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模型的涉禽栖息地修复策略研究
1
作者 杨云峰 卜明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96,共7页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以城市内涉禽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引入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栖息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栖息地修复和人鸟关系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市...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以城市内涉禽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引入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栖息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栖息地修复和人鸟关系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市紫金山玄武湖片区为例,探讨了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涉禽栖息地修复中的应用过程,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从觅食、筑巢和人为干扰3个层面构建研究区涉禽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通过野外实测和文献收集获取栖息地数据,进行栖息地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涉禽栖息地整体适宜程度较低且生境类型较为同质,评分较高的栖息地区域水深较浅、水生植物较为丰富、周边有适宜筑巢地、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较低;而评分较低的栖息地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外部干扰较大。依据研究区涉禽栖息地适宜度评价结果,提出了系统设计、微生境设计和游憩设计3项针对性的栖息地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模型 水鸟 涉禽 栖息地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模型的刺参环境适宜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林晗 陈勇 +3 位作者 田涛 刘永虎 于亚群 张皓宇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4,共5页
为了评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存环境的适宜度,基于动物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刺参的环境适宜性进行了研究。选取温度、盐度、溶解氧、底质环境类型和底质砂砾含量作为影响刺参适应性的环境因... 为了评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生存环境的适宜度,基于动物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刺参的环境适宜性进行了研究。选取温度、盐度、溶解氧、底质环境类型和底质砂砾含量作为影响刺参适应性的环境因子,根据经验赋值法和数理统计方法,绘制了大长山海域刺参各影响因子的适宜性指数(Suitability index,SI)曲线图,并利用几何平均法综合估算HSI值。结果表明:2013—2014年7个航次调查的HSI平均值分别为0.66、0.59、0.67、0.46、0.66、0.65、0.65,冬季的适宜度(HSI=0.46)明显低于其他季节,而春季(HSI=0.66)及秋季(HSI=0.67,HSI=0.65)的适宜度相对较高;同一航次中(以2014年11月为例),7个站位的HSI值分别为0.66、0.67、0.65、0.62、0.63、0.62、0.67,其中DCS01、DCS02和DCS07站位的适宜度较高。研究表明,春季及秋季在DCS01、DCS02和DCS07站位进行刺参苗种底播,刺参的成活率和生长情况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栖息地适宜指数 环境适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丁坝群对鲫鱼栖息地适宜度的影响
3
作者 程香菊 王龙威 +3 位作者 林梓宜 田甜 曾家星 黄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17,80,共9页
为了探究北江丁坝群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以北江干流英德段为研究区域,采用非结构化网格有限体积法(FVCOM),计算了不同流量条件下鲫鱼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WUA),得到鱼类最适生态流量值。基于鱼类最适生态流量值开展了丁坝群对流速、水... 为了探究北江丁坝群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以北江干流英德段为研究区域,采用非结构化网格有限体积法(FVCOM),计算了不同流量条件下鲫鱼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WUA),得到鱼类最适生态流量值。基于鱼类最适生态流量值开展了丁坝群对流速、水深、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指数和水力生境多样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游为最适生态流量350 m 3/s时,丁坝群使得WUA由7.142 km 2降低至5.692 km 2;丁坝群会显著改变河道中心和近岸的流速,导致流速适宜度指数下降,进而降低整个研究区域的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丁坝群的水位壅高作用有限,最大壅高水深为0.38 m,对水深适宜度指数分布影响较小;在丁坝群作用下,栖息地可接受性高的面积占比由52.151%降至32.271%,降低了鱼类栖息地质量;丁坝群造成水力生境多样性辛普森指数由0.547降至0.529,使得研究区域内的水力生境多样性略微减少。研究成果可为北江鱼类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坝群 鱼类栖息地 鲫鱼 适宜指数 WUA FVCOM 北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动力学的黄渤海刺参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4
作者 杨浩 刘海飞 +2 位作者 王子昕 吴雪榕 王洪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9,共9页
刺参是我国黄渤海重要的经济物种,近年来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海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野生刺参面临资源危机,刺参种群恢复及人工养殖都需要对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生态动力学原理,在调查刺参生理特性及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选... 刺参是我国黄渤海重要的经济物种,近年来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海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野生刺参面临资源危机,刺参种群恢复及人工养殖都需要对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生态动力学原理,在调查刺参生理特性及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选取与海参生长相关的关键生境因子,通过建立黄渤海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及海参生长生态模型,搭建了一种刺参的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加入了新的海参生境流速因子,通过主客观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使得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使用该模型对渤海及黄海北部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估,指示了在关键生境因子随季节更替下,刺参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化情况,为栖息地修复以及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生境 栖息地适宜指数模型 生态动力学模型 黄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特征参数的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宜性模型及长时序变化分析——以宇航员海与迪尔维尔海为例
5
作者 谭亦杨 白雁 +3 位作者 李腾 郑芯瑜 张银雪 张异凡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7,共15页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是维持南大洋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是南大洋的重点保护与限制捕捞对象。在气候变化对南大洋生态环境持续显著影响的背景下,亟需了解南极磷虾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栖息地适宜性。本文基于南极磷虾出现...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是维持南大洋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物种,是南大洋的重点保护与限制捕捞对象。在气候变化对南大洋生态环境持续显著影响的背景下,亟需了解南极磷虾的时空分布、变化趋势及其栖息地适宜性。本文基于南极磷虾出现记录及长时序遥感与再分析数据,利用藻华物候与海冰消长的时序特征参数及相关环境参数,构建了宇航员海与迪尔维尔海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宜性的最大熵模型(Maxent)。研究发现,相较于常规单一时刻环境参数,时序特征参数更适合用于南极磷虾栖息地适宜性评估。基于Maxent模型,反演了两个典型海域超过20年的南极磷虾出现时间和频率变化序列,并通过分析多个环境参数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机制解释。南极磷虾出现时的环境参数显示,宇航员海整体叶绿素质量浓度低于迪尔维尔海,无冰期更短,温度更低,南极磷虾出现时间更晚,且主要由沿岸区域的南极磷虾幼体与年轻个体构成。在1997-2019年,宇航员海沿岸区域磷虾出现时间逐渐提前,出现总天数逐年增多,主要是由于沿岸区域藻华起始时间提前,同时叶绿素质量浓度增加也为南极磷虾幼体提供了更充足的食物来源。迪尔维尔海受海水增温、无冰期缩短、叶绿素质量浓度降低等环境变化趋势的影响,该区域磷虾成熟个体或向更适宜环境迁移,南极磷虾每年出现总天数下降。在模型构建基础上,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宇航员海与迪尔维尔海的南极磷虾长时序分布数据,可为了解气候变化对南大洋生物的影响、南大洋保护区规划与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栖息地适宜 海冰密集 卫星遥感 时间序列参数 最大熵模型 宇航员海 迪尔维尔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周为峰 李英雪 +1 位作者 程田飞 崔雪森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年第1期48-54,共7页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是目前鱼类生境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从环境因子的选取和敏感性、因子时空尺度、单因子评价、组合算法等几个主要环节对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模型在河口、湖泊、海洋等不...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是目前鱼类生境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从环境因子的选取和敏感性、因子时空尺度、单因子评价、组合算法等几个主要环节对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模型在河口、湖泊、海洋等不同水生环境中对鱼类生境评价的应用加以概述。同时,通过指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现阶段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为该模型今后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指数模型 鱼类生境评价 环境因子 时空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大型底栖动物中尺度栖息地适宜度模型
7
作者 史璇 刘静玲 +3 位作者 尤晓光 包坤 孟博 郎思思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79-987,共9页
针对栖息地受损,河流生态完整性受到严重威胁的现状,以Meso HABSIM模型为基础,选取易采集、分布广且能较好反映栖息地条件的大型底栖动物为目标水生生物,对其栖息地适宜度进行了探索。针对缺乏反映河道底部特征的水文形态参数和大型底... 针对栖息地受损,河流生态完整性受到严重威胁的现状,以Meso HABSIM模型为基础,选取易采集、分布广且能较好反映栖息地条件的大型底栖动物为目标水生生物,对其栖息地适宜度进行了探索。针对缺乏反映河道底部特征的水文形态参数和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功能分析两方面的不足,为实现定量化表征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地适宜度的目标,改进了水文形态模型和生物模型,建立了改进的大型底栖动物中尺度栖息地适宜度模型。水文形态模型中增加了反映河道底部条件的底部剪切力参数;生物模型中,除单一目标物种外,增加功能摄食类群分析,研究偏好不同流速、基质条件的底栖动物,主要包含撕食者、牧食收集者、滤食收集者、刮食者、捕食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中尺栖息地 栖息地适宜 栖息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子河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评估 被引量:27
8
作者 康鑫 张远 +3 位作者 张楠 丁森 孟伟 李向东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 基于对太子河流域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流域的优势种洛氏鱥(Phoxinus lagowskii)作为指示生物,建立洛氏鱥幼鱼对水深、流速、溶解氧、总溶解颗粒物和河岸带植被指数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计算各采样点河段的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结果表明: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太子河上游较高(>0.5),中游次之(0.2-0.5),下游较低(<0.2)。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与10项栖息地调查指标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太子河流域内限制洛氏鱥幼鱼生存的因素不是水文条件,而是河流水质及河岸带等环境因素;洛氏鱥幼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随着太子河中下游人类开发强度加大,洛氏鱥栖息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河 洛氏鱥 河道内流量增量法 栖息地适宜指数 栖息地质量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豺的分布现状及适宜栖息地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炎林 王一丹 +6 位作者 李祎斌 余辰星 王忠骅 胡大志 马存新 王大军 李晟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9-761,共13页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我国豺(Cuon alpinus)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急剧缩减,但对其分布现状的了解十分缺乏,成为开展针对性保护规划和行动时所亟需解决的问题。祁连山近年来频繁记录到豺的出现,为掌握豺在祁连山的分布现状,本研究基于红...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来,我国豺(Cuon alpinus)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急剧缩减,但对其分布现状的了解十分缺乏,成为开展针对性保护规划和行动时所亟需解决的问题。祁连山近年来频繁记录到豺的出现,为掌握豺在祁连山的分布现状,本研究基于红外相机调查和野外目击报道,系统整理了2016—2024年豺在祁连山的出现信息。基于四大类24个环境变量,使用集成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了豺在祁连山的适宜栖息地分布。在研究区内共收集豺的野外确认出现位点90个,其中祁连山国家公园边界范围内、外分别有61个和29个。国家公园甘肃片区内的酒泉管辖片区的位点最多(n=38),其次是张掖管辖片区(n=18);青海片区仅有5个。集成模型(AUC=0.974,TSS=0.864)结果显示,豺在祁连山的适宜栖息地总面积约1.06×10^(5)km^(2),主要分布在甘青两省边界线两侧,以及青海省宗务隆山;其中,祁连山国家公园边界范围内的适宜栖息地总面积3.91×10^(4)km^(2)。崎岖度、家畜密度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豺栖息地适宜度的最重要因素。相较于IUCN提供的物种分布范围图层,本研究证实并细化了豺在祁连山的分布,填补了豺分布的知识空缺。甘肃省肃北县县城周边山地和青海省宗务隆山、大通山和托来山等地区是目前豺调查的空白区域,亟待在后续调查中加以关注。在今后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中,建议考虑采取雪豹(Panthera uncia)和豺并重的双旗舰物种保护策略,以推动对祁连山豺种群的深入调查与有效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食肉动物 顶级捕食者 栖息地适宜 物种分布模型 祁连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新疆裸重唇鱼栖息地适宜度初步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牛建功 刘春池 +4 位作者 刘鸿 李红 张涛 王甜 蔡林钢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403-408,413,共7页
基于对乌鲁木齐河河源区的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水域的优势种新疆裸重唇鱼作为指示物种,建立新疆裸重唇鱼对水深、水温、流速、溶解氧、pH和总碱度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计算各采样点位的新疆裸重... 基于对乌鲁木齐河河源区的鱼类及栖息地的调查研究,选择该水域的优势种新疆裸重唇鱼作为指示物种,建立新疆裸重唇鱼对水深、水温、流速、溶解氧、pH和总碱度的栖息地适宜度曲线,并借鉴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计算各采样点位的新疆裸重唇鱼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SI。结果表明:6个评价指标在栖息地适宜度指数的权重大小依次为水温、总碱度、溶解氧、水深、流速和pH。栖息地适宜度指数在空间上,具有中上游较高,下游较低的特征,主要由于下游水域人为干扰因素较多(引水调水、工业污染);在时间上,栖息地适宜度指数表现为夏季较高,冬季较低的特征,与乌鲁木齐河典型的冰川冻雪水源有较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 新疆裸重唇鱼 栖息地适宜指数 栖息地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东南太平洋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
11
作者 张慧慧 汪金涛 +1 位作者 雷林 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目的】构建高性能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以提高对东南太平洋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适宜栖息地分布的预测准确性,为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2020年1―12月份中国鱿钓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内的生产数... 【目的】构建高性能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以提高对东南太平洋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适宜栖息地分布的预测准确性,为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2020年1―12月份中国鱿钓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内的生产数据,利用多水层海洋环境数据(0、50、100、150、200、250和300 m),构建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对环境变量进行筛选,并确定筛选后各环境因子权重,建立基于该权重组合的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RF based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RF),与传统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AMM)和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odel,GMM)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从37个环境变量中优选出8个显著的环境因子,按权重降序排序为:海表面高度(SSH)、表层溶解氧质量浓度、水深50 m的温度、混合层深度、水深50 m的溶解氧质量浓度、表层水温、水深250 m的温度、水深200 m的溶解氧质量浓度。经100次的交叉验证显示,RF模型的R2值为0.95,更接近1,中位数赤池信息准则(AIC)最低(AMM、GMM和HSIRF的AIC分别为−8300、−552和−8896),斜率和截距值也最接近理想值,证明其精度显著优于传统的HSI模型。从栖息地适宜性分布来看,适宜性较高的海域主要分布在15°S以南靠近秘鲁和智利的沿岸海域,且1―6月适宜栖息地范围逐渐下降,7―12月适宜生境的海域呈现增加且北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栖息地适宜指数模型 随机森林模型 环境因子选择 权重优化 东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春玉米产量预报模型
12
作者 崔宇慧 白茹 刘园园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24期212-214,共3页
通过气象要素与作物生长周期,建立产量气象预报模型,根据气象因子定量预测作物产量,客观评估农业气候年景利于政府作出合理科学的农业生产决策,利于人民生产。本文选取2000~2020年春玉米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及生育期资料,结合生长发育气... 通过气象要素与作物生长周期,建立产量气象预报模型,根据气象因子定量预测作物产量,客观评估农业气候年景利于政府作出合理科学的农业生产决策,利于人民生产。本文选取2000~2020年春玉米生育期内的气象数据及生育期资料,结合生长发育气象指标,构建春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结合产量统计资料,建立适用于滦平县的年产量预报模型,并利用历年数据进行回代检验。结果显示,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春玉米产量预报模型通过0.01极显著水平检验,产量预报准确率均超过70%,模型适用性较高。该基于气候适宜度建立的春玉米年产量预报模型,对产量预报服务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宜 预报模型 产量气象影响指数 春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调节对下游鱼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党莉 马超 练继建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6-574,共9页
水库运行引发的天然径流情势改变会对下游河道水生生物栖息地产生显著影响.以海南省万泉河流域牛路岭水库下游加积至河口河段为对象,选择区域内的典型经济鱼类(草鱼、鲢鱼、鳙鱼)作为目标物种,针对鱼类整个生命周期(洄游、产卵、幼鱼、... 水库运行引发的天然径流情势改变会对下游河道水生生物栖息地产生显著影响.以海南省万泉河流域牛路岭水库下游加积至河口河段为对象,选择区域内的典型经济鱼类(草鱼、鲢鱼、鳙鱼)作为目标物种,针对鱼类整个生命周期(洄游、产卵、幼鱼、成鱼)构建栖息地适宜性模型,耦合区域内的平面二维水动力模拟,计算并分析水库调节对目标物种不同生命阶段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水库现有运行方案对目标物种洄游较有利,对成鱼生长影响不大,但却显著削减了年内整体的产卵适宜面积,并使得大范围的幼鱼适宜栖息地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大坝 鱼类栖息地 栖息地适宜模型 栖息地适宜指数 可利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鹰爪虾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艺璇 张云雷 +4 位作者 黄锘妍 郭笳 陈皖 任一平 薛莹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95,共12页
根据2011年及2013-2017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测定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和资源量等数据,开展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栖息地适宜性的研究,先利用广义加性模型对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再应用... 根据2011年及2013-2017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结合同步测定的底层水温、底层盐度、水深和资源量等数据,开展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栖息地适宜性的研究,先利用广义加性模型对环境因子进行筛选,再应用提升回归树模型确定各环境因子的权重,然后分别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建立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通过交叉验证选择最优模型。结果表明:春季鹰爪虾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采用算术平均法构建,选择水深和底层盐度作为变量,具有最小的拟合;秋季鹰爪虾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采用几何平均法构建,选择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作为变量,具有最小的拟合。对春季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水深(76.23%),其次是底层盐度(23.77%);对秋季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总偏差贡献率最大的是底层水温(82.56%),其次是底层盐度(17.44%)。海州湾春季鹰爪虾的最适栖息水深为24 m以内,底层盐度为29.7~31.8;秋季的最适栖息底层水温为18~24℃,底层盐度为29.2~31.5。本研究表明,环境因子的优化有助于改进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提升其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因子优化 栖息地适宜指数 鹰爪虾 广义加性模型 提升回归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中游河段中国结鱼栖息地模拟 被引量:13
15
作者 易雨君 侯传莹 +1 位作者 唐彩红 宋劼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89,共8页
为了定量化评估和预测不同水库流量下泄情况对生物栖息地变化的影响,选取澜沧江特有的经济鱼类——中国结鱼作为指示物种,构建栖息地模型模拟其适宜的生境范围。根据成鱼生活习性和产卵行为等关键因子建立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指标(HSI),通... 为了定量化评估和预测不同水库流量下泄情况对生物栖息地变化的影响,选取澜沧江特有的经济鱼类——中国结鱼作为指示物种,构建栖息地模型模拟其适宜的生境范围。根据成鱼生活习性和产卵行为等关键因子建立栖息地适宜度评价指标(HSI),通过耦合一维水动力模型和HSI建立中国结鱼栖息地模型。基于模型模拟结果,得到成鱼加权可用面积(WUA_d)和产卵加权可用面积(WUA_s),并运用Mann-Kendall测试分析漫湾大坝建设前后WUA_s和WUA_d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漫湾大坝建设期和运行期WUA_s和WUA_d分别发生突变。对中国结鱼的产卵场(WUA_s)而言,大坝对最低和中等级别的栖息地有显著影响,对最优级别的栖息地影响较小;对中国结鱼的成鱼(WUA_d)而言,大坝降低了中等和最优的WUA_d。产卵所需的最佳流量(2 200~3 200 m^3/s)大于成鱼生存所要求的最佳流量(510~760 m^3/s),因此为了给不同时期的鱼类提供适宜的生境,应尽量保持流量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适宜指数 中国结鱼 趋势分析 特有鱼类 澜沧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湖泊底栖动物栖息地模拟 被引量:8
16
作者 易雨君 杨雨风 +1 位作者 张尚弘 周扬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6,共7页
为研究白洋淀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宜度,分别于2016年春、夏、秋3季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结合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量得到环境和生物信息。基于14个采样点的数据,通过构建广义可加模型(GAMs)模拟和预测底栖动物的分布。使用Margalef指数作为... 为研究白洋淀水生生物栖息地适宜度,分别于2016年春、夏、秋3季进行了实地考察和采样,结合野外观测和实验室测量得到环境和生物信息。基于14个采样点的数据,通过构建广义可加模型(GAMs)模拟和预测底栖动物的分布。使用Margalef指数作为响应变量,采用向前逐步回归筛选解释环境因子,通过评价剩余偏差来判断模型的表现。水深、水温、底泥氨氮、底泥有机质和沉水植物生物量被用于建立最终优化的广义可加模型。Margalef指数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曲线表明该指数与水深和底泥氨氮浓度成线性负相关,与水温和底泥有机质浓度成线性正相关,而与沉水植物生物量是单峰关系。结果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呈现显著的强相关性(Pearson R^2=0.847,P<0.001),均方误差较小(MSE=0.013),模型性能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 广义可加模型 环境因子 栖息地适宜评价 白洋淀 浅水湖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栖息地需求的雅鲁藏布江中游环境流量计算 被引量:12
17
作者 侯俊 黄喻威 +2 位作者 苗令占 邵国毅 吴淼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2,20,共6页
针对水利工程影响下,河道下游天然水文情势改变造成鱼类产卵场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等潜在生态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统计建立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栖息地适宜度模型,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雅鲁藏布江中游藏木水电站坝下米林—尼洋河汇口处38... 针对水利工程影响下,河道下游天然水文情势改变造成鱼类产卵场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等潜在生态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统计建立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栖息地适宜度模型,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雅鲁藏布江中游藏木水电站坝下米林—尼洋河汇口处38.9 km河段的环境流量。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适宜水深为0.7~1.0 m,适宜流速为0.4~0.6 m/s;研究河段内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环境流量为432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流量 鱼类栖息地 拉萨裸裂尻鱼 栖息地适宜指数 加权可利用面积 雅鲁藏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一季稻生长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的建立与试用 被引量:46
18
作者 张建军 马晓群 许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3,共6页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一季稻的生理特征,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建立了安徽省分区域一季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多因子对一季稻影响的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段内单要素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集成,...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一季稻的生理特征,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建立了安徽省分区域一季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多因子对一季稻影响的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段内单要素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集成,构建了分区域一季稻单要素适区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模型,并对两种集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基于气候适宜指数与一季稻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归一化法气候适宜指数模型优于绝对值法,气候适宜指数与产量丰歉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对一季稻的产量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指标回代检验准确率较高,业务试用效果良好,可以用之评价气候条件对一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适宜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季稻 气候适宜 气候适宜指数 模型 指标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城镇绿地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6
19
作者 过萍艳 蒋文伟 吕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1,共8页
以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为试验区,应用地理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试验区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中心度指标节点度和紧密度,确定了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并划分为中心节点、关键节点及基本节点3种类型。运用生态适宜... 以浙江省慈溪市宗汉街道为试验区,应用地理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分析试验区景观格局特征,结合景观中心度指标节点度和紧密度,确定了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并划分为中心节点、关键节点及基本节点3种类型。运用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和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构建了城镇区绿地系统潜在的生态廊道。结果表明:城镇区有53个绿地斑块,构成了城镇区绿地生态网络节点的核心;规划的14条潜在生态廊道能很好地结合绿地资源分布特点,连通城镇区核心绿地斑块,构建城镇区生态绿地网络系统。通过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最小费用距离模型、景观中心度评价等方法,可以定量地评价城镇绿地系统现状,优化城镇生态绿地网络,为城镇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与管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学 生态网络 景观格局指数 生态适宜 景观中心 最小费用距离模型 宗汉街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梭江鱼类替代生境量化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依云 洪迎新 +1 位作者 刘东升 陈求稳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0-196,202,共8页
针对罗梭江替代生境适宜度及影响因素尚缺乏定量分析的问题,选取澜沧江干流特有经济鱼类中国结鱼(Tor sinensis)为目标物种,基于河流内流量增加法(IFIM),结合二维水动力模型和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曲线,建立了罗梭江典型鱼类的栖息地评价模... 针对罗梭江替代生境适宜度及影响因素尚缺乏定量分析的问题,选取澜沧江干流特有经济鱼类中国结鱼(Tor sinensis)为目标物种,基于河流内流量增加法(IFIM),结合二维水动力模型和鱼类栖息地适宜性曲线,建立了罗梭江典型鱼类的栖息地评价模型,分析了替代生境适宜度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罗梭江作为澜沧江最大支流,能为中国结鱼提供良好产卵场,产卵场在丰水期(7—9月)数量和质量较优,高质量产卵场主要分布于河流蜿蜒处;罗梭江不适宜成鱼全年栖息,尤其在枯水期(2—4月),成鱼产卵及育肥适宜度最差。在罗梭江替代生境后期管理中,建议优先加强对河流弯道处的生境保护及捕捞管理,同时重视其关联干流的生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生境适宜 河流内流量增加法 栖息地评价模型 中国结鱼 澜沧江 罗梭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