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样本轮换下事后分层的最短距离校准估计方法
1
作者 马金萍 雒晶晶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1,共7页
为及时、准确地反映调查总体的变化和发展规律,调查部门通常应用连续性抽样方法对其进行调查。对于连续性抽样调查的样本轮换方法,文章应用事后分层回归估计形式构建现期总体均值估计量。以前期调查值和现期辅助变量为约束条件对估计量... 为及时、准确地反映调查总体的变化和发展规律,调查部门通常应用连续性抽样方法对其进行调查。对于连续性抽样调查的样本轮换方法,文章应用事后分层回归估计形式构建现期总体均值估计量。以前期调查值和现期辅助变量为约束条件对估计量进行校准,使用最短距离法获取校准权重,构造校准组合估计量。同时,给出校准组合估计量的方差表达式及最小方差,并与事后分层回归组合估计量进行比较。最后,通过蒙特卡罗随机模拟实验验证几种常见分布下校准组合估计量的校准效率,并在对“四下”硒产业小微企业2022—2023年数据进行连续两期调查时,使用该抽样设计和校准估计方法进行抽样调查方案设计和校准估计。模拟实验和实例分析结果均表明,事后分层校准估计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估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轮换 事后分层 辅助变量 校准组合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理无回答的校准估计 被引量:12
2
作者 金勇进 张琅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35,共4页
The existence of non response damages the precision of estimators in survey severely. The common countermeasure is imputation and weighting, the former makes use of the auxiliary information, the latter estimates by r... The existence of non response damages the precision of estimators in survey severely. The common countermeasure is imputation and weighting, the former makes use of the auxiliary information, the latter estimates by response rate. Each of them has merits as well as weakness. In order to incorporate the merits of the methods mentioned above, we put forward calibration estimation, which suggests adjusting the preliminary weights by auxiliary information at the stage of estimating. Marke the bes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s and the dependent variable, use appropriate estimation method, and you’ll get a good estimator for the sum of the target var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回答 校准估计 抽样调查 辅助变量 目标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抽样框的校准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贺建风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4-116,共13页
在现代抽样调查中,校准估计方法能够通过有效利用辅助信息来提高估计量的精度,多重抽样框抽样调查则不仅可以解决单一抽样框覆盖不全的问题,还可以节约抽样设计阶段的成本。本文将这两种现代抽样估计与设计方法进行结合,将校准估计方法... 在现代抽样调查中,校准估计方法能够通过有效利用辅助信息来提高估计量的精度,多重抽样框抽样调查则不仅可以解决单一抽样框覆盖不全的问题,还可以节约抽样设计阶段的成本。本文将这两种现代抽样估计与设计方法进行结合,将校准估计方法引入到基于多重抽样框的抽样调查体系中,在节约调查成本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估计量的精度。本文首先按照分离抽样框与组合抽样框估计方法的分类思路,对传统多重抽样框估计方法进行系统梳理;然后在最短距离法校准估计的分析框架下,按照调查时所能掌握辅助信息的具体情况,给出了两类多重抽样框估计情形下的各种不同形式的校准估计量;随后数值分析的比较结果也表明在多重抽样框中校准估计量的估计效率明显优于传统估计量;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对我国抽样实践中应用这套抽样估计方法体系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信息 多重抽样框 校准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样调查校准估计法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国正 张明玺 谢艾香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2-15,共4页
文章归纳梳理了抽样调查校准估计法的理论发展,对最短距离法、工具向量法和参数校准法的基本理论与操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抽样调查的两阶段校准估计法原理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了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中进... 文章归纳梳理了抽样调查校准估计法的理论发展,对最短距离法、工具向量法和参数校准法的基本理论与操作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抽样调查的两阶段校准估计法原理及应用进行了分析,并选取了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中进行了国企产权改革的企业为样本,并基于这三种校准估计方法得到混合所有制国企产权改革的绩效数据与实际的绩效数据进行了比较,以判断抽样调查校准估计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从均方误差和相对偏差的角度来看,最短距离法、工具向量法和参数校准法这三种抽样调查校准估计法都能很好的估计混合所有制国企产权改革绩效,但参数校准法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样调查 校准估计 混合所有制 国企产权改革 国企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样调查中的校准估计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建平 常启辉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100,共9页
本文梳理总结了校准估计法自首次提出以来的研究成果。理论方法的发展集中在最短距离法、工具向量法和模型校准法三种校准方法的研究上;方法应用的发展体现在对简单参数和复杂参数的校准估计上,特别对小域估计、无回答、二重抽样等特定... 本文梳理总结了校准估计法自首次提出以来的研究成果。理论方法的发展集中在最短距离法、工具向量法和模型校准法三种校准方法的研究上;方法应用的发展体现在对简单参数和复杂参数的校准估计上,特别对小域估计、无回答、二重抽样等特定抽样问题和总体分位数、总体方差估计中校准估计法的具体应用做了重点梳理介绍。最后,本文对校准估计法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准估计 辅助信息 权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惩罚样条回归的模型校准估计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贺建风 李宏煜 陈飞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5-9,共5页
传统的广义回归抽样估计方法有一个严格的假设条件,即研究变量和辅助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因此在非线性情形下的估计效果并不理想,而基于模型校准的抽样估计方法则能克服这种缺陷,可以较好地提升估计量的估计精度。文章在梳理已有的非... 传统的广义回归抽样估计方法有一个严格的假设条件,即研究变量和辅助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因此在非线性情形下的估计效果并不理想,而基于模型校准的抽样估计方法则能克服这种缺陷,可以较好地提升估计量的估计精度。文章在梳理已有的非参数超总体模型基础上,结合惩罚样条回归与模型校准估计法,介绍了一种新的基于惩罚样条回归的非参数模型校准估计方法,并在一定的设计条件下阐明了该估计量在模型辅助情况下具有渐近无偏性和服从渐近正态分布等优良性质。进一步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校准的估计量比未校准的估计量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且在超总体模型中,随着非线性程度的增强,该估计量的估计精度比参数估计量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样估计 惩罚样条 模型校准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辅助信息下非参数模型校准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贺建风 陈茜儒 陈飞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32,共10页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现代化抽样调查实践中,一方面采集到各总体单位的完全辅助信息可以实现,能够利用完全辅助信息进行抽样估计,另一方面研究变量与辅助变量之间常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在此情况下,如果仍然采用基于部分辅助信息的线性假...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现代化抽样调查实践中,一方面采集到各总体单位的完全辅助信息可以实现,能够利用完全辅助信息进行抽样估计,另一方面研究变量与辅助变量之间常呈现出非线性关系。在此情况下,如果仍然采用基于部分辅助信息的线性假定下的传统校准估计方法进行抽样估计,将存在信息浪费且估计方法不适用等缺陷。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构建了完全辅助信息下的非参数模型校准估计方法体系,首先,将已有的校准估计方法归纳为基于部分辅助信息的传统校准估计和基于完全辅助信息的模型校准估计,然后,给出完全辅助信息下非参数模型校准估计量构建的基本思路,并提出基于局部多项式和惩罚样条两种具体类型的非参数模型校准估计量。研究发现,构建的非参数估计量具有设计无偏性、渐近正态性和一致性等优良的统计性质。进一步的模拟研究表明,非参数模型校准估计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且估计效率明显高于HT估计量和传统的校准估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辅助信息 非参数 模型校准估计 抽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概率样本模型辅助校准估计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潘莹丽 刘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5-10,共6页
大数据时代,如何高效地从高维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并进行统计推断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高维数据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已知辅助信息对非概率样本进行校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总体规模已知的情况下,对非概率样本进... 大数据时代,如何高效地从高维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并进行统计推断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基于高维数据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已知辅助信息对非概率样本进行校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总体规模已知的情况下,对非概率样本进行模型辅助SCAD校准和模型辅助ALASSO校准,依次求出校准权重并对总体均值进行统计推断。二是在总体规模未知的情况下,对非概率样本进行估计控制模型辅助SCAD校准和估计控制模型辅助ALASSO校准,依次求出校准权重并对总体均值进行统计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概率样本 模型辅助校准 估计控制模型辅助校准 SCAD ALASS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所有制结构变迁与中国城镇劳动收入差距演变--基于“估计-校准”的方法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斌开 许伟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0,共12页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个体职业选择的理论模型,刻画了所有制结构变迁过程中中国城镇劳动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模型揭示,在劳动力市场转型过程中,工资决定机制的不同将导致高人力资本者从公有部门"跳槽"到私有部门;人才的...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括个体职业选择的理论模型,刻画了所有制结构变迁过程中中国城镇劳动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机制。模型揭示,在劳动力市场转型过程中,工资决定机制的不同将导致高人力资本者从公有部门"跳槽"到私有部门;人才的流失反过来又促使公有部门对自身进行改革,迫使低人力资本者"下岗"流向私有部门。基于1995、1999和2002年的微观数据和最新发展起来的"估计-校准"方法,本文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和校准。计量估计结果表明,私有部门的教育回报率高于公有部门,这构成了劳动力从公有部门向私有部门转移的基本动力。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995-2002年间中国城镇劳动收入差距演变的90%应该归结于所有制结构变迁。公有部门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导致公有部门内部劳动收入差距扩大,却降低了整体劳动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劳动收入差距“估计-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样本结构性偏差的校准加权调整方法 被引量:7
10
作者 金勇进 薛芳 侯志强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10,共3页
校准估计是基于事后分层的加权调整估计,用于解决大规模调查中调查样本与总体存在结构性偏差的问题。本文系统总结了校准估计的方法,特点,以及校准估计与事后分层,广义回归估计的关系。
关键词 校准估计 事后分层 广义回归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olving double-sided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using calibration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11
作者 CHEN Hong-ch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100-2108,共9页
In this paper, a novel calibration integral equation is derived for resolving double-sided, two-probe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of surface heat flux estim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conventional inverse heat condu... In this paper, a novel calibration integral equation is derived for resolving double-sided, two-probe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of surface heat flux estimation. In contrast to the conventional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techniques, this calibration approach does not require explicit input of the probe locations, therm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host material and temperature sensor parameters related to thermal contact resistance, sensor capacitance and conductive lead losses. All those parameters and properties are inherently contained in the calibration framework in terms of Volterra integral equation of the first kind. The Laplace transform technique is applied and the frequency domain manipulations of the heat equation are performed for deriving the calibration integral equation. Due to the ill-posed nature, regularization is required for the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a future-time method or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 can be used for stabilizing the ill-posed Volterra integral equation of the first k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se heat conduction problem surface heat flux estimation calibration integral equation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