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癌栓塞后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潘长春 唐承富 +1 位作者 王晓秋 胡伟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3期2055-2056,共2页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对肝癌栓塞后综合征进行对因治疗的价值。方法:13例用Seldinger方法行肝癌灌注栓塞的患者,术后对症治疗发热、呕吐、疼痛、腹胀等肝癌栓塞后综合征,针对腹部症状群迁延的情况,加用12U垂体后叶素治疗,舌下含服硝酸甘...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对肝癌栓塞后综合征进行对因治疗的价值。方法:13例用Seldinger方法行肝癌灌注栓塞的患者,术后对症治疗发热、呕吐、疼痛、腹胀等肝癌栓塞后综合征,针对腹部症状群迁延的情况,加用12U垂体后叶素治疗,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0.5mg增加门静脉调节效力。结果:腹胀、肝区胀疼和便秘等腹部症状群大幅减轻。结论:垂体后叶素有内脏血管收缩作用而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压,栓塞后肝动脉-门静脉平衡重建不良而有腹部症状群迁延的病人,垂体后叶素对其有对因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垂体激素类 后叶 介入 栓塞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栓塞后综合征研究概况 被引量:17
2
作者 陈子德 陈晓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524-3527,共4页
众所周知,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方法[1]。然而,TACE术后具有潜在副反应和并发症,其中肝癌栓塞后综合征(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PES)便是一种最常见的副反... 众所周知,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被公认为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治疗方法[1]。然而,TACE术后具有潜在副反应和并发症,其中肝癌栓塞后综合征(postembolization syndrome,PES)便是一种最常见的副反应,例如右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疲乏等,这些副作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信心、住院费用等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肝癌进一步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后综合征 标准治疗方法 羟考酮 碘油 术前肝功能 合并肝硬化 坏死程度 化疗栓塞 肝动脉栓塞 吗啡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病人介入治疗栓塞后综合征的护理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俊文 聂华 陶新学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17期33-34,共2页
38例肝癌病人行介入治疗后发生栓塞后综合征56例次,其中胃肠道反应48例次、发热34例次、一过性肝功能损害7例次、排尿困难17例次和穿刺点皮下瘀斑5例次。通过采用降温、止吐、加强护肝治疗等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并发症,同时加强心... 38例肝癌病人行介入治疗后发生栓塞后综合征56例次,其中胃肠道反应48例次、发热34例次、一过性肝功能损害7例次、排尿困难17例次和穿刺点皮下瘀斑5例次。通过采用降温、止吐、加强护肝治疗等措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并发症,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对症护理,使56例次治疗均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放射学 介入性 栓塞后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llispheres栓塞后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荆霞 徐圣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2-725,共4页
目的对比综合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在Callispheres微球治疗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栓塞后综合征(PE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allispheres微球治疗发生PES的HCC患者,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综合组采用以心理疏导、环... 目的对比综合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模式在Callispheres微球治疗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栓塞后综合征(PE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allispheres微球治疗发生PES的HCC患者,依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综合组采用以心理疏导、环境及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等为主的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PES持续时间、护理满意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结果共有3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综合组17例,对照组22例。综合组PES持续时间为(2.4±0.8)d,对照组PES为(5.2±1.5)d,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组护理满意度为94.7%,对照组为77.3%,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组术后住院时间为(4.2±0.7)d,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为(7.1±1.7)d,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3天起,综合组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结论综合护理模式可降低DEB-TACE术后PES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缩短疼痛进程,推荐应用于DEBTACE术后发生PES的HC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载药微球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栓塞后综合征 综合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调3号方防治肝介入术后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宝南 尤建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36-936,共1页
共行86例肝介入栓塞治疗,其中43例以微调3号方口服治疗栓塞后综合征,并于西药组对比,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在治疗肝癌栓塞后综合征上优于西医组。
关键词 肝癌 栓塞 栓塞后综合征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切除术前肾动脉栓塞的疗效——附13例报告
6
作者 陈忠明 黎传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23-223,225,共2页
关键词 肾切除术 肾动脉栓塞 疗效 栓塞后综合征 造影程序 栓塞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型栓塞材料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余磊 唐璠 +4 位作者 曹志伟 张诚琮 苏孙欢 钟越 张丽萍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00-906,共7页
目的探讨TACE中颗粒型栓塞材料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7例,按颗粒型栓塞材料的类型分为粒径100~300μm Embosphere微球组(EBM组)、150~350μm PVA颗粒组(PVA组)、150~350μm明胶海... 目的探讨TACE中颗粒型栓塞材料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7例,按颗粒型栓塞材料的类型分为粒径100~300μm Embosphere微球组(EBM组)、150~350μm PVA颗粒组(PVA组)、150~350μm明胶海绵颗粒组(GSM组),EBM组35例,PVA组32例,GSM组30例,分别采用40%碘化油与盐酸表柔吡星注射液混悬液、3种颗粒型栓塞材料栓塞肿瘤靶血管,栓塞终点为3~5个心动周期对比剂未排空,随访术后1、3、6个月患者疾病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比较3组患者至疾病进展时间、总生存时间、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生率、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EBM组术后1、3、6个月缓解率分别为82.86%、77.14%、71.42%,PVA组为50.00%、43.75%、37.50%,GSM组为56.67%、50.00%、46.67%;EBM组至疾病进展时间为16(95%CI 10~21)个月、PVA组为8(95%CI 6~9)个月、GSM组为9(95%CI 5~12)个月;EBM组术后腹痛、发热发生率分别为45.7%、88.6%,PVA组为75.0%、56.2%,GSM组为80.0%、56.7%;EBM组术后近期疾病缓解率高于PVA组和GSM组,至疾病进展时间长于PVA组和GSM组,腹痛发生率低于PVA组和GSM组,发热发生率高于PVA组和GSM组,EBM组与PVA组、GS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PVA组与GSM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3组患者间术后临床获益率、总生存时间、恶心及呕吐发生率、肝功能损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7)。术后患者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肝脓肿、消化道出血、胆管损伤、胆囊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相关死亡病例。结论100~300μm Embosphere微球、150~350μm PVA颗粒、150~350μ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原发性肝癌靶血管安全有效,100~300μm Embosphere微球栓塞术后患者近期疗效更优,更适合应用于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疗效 栓塞后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