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家校社合作应对校园欺凌的策略 |
范鹏霄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5 |
1
|
|
2
|
学校是家校社合作的主导者 |
孙云晓
|
《教育家》
|
2020 |
3
|
|
3
|
家校社合作:促进学校治理结构完善 |
李彦荣
|
《教育家》
|
2020 |
2
|
|
4
|
美国家校社合作的交叠影响域理论及启示 |
张志欣
张建波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10
|
|
5
|
“家校社合作”校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
沈菊芹
|
《江苏教育》
|
2023 |
0 |
|
6
|
家校社合作 共建防爆防火墙 |
谷珵
米娜
|
《教育家》
|
2022 |
0 |
|
7
|
家校社合作中社区“缺场”的根源分析 |
戚务念
|
《教育家》
|
2023 |
0 |
|
8
|
“校社合作”模式下的老旧住区微更新教学实践探索——以南京市虎踞北路两个住区为例 |
徐菊芬
李微微
李萧然
李雅婕
|
《城市建筑》
|
2022 |
0 |
|
9
|
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家校社区共育策略 |
吴际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2024 |
2
|
|
10
|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策略探微 |
颜柳清
|
《成才之路》
|
2024 |
0 |
|
11
|
以项目实施助推家校社协同育人——以“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建设”项目为例 |
宋卫群
郑艳
|
《教育视界》
|
2022 |
0 |
|
12
|
“家庭-学校-社区”协同支援孤独症学生模型的建构 |
王异妃
卢成皆
|
《现代特殊教育》
|
2021 |
0 |
|
13
|
家校社协同促进家庭教育水平有效提升——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 |
尹弘敏
|
《江苏教育》
|
2022 |
0 |
|
14
|
搭建家校社信任桥梁,为教师和家长“松绑”——学校治理系列线上圆桌论坛实录 |
于杏林
陈亚清
谢清田
刘国雄
张春
钟广春
张莉
张宝柱
|
《教育家》
|
2023 |
0 |
|
15
|
中学班主任负担过重的表现与减负策略 |
杨胜华
|
《教育视界》
|
2024 |
0 |
|
16
|
宝鸡新生代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探索 |
张东胜
吕少伟
|
《现代农业研究》
|
2020 |
0 |
|
17
|
以交叠影响域理论推进隐性课程的正向育人功能 |
郭薇
|
《四川教育》
|
2023 |
1
|
|
18
|
小学“四尊三维”综合融通育人模式探索 |
王怀玉
|
《江苏教育》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