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指数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震
陈新军
雷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8-64,共7页
根据2009–2011年东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的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采用外包络法,以投钩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月份分别建立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
根据2009–2011年东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的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采用外包络法,以投钩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月份分别建立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SI)。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HSI)综合模型,并以2012年各月生产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两种HSI模型所得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综合指数不相同,通过算术平均法的HSI模型,当HSI为0.6以上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87.9%,通过几何平均法的HSI模型,当HSI为0.6以上时,渔获量所占比例为87.2%。算术平均法较GMM更适于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指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栖息地指数模型
适应性
指数
外包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最大熵和栖息地指数模型预测东、黄海日本鲭渔场分布
被引量:
5
2
作者
曹睿星
官文江
+1 位作者
高峰
贺伟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81,共10页
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均广泛应用于渔情预报研究中。为比较两模型渔情预报效果以提升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本研究利用2003-2012年东、黄...
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均广泛应用于渔情预报研究中。为比较两模型渔情预报效果以提升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本研究利用2003-2012年东、黄海日本鲭的渔业数据以及海表温度、海面高度、海表盐度、海表温度梯度等海洋环境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和HSI模型,以分析、比较两模型对东、黄海日本鲭栖息地的预测效果,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模型预测的渔场概率与实际渔获量百分比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两模型渔情预报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最大熵模型预测的渔场发生高概率位置与捕捞位置基本重合,在无历史捕捞数据海域预测渔场发生的概率较低;HSI模型预测的高栖息地指数位置与捕捞位置部分重合,在无历史捕捞数据海域也可获得较高的栖息地指数,将非渔场预测为渔场的概率较高;(2)最大熵模型和HSI模型的月平均AUC值分别为0.95和0.66,故最大熵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对较好;(3)使用HSI模型时,应在模型中加入非渔场数据,并加强对此类数据的收集,否则该类模型预报渔场时有扩大化的可能;使用最大熵模型时,必须提高渔业数据的空间覆盖率,否则无法全面反映渔场时空分布动态。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提升东、黄海日本鲭渔情预报精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熵
模型
栖息地指数模型
模型
比较
日本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模型的涉禽栖息地修复策略研究
3
作者
杨云峰
卜明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96,共7页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以城市内涉禽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引入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栖息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栖息地修复和人鸟关系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市...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以城市内涉禽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引入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栖息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栖息地修复和人鸟关系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市紫金山玄武湖片区为例,探讨了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涉禽栖息地修复中的应用过程,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从觅食、筑巢和人为干扰3个层面构建研究区涉禽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通过野外实测和文献收集获取栖息地数据,进行栖息地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涉禽栖息地整体适宜程度较低且生境类型较为同质,评分较高的栖息地区域水深较浅、水生植物较为丰富、周边有适宜筑巢地、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较低;而评分较低的栖息地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外部干扰较大。依据研究区涉禽栖息地适宜度评价结果,提出了系统设计、微生境设计和游憩设计3项针对性的栖息地修复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栖息地
适宜度
指数
模型
水鸟
涉禽
栖息地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阿拉伯海鲐鱼渔情预报模型构建
被引量:
11
4
作者
范秀梅
杨胜龙
+2 位作者
张胜茂
朱文斌
崔雪森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7,共10页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阿拉伯海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资源,采用2016—2017年1、2、11和12月主渔汛期间我国公海围网渔船在阿拉伯海的鲐鱼生产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混合层厚度(Mixed-laye...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阿拉伯海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资源,采用2016—2017年1、2、11和12月主渔汛期间我国公海围网渔船在阿拉伯海的鲐鱼生产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混合层厚度(Mixed-layer thickness, MLT)、海面高度异常(Sea level anomaly, SLA)、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CHL)环境数据,分别构建了以渔获量(Fish catch, FC)和作业次数(Fishing times, FT)为基础的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FC-HSI和FT-HSI模型。在HIS>0.6的海域,2016和2017年实际渔获量占比分别为76.25%和80.03%。利用2018年的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预报准确度验证,得出在HIS>0.6的海域,实际渔获量占比分别为45.68%和50.15%,FT-HSI模型的预报结果优于FC-HSI模型。结果表明,基于SST、MLT、SLA、CHL的FT-HSI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阿拉伯海鲐鱼的中心渔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洲鲐
栖息地指数模型
渔情预报
阿拉伯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8
5
作者
周为峰
李英雪
+1 位作者
程田飞
崔雪森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年第1期48-54,共7页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是目前鱼类生境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从环境因子的选取和敏感性、因子时空尺度、单因子评价、组合算法等几个主要环节对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模型在河口、湖泊、海洋等不...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是目前鱼类生境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从环境因子的选取和敏感性、因子时空尺度、单因子评价、组合算法等几个主要环节对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模型在河口、湖泊、海洋等不同水生环境中对鱼类生境评价的应用加以概述。同时,通过指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现阶段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为该模型今后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适宜性
指数
模型
鱼类生境评价
环境因子
时空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生态动力学的黄渤海刺参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6
作者
杨浩
刘海飞
+2 位作者
王子昕
吴雪榕
王洪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9,共9页
刺参是我国黄渤海重要的经济物种,近年来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海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野生刺参面临资源危机,刺参种群恢复及人工养殖都需要对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生态动力学原理,在调查刺参生理特性及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选...
刺参是我国黄渤海重要的经济物种,近年来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海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野生刺参面临资源危机,刺参种群恢复及人工养殖都需要对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生态动力学原理,在调查刺参生理特性及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选取与海参生长相关的关键生境因子,通过建立黄渤海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及海参生长生态模型,搭建了一种刺参的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加入了新的海参生境流速因子,通过主客观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使得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使用该模型对渤海及黄海北部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估,指示了在关键生境因子随季节更替下,刺参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化情况,为栖息地修复以及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生境
栖息地
适宜性
指数
模型
生态动力学
模型
黄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随机森林的东南太平洋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
7
作者
张慧慧
汪金涛
+1 位作者
雷林
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目的】构建高性能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以提高对东南太平洋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适宜栖息地分布的预测准确性,为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2020年1―12月份中国鱿钓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内的生产数...
【目的】构建高性能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以提高对东南太平洋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适宜栖息地分布的预测准确性,为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2020年1―12月份中国鱿钓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内的生产数据,利用多水层海洋环境数据(0、50、100、150、200、250和300 m),构建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对环境变量进行筛选,并确定筛选后各环境因子权重,建立基于该权重组合的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RF based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RF),与传统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AMM)和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odel,GMM)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从37个环境变量中优选出8个显著的环境因子,按权重降序排序为:海表面高度(SSH)、表层溶解氧质量浓度、水深50 m的温度、混合层深度、水深50 m的溶解氧质量浓度、表层水温、水深250 m的温度、水深200 m的溶解氧质量浓度。经100次的交叉验证显示,RF模型的R2值为0.95,更接近1,中位数赤池信息准则(AIC)最低(AMM、GMM和HSIRF的AIC分别为−8300、−552和−8896),斜率和截距值也最接近理想值,证明其精度显著优于传统的HSI模型。从栖息地适宜性分布来看,适宜性较高的海域主要分布在15°S以南靠近秘鲁和智利的沿岸海域,且1―6月适宜栖息地范围逐渐下降,7―12月适宜生境的海域呈现增加且北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柔鱼
栖息地
适宜性
指数
模型
随机森林
模型
环境因子选择
权重优化
东南太平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海洋环境因子和不同权重系数的南海中沙西沙海域鸢乌贼渔场分析
被引量:
22
8
作者
范江涛
陈作志
+1 位作者
张俊
冯雪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3,共7页
根据2014年"南锋"号调查船在南海中沙西沙海域的声学走航调查数据,结合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海面盐度(SSS)、海面高度(SSH)等海洋环境数据,按不同季节不同因子分别建立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对不同因...
根据2014年"南锋"号调查船在南海中沙西沙海域的声学走航调查数据,结合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海面盐度(SSS)、海面高度(SSH)等海洋环境数据,按不同季节不同因子分别建立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权重系数,计算栖息地指数模型准确度,以此来确定不同季节各因子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各因子的最适值呈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SST的权重系数为0.7,其余因子权重系数为0.1时模型准确度最高;夏季CHL的权重系数为1,其余因子权重系数为0时模型准确度最高;秋季CHL权重系数为0.7,其余因子系数为0.1时模型准确度最高;冬季SST权重系数为1,其余因子系数为0时模型准确度最高。研究认为,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场不同季节对不同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赋予各因子不同的权重系数可以有效提高模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乌贼
渔场
环境因子
栖息地指数模型
南海中沙西沙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指数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
6
1
作者
王震
陈新军
雷林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58-64,共7页
基金
海洋局公益性行业专项(20155014)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5DZ1202200)
海洋二号卫星地面应用系统项目(HY2A-HT-YWY-006)
文摘
根据2009–2011年东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延绳钓的生产数据,结合海洋遥感获得的表温(SST)和海面高度(SSH)的数据,采用外包络法,以投钩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为适应性指数,按月份分别建立基于SST和SSH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适应性指数(SI)。采用算术平均法(AMM)和几何平均法(GMM)获得基于SST和SSH环境因子的栖息地指数(HSI)综合模型,并以2012年各月生产数据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两种HSI模型所得的长鳍金枪鱼栖息地综合指数不相同,通过算术平均法的HSI模型,当HSI为0.6以上时,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87.9%,通过几何平均法的HSI模型,当HSI为0.6以上时,渔获量所占比例为87.2%。算术平均法较GMM更适于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指数模型。
关键词
长鳍金枪鱼
栖息地指数模型
适应性
指数
外包络法
Keywords
Thunnus alalunga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suitability index
outer envelope method
分类号
S931.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最大熵和栖息地指数模型预测东、黄海日本鲭渔场分布
被引量:
5
2
作者
曹睿星
官文江
高峰
贺伟伟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2-81,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2981)。
文摘
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和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均广泛应用于渔情预报研究中。为比较两模型渔情预报效果以提升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资源的科学管理水平,本研究利用2003-2012年东、黄海日本鲭的渔业数据以及海表温度、海面高度、海表盐度、海表温度梯度等海洋环境数据,构建最大熵模型和HSI模型,以分析、比较两模型对东、黄海日本鲭栖息地的预测效果,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模型预测的渔场概率与实际渔获量百分比之间的对应关系对两模型渔情预报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最大熵模型预测的渔场发生高概率位置与捕捞位置基本重合,在无历史捕捞数据海域预测渔场发生的概率较低;HSI模型预测的高栖息地指数位置与捕捞位置部分重合,在无历史捕捞数据海域也可获得较高的栖息地指数,将非渔场预测为渔场的概率较高;(2)最大熵模型和HSI模型的月平均AUC值分别为0.95和0.66,故最大熵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对较好;(3)使用HSI模型时,应在模型中加入非渔场数据,并加强对此类数据的收集,否则该类模型预报渔场时有扩大化的可能;使用最大熵模型时,必须提高渔业数据的空间覆盖率,否则无法全面反映渔场时空分布动态。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提升东、黄海日本鲭渔情预报精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最大熵
模型
栖息地指数模型
模型
比较
日本鲭
Keywords
maximum entropy model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model comparison
chub mackerel
分类号
P714.5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模型的涉禽栖息地修复策略研究
3
作者
杨云峰
卜明港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济南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0-96,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171856,32171859)。
文摘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以城市内涉禽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引入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对栖息地质量进行定量评估,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栖息地修复和人鸟关系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以南京市紫金山玄武湖片区为例,探讨了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涉禽栖息地修复中的应用过程,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从觅食、筑巢和人为干扰3个层面构建研究区涉禽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并通过野外实测和文献收集获取栖息地数据,进行栖息地适宜度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涉禽栖息地整体适宜程度较低且生境类型较为同质,评分较高的栖息地区域水深较浅、水生植物较为丰富、周边有适宜筑巢地、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较低;而评分较低的栖息地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外部干扰较大。依据研究区涉禽栖息地适宜度评价结果,提出了系统设计、微生境设计和游憩设计3项针对性的栖息地修复策略。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栖息地
适宜度
指数
模型
水鸟
涉禽
栖息地
修复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waterfowl
wading bird
habitat restoration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阿拉伯海鲐鱼渔情预报模型构建
被引量:
11
4
作者
范秀梅
杨胜龙
张胜茂
朱文斌
崔雪森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与遥感信息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7,共10页
基金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2018年度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C0202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YFD0901405)
+2 种基金
印度洋中上层鱼类资源探捕项目(SZGXZS201916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9T08)
浙江省远洋渔业资源探捕项目(SZGXZS2019087)。
文摘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可持续开发利用阿拉伯海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资源,采用2016—2017年1、2、11和12月主渔汛期间我国公海围网渔船在阿拉伯海的鲐鱼生产数据,结合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混合层厚度(Mixed-layer thickness, MLT)、海面高度异常(Sea level anomaly, SLA)、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CHL)环境数据,分别构建了以渔获量(Fish catch, FC)和作业次数(Fishing times, FT)为基础的栖息地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模型:FC-HSI和FT-HSI模型。在HIS>0.6的海域,2016和2017年实际渔获量占比分别为76.25%和80.03%。利用2018年的实际生产数据对模型进行预报准确度验证,得出在HIS>0.6的海域,实际渔获量占比分别为45.68%和50.15%,FT-HSI模型的预报结果优于FC-HSI模型。结果表明,基于SST、MLT、SLA、CHL的FT-HSI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阿拉伯海鲐鱼的中心渔场。
关键词
澳洲鲐
栖息地指数模型
渔情预报
阿拉伯海
Keywords
Scomber australasicus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Fishery forecast
Arabian Sea
分类号
S93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8
5
作者
周为峰
李英雪
程田飞
崔雪森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
出处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年第1期48-54,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4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602206)
文摘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是目前鱼类生境评价中常用的评价方法。从环境因子的选取和敏感性、因子时空尺度、单因子评价、组合算法等几个主要环节对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模型在河口、湖泊、海洋等不同水生环境中对鱼类生境评价的应用加以概述。同时,通过指出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现阶段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为该模型今后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栖息地
适宜性
指数
模型
鱼类生境评价
环境因子
时空尺度
Keywords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fish habitat evaluation
environment factor:spatial-temporal scale
分类号
S93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态动力学的黄渤海刺参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6
作者
杨浩
刘海飞
王子昕
吴雪榕
王洪达
机构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1-36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079007,52279057)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课题(KY2023A0067)。
文摘
刺参是我国黄渤海重要的经济物种,近年来在人为因素影响下,海洋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野生刺参面临资源危机,刺参种群恢复及人工养殖都需要对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本研究基于生态动力学原理,在调查刺参生理特性及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选取与海参生长相关的关键生境因子,通过建立黄渤海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及海参生长生态模型,搭建了一种刺参的生境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并加入了新的海参生境流速因子,通过主客观结合的组合赋权法使得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评价更加全面客观.使用该模型对渤海及黄海北部刺参栖息地适宜性进行评估,指示了在关键生境因子随季节更替下,刺参栖息地适宜性的变化情况,为栖息地修复以及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刺参
生境
栖息地
适宜性
指数
模型
生态动力学
模型
黄渤海
Keywords
Apostichopus japonicus
habitat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ecological dynamics model
Yellow Sea and Bohai Sea
分类号
O352 [理学—流体力学]
S954.19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随机森林的东南太平洋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
7
作者
张慧慧
汪金涛
雷林
陈新军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上海海洋大学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49,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2401303)
自然资源卫星遥感技术体系建设与应用示范项目(202401004)。
文摘
【目的】构建高性能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以提高对东南太平洋海域茎柔鱼(Dosidicus gigas)适宜栖息地分布的预测准确性,为其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6―2020年1―12月份中国鱿钓渔船在东南太平洋海域内的生产数据,利用多水层海洋环境数据(0、50、100、150、200、250和300 m),构建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对环境变量进行筛选,并确定筛选后各环境因子权重,建立基于该权重组合的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RF based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RF),与传统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AMM)和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odel,GMM)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从37个环境变量中优选出8个显著的环境因子,按权重降序排序为:海表面高度(SSH)、表层溶解氧质量浓度、水深50 m的温度、混合层深度、水深50 m的溶解氧质量浓度、表层水温、水深250 m的温度、水深200 m的溶解氧质量浓度。经100次的交叉验证显示,RF模型的R2值为0.95,更接近1,中位数赤池信息准则(AIC)最低(AMM、GMM和HSIRF的AIC分别为−8300、−552和−8896),斜率和截距值也最接近理想值,证明其精度显著优于传统的HSI模型。从栖息地适宜性分布来看,适宜性较高的海域主要分布在15°S以南靠近秘鲁和智利的沿岸海域,且1―6月适宜栖息地范围逐渐下降,7―12月适宜生境的海域呈现增加且北移的趋势。
关键词
茎柔鱼
栖息地
适宜性
指数
模型
随机森林
模型
环境因子选择
权重优化
东南太平洋
Keywords
Dosidicus gigas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
random forest model
selection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ight optimization
southeast pacific ocean
分类号
S931.1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S932.4 [农业科学—渔业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海洋环境因子和不同权重系数的南海中沙西沙海域鸢乌贼渔场分析
被引量:
22
8
作者
范江涛
陈作志
张俊
冯雪
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
出处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3,共7页
基金
农业部财政重大专项(NFZX2013)
农业部财政项目"南海海洋捕捞生产结构调查"(640)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D13B06)
文摘
根据2014年"南锋"号调查船在南海中沙西沙海域的声学走航调查数据,结合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ST)、叶绿素a浓度(CHL)、海面盐度(SSS)、海面高度(SSH)等海洋环境数据,按不同季节不同因子分别建立栖息地适应性指数模型,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权重系数,计算栖息地指数模型准确度,以此来确定不同季节各因子的权重系数。结果表明,各因子的最适值呈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SST的权重系数为0.7,其余因子权重系数为0.1时模型准确度最高;夏季CHL的权重系数为1,其余因子权重系数为0时模型准确度最高;秋季CHL权重系数为0.7,其余因子系数为0.1时模型准确度最高;冬季SST权重系数为1,其余因子系数为0时模型准确度最高。研究认为,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渔场不同季节对不同因子的响应程度不同,赋予各因子不同的权重系数可以有效提高模型准确率。
关键词
鸢乌贼
渔场
环境因子
栖息地指数模型
南海中沙西沙海域
Keywords
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
fishing grounds
environmental factors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models
the Zhongsha and Xisha Island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S943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太平洋长鳍金枪鱼栖息地指数模型的比较
王震
陈新军
雷林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最大熵和栖息地指数模型预测东、黄海日本鲭渔场分布
曹睿星
官文江
高峰
贺伟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基于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模型的涉禽栖息地修复策略研究
杨云峰
卜明港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栖息地指数的阿拉伯海鲐鱼渔情预报模型构建
范秀梅
杨胜龙
张胜茂
朱文斌
崔雪森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在鱼类生境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周为峰
李英雪
程田飞
崔雪森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生态动力学的黄渤海刺参栖息地适宜性研究
杨浩
刘海飞
王子昕
吴雪榕
王洪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基于随机森林的东南太平洋茎柔鱼栖息地适宜性
张慧慧
汪金涛
雷林
陈新军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于海洋环境因子和不同权重系数的南海中沙西沙海域鸢乌贼渔场分析
范江涛
陈作志
张俊
冯雪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