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梗死累及岛叶预示心源性栓塞性卒中风险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宝资 黎建乐 +4 位作者 李苹萍 曹谡涵 陈椿勇 蒋自牧 曾进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 探讨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病灶累及岛叶是否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7 d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目的 探讨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中,病灶累及岛叶是否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发病7 d内的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卒中病因分型分为心源性栓塞型和非心源性栓塞型。病灶是否累及岛叶主要通过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进行确诊。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累及岛叶的脑梗死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1585例,其中心源性栓塞型173例(10.9%)和非心源性栓塞型1412例(89.1%)。脑梗死累及岛叶448例(28.3%),其中心源性栓塞组135例(78.0%)和非心源性栓塞组313例(22.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累及岛叶的脑梗死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未调整模型:OR=12.474, 95%CI 8.520~18.263,P<0.001)。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两者间仍存在显著相关性(模型3:OR=6.233, 95%CI 3.688~10.543;P<0.001)。此外,累及左侧(模型3:OR=4.977, 95%CI 2.757~8.987,P<0.001)和右侧岛叶的脑梗死(模型3:OR=4.998,95%CI 2.743~9.107,P<0.001)均与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存在相关性。结论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累及岛叶可作为心源性栓塞性卒中的潜在影像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受累 心源栓塞性卒中 大脑动脉供血区脑梗死 影像学标志 相关 风险 非心源栓塞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黄维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其中符合ESUS诊断标准的为ESU... 目的研究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方法检索200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筛选其中符合ESUS诊断标准的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治疗情况。结果共检出初发急性缺血性卒中1296例,筛选完成诊断ESUS必须检查项目患者200例,其中ESUS占46.5%(93/200例),大动脉硬化性卒中26%(52/200例),心源性卒中25%(50/200例),腔隙性脑梗死2.5%(5/200例),隐源性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0例;ESUS患者卒中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比较基本一致;ESUS患者中94.6%(88/93例)在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二级预防应用抗血小板治疗,而5.4%患者(5/93例)因梗死后渗血未应用抗栓治疗,所有入选ESUS的患者均未使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剂抗凝治疗。结论 ESUS作为新的卒中亚型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临床应完善诊断ESUS所需的检查项目,提高其诊断率,进一步细化卒中亚型,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诊断标准 筛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AMA Neurol: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机制与抗栓治疗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中华 KAMEL H +1 位作者 MERKLER A E IADECOLA C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期75-80,共6页
重要性经标准评估后,1/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仍无法找到确切的病因。在2014年Hart等把这类卒中称为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s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认为抗凝治疗对这类患者可能有效。但最近的2项随机临床试验并不支持... 重要性经标准评估后,1/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仍无法找到确切的病因。在2014年Hart等把这类卒中称为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s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认为抗凝治疗对这类患者可能有效。但最近的2项随机临床试验并不支持这个假说,因此人们对ESUS的概念提出了疑问。观点这篇文章提出ESUS仍然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如果根据ESUS患者对抗凝治疗是否有反应将患者分成两个亚组,可以提高ESUS的临床治疗效果。最近研究表明一些ESUS病例是由亚临床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房性心脏病、未被发现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或癌症引起的;而另一些病例则是由非狭窄性大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粥样硬化或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变引起的。证据显示第一组患者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但在第二组患者则不然,提示需要个体化治疗。结论和相关性虽然当前的ESUS概念尚不能指导治疗,但更好地理解ESUS和研发针对其特定机制的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性卒中 心脏病 抗凝治疗 隐源 缺血 随机临床试验 不明原因 大动脉粥样硬化 抗血小板治疗 JAMA Neurol 抗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莹鑫 张爽 +3 位作者 周晓梅 袁景林 赵留庄 杨海华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1期1233-1237,共5页
目的探索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2年5月连续住院的急性单侧前循环缺血性ESU... 目的探索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2年5月连续住院的急性单侧前循环缺血性ESUS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估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梗死同侧颈动脉与对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多发斑块的发生率、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比例以及颈动脉斑块厚度等特征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1例ESUS患者,平均年龄60.7±14.1岁,男性72例(71.3%)。梗死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6.3%(67/101),梗死对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55.4%(5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梗死同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发生率为41.6%(42/101),梗死对侧多发斑块发生率为31.7%(32/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梗死同侧不均质回声斑块的发生率高于梗死对侧颈动脉(39.6%vs.23.8%,P<0.001)。另外,梗死同侧颈动脉斑块平均厚度大于梗死对侧颈动脉(2.8 mm vs.2.1 mm,P<0.001)。结论本研究急性ESUS患者中,梗死灶同侧的颈动脉较对侧颈动脉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多发斑块、斑块不稳定的比例也更高,斑块平均厚度更大,提示ESUS的发生与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非狭窄颈动脉斑块 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合并颈动脉蹼和卵圆孔未闭的青年栓塞性卒中的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2
5
作者 崔荣荣 徐晓彤 +2 位作者 余莹 姜铃先 马宁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2期205-207,共3页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右利手,因“突发一过性言语不能伴右侧肢体无力21天”于2017年12月18日入院。该患者发病时症状持续2 h完全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检查(2017-12-01)示左侧颞顶叶散发点片状急性梗死灶(图1A),头颈部CTA及头部HR... 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右利手,因“突发一过性言语不能伴右侧肢体无力21天”于2017年12月18日入院。该患者发病时症状持续2 h完全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检查(2017-12-01)示左侧颞顶叶散发点片状急性梗死灶(图1A),头颈部CTA及头部HR-MRI提示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颈动脉蹼可能,经胸超声心动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为进一步明确病因,遂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性卒中 颈动脉璞 卵圆孔未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者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诊治现状研究
6
作者 王恒恒 夏志伟 樊东升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5期415-420,共6页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将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完善24 h心电监测(Holter)但已... 目的了解目前中国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诊治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将住院及随访期间未完善24 h心电监测(Holter)但已完成其他评估并符合ESUS标准者,定义为可疑ESUS(suspected ESUS,sESUS),将完善了包括24 h心电监测等在内全部评估并符合ESUS诊断标准者,定义为"确定ESUS"(definite ESUS,dESUS),以上均划分为ESUS组;其他卒中亚型为非ESUS组。比较两组间一般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并随访ESUS组患者二级预防及复发情况。结果研究共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900例,按照住院资料诊断d ESUS 9例(1.0%),sESUS 95例(10.6%),合计104例(11.6%);非ESUS组796例。ESUS患者活动中起病85例(81.7%)、病情波动58例(55.8%)、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2.0(0,4.0)分,非ESUS组分别是538例(67.6%),245例(30.8%)和3.0(1.3,5.0)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分别为0.010、<0.001、<0.001)。对ESUS组患者急性期及二级预防抗栓药物使用的调查发现,随访d ESUS患者均为抗血小板治疗,其中6例出现1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sESUS患者也全部为抗血小板治疗,其中10例出现1年内缺血性卒中复发。结论目前ESUS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比例较高,与非ESUS患者相比,其病情波动较大,神经功能缺损较轻。对该类患者应该加强24 h心电图的监测以助查找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 24 h心电监测 抗栓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心脏磁共振检查专家共识 被引量:1
7
作者 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磁共振专业委员会 +5 位作者 云南省卒中学会 赵新湘 陆敏杰 蒲军 程敬亮 马运婷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88-1196,共9页
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卒中患者的70%。在IS中,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和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分别占20%~30%和30%~40%。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补... 卒中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约占卒中患者的70%。在IS中,心源性栓塞性卒中和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分别占20%~30%和30%~40%。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不仅有助于IS病因的确认,还可以揭示IS新的发病机制。本文阐述了IS患者CMR检查的必要性、CMR检查技术的价值及在IS患者中的应用适应证,并推荐了IS患者的CMR检查流程,以便更好地为IS的病因诊断、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心脏磁共振 来源不明的栓塞性卒中 隐匿心肌病 风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特征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田冰 侯雨希 +3 位作者 田霞 王铁功 刘建民 陆建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究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多模... 目的探究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患者的栓塞原因及影像学和临床特征,分析其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源性栓塞导致的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急诊就诊的、多模态CT检查提示前循环AIS-LVO且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127例,其中ESUS 29例、大动脉粥样硬化40例、心源性栓塞58例。比较3组患者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及低灌注强度比值(HI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影像学特征对ESUS与大动脉粥样硬化的鉴别价值。结果 ESUS、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组前循环AIS-LVO患者的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ESUS组入院时GCS评分低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核心梗死体积和HIR均大于大动脉粥样硬化组(P均<0.05);大动脉粥样硬化组和心源性栓塞组之间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ESUS组与心源性栓塞组之间入院时NIHSS评分和GCS评分、核心梗死体积、缺血半暗带体积、ASPECTS及HI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IR对前循环AIS-LVO患者的病因为ESUS有独立预测价值(OR=9.757 0,95% CI 1.203 4~79.107 2,P=0.03)。结论与大动脉粥样硬化AIS-LVO患者比较,ESUS患者的影像学特征与心源性栓塞AIS-LVO患者更为接近,提示大部分ESUS可能由心源性栓塞引起。HIR对前循环AIS-LVO的病因判断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栓塞 颅内栓塞 大血管闭塞 大动脉粥样硬化 心源栓塞 影像学特征 低灌注强度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人参皂苷-F11对大鼠血栓栓塞性脑卒中的防治作用及血栓性炎症相关调控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月阳 高永峰 +1 位作者 杨静玉 吴春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792-792,共1页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血小板参与的血栓性炎症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拟人参皂苷-F11(PF11)是西洋参茎和叶中的一种三萜皂苷,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能够显著抑制大鼠永久性和短暂性脑缺血损伤。然而,P...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血小板参与的血栓性炎症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拟人参皂苷-F11(PF11)是西洋参茎和叶中的一种三萜皂苷,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其能够显著抑制大鼠永久性和短暂性脑缺血损伤。然而,PF11能否通过调节血栓性炎症而改善栓塞性脑缺血损伤尚未见报道。方法采用大鼠血栓大脑中动脉阻塞(eMCAO)模型,结合神经行为学、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等检测技术,考察PF11对eMCAO所致大鼠脑缺血损伤的改善作用及血栓性炎症相关的调控机制。结果每天单次尾静脉注射(iv)给予PF11(4,12和36 mg·kg^(-1)),连续3 d,能够显著减小eMCAO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抑制缺血侧皮质神经元的缺失以及改善缺血侧局部脑血流量。PF11(4,12和36 mg·kg^(-1),iv)可显著降低eMCAO大鼠缺血侧脑内血栓形成数量,减少缺血侧脑内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在微血管中的沉积,显著抑制大鼠缺血侧脑内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活化以及炎症介质的生成。进一步研究显示,PF11能够抑制eMCAO大鼠体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糖蛋白Ib(vWF-GPIb)轴和接触-激酶通路的激活,表现为显著抑制血小板受体GPIbα和GPVI蛋白水平的上调,下调缺血侧脑内的vWF蛋白的表达,降低缺血侧皮质内FXIIa、前激肽释放酶水平和激肽释放酶生成,抑制激肽原释放缓激肽以及缓激肽1受体的上调。结论PF11可能通过抑制血栓性炎症发挥对eMCAO所致脑损伤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vWF-GPIb轴和接触-激酶通路的激活以及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参皂苷F-11 血栓栓塞 血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型卒中——卒中患者中不可忽视的人群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俊芳 吴云成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期15-17,共3页
每年全世界有将近200万青年人发生卒中事件,青年缺血性卒中对家庭、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与老年人卒中发病率逐年下降相反,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青年型卒中的发病率上升显著[1]。这一现象提示对于青年型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 每年全世界有将近200万青年人发生卒中事件,青年缺血性卒中对家庭、社会和经济造成巨大的负担。与老年人卒中发病率逐年下降相反,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青年型卒中的发病率上升显著[1]。这一现象提示对于青年型卒中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的发现与干预至关重要,其中包括对于传统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发现新的卒中危险因素。青年型卒中的危险因素谱与老年人有所差别,往往包括一些少见的危险因素,例如:主动脉夹层、PFO、偏头痛、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遗传性疾病等,需要特定检查才能明确病因[2]。目前,很多大型临床试验的入组患者的年龄标准为40岁以上,排除了一定比例的青年型卒中人群,这些试验对于青年型卒中的亚组分析也非常欠缺。因此,仍有待进一步针对青年型卒中的研究来指导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青年型 卵圆孔未闭 原因不明的栓塞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心源性栓塞和Löffler心内膜炎为特征的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11
作者 杨婷 曾晓霞 +3 位作者 陈雪 罗瑞卿 丁卫江 漆学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46-849,共4页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心源性栓塞、L ffler心内膜炎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较罕见,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当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应积极寻找脑梗死少见病因型,必要时完善骨髓涂片检查、白血病相关融...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心源性栓塞、L ffler心内膜炎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较罕见,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改善预后。当患者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应积极寻找脑梗死少见病因型,必要时完善骨髓涂片检查、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检测及对L ffler心内膜炎及心室内血栓的排查。该例以心源性栓塞、L ffler心内膜炎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经积极治疗原发病,症状改善,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本研究总结患者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希望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罕见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性卒中 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 白血病 嗜酸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高分辨率MR血管壁成像在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ESUS中的诊断价值
12
作者 田霞 田冰 +4 位作者 张雪凤 李帅 彭雯佳 陆建平 邵成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25年第4期466-471,共6页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目的:利用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hr-VW-MRI)评估不明原因栓塞性脑卒中(ESUS)与脑小血管疾病(SVD)患者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形态学特征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111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基于T1加权成像(T1WI)和T1WI增强图像,测量斑块的影像学特征。比较ESUS组和SVD组各项斑块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ESUS组患者47例,SVD组患者64例。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责任斑块体积(OR=1.097,95%CI 1.004~1.199;P=0.041)、斑块整体强化率(OR=1.124,95%CI 1.026~1.232;P=0.012)与ESUS独立相关。结论:责任斑块体积、斑块整体强化率是ESUS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高危非狭窄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ESUS的一个潜在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非狭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不明原因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的制作 被引量:3
13
作者 尤小芳 李明华 +2 位作者 赵俊功 李永东 程英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通过对血栓大小的改良,建立适用于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方法将10个长度0.8~1.0mm、宽度0.35mm的白色血栓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栓塞脑动脉,形成局灶性脑血栓模型。接受脑血管栓塞的138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两大组,分别为... 目的通过对血栓大小的改良,建立适用于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方法将10个长度0.8~1.0mm、宽度0.35mm的白色血栓经颈内动脉分别注入栓塞脑动脉,形成局灶性脑血栓模型。接受脑血管栓塞的138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两大组,分别为单纯缺血组(n=68)和延迟溶栓治疗组(n=70)。单纯缺血组不接受任何治疗;延迟溶栓治疗组分别在血栓注入3、6和9h后,将10mg/kg的rt-PA自股静脉缓慢注入。使用MRI评价梗死灶的位置、大小、栓塞后不同时间的相对脑血流量。末次MRI检查结束后,大鼠脑组织用4%甲醛固定,作病理检查。结果共有131只大鼠在血栓注入后脑内形成明确梗死灶,模型成功率为95%,脑梗死仅位于同侧大脑半球占84.7%(111/131),局限于左侧顶叶皮质或(和)左侧基底节的占79.4%(104/131),局灶性脑梗死体积占同侧大脑半球(23.12±6.04)%;对侧大脑半球也同时出现梗死灶占14.5%(19/131)。发生局灶性出血11只,大面积出血1只,出血率为9.2%(12/131),均发生在延迟溶栓组。单纯缺血组大鼠,在血栓注入后3、6和9h的rCBV分别为(34.13±17.55)%、(40.67±25.91)%和(40.72±26.51)%,各组之间rCBV均无显著差异(分别为3h和6h,Z=-0.958,P=0.338,3h比9h,Z=-1.147,P=0.251)。延迟溶栓后成活率高(24h死亡13只;48h死亡1只,溶栓后8d和12d各死亡1只)。结论改良后的大鼠脑血栓模型是可靠的可重复性的类似于人类大脑中动脉分支栓塞的脑血栓模型,适用于研究延迟溶栓治疗的大鼠脑血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栓栓塞性卒中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概念,新希望
14
作者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5期365-369,共5页
女人都爱化妆品,但我夫人却很舍不得在化妆品上花费。"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是她在这件事上的信条。前两天听她给我讲了一个有意思的试验。这个试验的体验者是一位美容编辑,她挑选了妮维雅滋润面霜和海蓝之谜保湿面霜作为试验品。1911... 女人都爱化妆品,但我夫人却很舍不得在化妆品上花费。"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是她在这件事上的信条。前两天听她给我讲了一个有意思的试验。这个试验的体验者是一位美容编辑,她挑选了妮维雅滋润面霜和海蓝之谜保湿面霜作为试验品。1911年,德国推出了妮维雅滋润面霜,历经一个世纪,其主要成分甘油等没有什么改变;海蓝之谜则有着“复颜神器”之称,是全球第一奢侈护肤品牌(图1),诞生于半个世纪前,其发明者是航天物理学家麦克斯一贺伯(Max Huber)博士(图2)。两款化妆品价格相差100倍,那么功效差别又会有多大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需求 设计 原因不明的栓塞性卒中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的魅力
15
作者 王拥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5期407-409,共3页
做科学研究,有时会觉得所得到的研究结论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研究的过程就像是在捕捉真相,但是真相却一直在玩捉迷藏。随着黑洞照片的发布,更多人开始感兴趣于对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曾经艰深晦涩的黑洞理论,但是如果追溯黑洞这个假说... 做科学研究,有时会觉得所得到的研究结论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研究的过程就像是在捕捉真相,但是真相却一直在玩捉迷藏。随着黑洞照片的发布,更多人开始感兴趣于对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曾经艰深晦涩的黑洞理论,但是如果追溯黑洞这个假说的提出,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洞假说 原因不明的栓塞性卒中 隐源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