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血压性左室肥厚患者的校正QT间期离散度变化及临床意义 |
王安才
黄家胜
纪勤炯
朱向明
檀碧华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2
|
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QT间期离散度和左室重构的影响 |
李真
王燕娥
王娇
朱皓
刘俊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
2010 |
0 |
|
3
|
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超声心动图对阿霉素心肌病的早期预测价值 |
张英
李青山
刘兰芳
吕喜英
高东奇
白璐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6
|
|
4
|
QT间期离散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
张春来
尚小明
纪征
卢峰
孙淑娴
姜玉凤
张琦
刘长青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3
|
|
5
|
不同体位新生儿呼吸暂停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测定 |
陈彩霞
李述庭
甘卫华
朱永生
于宝生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5
|
|
6
|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QT间期及QT离散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
郑洁
黄雯
李秀季
|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7
|
QT间期离散度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及依那普利对其影响 |
李国年
孙明
谢秀梅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0
|
|
8
|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 |
赵慧艳
张福全
|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3
|
|
9
|
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的QT间期离散度(摘要) |
陈向民
陈向军
吴昱
罗三保
孙红军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0
|
交感神经对急性心肌梗塞后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
周惠云
兰曦
梁一鸣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11
|
长QT间期综合征患儿测量QT间期离散度的意义 |
程佩萱
李林
|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4
|
|
12
|
透析液钙浓度对血液透析病人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
周伟
赵学伟
石海滨王亚真
|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3
|
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
廖新学
马虹
董吁钢
陶军
杨惜泉
唐安丽
|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
2002 |
1
|
|
14
|
冠心舒乐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及其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
黄斌
宋艳
杨凤鸣
|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5
|
缓释二氢奎尼丁血药浓度与QTc间期、QT间期离散度、QUc间期的相关性研究 |
陈明友
周聊生
娄兹谟
李宏建
苏乐群
张永浩
吕永生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6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最大QT_c间期、QT离散度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
张爱东
朱致惠
徐康年
|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
1998 |
1
|
|
17
|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 (16) QT间期离散度研究现状 |
杨钧国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14
|
|
18
|
测定室性心动过速QT间期离散度的意义(摘要) |
郭湘萍
惠曼华
叶丽英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9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效果与QT间期离散度的关系 |
廖新学
马虹
张美芬
杜志民
何建桂
董吁钢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
|
|
20
|
冠状动脉病变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
王志
赵利华
华芳
姜亚秋
|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