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栖息面积对果蝇生殖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许祖国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1-22,共2页
果蝇产生后代的数量——生殖量,是一个遗传性状,以往研究时一般用容量不同的培养瓶或试管饲养果蝇,然后统计它们的后代数量,从而了解体积的变化对生殖量的影响。但是随着培养器皿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其内表面面积也在增大或缩小,了解栖息... 果蝇产生后代的数量——生殖量,是一个遗传性状,以往研究时一般用容量不同的培养瓶或试管饲养果蝇,然后统计它们的后代数量,从而了解体积的变化对生殖量的影响。但是随着培养器皿的体积增大或缩小其内表面面积也在增大或缩小,了解栖息面积对果蝇生殖量是否也存在影响,是设计本实验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蝇 栖息面积 生殖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上游某河段鱼类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美萍 段斌 +2 位作者 王海胜 覃事河 万帆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6,共7页
以大渡河上游某水电站坝下13 km大渡河干流河段和坝下支流入大渡河汇合口以上4 km支流河段鱼类栖息地为研究河段,从鱼类有效栖息地面积计算、支流河底连通性模拟两方面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重点分析评价了产卵期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 以大渡河上游某水电站坝下13 km大渡河干流河段和坝下支流入大渡河汇合口以上4 km支流河段鱼类栖息地为研究河段,从鱼类有效栖息地面积计算、支流河底连通性模拟两方面开展栖息地适宜性评价,重点分析评价了产卵期齐口裂腹鱼和重口裂腹鱼两种目标鱼类对流速与水深的适宜性指标,得到了研究河段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和等级:坝下干流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为0.68,适宜性等级为适宜;支流河口以上4 km河段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为0.58,适宜性等级为一般适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渡河上游 鱼类栖息 有效栖息面积 河底连通性 适宜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锦屏大河湾减水河段中鱼类栖息地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谭燕平 王玉蓉 +1 位作者 李嘉 刘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43,共4页
针对引水式电站的修建将造成坝下河道减脱水、危害减水河段内水生生物生存的问题,以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猫猫滩闸址至九龙河汇口36km减脱水河段为例,选取了1.75km的浅滩和2.12km的深潭生境河段作为鱼类栖息地评价的特征河段,采用单变量方法... 针对引水式电站的修建将造成坝下河道减脱水、危害减水河段内水生生物生存的问题,以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猫猫滩闸址至九龙河汇口36km减脱水河段为例,选取了1.75km的浅滩和2.12km的深潭生境河段作为鱼类栖息地评价的特征河段,采用单变量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特征河段自然生境水力学特点,分析得出目标物种对水深及流速的适宜性曲线。并采用河道内流量增加法,建立了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特征河段鱼类栖息地模拟的River2D模型,确定了特征河段中目标物种适宜的栖息地面积变化情况,定性描述了鱼类适宜栖息地分布随流量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鱼类适宜栖息地随流量增大将由河道中间逐渐向边缘移动;在小流量时鱼类适宜栖息地面积增长迅速,随流量的进一步增大鱼类适宜栖息地增长速率明显减缓甚至基本不变,且当流量大于一定值时将会呈现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适宜性曲线 River2D模式 适宜栖息面积 雅砻江锦屏大河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表水温变化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栖息地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徐红云 汪金涛 +1 位作者 陈新军 周为峰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7,共11页
根据2003~2011年的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Trachurusmurphyi)生产统计数据及海表水温(SST)数据,以经纬度方向上偏移幅度和栖息地的铺展面积作为衡量指标,基于作业网次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用外包络法建立各月的栖息地适应指数... 根据2003~2011年的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Trachurusmurphyi)生产统计数据及海表水温(SST)数据,以经纬度方向上偏移幅度和栖息地的铺展面积作为衡量指标,基于作业网次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用外包络法建立各月的栖息地适应指数模型,分析各月适宜栖息的海表水温范围。以2003~2011年各月历史均温为基础,研究海表水温分别升高和降低0.5、1、2℃,适宜栖息地的经纬度偏移幅度与铺展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笑鱼的栖息地随着SST的升高,有明显的向南移动趋势,5月、8月适宜栖息地面积逐渐减少,而6~7月份适宜栖息地面积则增加了;当SST下降时,智利竹煲鱼适宜栖息地有向北移动的趋势,同时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研究结果可用于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对东南太平洋智利竹荚鱼栖息地以及渔场空间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水温变化 东南太平洋 智利竹筴鱼 栖息面积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模拟法的中华鲟自然繁殖适合生态流量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蔡玉鹏 万力 +2 位作者 杨宇 张晓敏 李益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以长江中华鲟作为目标物种,通过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产卵江段的的栖息地调查,确定了中华鲟的偏好水深、偏好流速及偏好底质。以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为基础,采用二维水力学模型结合鱼类栖息地模型对中华鲟产卵场的栖息地条件进行了分析... 以长江中华鲟作为目标物种,通过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产卵江段的的栖息地调查,确定了中华鲟的偏好水深、偏好流速及偏好底质。以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为基础,采用二维水力学模型结合鱼类栖息地模型对中华鲟产卵场的栖息地条件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流量与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量在13000~15000m3/s时,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达到最大,约2.1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模拟法 中华鲟产卵场 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 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栖息地模型在中华鲟自然繁殖生态流量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班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65,共7页
以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在不同流量调度措施下对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影响。通过考虑中华鲟生境需求特性建立了中华鲟产卵场的物理栖息地模型,根据模型得出的适宜栖息地面... 以国家一级保护物种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为研究对象,探讨三峡大坝和葛洲坝水利工程在不同流量调度措施下对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影响。通过考虑中华鲟生境需求特性建立了中华鲟产卵场的物理栖息地模型,根据模型得出的适宜栖息地面积变化来量化不同的流量调度措施对其产卵场质量的影响,然后利用实测的中华鲟产卵量和资源量数据来验证和评价物理栖息地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从而进行合理的生态流量决策。结果发现,年平均适宜栖息地面积的变化曲线与中华鲟的产卵量和资源量变化曲线有着相同的变化趋势,从而推断适宜栖息地面积可以反映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质量;并通过不同流量工况的计算,进行最佳生态流量决策。利用该物理栖息地模型可以有效地量化流量改变对目标物种栖息地质量的影响,为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生态水利调度提供评估和决策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适宜栖息面积 栖息地时间序列 物理栖息地模型 生态流量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桥闸工程下游河段典型鱼种栖息地模拟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晨旭 宋策 +2 位作者 曹永祥 闫文龙 王卓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57,共7页
探究水利工程干扰下的鱼类生境变化特征是维护河流生态健康的基础性研究。以汉中平川段内汉江三桥桥闸下游10 km为研究河段,利用水文学法和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生态流量。建立了河段二维水动力学模型,选用宽鳍鱲为目标鱼种,依据其对水深... 探究水利工程干扰下的鱼类生境变化特征是维护河流生态健康的基础性研究。以汉中平川段内汉江三桥桥闸下游10 km为研究河段,利用水文学法和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生态流量。建立了河段二维水动力学模型,选用宽鳍鱲为目标鱼种,依据其对水深和流速的适宜性曲线确定了流量变化下的生境面积,并采用生境质量分级分析了不同流量响应鱼类生境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河流生态流量相近,分别为54.3和53.1 m^(3)/s,最终适宜流量为47.8~54.3 m^(3)/s;在流量8.8~212.7 m^(3)/s时,相比中等和低质量生境,高质量生境面积随流量的波动更为显著,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12.7 m^(3)/s以上流量的各级生境面积随流量变化较小;高质量生境多分布于两岸和冷水河交汇口,中等质量生境主要分布在河段下游;低质量生境位置相对不固定;研究成果可为桥闸运行和河流鱼类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鱼种栖息 栖息地模拟法 流量历时曲线 生境质量 适宜栖息面积 汉江桥闸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