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出院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勇 张洪亮 +5 位作者 罗勤 赵智慧 赵青 柳志红 熊长明 倪新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84-989,共6页
目的:评价出院前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首次发作的急性PE患者共204例,入院后再次取血检测其血浆D-dimer水平,并根据该检测... 目的:评价出院前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复发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005年6月至2010年10月间首次发作的急性PE患者共204例,入院后再次取血检测其血浆D-dimer水平,并根据该检测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恢复正常组(恢复正常组,n=138)和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持续升高组(持续升高组,n=66).分别在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及其后每年一次进行系统性评估随访.首要研究终点是复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事件.结果:出院时,华法林治疗2周左右达标后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2.0~3.0,204例患者中66例(32.4%)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持续升高,138例(67.6%)患者恢复正常.平均随访(31±19)个月,持续升高组患者复发VTE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恢复正常组(21.5%vs 5.8%,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时间之后,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持续升高是急性PE患者复发VTE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HR=4.10,95%CI:1.61~10.39,P=0.003),其对于VTE复发风险的阴性预测值(NPV)为94.2%.结论:出院前血浆D-dimer水平与急性PE患者的复发VTE事件风险明显相关,且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 D-二聚体 复发静脉血栓栓塞事件 阴性预测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丽娟 史玉叶 +7 位作者 陈月 甘宜敏 史文婷 陈侃侃 丁邦和 何正梅 王春玲 于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JAK2、CALR、MPL基因突变及阴性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确诊的66例ET患者,录入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有无血栓事件、脾...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JAK2、CALR、MPL基因突变及阴性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确诊的66例ET患者,录入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有无血栓事件、脾大、血小板数(Plt)、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图(TEG)、血钾、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以及JAK2、CALR和MPL基因突变,治疗方案及疗效。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MPL突变阴性,故根据基因突变分为3组,JAK2突变组(46例,69.7%)、CALR突变组(9例,13.6%)和基因阴性组(11例,16.7%)。JAK2突变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3.2岁,与CALR突变组(51.8岁)和基因阴性组(50.2岁)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ALR突变组与JAK2突变组、基因阴性组相对比,WBC数低(6.3×10^9/L vs 13.79×10^9/L,P=0.003;6.3×10^9/L vs 9.70×10^9/L,P=0.009);Hb水平较JAK2突变组低(121.22 g/L vs 136.2 g/L,P=0.036);但CALR突变组的肿瘤负荷较基因阴性组高(300.11 U/L vs 227.4 U/L,P=0.033);3组之间的Plt数、血钾水平、GLU及FI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30.3%(20/66)患者存在血栓及栓塞事件,18.2%(12/66)患者合并高钾血症,且高钾血症与Plt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518)。34例患者给予TEG检查,其中41.2%(14/34)患者出现TEG异常,55.9%(19/34)同时伴有Plt数>1000×10^9/L,但2者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r=0.134)。66例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案后均达部分或完全血液学缓解,但有疾病反复,4.5%(3/66)进展为骨髓纤维化(MF),均为具有JAK2突变患者。暂无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例。结论:伴有JAK2突变的ET患者发病率更高、且年龄偏大,然而CALR突变阳性患者具有更低的WBC数与Hb水平,却具更高的肿瘤负荷。总之,ET患者多样化的基因突变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这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JAK2突变 CALR突变 血栓及栓塞事件 疾病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的血管并发症及其处理 被引量:7
3
作者 李伟明 陈艳清 +7 位作者 徐亚伟 W.Bojara 杨海燕 徐剑钢 张戟 韩雪根 侯磊 范雪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的血管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和 (或 )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后采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病例 2 18例 ,观察其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结果 股动脉血管缝合 2 18例 ,成功率为 91.3% ,出现小血... 目的 探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的血管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选择冠脉造影和 (或 )冠心病介入治疗 (PCI)后采用血管缝合器缝合股动脉病例 2 18例 ,观察其成功率及血管并发症。结果 股动脉血管缝合 2 18例 ,成功率为 91.3% ,出现小血肿并伤口感染仅 1例 ,发生率 0 .5 % ;无假性动脉瘤、血栓形成以及栓塞事件。结论 血管缝合器适用于冠脉造影和PCI术后股动脉血管的缝合止血 ,其成功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并发症 缝合器缝合 股动脉 冠心病介入治疗 并发症发生率 冠脉造影 假性动脉瘤 血管缝合器 方法选择 伤口感染 栓塞事件 血栓形成 缝合止血 动脉血管 功率 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魏永燕 汤日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03-3405,共3页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不中断华法林较传统停用华法林并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显著降低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不中断华法林成为目前指南所推荐的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策... 血栓栓塞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不中断华法林较传统停用华法林并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显著降低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不中断华法林成为目前指南所推荐的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的抗凝策略[1]。达比加群酯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房颤抗凝的新型抗凝药,随着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达比加群酯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应用成为临床医生密切关注的问题,在此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 达比 加群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事件 低分子肝素 出血并发症 出血事件 抗凝药物 临床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克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7期2791-2792,共2页
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总发病率为1%~1.5%,但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超过70岁的老年人的发病率为10%[1].房颤的持续存在使缺血性脑卒中和全身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下面就房颤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房颤 治疗 持续性心律失常 缺血性脑卒中 总发病率 栓塞事件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高凝状态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时敏 汪良芝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88-1890,共3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病变,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病变,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力。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与普通人群相比,IBD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3.6倍。虽然临床观察发现IBD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1%-8%,但尸检报告指出其发生率高达39%~41%。血栓栓塞的高发驱使更多人探索IBD和高凝状态之间的关联。本文就IBD患者不同凝血阶段凝血参数异常和相关机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高凝状态 关机 慢性非特异性 溃疡性结肠炎 血栓栓塞 栓塞事件 凝血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风险与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被引量:1
7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905-905,共1页
该研究在正常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18.50-24.99kg/m^2]、超重(BMI 25-29.99kg/m^2)和肥胖(BMI≥30kg/m^2)中,使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结局,对脑卒中、全身性栓塞事件以及出血事件在正常体质量(3289例)... 该研究在正常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18.50-24.99kg/m^2]、超重(BMI 25-29.99kg/m^2)和肥胖(BMI≥30kg/m^2)中,使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结局,对脑卒中、全身性栓塞事件以及出血事件在正常体质量(3289例)、超重(5535例)和肥胖(5206例)人群的发病率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量指数 心房颤动患者 脑卒中结局 风险 利伐沙班 出血事件 栓塞事件 华法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