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晴雪 叶芝祥 +2 位作者 王丽丽 尚华明 喻树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403,共10页
通过对比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8个天山云杉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多个特征参数及分析树轮年表对气候的响应,主要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在8个树轮宽度年表中,东白杨沟下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其次是英雄桥沟年表,再次是跃进桥东年表;(... 通过对比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8个天山云杉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的多个特征参数及分析树轮年表对气候的响应,主要得到如下研究结论:(1)在8个树轮宽度年表中,东白杨沟下年表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其次是英雄桥沟年表,再次是跃进桥东年表;(2)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气候对树木年轮生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持续性,持续年数大多为3~8 a,最短为2 a;(3)在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低海拔处气候对树木年轮宽度生长的限制作用强于高海拔地区,森林下部林缘年表中含有的气候信息多于森林上树线附近的年表;(4)通过相关函数和相关普查发现,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影响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是2~3月的平均温度,而影响森林下部林缘树轮宽度年表树轮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为5~6月的干旱强度;(5)区域森林上树线树轮宽度年表的年轮指数343 a经历了9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8个偏低时段,反映了2~3月的温度的长期变化。区域森林下部林缘树轮宽度年表的年轮指数365 a来有11个轮宽指数偏高时段和11个偏低时段,揭示了5~6月PDSI的长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山区流域 天山云杉 树轮宽度年表 统计特征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贺兰山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树轮对过去202a最低气温的重建
2
作者 张晶 马龙 +2 位作者 刘廷玺 孙柏林 乔子戌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9-921,共13页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全球水文气候发生深刻变化,而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地区气候复杂多样,所以摸清该地区过去长期气候变化规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36棵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66个树轮样芯建立了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典型地区(... 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全球水文气候发生深刻变化,而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地区气候复杂多样,所以摸清该地区过去长期气候变化规律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36棵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的66个树轮样芯建立了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典型地区(中国贺兰山地区)1798—2016年(219 a)的青海云杉树轮宽度年表,并且通过皮尔逊相关法分析了树轮宽度年表与该地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该地的年平均最低温(R2=0.638,P<0.001)关系密切,利用线性回归方程重建贺兰山1815—2016年年平均最低温序列,重建方程的缩减误差和有效系数分别为0.808、0.482。(2)重建的年平均最低温序列在19世纪整体气温偏低,与学术界公认的“小冰期”一致,到19世纪后期,气温逐渐回升,并且气温序列出现了显著的暖期和极暖年,气温在19世纪50和90年代以及20世纪90年代发生3次气温突变。(3)Morlet小波分析显示了6 a、21 a和46~56 a的周期性分布特征。南方涛动、太平洋十年涛动和大西洋多年代际涛动是这种周期性变化的驱动因素。(4)大尺度空间相关分析表明重建的气温序列对大尺度区域的气温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表征,如内蒙古大部和宁夏大部。进而重建的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典型地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序列揭示了该地的气候变化特征,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轮宽度年表 最低气温重建 气候变化 季风与非季风过渡带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树轮宽度指数的过去千年美国分区降水变化数据集
3
作者 白孟鑫 郝志新 +1 位作者 张学珍 郑景云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3期208-218,共11页
重建过去千年的区域高分辨率降水变化,对理解年代–百年尺度气候的区域差异具有独特意义。本文利用美国已有的1258个树轮宽度指数年表,结合1901–2015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树轮宽度与年(上年10月至当年9月)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及降水... 重建过去千年的区域高分辨率降水变化,对理解年代–百年尺度气候的区域差异具有独特意义。本文利用美国已有的1258个树轮宽度指数年表,结合1901–2015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树轮宽度与年(上年10月至当年9月)降水量变化的相关性及降水变化的空间型;在此基础上,将美国分为12个降水变化区,遴选出与各区年降水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且长度达1750年之前的树轮宽度年表632个,采用分区、分段方法构建降水重建的校准方程,重建了美国12个区的年降水变化序列。结果显示:用于重建各区降水序列的校准方程方差解释量为28.96%–91.91%(平均值58.34%);重建序列长度超过千年的区域有4个,达500–1000年的区域为3个,其余5个区均为290–500年;其中,落基山脉南部的降水重建序列长度最长,达1858年(公元122–1979年);最短的美国东北部的大湖区为291年(公元1689–1979年)。本数据集包含了重建的12个区域年降水变化序列及其误差范围、预测方差解释量及构建校准方程的样本量等统计量;可为分析年代–百年际尺度美国与北半球其他地区(东亚、欧洲等)降水变化的异同,及其与气候模态的遥相关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区域降水 集成重建 树轮宽度指数年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单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4
作者 孔露露 朱光玉 吕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目的】探明杉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城步县、贵州黎平县、云南马关县、广西南丹县4个研究地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胸径圆盘数据,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 【目的】探明杉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为杉木人工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湖南城步县、贵州黎平县、云南马关县、广西南丹县4个研究地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法获取胸径圆盘数据,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析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利用Mann-Kendall检验气候的突变情况,剖析并验证气温突变前后径向生长与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1)4个研究地杉木树轮宽度标准年表的统计参数具有较丰富的环境信息,适用于气候相关分析;2)4个研究地杉木径向生长均与生长季(3—10月)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但均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3)4个研究地均有突变升温现象。气温突变前,各研究地年表与温度都呈显著正相关,温度对杉木径向生长起促进作用,夏季降水与年表呈正相关,但冬季呈负相关;气温突变后,杉木生长受温度限制,温度对杉木的影响由多个月份呈现正相关转变为负相关,对降水的响应也发生改变,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杉木径向生长受温度和降水共同影响,随着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温度对杉木径向生长的限制将进一步增强,从而影响杉木林生产力和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树轮宽度年表 气候响应 MANN-KENDALL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松树轮重建小兴安岭南麓过去140年6月份平均温度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乔晶晶 王轶夫 +2 位作者 孙玉军 邱思玉 谢运鸿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769-8779,共11页
基于建立的小兴安岭南麓红松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析红松径向生长与该地区温度和降水间的关系以及1982年升温突变对此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平均温度与树轮宽度年表在变暖前后始终呈极显著负相关,是该地区红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 基于建立的小兴安岭南麓红松树轮宽度标准年表,分析红松径向生长与该地区温度和降水间的关系以及1982年升温突变对此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平均温度与树轮宽度年表在变暖前后始终呈极显著负相关,是该地区红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基于此构建的区域1843—1982年6月平均温度重建方程稳定可靠。重建温度序列的偏暖时期和偏冷时期分别持续7年和29年,偏暖时段为1915—1921年,偏冷时段为1880—1891年和1932—1948年。小波分析结果显示6月平均温度存在2—7a周期变化。空间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重建温度序列能很好的代表小兴安岭南麓及附近区域的温度变化。本研究拓展了研究区现有的气候数据,可为掌握小兴安岭气候变化规律和科学预测未来气候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兴安岭 红松 树轮宽度年表 气候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雪岭云杉树轮的阿克苏河干流冬季径流重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紫群 孙慧兰 +1 位作者 周洪华 周玲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70,共6页
基于阿克苏河上游高山区采集的雪岭云杉树轮样芯构建了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结合阿克苏河干流径流数据解析了雪岭云杉长期生长与阿克苏河干流径流关系,并重建了阿克苏河干流1813—2015年冬季径流序列。结果表明:利用雪岭云杉树轮宽度... 基于阿克苏河上游高山区采集的雪岭云杉树轮样芯构建了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结合阿克苏河干流径流数据解析了雪岭云杉长期生长与阿克苏河干流径流关系,并重建了阿克苏河干流1813—2015年冬季径流序列。结果表明:利用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重建的阿克苏河干流1813—2015年冬季径流序列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度较高,重建径流序列稳定可靠;1813—2015年阿克苏河干流冬季多年平均流量为82.19 m^3/s,共出现5次持续丰水期和3次持续枯水期,最长的枯水段持续17年(1943—1959年);阿克苏河干流冬季径流变化存在51 a、29 a、16 a周期,第一主周期为51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苏河 树轮宽度年表 雪岭云杉 径流重建 周期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东缘龙池曼华山松径向生长对多源数据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侯德乐 李金宽 +5 位作者 彭剑峰 李佳欣 彭猛 韦晓旭 马永涛 吕润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1202,共12页
全球变暖影响着树木的结构和功能,反之影响着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的过渡带,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已有许多学者在该地区开展树轮气候学研究。基于秦岭东缘伏牛山龙... 全球变暖影响着树木的结构和功能,反之影响着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秦岭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气候的过渡带,作为区域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已有许多学者在该地区开展树轮气候学研究。基于秦岭东缘伏牛山龙池曼顶部的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树轮宽度建立了不同年表,分析该地区树木生长对嵩县站器测气象数据(SX)和格点气象数据(CHN)的响应。结果表明:(1)树轮差值年表(RES)的统计参数优于标准年表(STD),含有较丰富的环境信息,适于树轮气候学研究;(2)RES年表与SX器测数据和CHN格点数据的相关分析结果都表明,龙池曼顶部华山松径向生长受上一年的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且对气温的响应高于降水,与上年7—8月和当年1月的平均气温以及上年5月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上年8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3)CHN格点数据能更全面地揭示月平均最高温对华山松径向生长的影响,RES年表对两个数据集当年夏季(7—9月)的降水量都呈负相关,但达到显著负相关的月份有差异;(4)多源气候数据均表明该地区存在暖干化趋势,升温不利于华山松的生长。若未来暖干化持续,秦岭东缘龙池曼地区华山松生长会进一步受限,从而影响该地区的森林植被生产力和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山松 多源气候数据 树轮宽度年表 气候响应 秦岭东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牛山龙池墁南坡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轩 彭剑峰 +4 位作者 李静茹 杨柳 崔佳月 彭猛 李成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65-2877,共13页
树龄是森林结构、成分变化的重要诱导因素,它极大地影响着森林的生长动态乃至分布格局,因此不同年龄尺度的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保护和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油松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在我... 树龄是森林结构、成分变化的重要诱导因素,它极大地影响着森林的生长动态乃至分布格局,因此不同年龄尺度的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保护和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油松是我国的特有树种,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河南西部伏牛山地处南北气候过渡的敏感地带,是油松分布的南界。以伏牛山地区龙池墁南坡原始森林的油松树轮为研究对象,依据系统聚类分析将样芯宽度序列分为两个年龄组,最终建立了整体及不同树龄的树轮宽度标准年表(STD)。研究结果表明:(1)树轮标准年表的信噪比SNR和样本总解释量EPS值都较高,说明年表含有较丰富的环境信息;(2)当年5月的水热因子是龙池墁油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3)老龄油松和幼龄油松的树轮宽度生长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是幼龄树的树轮宽度下降幅度远大于老龄树;(4)建立了不同分组油松的生长模型,并基于模型确定了树轮生长的最显著因子,同时也发现幼龄油松对气象因子响应敏感,受到的抑制作用也较为强烈。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增大,龙池墁低海拔地区将更加不利于幼龄油松的生长,这将影响油松的抚育更新及油松种群在低海拔地区生态群落中的地位,甚至造成油松将向更高海拔地区迁移,这一研究结果也为伏牛山地区的森林管理和抚育更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牛山地 油松 年龄组 树轮宽度年表 气候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公元1639—2013年青南高原5~9月相对湿度变化
9
作者 黄小梅 肖丁木 秦宁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1-1008,共8页
利用采集自青海省杂多县昂赛乡分布的大果圆柏建立树轮宽度差值年表(RES)。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南高原5~9月平均大气相对湿度与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 65(建模期,1969—2013年)。利用差值年表重建了青南高... 利用采集自青海省杂多县昂赛乡分布的大果圆柏建立树轮宽度差值年表(RES)。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青南高原5~9月平均大气相对湿度与树轮宽度差值年表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 65(建模期,1969—2013年)。利用差值年表重建了青南高原过去375 a的5~9月平均相对湿度变化序列,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达42. 3%,且方程稳定。在重建的375 a中,显著的偏湿阶段有5个:1694—1710年、1753—1778年、1830—1847年、1892—1908年和1978—1989年;显著的偏干阶段有8个:1646—1673年、1682—1693年、1711—1731年、1735—1752年、1796—1809年、1817—1829年、1848—1861年和1873—1886年。采用多窗谱分析(MTM)发现,重建序列具有28~30 a的长周期,6~9 a和2~5 a的短周期。此次重建序列与其他一些能反映青藏高原地区干湿状况的树轮重建序列在低频上存在较好的一致性,而且与同期相关格点夏季帕尔默干旱指数(MADA)在公共区间(1639—2005年)的相关系数达0. 489(P <0. 001,n=367),进一步证明了本文重建序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南高原 树轮宽度差值年表 相对湿度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