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是何、为何与如何: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的三维审视 |
张首文
廖粤生
冯晓露
|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6
|
|
|
2
|
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博弈困境与纾解 |
杨茂庆
伍辉燕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3
|
课外实践活动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 |
冯嵩
张倩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4
|
生态系统理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
于跃进
李安瑶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5
|
“家校社”协同育人纾解教育焦虑的理与道 |
彭亮
徐文彬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6
|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特征、价值与建设路径 |
李百成
潘小峰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10
|
|
|
7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价值、新逻辑与新机制 |
邵晓枫
罗志强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5 |
4
|
|
|
8
|
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的建构与实践路向 |
董晶晶
张传英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3
|
|
|
9
|
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行动”进路 |
李江楠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0
|
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关系辨析与机制建构 |
朱月华
周倩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逻辑与实现路径——基于中介方法论的思考 |
许晓革
张祥兰
|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2
|
校家社协同育人的边界意识与跨界行动 |
李江楠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3
|
重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组织边界 |
李百成
潘小峰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4
|
城郊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价值与实践 |
孙才智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5
|
家校社协同学生数字素养教育:价值意蕴、联动逻辑与实践进路 |
吴军其
刘萌
|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6
|
从配合到协同:校家社参与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的职能结构与互动机制 |
陶成武
刘兵
邹溪楠
李先雄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17
|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学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必要、可行与限度 |
马生松
辛治洋
|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18
|
陶行知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思想与实践研究 |
申国昌
贺鹏丽
|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
2024 |
17
|
|
|
19
|
高校心理育人家校社协同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
冯蓉
吴悦悦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
20
|
活动理论视域下家校社协同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 |
祝琨
于浩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2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