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株高构成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杨兆生
阎素红
王俊娟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4期17-19,共3页
本文针对株高构成因素用穴区法和行区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方式下,株高的遗传力基本相同,属中等偏上。其构成因素,穴区法是以穗长的遗传力最高,行区法是以穗下节间的遗...
本文针对株高构成因素用穴区法和行区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方式下,株高的遗传力基本相同,属中等偏上。其构成因素,穴区法是以穗长的遗传力最高,行区法是以穗下节间的遗传力最高。通径分析中,穗下节间对株高的直接遗传通径系数为最高,即穗下节间在株高中占的比例最大,对株高的贡献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构成因素
遗传力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冬小麦矮秆种质株高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温红霞
吴少辉
+3 位作者
段国辉
李瑜
张学品
余四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6-8,12,共4页
选用4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与5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F1代株高的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穗下节长的优势最高。洛麦9851矮和西南0...
选用4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与5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F1代株高的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穗下节长的优势最高。洛麦9851矮和西南05配合力较好,不仅后代株高降低,且改善了株高结构,是组配矮秆、大穗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的矮秆亲本;洛麦99045虽然降低了后代株高且改善了株高结构,但后代穗子较小;河北矮3后代基部节间增长,组合配制时不可用。杂交后代株高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显性基因对其表现的影响是次要的。各性状遗传力较高,表明其后代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种质
株高构成因素
杂种优势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辐射对冬小麦株高构成因素杂种优势和遗传力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学品
吴少辉
+5 位作者
段国辉
高海涛
温红霞
王艳芳
杨红强
朱海博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19-21,176,共4页
旱作条件下,选用4个水地小麦品种与4个旱地小麦品种,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同时将4个旱地亲本进行M 2.5辐射处理,同样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通过对辐射前和辐射后株高构成因素...
旱作条件下,选用4个水地小麦品种与4个旱地小麦品种,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同时将4个旱地亲本进行M 2.5辐射处理,同样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通过对辐射前和辐射后株高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用辐射处理后的突变体作杂交亲本,更有利于改善株高结构,延长灌浆期,提高早熟性。洛优9906是配合力较好的旱地亲本,在育种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辐射处理可以使穗下节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幅度提高,而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穗下节长能够稳定的传递给F1。辐射使穗下节长、穗长的遗传力下降,而株高、倒2节、倒3节、倒4节、倒5节的遗传力增加。株高、倒2节、倒3节、倒4节、倒5节、扬花期变异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属早代选择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株高构成因素
遗传分析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株高构成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杨兆生
阎素红
王俊娟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小麦玉米研究室
出处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4期17-19,共3页
基金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
文摘
本文针对株高构成因素用穴区法和行区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方式下,株高的遗传力基本相同,属中等偏上。其构成因素,穴区法是以穗长的遗传力最高,行区法是以穗下节间的遗传力最高。通径分析中,穗下节间对株高的直接遗传通径系数为最高,即穗下节间在株高中占的比例最大,对株高的贡献也最大。
关键词
小麦
株高构成因素
遗传力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分类号
S512.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冬小麦矮秆种质株高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温红霞
吴少辉
段国辉
李瑜
张学品
余四平
机构
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6-8,12,共4页
文摘
选用4个冬小麦矮秆种质材料与5个生产上推广种植的高产小麦品种,采用4×5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20个杂交组合,对亲本和杂交F1代株高的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F1杂种优势普遍存在,穗下节长的优势最高。洛麦9851矮和西南05配合力较好,不仅后代株高降低,且改善了株高结构,是组配矮秆、大穗杂交组合较为理想的矮秆亲本;洛麦99045虽然降低了后代株高且改善了株高结构,但后代穗子较小;河北矮3后代基部节间增长,组合配制时不可用。杂交后代株高性状主要由加性基因决定,显性基因对其表现的影响是次要的。各性状遗传力较高,表明其后代变异受环境影响较小。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种质
株高构成因素
杂种优势
遗传力
Keywords
winter wheat
dwarf germplasm
Plant height component
Heterosis
Inheritability
分类号
S512.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辐射对冬小麦株高构成因素杂种优势和遗传力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学品
吴少辉
段国辉
高海涛
温红霞
王艳芳
杨红强
朱海博
机构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4期19-21,176,共4页
基金
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02EFN214100394)
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002AA2Z4011)
文摘
旱作条件下,选用4个水地小麦品种与4个旱地小麦品种,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同时将4个旱地亲本进行M 2.5辐射处理,同样采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配制16个杂交组合。通过对辐射前和辐射后株高构成因素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用辐射处理后的突变体作杂交亲本,更有利于改善株高结构,延长灌浆期,提高早熟性。洛优9906是配合力较好的旱地亲本,在育种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辐射处理可以使穗下节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大幅度提高,而特殊配合力方差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穗下节长能够稳定的传递给F1。辐射使穗下节长、穗长的遗传力下降,而株高、倒2节、倒3节、倒4节、倒5节的遗传力增加。株高、倒2节、倒3节、倒4节、倒5节、扬花期变异受环境的影响较小,属早代选择性状。
关键词
冬小麦
株高构成因素
遗传分析
配合力
分类号
S512.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株高构成因素的相关研究
杨兆生
阎素红
王俊娟
《麦类作物》
CSCD
199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冬小麦矮秆种质株高构成因素的遗传分析
温红霞
吴少辉
段国辉
李瑜
张学品
余四平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辐射对冬小麦株高构成因素杂种优势和遗传力的影响
张学品
吴少辉
段国辉
高海涛
温红霞
王艳芳
杨红强
朱海博
《陕西农业科学》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