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域分布的红原鸡和中华鹧鸪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及其重叠性分析
1
作者 吴冠糆 曾庆羚 +2 位作者 丁一硕 许誉馨 饶晓东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475-486,共12页
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采用样线法和卫星跟踪技术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获取红原鸡(Gallus gallus jabouillei)和中华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的分布位点105个和79个。结合12个环境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对两个物种的栖息... 2023年3月至2024年1月,采用样线法和卫星跟踪技术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获取红原鸡(Gallus gallus jabouillei)和中华鹧鸪(Francolinus pintadeanus)的分布位点105个和79个。结合12个环境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对两个物种的栖息地进行适宜性预测和重叠性分析。结果如下:1)两个物种的适宜栖息地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红原鸡的适宜栖息地位于保护区西北部和中部,以落叶阔叶林和灌丛林为主;中华鹧鸪的适宜栖息地位于保护区北部,以草地为主。二者的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633.18 hm^(2)和337.31 hm^(2),分别占保护区面积的48.61%和25.89%;2)红原鸡和中华鹧鸪的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其D值和I值分别为0.421和0.711,适宜栖息地重叠面积为41.31 hm^(2),分别占红原鸡和中华鹧鸪适宜栖息地面积的17.64%和17.22%;3)对红原鸡栖息地分布影响程度最大的变量是距巡护道距离,红原鸡偏好选择距离巡护道较近的落叶阔叶林和灌丛;而影响中华鹧鸪栖息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距水源距离是影响两个物种栖息地分布的第二大主要因素,红原鸡和中华鹧鸪分别偏好选择距水源距离400和500~1000 m范围内活动。研究结果揭示了同域分布的红原鸡和中华鹧鸪空间生态位关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热带雉类的种间竞争及其共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原鸡 中华鹧鸪 同域分布 生态位分化 最大熵模型 适宜栖息地 栖息地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