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生态动力学的黄渤海刺参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1
作者 杨浩 刘海飞 +2 位作者 王子昕 吴雪榕 王洪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9,共9页
刺参是我国黄渤海重要的经济物种,近年来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海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野生刺参面临资源危机,刺参种群恢复及人工养殖都需要对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生态动力学原理,在调查刺参生理特性及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选... 刺参是我国黄渤海重要的经济物种,近年来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海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野生刺参面临资源危机,刺参种群恢复及人工养殖都需要对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生态动力学原理,在调查刺参生理特性及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选取与海参生长相关的关键生境因子,通过建立黄渤海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及海参生长生态模型,搭建了一种刺参的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加入了新的海参生境流速因子,通过主客观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使得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使用该模型对渤海及黄海北部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估,指示了在关键生境因子随季节更替下,刺参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化情况,为栖息地修复以及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生境 栖息地适宜指数模型 生态动力学模型 黄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东南太平洋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
2
作者 张慧慧 汪金涛 +1 位作者 雷林 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目的】构建高性能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以提高对东南太平洋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适宜栖息地分布的预测准确性,为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2020年1―12月份中国鱿钓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内的生产数... 【目的】构建高性能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以提高对东南太平洋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适宜栖息地分布的预测准确性,为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2020年1―12月份中国鱿钓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内的生产数据,利用多水层海洋环境数据(0、50、100、150、200、250和300 m),构建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对环境变量进行筛选,并确定筛选后各环境因子权重,建立基于该权重组合的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RF based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RF),与传统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AMM)和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odel,GMM)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从37个环境变量中优选出8个显著的环境因子,按权重降序排序为:海表面高度(SSH)、表层溶解氧质量浓度、水深50 m的温度、混合层深度、水深50 m的溶解氧质量浓度、表层水温、水深250 m的温度、水深200 m的溶解氧质量浓度。经100次的交叉验证显示,RF模型的R2值为0.95,更接近1,中位数赤池信息准则(AIC)最低(AMM、GMM和HSIRF的AIC分别为−8300、−552和−8896),斜率和截距值也最接近理想值,证明其精度显著优于传统的HSI模型。从栖息地适宜性分布来看,适宜性较高的海域主要分布在15°S以南靠近秘鲁和智利的沿岸海域,且1―6月适宜栖息地范围逐渐下降,7―12月适宜生境的海域呈现增加且北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栖息地适宜指数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环境因子选择 权重优化 东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周为峰 李英雪 +1 位作者 程田飞 崔雪森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年第1期48-54,共7页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是目前鱼类生境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从环境因子的选取和敏感性、因子时空尺度、单因子评价、组合算法等几个主要环节对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模型在河口、湖泊、海洋等不...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是目前鱼类生境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从环境因子的选取和敏感性、因子时空尺度、单因子评价、组合算法等几个主要环节对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模型在河口、湖泊、海洋等不同水生环境中对鱼类生境评价的应用加以概述。同时,通过指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现阶段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为该模型今后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指数模型 鱼类生境评价 环境因子 时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调节对下游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党莉 马超 练继建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574,共9页
水库运行引发的天然径流情势改变会对下游河道水生生物栖息地产生显著影响.以海南省万泉河流域牛路岭水库下游加积至河口河段为对象,选择区域内的典型经济鱼类(草鱼、鲢鱼、鳙鱼)作为目标物种,针对鱼类整个生命周期(洄游、产卵、幼鱼、... 水库运行引发的天然径流情势改变会对下游河道水生生物栖息地产生显著影响.以海南省万泉河流域牛路岭水库下游加积至河口河段为对象,选择区域内的典型经济鱼类(草鱼、鲢鱼、鳙鱼)作为目标物种,针对鱼类整个生命周期(洄游、产卵、幼鱼、成鱼)构建栖息地适宜性模型,耦合区域内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模拟,计算并分析水库调节对目标物种不同生命阶段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水库现有运行方案对目标物种洄游较有利,对成鱼生长影响不大,但却显著削减了年内整体的产卵适宜面积,并使得大范围的幼鱼适宜栖息地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大坝 鱼类栖息地 栖息地适宜性模型 栖息地适宜指数 可利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