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区系与资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艳红 吴攀文 胡杰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41-845,共5页
2005年3~11月和2006年7~8月对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区系和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统计,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兽类76种,隶属7目27科,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兽类有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12种,中国特产兽类19种。... 2005年3~11月和2006年7~8月对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区系和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文献统计,表明保护区内共有兽类76种,隶属7目27科,其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兽类有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有12种,中国特产兽类19种。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60种),占全区兽类种数的78.95%,古北界种类(11种)和广布型种类(5种)分别占14.47%和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 兽类资源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7期9430-9435,9438,共7页
连续5年对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采用踏查的方式采集,记录并鉴定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极为丰富,有36科100属217种,其中食用菌127种、毒菌35种、药用菌17种、木腐菌3... 连续5年对四川栗子坪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采用踏查的方式采集,记录并鉴定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种类。结果表明,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极为丰富,有36科100属217种,其中食用菌127种、毒菌35种、药用菌17种、木腐菌39种、菌根菌90种、未知用途6种。该地区的大型真菌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 资源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玉东 田春洋 +1 位作者 张勘 杨毅 《林业科技情报》 2021年第1期19-20,23,共3页
四川栗子坪保护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是2018年新增的监测站点,为加快监测站职能建设,对监测站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成立专门机构、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日常巡护的快速建设建议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 四川栗子坪保护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是2018年新增的监测站点,为加快监测站职能建设,对监测站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成立专门机构、整合现有资源、加强日常巡护的快速建设建议以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疫病本底调查、培训监测队伍的长期建设的发展建议,期望对新增疫源疫病监测站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子坪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 疫源疫病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两栖动物多样性
4
作者 代勤龙 朱雪虎 +4 位作者 兰琦 虞皓琦 黄思凝 喻润 王远飞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57-62,共6页
为深入了解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加强物种保护,于2020年至2023年的每年6月份和9月份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动物17种,隶属2目8科14属。与2007年该保护区综合科考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4种(圆疣... 为深入了解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资源现状,加强物种保护,于2020年至2023年的每年6月份和9月份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共记录两栖动物17种,隶属2目8科14属。与2007年该保护区综合科考结果相比,新增两栖动物4种(圆疣猫眼蟾、疣刺齿蟾、无蹼齿蟾和华西雨蛙川西亚种),其中圆疣猫眼蟾为县域新记录。区内两栖动物以东洋界物种为主(13种),兼有少量广布种(4种),无古北界物种;我国特有种11种,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受胁等级的有6种。G指数(2.55)和F指数(2.57)表明区内两栖动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红名录指数(0.835)表明区域两栖动物受胁水平总体不高。结合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濒危和受胁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红名录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鸟兽的红外相机初步监测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健威 李玉霞 +5 位作者 张勘 骆伟 兰琦 何流洋 唐博 杨志松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7-13,共7页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的一种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2018年-2019年,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56个相机位点,布设密度为1台·hm-2,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野生...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监测大中型兽类和林下鸟类的一种重要手段,广泛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2018年-2019年,采用红外相机监测技术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布设了56个相机位点,布设密度为1台·hm-2,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野生鸟兽进行了初步调查。相机累计工作17074个有效工作日,共获得野生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5746张,鉴定出隶属4目13科的18种兽类和2目6科的16种鸟类。相对丰富度指数较高的前3种兽类和3种鸟类分别为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野猪(Sus scrofa)和血雉(Ithaginis cruentus)、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及白腹锦鸡(Chrysolophus amherstiae)。记录到2种国家I级和9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的1种、易危(VU)的5种、近危(NT)的2种。此外,红外相机还监测到了家畜活动(牛、狗和马)和人为活动,因此,建议保护区管理部门仍需采取相应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周边居民的保护意识,促进保护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红外相机 鸟类和兽类 相对丰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形态特征及其立地环境初探 被引量:2
6
作者 袁圆 杨毅 +3 位作者 代勤龙 龙珏洁 王佳 洪明生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第2期8-14,共7页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适应竹子食物,如在不同季节可采食所处不同海拔的竹类,而不同海拔的竹子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环境特点。本研究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揭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不同... 大熊猫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策略适应竹子食物,如在不同季节可采食所处不同海拔的竹类,而不同海拔的竹子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和环境特点。本研究以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调查揭示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种群不同主食竹的形态特征和立地环境差异。结果表明,峨热竹、石棉玉山竹和丰实箭竹的基经和高度具有显著差异,低海拔的丰实箭竹具有最大的基经和高度,而高海拔峨热竹的基经和高度最小。不同竹种的立地环境不同,主要表现在海拔和乔木郁闭度上,不同竹种所需求的最适宜生长的乔木郁闭度不同。本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和管理,特别是大熊猫主食竹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主食竹 峨热竹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多样性与分布特点 被引量:1
7
作者 郑阳 田春洋 +4 位作者 李建威 李威 王飞 杨毅 马文宝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80-86,共7页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整理发现,保护区现有杜鹃花属植物3亚属,5组,10亚组33种,2个亚种,1个变种,共计36种;其区系类型以中国东部-喜玛拉雅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为主要特征;四川特有8种,处于...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的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整理发现,保护区现有杜鹃花属植物3亚属,5组,10亚组33种,2个亚种,1个变种,共计36种;其区系类型以中国东部-喜玛拉雅分布型和东亚分布型为主要特征;四川特有8种,处于濒危等级的杜鹃花8种,亟需对石棉杜鹃和冕宁杜鹃进行补充调查和保护;杜鹃花物种在保护区主要分布于海拔1800~4000 m中高低海拔区域,物种数量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保护区杜鹃花属植物有较高的景观应用价值,银叶杜鹃、繁花杜鹃和团叶杜鹃等可作为新品种创制的优良父母本,建议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大杜鹃花新品种创制、繁育与开发利用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杜鹃花属 石棉杜鹃 冕宁杜鹃 多样性 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种群现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毅 杨伟 +5 位作者 骆伟 鲁碧耕 刘秉昕 田春洋 李威 张翼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121-128,共8页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发现,保护区内分布有兰科植物30属70种,以地生兰为主,且珍稀濒危物种较多;属的区系类型以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具有从典型的热带成分向温带过渡的特性,温带成分占优势地... 通过对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发现,保护区内分布有兰科植物30属70种,以地生兰为主,且珍稀濒危物种较多;属的区系类型以热带和温带成分为主,具有从典型的热带成分向温带过渡的特性,温带成分占优势地位;中国特有种较多;野外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发现的26种物种主要分布于海拔3500 m以下的中低海拔区域,物种数量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海拔2000~2500 m达到最高峰;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较多,以道路影响最大,其次为放牧。基于上述调查结果,也给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兰科 物种多样性 种群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助案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玉东 田春洋 +1 位作者 张勘 代勤龙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9-917,共9页
通过对2011—2020年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救助过的野生动物种类、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①保护区救助的野生动物共计31科69种,155只,以鸟类数量最多,占总救助动物的70.97%;②近年来救助野生动物数量呈激... 通过对2011—2020年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救助过的野生动物种类、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①保护区救助的野生动物共计31科69种,155只,以鸟类数量最多,占总救助动物的70.97%;②近年来救助野生动物数量呈激增趋势,时间集中在春秋季,其中10月最多;③救助地点集中在县城及新棉镇内,占总数的47.10%,救助原因主要为受伤和受困,救助后最常用的处置方式为“就地放归”和“迁地放归”。因此,保护区需要加强人员队伍培训,关注重点时间和区域的野生动物救助,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建立完善的野生动物救助体系,进一步提高野生动物保护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救助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调查
10
作者 张俊 洪明生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28期77-78,共2页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而小相岭山系是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且栖息地破碎化最严重的山系之一.为调查该区域的大熊猫栖息地干扰现状,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小相岭山系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进行了调查研究.... 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而小相岭山系是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少且栖息地破碎化最严重的山系之一.为调查该区域的大熊猫栖息地干扰现状,本研究采用样线调查法对小相岭山系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保护区内人为干扰样线共30条,占保护区调查总样线15%,干扰总频次共55次.放牧干扰最多,占总干扰频次32.73%,采药其次,占总干扰频次23.64%.研究建议对保护区内大熊猫分布区的核心区域等加强监测巡护工作,特别是对于不同干扰情况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同时与周边社区建立切实可行的社区共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栖息地 干扰 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主食竹叶围微生物抗生素抗性基因
11
作者 李健威 崔鑫月 +3 位作者 蒋清松 袁施彬 洪明生 侯怡薇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38-44,共7页
抗菌药物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使其他生物体产生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ARGs分布范围广泛,草食性动物主要通过采食而接触存在ARGs的植物微生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 抗菌药物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使其他生物体产生新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ARGs分布范围广泛,草食性动物主要通过采食而接触存在ARGs的植物微生物。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进化过程中食性特化成以竹子为主食。研究在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展开,着眼于大熊猫主食竹叶围微生物,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探讨大熊猫食物资源微生物ARGs的组成和多样性。分析发现大熊猫主食竹叶围细菌ARGs在Class水平上有抗四环素类(Tetracycline)、抗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霉素类(MLS)、抗糖肽类(Glycopeptide)、抗多肽类(Peptide)等。峨热竹(Arundinaria spanostachya)叶围细菌ARGs的Sobs指数显著大于丰实箭竹(Fargesia ferax);而Shannon指数在三种大熊猫主食竹间没有显著差异。通过NMDS分析发现三种大熊猫主食竹间叶围细菌ARGs组成结构间具有明显差异。经过LEfSe寻找区别三种大熊猫主食竹细菌ARGs的重要种类,峨热竹中Glycopeptide、Phenicol和Bicyclomycin有最大作用;丰实箭竹中Aminocoumarin和Pleuromutilin有最大作用。Glycopeptide和Phenicol主要由Pseudomonas、Sphingomonas携带,而Aminocoumarin和Pleuromutilin主要由Sphingomonas、Lichenibacterium携带等。研究提示了大熊猫采食的竹叶叶围微生物含有丰富的ARGs,在日常监测中需重点监测携带区分三种大熊猫主食竹叶围细菌ARGs的细菌类群(如假单胞菌属、鞘脂单胞菌属等);此外,还需关注其他环境(土壤、溪流、乔木等)微生物ARGs的状况,以期全面了解环境微生物及其携带的ARGs对大熊猫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 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熊猫主食竹 峨热竹 AR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