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博弈困境与纾解 |
杨茂庆
伍辉燕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2
|
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价值意蕴、联动逻辑与实践进路 |
吴军其
刘萌
|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3
|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
于跃进
李安瑶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必要、可行与限度 |
马生松
辛治洋
|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5
|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特征、价值与建设路径 |
李百成
潘小峰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10
|
|
|
6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价值、新逻辑与新机制 |
邵晓枫
罗志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7
|
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行动”进路 |
李江楠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8
|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逻辑与实现路径——基于中介方法论的思考 |
许晓革
张祥兰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9
|
活动理论视域下家校社协同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 |
祝琨
于浩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家校社协同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机制 |
孙懿宏
张菁
郭甜甜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家校社协同理念下研学旅行教师角色重塑 |
郑杰文
广少奎
孟萌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2
|
我国家校社协同育人政策变迁历程、演进逻辑及未来展望 |
李海云
范檬予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组织边界 |
李百成
潘小峰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破局家校社协同困境:数字教联体的技术治理机制解析——基于“技术-组织-环境”框架的多案例分析 |
荆洲
梁祖连
杨启光
|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城郊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与实践 |
孙才智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6
|
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
冯蓉
吴悦悦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
17
|
家校社协同开展科学教育的形势研判、关键挑战与政策路径--基于中国东中西部21省9199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 |
薛二勇
张俊姣
李健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4
|
|
|
18
|
面向共同体育人:家校社协同育人制度的审思与重塑 |
鲁长风
田友谊
黄春晨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4 |
17
|
|
|
19
|
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效应评估 |
倪元利
陈云凡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6
|
|
|
20
|
中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价值定位、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
刘杨
李祥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4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