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脂膜熔渗工艺充模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晏石林 杨梅 谭华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树脂膜熔渗工艺(RFI)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为了更深入了解树脂膜熔渗工艺过程中充模阶段的控制参数对制品质量的影响,避免制品出现空斑、充模不完全等问题,针对该工艺过程中树脂在复杂形状预制件中的流动行为进行了分析,在达... 树脂膜熔渗工艺(RFI)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为了更深入了解树脂膜熔渗工艺过程中充模阶段的控制参数对制品质量的影响,避免制品出现空斑、充模不完全等问题,针对该工艺过程中树脂在复杂形状预制件中的流动行为进行了分析,在达西定律基础上建立了二维等温流动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元/控制体方法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编制了FORTRAN程序进行模拟运算,并讨论了流动过程中施加的压力对充模时间的影响.由计算实例可见,所编制程序能够很好地预测树脂膜熔渗工艺过程中充模时间、各个时刻树脂的流动前沿位置及模腔中的压力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膜熔渗工艺 树脂流动 有限元/控制体 流动前沿 压力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膜熔渗工艺浸渍过程的模拟与分析
2
作者 梁滨 陈立新 +2 位作者 赵慧欣 聂玉峰 李都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9-133,共5页
针对树脂膜熔渗(RFI)成型工艺过程中充模阶段树脂在预制件中的流动行为进行分析,根据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理论,在Darcy定律基础上使用有限元控制体技术建立二维等温流动控制方程,再对试验件进行几何建模和网格剖分,使用C++语言... 针对树脂膜熔渗(RFI)成型工艺过程中充模阶段树脂在预制件中的流动行为进行分析,根据牛顿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理论,在Darcy定律基础上使用有限元控制体技术建立二维等温流动控制方程,再对试验件进行几何建模和网格剖分,使用C++语言编写模拟成型工艺中树脂流动过程的程序。由计算实例可见,该方法能够很好地预测树脂浸渍过程中浸渍时间与预浸高度的关系,并确定流动前沿及模腔中的压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膜熔渗 数值模拟 浸渍 透率 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膜熔渗工艺用FRP模具的设计与制备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书华 刘钧 曾竟成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文摘通过模具材料的选择、分型和模具中加热装置的合理设计,制备出树脂膜熔渗工艺(RFI)实验用FRP模具。实验发现:自带加热系统可将模具和产品加热到110℃以上,模具可在85℃左右长期工作,并初步探索了RFI工艺参数,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板... 文摘通过模具材料的选择、分型和模具中加热装置的合理设计,制备出树脂膜熔渗工艺(RFI)实验用FRP模具。实验发现:自带加热系统可将模具和产品加热到110℃以上,模具可在85℃左右长期工作,并初步探索了RFI工艺参数,制备出了性能优异的板材。为制备大型RFI工艺用FRP模具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膜熔渗工艺 FRP模具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I工艺用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膜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东 梁国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7-70,74,共5页
以热塑性聚醚砜树脂 (PES)和聚酰亚胺树脂 (PI)改性 4 5 0 8树脂 ,制得了适用于树脂膜熔渗 (RFI)工艺的高性能树脂基体膜。该树脂膜室温性质稳定 ,发粘点高 ,任意弯曲不脆裂。其固化树脂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耐湿热性能优良 。
关键词 树脂膜熔渗 双马来酰亚胺 热塑性树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在RFI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曹魏 陈立新 +2 位作者 梁滨 董建娜 宋家乐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0,共5页
通过在改性双马来酰亚胺5405树脂中加入耐高温热塑性塑料聚芳醚砜(PES),获得了满足RFI工艺要求、具有良好成膜性的5405A树脂膜。该树脂膜在室温不粘手,能够任意弯曲。在熔渗温度(130℃)下,低黏度(≤500mPa.s)的保持时间长达70min。在室... 通过在改性双马来酰亚胺5405树脂中加入耐高温热塑性塑料聚芳醚砜(PES),获得了满足RFI工艺要求、具有良好成膜性的5405A树脂膜。该树脂膜在室温不粘手,能够任意弯曲。在熔渗温度(130℃)下,低黏度(≤500mPa.s)的保持时间长达70min。在室温存放3个月后,不溶物含量由1.25%变化为2.02%,DSC曲线表明反应的峰始温度和峰顶温度与放置前无明显差异,130℃凝胶时间由137min变化为135min。参照5405树脂的固化工艺,制备了5405A树脂浇铸体和单向碳纤维帘子布(G0827)增强5405A复合材料,并对性能进行了评价。对比5405和5405A树脂树脂浇铸体的性能表明,5405A力学性能稍有降低,但韧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膜熔渗 改性双马来酰 肚胺 低黏发 复合材料 件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I用环氧树脂固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代晓青 曾竟成 +1 位作者 刘钧 肖加余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6,共5页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E-44/E-21混合环氧树脂与GA-327(DDM改性芳胺)的固化过程,研究了升温速率对固化体系DSC曲线的影响,确定了该固化体系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2.27×104exp(-(4764.65)/T)(1-α)0.861;采用最佳...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E-44/E-21混合环氧树脂与GA-327(DDM改性芳胺)的固化过程,研究了升温速率对固化体系DSC曲线的影响,确定了该固化体系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2.27×104exp(-(4764.65)/T)(1-α)0.861;采用最佳固化温度外推法得到E-44/E-21(6∶4)/GA-327体系的最佳固化制度为100℃/30min+120℃/30min。按该固化制度制备的浇铸体的固化度达95.7%,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分别为62.71MPa和97.9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膜熔渗 动态差示扫描量热 环氧树脂 固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BMI树脂固化过程的温度控制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都宁 聂玉峰 +2 位作者 刘运芳 梁滨 蔡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2,共6页
针对以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为基体的树脂膜熔渗(RFI)成型工艺,以三维热传导方程与固化动力学模型为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方法对所得方程进行离散求解。为了衡量固化质量,提出了两个新的控制参数,并用于最优固化温度控制... 针对以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为基体的树脂膜熔渗(RFI)成型工艺,以三维热传导方程与固化动力学模型为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方法对所得方程进行离散求解。为了衡量固化质量,提出了两个新的控制参数,并用于最优固化温度控制工艺的模拟。数值结果表明,构件内部温度与固化度均高于表面,而固化保持温度和起始时间会对构件中温度和固化度的均匀性产生较大影响。数值模拟结果对固化过程的优化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膜熔渗 改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固化过程 有限元法 温度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I用环氧树脂固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代晓青 曾竟成 刘钧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33,共3页
用DSC研究了RFI工艺用环氧树脂的固化过程,研究表明:该固化反应较复杂,其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α)/(dt)=2.27×104exp(-(4764.65)/T)(1-α)0.861。为RFI用环氧树脂固化工艺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树脂膜熔渗 动态差示扫描量热 环氧树脂 固化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I工艺中有关树脂流动监测的研究
9
作者 王丽娟 董晟全 纪锦霞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5-808,共4页
渗透率测定是树脂膜熔渗(RFI)工艺在复合材料设计和优化中最关键的技术。基于光导纤维视觉技术,通过纤维视觉传感器测量渗透率,能够在光强度下降的情况下探测出树脂的前进情况,这将易于我们在实际生产中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监测树脂的流动。
关键词 透率 树脂膜熔渗(RFI) 光导纤维 树脂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FI成型工艺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李都宁 聂玉峰 颜红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5-127,137,共4页
综述了树脂膜熔渗(RFI)成型工艺数值模拟所依赖的数学模型以及核心算法的研究进展,着重总结了树脂的流动、抑制孔隙产生、热传递以及固化动力学等方面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对这些模型的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成型工艺中复杂的物理和... 综述了树脂膜熔渗(RFI)成型工艺数值模拟所依赖的数学模型以及核心算法的研究进展,着重总结了树脂的流动、抑制孔隙产生、热传递以及固化动力学等方面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对这些模型的研究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成型工艺中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通过数值模拟可以预测工艺参数,从而优化整个工艺过程、缩短研发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树脂膜熔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