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校园环境设计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研究
1
作者 禹燕杰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5年第4期I0015-I0015,共1页
人类过度的生产活动导致当前全球生态问题已愈发严峻,为警示人类关注社会生态环境变化,克服甚至消除生态危机,各国都十分重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我国亦是如此,其中对大学生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采取的重要措施,旨在将生态文明意识培... 人类过度的生产活动导致当前全球生态问题已愈发严峻,为警示人类关注社会生态环境变化,克服甚至消除生态危机,各国都十分重视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我国亦是如此,其中对大学生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是我国采取的重要措施,旨在将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带动整个社会生态文明意识的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高校校园环境设计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涵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校园环境
2
作者 曹盛盛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27,共4页
以校园环境设计与学生人格塑造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能促进学生优秀品格和良好性格形成的校园环境设计方法。有利于推进健全人格塑造的校园环境,应该有适合学生人体工程学、可供任何孩子无障碍行动的物理空间,供学生独立使用的... 以校园环境设计与学生人格塑造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索能促进学生优秀品格和良好性格形成的校园环境设计方法。有利于推进健全人格塑造的校园环境,应该有适合学生人体工程学、可供任何孩子无障碍行动的物理空间,供学生独立使用的个性空间,让学生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学会自立自主;通过设计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游戏场所、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艺术环境、舒适而有趣味的交流空间、彰显文化特色和地理风貌的校园空间,让学生变得乐观开放,学会合作与分享。可持续性的校园设计、多功能化的校园空间和随处可见的阅读空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环境设计 人格塑造 习惯养成 “无障碍设计 可持续性设计 多功能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发展视角下的浙江省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研究
3
作者 吴旭丹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7,共2页
高职院校校园景观环境发挥着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对师生的校园学习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入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当前浙江省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阐释协同发展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与基本要求,提出... 高职院校校园景观环境发挥着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对师生的校园学习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入协同发展的视角,分析当前浙江省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阐释协同发展视角下高职院校校园环境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与基本要求,提出以实训区域为核心,从功能系统、交通系统、景观系统三个方面来进行高职院校校园规划设计的方法与对策,将高职院校"高教性""职业性"的双重特点,营造在校园环境的方方面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发展 高职院校 校园环境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陶瓷学院校园环境标识设计探讨 被引量:2
4
作者 汤婉秋 杨玲 《室内设计》 2011年第3期50-52,37,38,共5页
本文通过自身对陶瓷文化的理解,提炼出了若干能体现景德镇陶瓷学院校园文化特色的造型和色彩的素材,并将其运用在校园环境的部分标识设计之中,着重探讨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标识之间内在的、和谐的关系。
关键词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 陶瓷文化 景德镇陶瓷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气候与恢复性环境在大学校园中的互适共生:困境、逻辑与路径
5
作者 王诗琪 刘浩男 吴起 《园林》 2024年第7期4-13,共10页
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对于实现精神培育的教育目标和健康促进的空间目标尤为重要,严寒气候下薄弱的自然条件与基于自然的恢复理念存在矛盾,阻碍严寒和寒冷地区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建构。立足寒地气候特征与大学校园空间特质,从气候环境、... 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对于实现精神培育的教育目标和健康促进的空间目标尤为重要,严寒气候下薄弱的自然条件与基于自然的恢复理念存在矛盾,阻碍严寒和寒冷地区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建构。立足寒地气候特征与大学校园空间特质,从气候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建构环境角度建构严寒气候与恢复性环境互馈互适的逻辑与机制,厘清大学校园各类空间的恢复属性、目标与优先级,提出寒冷气候与疗愈体验共存、自然感知与冬季背景共融、人工属性与自然特性共通的寒地大学校园恢复性环境建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 恢复性环境 校园环境设计 注意力恢复 亲生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
6
作者 张亚洁 薛梦丽 +2 位作者 邹琳 杜怡 冯先华 《现代园艺》 2016年第2期85-86,共2页
大学校园标识系统,作为校园文化、信息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导向的载体,更是学校形象的代表。首先,通过对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标识系统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对陶院这个中国唯一以陶瓷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有了一... 大学校园标识系统,作为校园文化、信息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导向的载体,更是学校形象的代表。首先,通过对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标识系统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在对陶院这个中国唯一以陶瓷为特色的多科性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调研和研讨的过程中,能够较为深入地认识、体会到校园环境标识系统的设计不仅仅是一块导向牌,更是融入环境与建筑中的一件艺术品,因此,校园标识设计应该结合校园景观,并在充分运用行为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上,做到与文化、地域相结合,融入更多的人文性与地域性等观点。最后针对景德镇陶瓷学院湘湖校区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方法和解决策略,对优化国内校园环境标识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环境标识设计 景德镇陶瓷学院 系统化 陶瓷文化 地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科学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12
7
作者 顾明远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2-14,共3页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一批知识群体。他们是社会的中坚,是影响社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知识力量。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就是人文科学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当代科... 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专门人才,而且要培养一批知识群体。他们是社会的中坚,是影响社会文化,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知识力量。因此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这就是人文科学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容易产生技术至上的思想。但是事实证明,科学技术固然给人类带来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科学伦理问题。这些问题需依靠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知识来解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必须结成联盟,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因此,时代要求大学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需要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我国大学生总体上是好的,他们生气勃勃,敢想敢干。但是还需要再提高人文科学的素养,使他们具有更高的情操,更强的社会责任心。人文科学教育包括: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科学技术发展史等领域。大学教育中除了公共政治课以外,应规定一定的学分,让学生选学以上几个领域的课程。校园文化是进行人文科学教育的重要课程。学校师生的学术活动是进行人文科学教育的有效活动课程。校园环境的设计和气氛是进行人文科学教育的无形的潜在课程。要认真和精心的加以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科学教育 当代科学技术 等学校 科学主义 大学教育 校园环境设计 大学毕业生 校园文化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