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栖息地模拟法的中华鲟自然繁殖适合生态流量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蔡玉鹏 万力 +2 位作者 杨宇 张晓敏 李益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共6页
以长江中华鲟作为目标物种,通过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产卵江段的的栖息地调查,确定了中华鲟的偏好水深、偏好流速及偏好底质。以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为基础,采用二维水力学模型结合鱼类栖息地模型对中华鲟产卵场的栖息地条件进行了分析... 以长江中华鲟作为目标物种,通过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产卵江段的的栖息地调查,确定了中华鲟的偏好水深、偏好流速及偏好底质。以河道内流量增量法(IFIM)为基础,采用二维水力学模型结合鱼类栖息地模型对中华鲟产卵场的栖息地条件进行了分析,计算了中华鲟自然繁殖期间流量与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量在13000~15000m3/s时,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达到最大,约2.1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模拟法 中华鲟产卵场 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 生态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栖息地需求的雅鲁藏布江中游环境流量计算 被引量:11
2
作者 侯俊 黄喻威 +2 位作者 苗令占 邵国毅 吴淼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2,20,共6页
针对水利工程影响下,河道下游天然水文情势改变造成鱼类产卵场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等潜在生态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统计建立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栖息地适宜度模型,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雅鲁藏布江中游藏木水电站坝下米林—尼洋河汇口处38... 针对水利工程影响下,河道下游天然水文情势改变造成鱼类产卵场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等潜在生态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与统计建立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栖息地适宜度模型,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计算了雅鲁藏布江中游藏木水电站坝下米林—尼洋河汇口处38.9 km河段的环境流量。结果表明: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适宜水深为0.7~1.0 m,适宜流速为0.4~0.6 m/s;研究河段内拉萨裸裂尻鱼产卵期环境流量为432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流量 鱼类栖息地 拉萨裸裂尻鱼 栖息地适宜度指数 加权可利用面积 雅鲁藏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计算与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印良 孙雪峰 《海河水利》 2016年第1期42-43,58,共3页
分析评价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3种主要计算方法,明确了3种计算方法的先决条件,并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要求,分析了3种方法在实践中的适用范围,提出面积加权法适用于考核指标的计算、首尾法适用于实际测算和典型代表地块的... 分析评价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3种主要计算方法,明确了3种计算方法的先决条件,并结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要求,分析了3种方法在实践中的适用范围,提出面积加权法适用于考核指标的计算、首尾法适用于实际测算和典型代表地块的计算、传统方法适用于精度较高的实验研究,为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研究成果正确地应用于生产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首尾法 面积加权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考核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ver 2D模型的黄河花园口河段生态流量研究
4
作者 龙瑞昊 马永胜 +1 位作者 任姗 雷凯旋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213-219,共7页
针对目前生态流量研究方法难以充分考虑鱼类栖息地等生境因素的问题,以黄河花园口鲤鱼核心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黄河鲤鱼为研究物种,基于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和栖息地模型的River 2D模型确定黄河鲤鱼的生态流量,将水深和流速作为鱼类生存... 针对目前生态流量研究方法难以充分考虑鱼类栖息地等生境因素的问题,以黄河花园口鲤鱼核心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黄河鲤鱼为研究物种,基于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和栖息地模型的River 2D模型确定黄河鲤鱼的生态流量,将水深和流速作为鱼类生存保护的限定性因子,采用栖息地模型模拟不同流量下对应的黄河鲤鱼的适宜栖息地面积。计算结果表明:花园口河段鲤鱼产卵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230 m^(3)/s,生长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430 m^(3)/s,越冬期的最小生态流量为150 m^(3)/s。计算结果可以为花园口核心鱼类保护区的鱼类保护以及黄河小浪底水库的生态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River 2D模型 栖息地 加权可面积 黄河鲤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VER2D的西藏扎拉水电站减水河段生态流量模拟研究
5
作者 马俊超 范晓志 栾会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6期116-120,共5页
为了量化扎拉水电站减水河段内鱼类生长及繁殖所需的生态流量,以河道内的重点保护鱼类鮡科鱼类作为目标物种,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栖息地模型耦合的RIVER2D模型,结合水深及流速两个影响鱼类生境的因子,推求各产卵区对应物种不同生命时期所... 为了量化扎拉水电站减水河段内鱼类生长及繁殖所需的生态流量,以河道内的重点保护鱼类鮡科鱼类作为目标物种,采用水动力模型与栖息地模型耦合的RIVER2D模型,结合水深及流速两个影响鱼类生境的因子,推求各产卵区对应物种不同生命时期所需流量与可利用栖息地面积的关系曲线及分布图。结果表明:鮡科鱼类在4~9月的生长及繁殖期间适宜的生态流量范围为22.0~33.0 m^(3)/s。根据可利用栖息地二维分布图可知,鱼类有效栖息地集中分布在河道中心区域,流量增加后,有效栖息地由河道中间带状分布向河道两边延伸。研究成果可为鮡科鱼类的保护及电站生态调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RIVER2D模型 物理栖息地 可利用栖息地面积 扎拉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鱼类需求的息县枢纽工程闸下河段环境流量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侯俊 裴佳琦 +4 位作者 黄喻威 梁小雨 龚雪滢 丁伟 吴淼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12,20,共6页
针对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对下游河段流量过程变化造成的鱼类原有栖息地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的潜在生态问题,对拟建息县枢纽工程闸下4.9 km河段内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进行环境流量研究。采用MIKE数值模拟与HSI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 针对水利工程建成运行后对下游河段流量过程变化造成的鱼类原有栖息地面积减小和质量降低的潜在生态问题,对拟建息县枢纽工程闸下4.9 km河段内采用栖息地模拟法进行环境流量研究。采用MIKE数值模拟与HSI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通过分析自然状态下研究河段的水流特性及鱼类栖息地现状,讨论了在不同生命期不同流量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环境流量范围,为水利工程建设后水生生物栖息地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流量 淮河上游 长春鳊 栖息地 加权可利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引水工程取水口下游金沙江生态流量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汪青辽 刘媛 +1 位作者 郝红升 黄伟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31,共4页
对拟建滇中引水工程大同取水口下游至虎跳峡前的43.5 km金沙江研究河段,采用流量历时曲线法和栖息地模拟法分别进行生态流量研究。栖息地模拟法选用目标鱼类长丝裂腹鱼,结合水动力学数值模拟与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利用MIKE21建立研究... 对拟建滇中引水工程大同取水口下游至虎跳峡前的43.5 km金沙江研究河段,采用流量历时曲线法和栖息地模拟法分别进行生态流量研究。栖息地模拟法选用目标鱼类长丝裂腹鱼,结合水动力学数值模拟与栖息地模型结合的方法,利用MIKE21建立研究河段的平面二维浅水水动力学模型。按长丝裂腹鱼对水深、流速的适宜度标准确定不同流量下的栖息地加权可利用面积(WUA),得到栖息地面积WUA随流量的变化趋势,最终确定目标鱼类产卵繁殖期适宜的生态流量值。比较2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取其中最大值作为最终生态流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流量 鱼类栖息地 加权可利用面积 取水口 引水工程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干流水力-水生态耦合模型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许驰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4期90-94,共5页
针对现阶段常用河流物理栖息地模型在模拟范围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集成建模方式,以鲤鱼为目标物种,耦合一维水动力模型及一维栖息地模型构建水力-水生态耦合模型,以辽河干流以福德店、铁岭、马虎山、六间房水文站为代表站,对辽河干流... 针对现阶段常用河流物理栖息地模型在模拟范围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集成建模方式,以鲤鱼为目标物种,耦合一维水动力模型及一维栖息地模型构建水力-水生态耦合模型,以辽河干流以福德店、铁岭、马虎山、六间房水文站为代表站,对辽河干流栖息地特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低水段,辽河干流鱼类栖息地可利用面积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大,达到一定阈值后(50~150m3/s),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减少。当流量足够大时,水位漫滩,栖息地可利用面积又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大。研究成果可为辽河生态治理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水生态耦合模型 鱼类栖息地特征 可利用面积 辽河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