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共生理论视域下乡村学校引领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
1
1
作者
褚红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3-50,共8页
共生理论为解决共存样态下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悬浮化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基于共生理论发现,乡村学校是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主导性共生单元,互惠共生关系是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价值追...
共生理论为解决共存样态下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悬浮化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基于共生理论发现,乡村学校是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主导性共生单元,互惠共生关系是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价值追求,共生环境是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外部保障。当前,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形成正面临着共生单元中乡村学校德育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共生关系中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非共生态、共生环境中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乡土文化环境掣肘等困境。乡村学校应在共生单元中,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德育的引领作用;在共生关系中,构建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互惠共生伙伴关系;在共生环境中,主动适应乡村社会建立“信任链”和“重情谊”的行动逻辑和交往逻辑,最终形成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
理论
乡村学
校
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
共生
单元
共生
关系
共生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2
作者
于跃进
李安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4-87,共4页
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的心理育人共同体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心理育人成效的重要因素。梳理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现实困境,探寻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家...
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的心理育人共同体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心理育人成效的重要因素。梳理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现实困境,探寻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价值,并提出建立系统性治理架构与权责分配、动态响应与资源转化和质量评估与迭代优化的家校社协同工作机制,提升高校心理育人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系统
理论
心理
育
人
家
校
社
协同
机制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系统观念视域下学校闲暇教育的理与路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菁
王文秀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52,共5页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中小学生闲暇生活异化问题日益突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开展闲暇教育势在必行。学校闲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目标结构、教学结构和管理结构,是兼具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有机整体。以系统观念审视...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中小学生闲暇生活异化问题日益突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开展闲暇教育势在必行。学校闲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目标结构、教学结构和管理结构,是兼具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有机整体。以系统观念审视当下的学校闲暇教育,厘清制约其发展的内部结构性问题和外部适应性难题,进而提出推动学校闲暇教育发展的三条路径:加强前瞻性思考,立足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统筹全局性谋划,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闲暇需求;重视整体性推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暇教
育
学
校
闲暇教
育
系统
观念
“双减”
家
校
社
协同
育
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双减”格局下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共生进路探赜
被引量:
2
4
作者
欧阳小宇
董慧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6期13-16,共4页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努力构建“双减”和小学生劳动教育同频共振和同向而行的发展格局。“双减”文件出台具有历史性意义,即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指向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和节制教育资本肆意乱为。在“双减”背景下,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努力构建“双减”和小学生劳动教育同频共振和同向而行的发展格局。“双减”文件出台具有历史性意义,即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指向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和节制教育资本肆意乱为。在“双减”背景下,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探索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共生进路,即在对协同共育的共生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整合优质资源,凝聚教育合力;强化共生关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发挥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创设有利于劳动教育发展的共生环境等策略,以此作为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共生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劳动教
育
小学生
共生
理论
家
校
社
协同
育
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共生理论视域下乡村学校引领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
1
1
作者
褚红宇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43-50,共8页
基金
江苏省第六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以‘弱有所扶’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项目编号:2022-2-2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共生理论为解决共存样态下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悬浮化困境提供了有益启示。基于共生理论发现,乡村学校是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主导性共生单元,互惠共生关系是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价值追求,共生环境是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外部保障。当前,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形成正面临着共生单元中乡村学校德育的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共生关系中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非共生态、共生环境中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乡土文化环境掣肘等困境。乡村学校应在共生单元中,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德育的引领作用;在共生关系中,构建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的互惠共生伙伴关系;在共生环境中,主动适应乡村社会建立“信任链”和“重情谊”的行动逻辑和交往逻辑,最终形成乡村学校引领乡村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
关键词
共生
理论
乡村学
校
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
共生
单元
共生
关系
共生
环境
Keywords
symbiosis theory
rural schools
symbiosis system of school-family-society cooperative moral education
symbiosis unit
symbiosis relationship
symbiotic environment
分类号
G40-012.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2
作者
于跃进
李安瑶
机构
南京工程学院招生就业处
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出处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4-87,共4页
基金
2023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立项重点资助项目“基于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的家校协同心理育人工作机制研究”(项目号23SZA-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的心理育人共同体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心理育人成效的重要因素。梳理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现实困境,探寻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价值,并提出建立系统性治理架构与权责分配、动态响应与资源转化和质量评估与迭代优化的家校社协同工作机制,提升高校心理育人的实效。
关键词
生态
系统
理论
心理
育
人
家
校
社
协同
机制构建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系统观念视域下学校闲暇教育的理与路
被引量:
2
3
作者
张菁
王文秀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0期48-52,共5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2022年教育学重点项目“‘双减’政策落实的过程监测和成效评价研究”(AHA220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中小学生闲暇生活异化问题日益突出,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开展闲暇教育势在必行。学校闲暇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目标结构、教学结构和管理结构,是兼具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有机整体。以系统观念审视当下的学校闲暇教育,厘清制约其发展的内部结构性问题和外部适应性难题,进而提出推动学校闲暇教育发展的三条路径:加强前瞻性思考,立足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统筹全局性谋划,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闲暇需求;重视整体性推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链。
关键词
闲暇教
育
学
校
闲暇教
育
系统
观念
“双减”
家
校
社
协同
育
人
分类号
G632.0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双减”格局下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共生进路探赜
被引量:
2
4
作者
欧阳小宇
董慧
机构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6期13-16,共4页
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2020年)“多维贫困视角下基础教育精准扶贫农村儿童政策研究”(20JY23)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农村寄宿制学校校园欺凌发生机制与综合治理研究”(22YB187)的研究成果。
文摘
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努力构建“双减”和小学生劳动教育同频共振和同向而行的发展格局。“双减”文件出台具有历史性意义,即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指向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和节制教育资本肆意乱为。在“双减”背景下,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探索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共生进路,即在对协同共育的共生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整合优质资源,凝聚教育合力;强化共生关系,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发挥政策法规和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创设有利于劳动教育发展的共生环境等策略,以此作为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共生路径。
关键词
“双减”
劳动教
育
小学生
共生
理论
家
校
社
协同
育
人
分类号
G62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共生理论视域下乡村学校引领校家社协同育德共生系统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褚红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于跃进
李安瑶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系统观念视域下学校闲暇教育的理与路
张菁
王文秀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双减”格局下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共生进路探赜
欧阳小宇
董慧
《教学与管理》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