额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温度对C原子的溅射产额影响不大。在相同温度下,Si原子的溅射产额要高于C原子的溅射产额。...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样品温度对Ar+与SiC样品表面相互作用的影响。由模拟结果可知,SiC样品中Si原子的溅射产额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温度对C原子的溅射产额影响不大。在相同温度下,Si原子的溅射产额要高于C原子的溅射产额。溅射出来的Si原子和C原子主要来源于样品的表层区域,样品中的Si和C原子密度、键密度及它们的成键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初始样品中Si和C原子的密度是均匀的,而被轰击过后的样品表面Si原子的密度要高于C原子,而样品中部C原子的密度要高于Si原子。初始样品都是Si-C键,成键方式为Si-Csp3;被轰击过后又有Si-Si和C-C键,成键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还有Si-Csp1和Si-Cs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品温度 SIC 表面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分子动力学模拟 dynamics simulation MOLECULAR 原子密度 溅射产额 成键方式 模拟结果 轰击 方法研究 Si-C键 C-C键 中部 升高 射出 区域 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ee radicals,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nd functional groups during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Jurassic coal in Northern Shaanxi 被引量:3
4
作者 Wang Caiping Xiao Yang +2 位作者 Li Qingwei Deng Jun Wang K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SCD 2018年第3期469-475,共7页
Correlations among free radicals,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nd functional groups during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Jurassic coal in Northern Shaanxi were investigated by examining three coa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Correlations among free radicals,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and functional groups during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Jurassic coal in Northern Shaanxi were investigated by examining three coal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Ningtiaota, Jianxin, and Shigetai coal mines. Free radical concentrations at less than 120 ℃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xperiments while the thermogravimetric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analyz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ies. In addition,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was employed to study the spectrum of functional groups generated in coa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decreasing order,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ies were Shigetai 〉Jianxin 〉 Ningtiaota, indicating that, from 50 to 120 ℃, the Ningtiaota coal sample most easily absorbed and reacted with oxygen while the most resistant was the Shigetai coal sample. Free radical concentrations and line heights increased with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the line width and Lande factor showed irregular fluctuations. Functional group variations were different among these coals, and the phenol and alcohol-associated OHs, carboxyls, and aromatic ring double bonds might have had a major impact on free radical concentrations. These results were meaningful for better consid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al oxidation at low temp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 racial concentration Functional groups Low-temperature oxidation Lande factor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铜板的Tg及其测试方法 被引量:4
5
作者 杨中强 张耀根 《印制电路信息》 1999年第9期15-17,共3页
本文简要说明了覆铜板 Tg 的内涵及其意义;以 FR-4为例,在实验的基础上说明了用 DSC 测定覆铜板 Tg 时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阐明了 Tg 与样品厚度(质量)、测量升温速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覆铜板生产应用厂家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 覆铜板 玻璃化转变温度(Tg)DSC样品 升温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