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减”背景下县域校外补习市场的监管困境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蕾 罗阳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双减”政策推行以来,无序扩张、竞争激烈的校外培训现象得到了有力整治。但县域环境中出现了许多隐形变异的违规补习活动,给“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落实带来了监管难题。在对东部省份某县的案例研究中,通过田野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发... “双减”政策推行以来,无序扩张、竞争激烈的校外培训现象得到了有力整治。但县域环境中出现了许多隐形变异的违规补习活动,给“双减”政策的进一步深化落实带来了监管难题。在对东部省份某县的案例研究中,通过田野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发现,县域监管常常受到其所处的地方社会文化和制度结构的制约,教育部门在校外补习市场监管过程中面临着认知嵌入、制度嵌入和关系嵌入的监管困境,这直接影响了监管成效。县域处于城乡的衔接地带,现代化教育理念与传统社会认知融合呈现复杂治理的特征,家长、政府、市场等多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塑造了来自地方社会的监管阻力。为进一步在县域深化“双减”目标,应从统一主体认知、理顺监管体制和扩大资源供应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县域教育生态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县域 校外补习 嵌入性 监管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内补课活动与校外补习对韩国中学生未来生涯准备的多层次影响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奕桦 张献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94,共13页
韩国中学盛行补习文化。针对韩国PISA 2012的数据,透过多层次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校内补课活动、校外补习参与和未来生涯准备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校外补习对学生未来生涯准备具有积极影响;韩国教育当局所推行的"课外教育&qu... 韩国中学盛行补习文化。针对韩国PISA 2012的数据,透过多层次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学生校内补课活动、校外补习参与和未来生涯准备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校外补习对学生未来生涯准备具有积极影响;韩国教育当局所推行的"课外教育"计划没有起到降低学生参与校外补习的预期效果,但是该计划中的校内补课活动对学生的未来生涯准备仍会产生直接及间接的正向影响;校内补课活动与校外补习对韩国中学生未来生涯准备具有交互作用的影响,对于在校补课活动比较少的学生,校外补习对其未来生涯的准备带来了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 校内补课活动 校外补习 未来生涯准备 PISA 2012 多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参加校内课后辅导有助于减少校外补习参与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薛海平 韩一鸣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4-38,共15页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采用两水平伯努利模型分析中小学生参与校内课后辅导对于参与校外补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参与校内课后辅导没有降低其参与校外补习的可能性;成绩较差、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弱势的学生参与...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数据,采用两水平伯努利模型分析中小学生参与校内课后辅导对于参与校外补习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参与校内课后辅导没有降低其参与校外补习的可能性;成绩较差、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弱势的学生参与校内课后辅导后更有可能继续参与校外补习。原因在于“双减”政策实施前,校内课后辅导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校外补习机构侵占校内课后辅导场域进行诱导性推广,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学生较少接受高水平的校内课后辅导。建议提升校内课后辅导针对性和个性化水平,严禁学科类校外补习机构进校园,丰富兴趣素质类课后服务资源供给;优化校内课后辅导资源配置,促进地区、校际课后辅导质量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校内课后辅导 校外补习 课后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校外学习的系统建构——基于四维学习理论视角 被引量:10
4
作者 牛楠森 易凌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3,共13页
学习化社会命题和理念将学习带出狭隘的学校系统,描绘了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共生互补的美好蓝图。以四维学习理论作为观察视角,校外学习确能增益校内学习所不能,但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校外学习却走上了补习化歧路,在学习目的、内容、驱动力... 学习化社会命题和理念将学习带出狭隘的学校系统,描绘了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共生互补的美好蓝图。以四维学习理论作为观察视角,校外学习确能增益校内学习所不能,但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校外学习却走上了补习化歧路,在学习目的、内容、驱动力和方式四维度上皆有“反学习”表征。校外学习虽然在投入和决策上具有“私人性”,但在结果上对学习的危害和引发的教育不平等却具有“公共性”。因此,政府应将校外学习纳入公共服务范畴。校外学习的本源正道可以依循四维学习理论来规划,并且把提高校外学习资源的教育适用性作为当下即可实施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外学习 校内学习 四维学习理论 校外补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香港学生参加校内外教育补习的影响因素与效应 被引量:8
5
作者 李佳丽 潘冬冬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9,共11页
基于香港PISA2015数据,本文使用伯努利模型、HLM模型和倾向值匹配法分别估计学生参加校内、校外课外补习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香港校内课后补习服务可能背离服务于家庭贫困学生的"补偿性"初衷,变成"补差"... 基于香港PISA2015数据,本文使用伯努利模型、HLM模型和倾向值匹配法分别估计学生参加校内、校外课外补习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香港校内课后补习服务可能背离服务于家庭贫困学生的"补偿性"初衷,变成"补差"型课后服务;参加校内课后补习会对学生科学、数学、阅读三科成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校外补习除了对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外,对学生的阅读、科学成绩没有影响;香港校内课后补习多由自己任课老师或聘请的校外专业补习机构老师提供,但对学生学业成绩不但没有帮助甚至会产生负向影响作用;学生在校外参加由学校老师提供的数学和阅读补习,成绩会显著低于没有参加的学生。鉴于以上结论,内地课后服务政策实施需要对参与学生、服务老师和服务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内课后补习 校外课外补习 补习老师 学业成绩 课后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小学生作业负担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海波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8-50,共3页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数据显示,"减负"政策的出台对降低作业难度和减少作业数量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减负"的政策效应主要在小学阶段显现明显,随年级上升而递减,从郊区向城区递减。而且,"减负... 201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数据显示,"减负"政策的出台对降低作业难度和减少作业数量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减负"的政策效应主要在小学阶段显现明显,随年级上升而递减,从郊区向城区递减。而且,"减负"政策的影响力主要局限于校内,对校外的影响不显著。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需要从源头治理,降低课程和考试的难度;加强研究,探索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实现作业的多样化、可选择、难易适度;开展家校沟通,建立家校合作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负” 作业负担 校外补习 家校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子教育比较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薇 姜文峰(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1-38,共18页
本文回顾了本世纪初二十年间的课外补习研究,即广为人知的影子教育研究。尽管在1999年前已有少数零散的、国家及地区层面的相关文献,本文将1999年发表的首项影子教育全球研究报告作为影子教育研究领域的起点。从那时起至今的20年间,影... 本文回顾了本世纪初二十年间的课外补习研究,即广为人知的影子教育研究。尽管在1999年前已有少数零散的、国家及地区层面的相关文献,本文将1999年发表的首项影子教育全球研究报告作为影子教育研究领域的起点。从那时起至今的20年间,影子教育研究发展显著,这增进了对不同文化之间共性与差异的理解,加深了各界对此现象的认识。相关研究从早期对影子教育发展版图的绘测和对影子教育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发展为教育生态系统框架下更加深入的社会学、经济学分析,同时也加强了对研究方法的关注。影子教育的未来研究议程需要与时俱进,例如关注技术的影响,并加强跨学科研究以探索更为广阔的领域。未来研究也需要持续关注相关定义及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影子教育 课外补习/校外培训 历史 未来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政、市场和家庭私域:“双减”政策实施效果的分层响应机制探究——以江苏省追踪数据为例
8
作者 李佳丽 樊启星 姚继军 《教育与经济》 2025年第4期53-62,共10页
本研究基于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追踪数据,运用DID、PSM-DID、DDD模型,结合“模糊性—冲突性”政策执行框架与时间资源分配等相关理论,评估“双减”政策不同目标的实施成效与差异化机制。研究发现:校外学科类补习治理呈“低模糊×... 本研究基于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追踪数据,运用DID、PSM-DID、DDD模型,结合“模糊性—冲突性”政策执行框架与时间资源分配等相关理论,评估“双减”政策不同目标的实施成效与差异化机制。研究发现:校外学科类补习治理呈“低模糊×高冲突”的政治执行特征,政策效果受市场空间与政策执行力度双重调节,市区与试点地区补习参与率显著下降,而村郊、非试点地区效果不显著,体现密集型监管治理的短期有效性和易反弹性;作业减负呈“低模糊×低冲突”的行政执行特征,政策效果显著但同质化严重,对深层教学改革推动有限;家长精力减负呈“高模糊×低冲突”的适应执行特征,释放的时间主要转向生活陪伴,家庭投入由“补习资源分层”转向“亲子陪伴分层”,隐含新型教育分化风险。本文提出“双减”政策三层响应机制框架,揭示不同执行情境的差异路径与成效,为优化减负政策与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校外学科类补习 校内作业 家长精力 政策响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