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栖息地模拟法的中华鲟自然繁殖适合生态流量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蔡玉鹏 万力 +2 位作者 杨宇 张晓敏 李益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以长江中华鲟作为目标物种,通过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产卵江段的的栖息地调查,确定了中华鲟的偏好水深、偏好流速及偏好底质。以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为基础,采用二维水力学模型结合鱼类栖息地模型对中华鲟产卵场的栖息地条件进行了分析... 以长江中华鲟作为目标物种,通过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产卵江段的的栖息地调查,确定了中华鲟的偏好水深、偏好流速及偏好底质。以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为基础,采用二维水力学模型结合鱼类栖息地模型对中华鲟产卵场的栖息地条件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流量与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量在13000~15000m3/s时,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达到最大,约2.1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模拟法 中华鲟产卵场 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 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桥闸工程下游河段典型鱼种栖息地模拟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晨旭 宋策 +2 位作者 曹永祥 闫文龙 王卓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57,共7页
探究水利工程干扰下的鱼类生境变化特征是维护河流生态健康的基础性研究。以汉中平川段内汉江三桥桥闸下游10 km为研究河段,利用水文学法和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生态流量。建立了河段二维水动力学模型,选用宽鳍鱲为目标鱼种,依据其对水深... 探究水利工程干扰下的鱼类生境变化特征是维护河流生态健康的基础性研究。以汉中平川段内汉江三桥桥闸下游10 km为研究河段,利用水文学法和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生态流量。建立了河段二维水动力学模型,选用宽鳍鱲为目标鱼种,依据其对水深和流速的适宜性曲线确定了流量变化下的生境面积,并采用生境质量分级分析了不同流量响应鱼类生境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出河流生态流量相近,分别为54.3和53.1 m^(3)/s,最终适宜流量为47.8~54.3 m^(3)/s;在流量8.8~212.7 m^(3)/s时,相比中等和低质量生境,高质量生境面积随流量的波动更为显著,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12.7 m^(3)/s以上流量的各级生境面积随流量变化较小;高质量生境多分布于两岸和冷水河交汇口,中等质量生境主要分布在河段下游;低质量生境位置相对不固定;研究成果可为桥闸运行和河流鱼类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鱼种栖息地 栖息地模拟法 流量历时曲线 生境质量 适宜栖息地面积 汉江桥闸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IM法的敏感生态需水计算研究——以红水河来宾段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黄亮 许衡 +2 位作者 罗昊 马颖怡 林书聪 《水利发展研究》 2015年第5期22-27,共6页
河流生态需水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所应考虑的基本问题,其中的敏感生态需水是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用水要求。目前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水文学法、水力学法、栖息地法和整体法等4大类,敏感生态需水较适合采用栖息地法进行研究。基于IFIM... 河流生态需水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所应考虑的基本问题,其中的敏感生态需水是生态敏感区域的生态用水要求。目前生态需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水文学法、水力学法、栖息地法和整体法等4大类,敏感生态需水较适合采用栖息地法进行研究。基于IFIM(Instream Flow Increcement Method)法的原理,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来宾段作为研究区域,以珍稀鱼类保护区和鱼类产卵场作为生态敏感区域,通过构建水力模型,以断面数量代替栖息地面积,根据达标的断面数量来评价适宜的生态流量,研究该区域的敏感生态需水。研究结果表明,迁江水文站敏感生态径流量为1 300~1 700 m3/s。该结果与已有的流域规划成果有较好的相符性。该研究拓展了生态需水指标范畴,更适应水资源管理的需求,同时对于缺乏精细地形数据的敏感生态需水计算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生态需水 栖息地模拟法 HEC-RAS 红水河来宾段 广西壮族自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水网地区生态水位确定方法研究
4
作者 唐永良 孙晓斌 +3 位作者 纪源 尤征懿 尚小添 郑新琨 《江苏水利》 2023年第4期42-46,共5页
对比分析了水文学法(近10年最枯月平均水位法)、水力学法(湿周法)和栖息地模拟法(PHABSIM模型法)在无锡市城市防洪大包围平原水网地区生态水位确定中的实际应用,计算结果分别为2.94 m、2.70 m、3.30 m。其中,水文学法相比其他2种方法对... 对比分析了水文学法(近10年最枯月平均水位法)、水力学法(湿周法)和栖息地模拟法(PHABSIM模型法)在无锡市城市防洪大包围平原水网地区生态水位确定中的实际应用,计算结果分别为2.94 m、2.70 m、3.30 m。其中,水文学法相比其他2种方法对于无锡市城市防洪大包围的适用性强,最终确定以水文学法的计算结果2.94 m作为无锡市城市防洪大包围内主要河道的生态水位值,可为将来提出适用于江苏省平原水网状况下的生态水位计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位 平原水网区 大包围 水文学法 水力学法 栖息地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