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种东北地区红树莓果渣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差异 被引量:37
1
作者 旷慧 王金玲 +1 位作者 姚丽敏 宁玮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3-68,共6页
以东北地区6种红树莓果实加工后的果渣提取物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宝石红果渣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4.18、3.71、15.28 mg/g;哈瑞太兹果渣... 以东北地区6种红树莓果实加工后的果渣提取物为实验材料,研究其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宝石红果渣提取物中总酚、总黄酮和原花青素含量最高,分别为14.18、3.71、15.28 mg/g;哈瑞太兹果渣提取物中花色苷含量最高,为0.68 mg/g;菲尔杜德和野生果果渣提取物的总还原能力与VC接近;除哈瑞太兹外,其他品种红树莓果渣提取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和2,2’-二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fonic acid)radical,ABTS^+·)的清除率均大于VC。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树莓果渣提取物的总还原能力与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大;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与原花青素、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较大;而对ABTS^+·的清除率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较大。在6个红树莓品种中,菲尔杜德和野生果果渣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果渣 提取物 活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红树莓果渣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旷慧 王金玲 +2 位作者 吕长山 姚丽敏 宁玮钰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1期14-18,共5页
以东北地区的菲尔杜德、欧洲红、宝石红、哈瑞太兹、秋福、野生果6种红树莓果实加工后的果渣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法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树莓果渣中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秋福果渣中水分、总酸和脂肪含量最高... 以东北地区的菲尔杜德、欧洲红、宝石红、哈瑞太兹、秋福、野生果6种红树莓果实加工后的果渣为试验材料,采用国标法对其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树莓果渣中营养成分存在一定差异,秋福果渣中水分、总酸和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72.63%、13.58%和14.14%;哈瑞太兹果渣中总糖含量最高,为12.76%;欧洲红果渣中粗蛋白含量最高,为3.54%;菲尔杜德果渣中粗纤维含量最高,为48.45%;野生果果渣灰分含量最高,为2.06%。红树莓果渣中富含K、Ca、Mg、Fe、Zn等矿物质元素;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其中Lys、Leu、Asp、Ser、Ala、Cys、Phe、Arg含量较高;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秋福果渣,为7.87%。研究表明,红树莓果渣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果渣 营养成分 分析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莓果渣总花色苷和总多酚微波萃取工艺及组分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薛宏坤 谭佳琪 +2 位作者 赵月明 刘钗 刘成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17-1624,共8页
采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设计对树莓果渣中总花色苷和总多酚微波辅助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树莓果渣中花色苷组分进行鉴定,通过SEM观察经微波萃取和常规溶剂萃取后样品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树... 采用响应面法中Box-Behnken设计对树莓果渣中总花色苷和总多酚微波辅助萃取工艺进行优化,并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树莓果渣中花色苷组分进行鉴定,通过SEM观察经微波萃取和常规溶剂萃取后样品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微波辅助萃取树莓果渣中总花色苷和总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61℃、液料比30∶1(mL/g)和萃取时间5 min,在该条件下,树莓果渣总花色苷和总多酚含量分别为4.14 mg C3G/g和15.88 mgGAE/g。经微波萃取后样品细胞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而经传统的溶剂萃取后样品细胞结构保存完好,且微波法所得的树莓果渣总花色苷和总多酚含量明显较高。经鉴定树莓果渣中含有6种花色苷组分,分别为飞燕草素-3-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牵牛花素-3-葡萄糖苷、芍药素-3,5-二己糖苷、芍药素-3-(6-丙二酰)-葡萄糖苷和天竺葵素-3-(6-丙二酰)-葡萄糖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树莓果渣 花色苷 多酚 微波辅助萃取 组分 分离提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提取红树莓果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施瑶 代玲敏 +3 位作者 范宜杰 张志然 赵玉平 韩国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80-186,193,共8页
为研究红树莓果渣化学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最佳工艺,本实验分别使用酸法和碱法两种化学方法提取红树莓果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浓度(盐酸或氢氧化钠)和液料比4个影响因素对... 为研究红树莓果渣化学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最佳工艺,本实验分别使用酸法和碱法两种化学方法提取红树莓果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剂浓度(盐酸或氢氧化钠)和液料比4个影响因素对红树莓果渣SDF得率的影响,分别测定酸法和碱法SDF提取物的纯度,初步判断较优的化学提取方法,进而采用Box-Behnken 4因素3水平响应面组合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中碱法和酸法工艺条件下的平均得率分别是21.45%±2.3%和3.39%±0.68%,平均纯度分别为73.84%和76.17%,碱法SDF提取效果明显优于酸法;响应面法得到的碱法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62 min,氢氧化钠浓度8.13 g/L,液料比25∶1 (mL/g),在此工艺条件下SDF平均得率高达24.03%±1.01%。因此,酸法和碱法均可用于红树莓果渣SDF的提取,但碱法提取效果明显优于酸法;通过响应面法获得的最佳碱法提取工艺可为红树莓果渣SDF的提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果渣 可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 酸法 碱法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固型树莓果渣酸奶的研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阴芳冉 李颖 +1 位作者 于宏伟 郭润芳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8期1-4,8,共5页
以树莓果渣、牛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树莓酸奶的最优工艺,并测定最优工艺条件下发酵酸奶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树莓果渣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树莓果渣添加量1.8%,白砂糖添加量6%,果胶添加量0.08%,发酵剂添加量为0.2%,... 以树莓果渣、牛奶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树莓酸奶的最优工艺,并测定最优工艺条件下发酵酸奶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树莓果渣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树莓果渣添加量1.8%,白砂糖添加量6%,果胶添加量0.08%,发酵剂添加量为0.2%,于42℃恒温条件下发酵8 h,制备得到的凝乳酸菌含量达4×108CFU/m L,4℃贮藏6 d乳酸菌含量达7.06×108CFU/m L,pH值由4.5降低到4.3。该产品色泽度饱满、气味纯正、组织细腻、甜酸比适宜,且拥有独特的红树莓香味。该产品不仅增加了酸奶的营养价值、丰富市场上的酸奶种类,而且可以延长树莓的产业链,提高树莓的附加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莓果渣 凝固型酸奶 发酵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