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6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缺失症背景下自然体验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被引量:2
1
作者 沈科娜 高海艳 薛纯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71,共3页
为缓解城市学生“自然缺失症”的情况,设计了适用于中学生的自然体验类课程。本课程共开发了3个阶段10个活动,并进行了实施。旨在让学生走出校园,增加自然的体验,感受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中学生 自然缺失症 自然体验 校本课程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构式: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校本课程建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许秋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5-69,共5页
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为例,从“基于具身认知建构沉浸式互动体验课程”“基于任务驱动建构融合式活动创生课程”“数智赋能建构探究式云端共享课程”三个维度阐述了“三构式”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课程的建构。教师应通过跨学... 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为例,从“基于具身认知建构沉浸式互动体验课程”“基于任务驱动建构融合式活动创生课程”“数智赋能建构探究式云端共享课程”三个维度阐述了“三构式”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课程的建构。教师应通过跨学科主题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情感体验能力,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主题式学习 三构式 校本课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践探究——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劳动教育处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能够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各类劳动活动激发劳动主体的创造力,进而帮助劳动主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作为基础环节是发挥劳动育人功能的重要载...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劳动教育处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能够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各类劳动活动激发劳动主体的创造力,进而帮助劳动主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作为基础环节是发挥劳动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启蒙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作用。由廖辉、王菊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以及多年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历史演进与本质特征,分析了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探索了劳动教育校本化的实施策略,进而为推进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指引。首先,凝聚核心理念,明确课程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 劳动习惯 校本 理论与实践 实施策略 劳动主体 劳动意识 课程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课程“学材”开发的六个着力点
4
作者 谢金土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9-31,共3页
校本课程的深度实施需要以课程资源作为重要的学习载体,而“学材”是校本课程资源最基本的呈现形式,也是促进课程学习最主要的学习支架。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改背景下,“学材”开发应该从传统的学科知识取向走向核心素养取向,并坚... 校本课程的深度实施需要以课程资源作为重要的学习载体,而“学材”是校本课程资源最基本的呈现形式,也是促进课程学习最主要的学习支架。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改背景下,“学材”开发应该从传统的学科知识取向走向核心素养取向,并坚持时代性和科学性、体现系统性和逻辑性、凸显主体性和参与性、倡导生活性和实践性、加强趣味性和可读性、强调开放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 课程资源 学材开发 学习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GenAI开发跨学科校本课程的路径与实践
5
作者 康怀佳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24-29,55,共7页
跨学科课程开发对教师的知识整合与课程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单一学科背景的教师难以高效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发展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本文提出运用GenAI开发跨学科校本课程的“五步法”,并以“疫学地理... 跨学科课程开发对教师的知识整合与课程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单一学科背景的教师难以高效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的发展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本文提出运用GenAI开发跨学科校本课程的“五步法”,并以“疫学地理”校本课程为例,探究GenAI在跨学科校本课程开发中实现课程目标融合、多元素材整合、教学活动设计、人机协同教学和课程评价迭代五大步骤的具体应用。本研究旨在突破传统将GenAI应用于学科教学单一环节的局限,转向跨学科与系统性的融合视角,为地理跨学科教育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AI 生成式人工智能 跨学科教学 校本课程 人机协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跨学科项目化教学实践——以《养殖场疫病防控》校本课程为例
6
作者 魏椿萱 李聪 +3 位作者 达朝鹏 白建霖 蒋涛 王永嘉 《养殖与饲料》 2025年第6期143-147,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兰州市某中职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对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满意度,为中职阶段《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课堂质量提升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以劳动教育《养殖场疫病防控》校本课程为例,通过期... [目的]调查研究兰州市某中职学校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对劳动教育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满意度,为中职阶段《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及课堂质量提升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以劳动教育《养殖场疫病防控》校本课程为例,通过期末成绩分析和问卷星调查研究学生对校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满意度。[结果]t检验发现试验班和对照班总成绩差异极显著(P=0.009),试验班的总成绩平均值高于对照班6.17分,但标准差较对照班低2.79分,且根据成绩占比发现试验班的优等生比例远远超过对照班;利用问卷调查从5个方面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现试验组教学满意度、目标达成度等评价均高于对照组,且除了校本课程需求度以外,其他调查维度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畜禽生产技术专业实施劳动教育跨学科项目化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职业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并值得在其他专业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项目化教学 养殖场疫病防控 校本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课程开发二十年:一项教师生活史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徐玉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126,共17页
运用生活史研究的方法,通过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采集教师们的课程开发故事,并将他们的故事放入到他们所处学校的、社区的及国家的社会大背景中加以历史地考察。同时,通过并置、对照和比较他们的个人课程开发故事,构建一幅有关“校本课... 运用生活史研究的方法,通过田野观察和深度访谈,采集教师们的课程开发故事,并将他们的故事放入到他们所处学校的、社区的及国家的社会大背景中加以历史地考察。同时,通过并置、对照和比较他们的个人课程开发故事,构建一幅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乃至更广的课程改革“马赛克”式生活史图景。与单纯的文献史不同,这是一种微观至中观层面上的课程史建构的努力和尝试,是一种“叙事性”的历史“真实”。回顾“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推动的“校本课程开发”二十年(2001—2021),追问: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主体——学校教师——是如何卷入到二十年前的那个改革的大潮中去的?经历了怎样的课程开发过程?产生了什么样的认识和体验?对这场主要由改革专家“理论”、政府推动的自上而下的课程改革的认同度有多高?这些追问不仅涉及到“过去了”的二十年,更关系到未来的二十年、三十年,关系到他们面对未来政府和专家推动新新课程改革的参与度、支持度、行动力和认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教师 课外活动 生活史研究 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共享资源视阈下教育均衡发展微观路径——以高中地理共享校本课程建设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唐丹丹 段玉山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4-48,共5页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对比国内外政策演进、研究综述以及基础调研,本文聚焦三个层级问题:优质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共享性、穿透性、流动性不足;数字化共享机制不健全,模型化、层次化、平台化不强;优质均衡...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通过对比国内外政策演进、研究综述以及基础调研,本文聚焦三个层级问题:优质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共享性、穿透性、流动性不足;数字化共享机制不健全,模型化、层次化、平台化不强;优质均衡路径多宏中观,操作性、内生性、推广性欠佳。基于近十年的三轮迭代优化设计下的实践探索,本文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以高中地理为例,提出微观视角下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路径,即创生优质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创新“地震波”数字化共享模型、创造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滚雪球”实践模式并打造数字化教学评储平台,从实践研究角度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开拓全新思路和落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优质均衡 共享地理校本课程 设计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纸艺融入美术校本课程的价值与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郭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42-I0043,共2页
在提倡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美术教育领域,探索传统艺术的教学价值和路径,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 在提倡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美术教育领域,探索传统艺术的教学价值和路径,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同时也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而在众多传统艺术形式中,传统纸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审美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如何准确审视传统纸艺融入美术校本课程的价值,激发学生对传统纸艺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通过传统纸艺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美术校本课程开发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纸艺 教学价值 美术教育 传统艺术形式 创新意识 学习兴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权力演化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阮琳燕 曹婧筠 +1 位作者 赵宇轩 侯轶男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校本课程存在“人本中心”和“知识中心”的价值理性价值取向,以及“学校中心”的工具理性价值取向。研究发现,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所获的课程权力具有周期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由教师校本课程权力“螺旋式迭代”的发展轨迹... 校本课程存在“人本中心”和“知识中心”的价值理性价值取向,以及“学校中心”的工具理性价值取向。研究发现,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所获的课程权力具有周期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由教师校本课程权力“螺旋式迭代”的发展轨迹可以归纳出主导型、无为型、主动型、抵抗型、被动型和平庸型等权力实践类型,并进一步探讨外因和内因对教师校本课程权力的夹击。最终,以“知识中心”和“人本中心”课程价值取向的知识社会学为理论脉络,勾勒小学校本课程价值取向与教师校本课程权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平衡关系;透过社会学冲突论视角,解释小学教师校本课程权力的螺旋式迭代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权力 校本课程价值取向 螺旋式迭代 平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11
作者 李力 赵晶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共5页
英语学科作为基础课程和文化桥梁,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全球理解”的开发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突破时空限制,以新技术为平台,开... 英语学科作为基础课程和文化桥梁,在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校校本课程“全球理解”的开发背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探讨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突破时空限制,以新技术为平台,开发和实施国际理解教育校本课程。该课程具有新技术赋能、跨学科互动、交互式体验和沉浸式交流等特色,推动和深化了校际的交流合作,发展了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英语 校本课程 国际理解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素养视域下中学生时间管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钟启芳 左明章 路心语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26-31,共6页
管理时间是数智时代实现自我终身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核心素养视域下人的自主发展视角出发,利用课程发展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面向中学生的时间管理校本课程,涵盖课程目标、课程活动、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策略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同时要将... 管理时间是数智时代实现自我终身发展的关键要素。从核心素养视域下人的自主发展视角出发,利用课程发展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面向中学生的时间管理校本课程,涵盖课程目标、课程活动、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策略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同时要将学生自我调节体验学习过程融入课堂活动与课后实践中,构建时间管理校本课程开发框架。利用《自我管理手册》等学习支架,在七、八年级两个选修课班级开展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依据此概念框架设计的课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尤其是非常显著性地增强了七年级学生的时间监控技能,学生对课程的感知有用性评价较高,可为进一步促进数智时代中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时间管理 校本课程 自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音乐教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以“2023中国民歌传承发展专题研讨会”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路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08-I0009,共2页
地方农村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的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农村音乐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开发农村地区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有效落实农村... 地方农村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对于促进农村地区的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地方农村音乐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需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提升个人修养和素质。开发农村地区的音乐教育课程资源,不仅能够有效落实农村地区的素质教育,解决农村地区音乐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可以缩小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音乐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2023中国民歌传承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山西隆重举行。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国内8所音乐院校的主要负责人齐聚山西左权,就中国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如何发挥好高校特色学科优势、培育新时代专业民歌人才、推动民歌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等内容进行了研讨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与创新 校本课程开发 高校特色 教育公平 素质教育 教育差距 中国音乐学院 武汉音乐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空间赋能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体系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华栋 郑流爱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37-40,共4页
学习空间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支撑底座,赋能校本课程高质量育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在“基于‘互联网+学科教室’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实践中探索出校本课程体系数字化建构的四大路径,即虚实融通,创设具身学习空... 学习空间作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支撑底座,赋能校本课程高质量育人。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在“基于‘互联网+学科教室’的高中历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实践中探索出校本课程体系数字化建构的四大路径,即虚实融通,创设具身学习空间,以增强学生沉浸体验;分类组织,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生成创造,实施双学教学方式,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协同循证,完善发展评价机制,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学习空间 校本课程 数字化 “互联网+学科教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共享:校本课程开发的新取向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可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7-40,共4页
校本课程共享即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共享校际校本课程资源及其开发成果。在学校发展层面,校本课程共享能促使学校树立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在课程建设层面,校本课程共享有利于节约课程资源、增强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共享即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共享校际校本课程资源及其开发成果。在学校发展层面,校本课程共享能促使学校树立共享的发展理念、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缩小校际差距;在课程建设层面,校本课程共享有利于节约课程资源、增强课程开发力量、扩大校本课程功能、提升校本课程质量。共享并不违背校本课程的理念,并符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校本课程共享需要具备学校区域跨度小、强烈的合作意愿、开放的办学理念、相似的学校情境等内外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依据及其组织逻辑 被引量:4
16
作者 仇立岗 胡文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3-88,共6页
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建立学段贯通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中,暂时仅将人工智能列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安排。政策的暂时“空窗”使得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开发在确定内容范畴、体系结构、实施载体等方... 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建立学段贯通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提出了迫切要求,然而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中,暂时仅将人工智能列为中学阶段的学习安排。政策的暂时“空窗”使得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开发在确定内容范畴、体系结构、实施载体等方面陷入困境。具体来说,在课程开发实践中表现为三方面困境:一是课程内容的价值定位模糊,二是课程内容与素养培育的关系松散,三是课程内容的难度把握不准。这使得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的应有价值未能实现。研究提出,从课程内容开发取向研究明确内容定位,从基本范畴研究探析课程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从体系框架研究明确课程内容全貌,进而确定课程内容的开发依据;从内容呈现形式、顺序安排和组织样态三方面进行探析,达成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学生需求为标准、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程内容组织逻辑,以期为完善我国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建设提供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课程 课程内容开发 校本课程 人工智能教学 人工智能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教育融入初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究——以“舌尖上的地理”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越 刘梅林 +1 位作者 田芳成 景雪浩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5,共3页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五育并举”成为新的教育方向。本文将初中地理校本课程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原则,以“美食”为切口,以“八大菜系”的起源、特色、制... 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五育并举”成为新的教育方向。本文将初中地理校本课程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坚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原则,以“美食”为切口,以“八大菜系”的起源、特色、制作为主要内容,设计地理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丰富其劳动知识,锻炼其劳动技能,引领其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地理教学 校本课程 初中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向知行融合的演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璐娜 陈婕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4-67,共4页
知行融合的演讲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国家课程,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根据21世纪技能培育有效路径的KDB(“知—行—为”)模式,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把语文课程的知识形态、活动形态与组织形态整合在一起。指向知行融合的演讲校本课程开发包含六个... 知行融合的演讲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国家课程,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根据21世纪技能培育有效路径的KDB(“知—行—为”)模式,以校本课程的形式把语文课程的知识形态、活动形态与组织形态整合在一起。指向知行融合的演讲校本课程开发包含六个步骤:识别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知”“行”“为”,组织横向整合、纵向进阶的演讲课程内容体系,搭建“知—行—为”演讲课程学习桥,建立“知—行—为”演讲课程评价形式,运用导向性问题串联“知—行—为”的教学活动,根据学业质量标准考查学生的演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行融合 校本课程 演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学科校本课程“制作高原地区研学手册”的开发
19
作者 陈芳芳 王冬梅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80,共3页
综合生物学、地理和物理学科,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介绍了“制作高原地区研学手册”过程,为跨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跨学科 校本课程 高原地区研学 初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本课程建设的“高原期”检视与跨越
20
作者 段兆兵 周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35,共7页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校本课程建设进入“高原期”:模糊认识待清理,整体质量待提升,封闭思维待突破,形式化问题待解决,“小而全”误区待走出。当前校本课程建设走出“高原期”遇到难得机遇,核心素养培育为其明确了方向,课后服务为其提...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校本课程建设进入“高原期”:模糊认识待清理,整体质量待提升,封闭思维待突破,形式化问题待解决,“小而全”误区待走出。当前校本课程建设走出“高原期”遇到难得机遇,核心素养培育为其明确了方向,课后服务为其提供了空间,新《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为其提供了动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其提供了目标,典型实践为其提供了范例。因而跨越“高原期”之策在于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瞄准校本课程育人目标;提高质量、打造精品,促进校本课程提档升级;贯彻课程改革新理念,实现校本课程结构与内容的全面优化;整合校内外资源,提升校本课程实施效果;协同创新,实现校本课程开发模式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本课程 “高原期” 机遇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