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421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反应流变性及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许亚洪 秦明 +1 位作者 李小刚 益小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39-40,35,共3页
对用于RTM工艺的 6 4 2 1双马来酰亚胺 (BMI)树脂体系的反应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根据流变特性确定RTM工艺的两个主要参数 :模具温度 110~ 14 0℃ ,注射压力小于 0 5MPa。结果表明 ,按此工艺条件可顺利成型先进RTM复合材料 ,且复合... 对用于RTM工艺的 6 4 2 1双马来酰亚胺 (BMI)树脂体系的反应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根据流变特性确定RTM工艺的两个主要参数 :模具温度 110~ 14 0℃ ,注射压力小于 0 5MPa。结果表明 ,按此工艺条件可顺利成型先进RTM复合材料 ,且复合材料的表面质量良好、孔隙率低 ,达到先进复合材料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21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反应流变性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 BMI树脂 RTM工艺 编织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的光纤光栅监测 被引量:3
2
作者 卢少微 高禹 +1 位作者 张海军 冷劲松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对于生产高质量复合材料部件十分必要。文中利用光栅传感器监测树脂传递模塑(RTM)复合材料层板制造过程中内应变及温度,根据复合材料内应变/温度关系曲线的突变点,获得复合材料的材料转变点(凝胶点、玻璃化转变温度)信... 复合材料固化过程对于生产高质量复合材料部件十分必要。文中利用光栅传感器监测树脂传递模塑(RTM)复合材料层板制造过程中内应变及温度,根据复合材料内应变/温度关系曲线的突变点,获得复合材料的材料转变点(凝胶点、玻璃化转变温度)信息。在复合材料降温阶段,利用光栅监测的应变/温度值计算RTM成型复合材料的内层和外层热膨胀系数。监测结果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十分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光栅传感器 残余应力 凝胶点 玻璃化转变温度 热膨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制备工艺及界面改性 被引量:7
3
作者 薛昊 徐灿 +4 位作者 白天 程万里 韩广萍 程海涛 王戈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6-111,123,共7页
以环氧树脂(EP)作为基体,竹纤维(BF)为增强材料,通过偶联剂、润湿剂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处理,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VARTM)制备BF-EP复合材料,分析偶联剂和润湿剂对BF-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动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环氧树脂(EP)作为基体,竹纤维(BF)为增强材料,通过偶联剂、润湿剂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处理,采用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VARTM)制备BF-EP复合材料,分析偶联剂和润湿剂对BF-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动态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添加量为3%时BF-E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分别为74.76 MPa、91.76 MPa、214.92 J/m,较未改性材料分别提高41%、33%、63%。偶联剂可使材料储能模量提高、损耗模量降低;润湿剂可明显降低材料损耗模量。利用扫描电镜、接触角测量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评价了偶联剂和润湿剂对BF-EP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偶联剂和润湿剂均可降低树脂表面张力从而改善树脂浸润性;偶联剂可通过与树脂上羟基的缩合反应、与竹纤维的接枝反应使纤维与树脂微观界面间形成网状交联结构,进一步提升BF-E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竹纤维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编织-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管的弯曲及轴向压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维 程勇 +2 位作者 包啸 郑龙 吴晓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6-260,共5页
通过二维编织-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方法制备得到了复合材料管,并设计制造特殊夹具,参考GB/T 5350—2005及SY/T 7318.3—2017标准对复合材料管的弯曲及轴向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参照实验结果与典型6061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 通过二维编织-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方法制备得到了复合材料管,并设计制造特殊夹具,参考GB/T 5350—2005及SY/T 7318.3—2017标准对复合材料管的弯曲及轴向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参照实验结果与典型6061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管的轴向压缩破坏形式均表现为脆性剪切破坏模式,平均压缩强度为187.6MPa。复合材料管的弯曲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其平均弯曲强度为262.2MPa,弯曲模量为14.0GPa,与6061铝合金管性能相当,而密度仅为其58%,表现出较好的减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编织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复合材料管 弯曲性能 轴向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雷蕊英 季三飞 +1 位作者 谭王景 齐锴亮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9-163,共5页
对近年来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VARTM)工艺的树脂体系、成型工艺改进、树脂流动模拟以及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VARTM工艺具有成本低、污染小、效率高等优点,在大型复杂结构的整体成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VARTM工艺的不断优化... 对近年来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VARTM)工艺的树脂体系、成型工艺改进、树脂流动模拟以及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VARTM工艺具有成本低、污染小、效率高等优点,在大型复杂结构的整体成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VARTM工艺的不断优化,配套技术的升级发展,将提升大尺寸制件的力学性能,VARTM工艺低成本的优势将尤其显著,发展VARTM工艺对于扩大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 液体成型技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复合材料孔隙表征和孔隙形成预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肖昌伟 李文晓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40-246,共7页
复合材料制造缺陷严重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通过对缺陷形成规律的探究,可以有效降低缺陷形成,提高制品力学性能。孔隙在各类工艺中有着较高的形成概率,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中更是如此,孔隙也因此成为被研究最多的制造缺陷。本文... 复合材料制造缺陷严重影响制品的力学性能,通过对缺陷形成规律的探究,可以有效降低缺陷形成,提高制品力学性能。孔隙在各类工艺中有着较高的形成概率,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中更是如此,孔隙也因此成为被研究最多的制造缺陷。本文从试验的角度介绍了RTM工艺中形成的孔隙的特征以及孔隙在线监测法、密度法、超声波法、显微镜法和显微CT法等孔隙表征手段,描述了RTM工艺孔隙的形成机理,并综述了充模过程中孔隙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展望了RTM工艺复合材料孔隙预测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 孔隙 试验研究 数值模拟 孔隙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RTM成型工艺的环氧树脂增韧改性及其性能
7
作者 刘磊春 杨芮 +3 位作者 耿坤昊 吴义韬 杨楠 陈一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1,共7页
以多官能团环氧树脂为基体,3-甲基-4-环已烯-1,2-二甲酸酐为固化剂,聚醚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为增韧剂开发了一种低黏度、长适用期的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的树脂配方。研究了增韧剂对固化工艺的影响,同时对树脂固化物的力学性... 以多官能团环氧树脂为基体,3-甲基-4-环已烯-1,2-二甲酸酐为固化剂,聚醚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为增韧剂开发了一种低黏度、长适用期的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的树脂配方。研究了增韧剂对固化工艺的影响,同时对树脂固化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成型工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增韧剂的引入对环氧-酸酐固化体系的固化工艺和固化过程无影响,采用最优树脂配方得到的试样力学性能优异,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分别达到84.8 MPa,5.1%,147 MPa,较空白组分别提升了11%,122%,46%。另外,树脂配方具有优异的RTM成型工艺适用性,树脂胶液初始黏度仅为130 mPa·s,室温条件下放置35 h后,黏度为500 mPa·s,流动性优异,符合RTM成型工艺的使用要求,特别适用于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的RTM成型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3-甲基-4-环已烯-1 2-二甲酸酐 固化动力学 增韧改性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树脂传递模塑注胶工艺调控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国利 张策 +2 位作者 史晓平 王志鹏 姜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8-184,共7页
针对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注胶过程中,预型体内部存在局部空气无法完全排除或树脂不能完全浸润有效区域而产生气泡或干斑问题,系统分析了RTM成型过程中气泡缠裹和干斑的形成机制。介绍了注胶工艺过程中预型体渗透率区域分布差异性、预... 针对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注胶过程中,预型体内部存在局部空气无法完全排除或树脂不能完全浸润有效区域而产生气泡或干斑问题,系统分析了RTM成型过程中气泡缠裹和干斑的形成机制。介绍了注胶工艺过程中预型体渗透率区域分布差异性、预型体纱束空间交织规律差异性、预型体与模腔尺寸差异性和RTM模具进出料口位置数量与所需差异性等非确定性因素对RTM注胶流动质量的影响,并提出RTM树脂流动形态调控的新技术与方法。同时,对T型复合材料结构制件进行RTM树脂流动工艺仿真模拟,为复杂结构复合材料RTM注胶新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复合材料 气泡 干斑 缺陷形成机制 调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HP-RTM板弹簧用环氧树脂固化工艺及验证
9
作者 沈蒙莎 彭超义 +6 位作者 李建林 姚丁杨 刘波 李赛 王明星 黄安民 杨文悦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38,共5页
为更好解决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产品精度不高、孔隙率高等问题,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HP-RTM)工艺应运而生。其在应对大批量生产高性能热固性复合材料零件方面优势显著,可实现低成本、短周期(大批量)、高质量... 为更好解决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产品精度不高、孔隙率高等问题,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HP-RTM)工艺应运而生。其在应对大批量生产高性能热固性复合材料零件方面优势显著,可实现低成本、短周期(大批量)、高质量生产。为探索HP-RTM最适固化工艺参数,本文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了环氧树脂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通过Kissinger方程和Crane方程计算出固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将所得参数带入固化反应动力学方程中,算出树脂最佳理论固化温度为110℃,达到完全固化时间为8 min。将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按质量比1∶1.5的比例混合,通过HP-RTM工艺制备了复合材料板弹簧,工艺条件为:固化温度110℃,固化时间10 min。力学测试结果表明,试制的板弹簧各项力学性能均表现良好,经无损探伤检测后,产品内部无缺陷,可以满足应用需求。此为后续的复合材料板弹簧HP-RTM全工序试制平台及批量连续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环氧树脂 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固化动力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TM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成型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立波 张飞 +3 位作者 张旸 张彦飞 赵贵哲 刘亚青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3,34,共4页
针对VARTM工艺对树脂基体的特殊要求,选用了一种粘度较低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对其工艺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引发剂用量、温度对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和流变学性能以及对浇铸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体系在40℃以下时,50 min... 针对VARTM工艺对树脂基体的特殊要求,选用了一种粘度较低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对其工艺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引发剂用量、温度对树脂体系的凝胶时间和流变学性能以及对浇铸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体系在40℃以下时,50 min内粘度低于300 mPa.s,加入0.5%与1%引发剂所得树脂浇铸体的力学性能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不饱和聚酯树脂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树脂RTM成型工艺性及其编织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小刚 李宏运 +1 位作者 胡宏军 益小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56,共5页
对一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树脂传递膜塑成型工艺性能及其二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BMI树脂在130~150℃之间,不仅具有低粘度,而且保持时间长,具有优异的RTM成型工艺性能。该树脂基编织复合材料不同方向力学性能... 对一种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的树脂传递膜塑成型工艺性能及其二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该BMI树脂在130~150℃之间,不仅具有低粘度,而且保持时间长,具有优异的RTM成型工艺性能。该树脂基编织复合材料不同方向力学性能不同,在编织角附近存在最大值。通过对其二维编织复合材料板的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可知,采用传统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来评价二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性能并不十分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马来酰亚胺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二维编织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多孔注射成型注射参数对树脂流动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琳彤 赵安安 +1 位作者 于飞 鲁世红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7-53,共7页
采用树脂传递模塑工艺成型结构件时,为了提高制造效率,往往采用多注射口的方式进行成型。多注射口成型过程中注射口和排气口的位置、注射压力等工艺参数的选择会影响树脂的流动,进而影响最终成型件的质量。当前大型结构件以及复杂结构... 采用树脂传递模塑工艺成型结构件时,为了提高制造效率,往往采用多注射口的方式进行成型。多注射口成型过程中注射口和排气口的位置、注射压力等工艺参数的选择会影响树脂的流动,进而影响最终成型件的质量。当前大型结构件以及复杂结构件往往用到多注射口成型方式,需要获得多注射口工艺注射参数对树脂流动的影响。利用Fluent仿真软件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多注射口的数量、相邻注射口之间的距离及注射压力对树脂流动的影响,得到了上述三个注射参数与熔接痕长度和充模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充模时间和注射口的数量、相邻注射口之间的距离以及注射压力均成反比;熔接痕长度与注射口数量、注射口之间的距离成正比,与注射压力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多孔注射 树脂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ARTM的碳纤维单向与三维编织混杂织物树脂灌注工艺
13
作者 户迎灿 张联合 +8 位作者 崔健 谢金路 王晓明 任浩 张健榜 查一斌 秦成 张辉 倪宇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5,共9页
为探究碳纤维单向与三维编织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地铁转向架侧梁的树脂灌注成型工艺,首先基于渗透率理论模型采用非饱和径向流法分别测试得到碳纤维单向与三维编织织物的渗透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典型复合材料方形管结构进... 为探究碳纤维单向与三维编织混杂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地铁转向架侧梁的树脂灌注成型工艺,首先基于渗透率理论模型采用非饱和径向流法分别测试得到碳纤维单向与三维编织织物的渗透率。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典型复合材料方形管结构进行缩比建模与网格划分,并利用PAM-RTM软件对树脂灌注成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预测了制备复合材料方管所需的灌注时间、灌注压力以及树脂流动过程缺陷的产生。最后根据模拟的灌注方案通过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VARTM)成型工艺制备了碳纤维单向和三维编织混杂织物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方管结构件。结果表明,通过PAM-RTM模拟VARTM工艺制备复合材料方管时树脂的流动,预测得到灌注时间为3897 s,VARTM工艺实际制备复合材料方管的灌注时间为4052 s,误差约为3.8%,在合理误差范围内。方管内部灌注压力随着与注胶口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模拟与实验的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际铺层和灌注过程中树脂流动引起织物的剪切变形以及真空度的差异导致渗透性能产生变化。仿真模拟和实际制备复合材料方管均无明显缺陷产生,证明径向法织物渗透率的理论模型计算测试和仿真结果具有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混杂织物 树脂流动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用耐烧蚀酚醛树脂的合成及性能
14
作者 袁文婕 魏化震 +7 位作者 李大勇 任鑫 于广 于秋兵 邵蒙 刘文博 徐国芬 马晟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通过在合成过程中引入活性较低、反应位点少的酚类制备了一种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的高残炭、低黏度、长适用期的酚醛树脂。采用旋转黏度计、热重(TG)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酚类(邻甲酚、萘酚、多环酚)及多环酚添加量对酚醛... 通过在合成过程中引入活性较低、反应位点少的酚类制备了一种适用于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工艺的高残炭、低黏度、长适用期的酚醛树脂。采用旋转黏度计、热重(TG)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酚类(邻甲酚、萘酚、多环酚)及多环酚添加量对酚醛树脂黏度及其固化物热稳定性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树脂的固化性能。结果表明,适量多环酚的引入,使得树脂在80℃下具有较低的初始黏度和较长的适用期,以及较高的残炭率(70.15%),且固化温度适中,能够满足RTM工艺要求。另外,通过不同升温速率的TG分析、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对树脂的裂解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多环酚由于其多苯环的热稳定结构,能够有效提升酚醛树脂的裂解活化能,减小裂解后树脂碳化物的石墨层间距,增大石墨微晶平面直径,提高酚醛树脂碳化后石墨化程度,使树脂拥有较好的高温热稳定性。根据氧乙炔焰烧蚀测试结果,发现改性后的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烧蚀性能也得到了提升,由此得到了性能优良的RTM用耐烧蚀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低黏度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 热稳定性 耐烧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合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VARTM工艺树脂充填模拟及验证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科 赖家美 +2 位作者 鄢冬冬 黄志超 柳和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4-129,共6页
采用"长条"模型代替泡沫中沿缝线方向树脂流动模型并对其等效渗透率及孔隙率进行计算;然后用PAM-RTM软件对缝合泡沫夹芯结构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VARTM)工艺树脂充填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建立了流动可视化实验装置对模... 采用"长条"模型代替泡沫中沿缝线方向树脂流动模型并对其等效渗透率及孔隙率进行计算;然后用PAM-RTM软件对缝合泡沫夹芯结构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VARTM)工艺树脂充填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建立了流动可视化实验装置对模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对比模拟与实验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完成整个充填过程的时间非常接近,并且树脂在预成型体中流动方式及在预成型体上、下面板流动状态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也非常地一致。故建立的"长条"模型及其相关参数的计算是合理的,可以用来准确地预测缝合泡沫夹芯结构VARTM工艺树脂充填过程。另外,树脂在上面板流动前沿在沿宽度方向较为统一,而树脂在下面板流动前沿呈现锯齿状,容易产生空隙及干斑等缺陷,影响制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泡沫夹芯结构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复合材料 “长条”模型 PAM-R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辅助RTM成型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5
16
作者 李柏松 王继辉 邓京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7-18,23,共3页
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RTM工艺中最先进的两种真空辅助成型技术高渗透介质辅助成型及引流槽辅助成型。采用这两种技术的RTM工艺能够制造超厚超大的产品 ,适应更加广阔市场需求。同时 ,真空辅助RTM成型技术也将RTM工艺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
关键词 RTM 真空辅助成型高渗透性介质 引流槽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复合材料关键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梁栋 蒋云峰 +1 位作者 熊志建 邓蜀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8,23,共5页
详细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关键制造技术——成型工艺技术、固化工艺技术及连接工艺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我国与国外的差距,重点分析了我国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复合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研... 详细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关键制造技术——成型工艺技术、固化工艺技术及连接工艺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我国与国外的差距,重点分析了我国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复合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研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树脂膜熔融浸渍成型 电子束固化 低温固化 自动钻铆 电磁钻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加强筋的缝合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VARTM工艺树脂充填模拟及验证 被引量:4
18
作者 赖家美 陈乐乐 +2 位作者 王科 柳和生 黄志超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105,共7页
在缝合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的泡沫中嵌入轻质的加强筋板,可以在不增加缝合密度并且在只增加较少质量的前提下,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整体的强度和刚性。文中对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VARTM)工艺树脂在嵌入加强筋的缝合泡沫夹芯结构复合... 在缝合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的泡沫中嵌入轻质的加强筋板,可以在不增加缝合密度并且在只增加较少质量的前提下,增强复合材料制品整体的强度和刚性。文中对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VARTM)工艺树脂在嵌入加强筋的缝合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预成型体中充填过程进行模拟和验证研究。采用一种矩形流道模型代替沿加强筋与泡沫空隙间的树脂流动,并对其等效渗透率及孔隙率进行计算;通过PAM-RTM软件模拟了嵌入加强筋板的缝合泡沫夹芯结构VARTM工艺的树脂充填过程,并建立了流动可视化实验装置与模拟对比,结果表明模拟与实验相当吻合。而模拟与实验的结果均表明加强筋的引入可以在局部加强树脂沿厚度方向的流动,但是会延缓树脂对整个预成型体的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合泡沫夹芯结构 加强筋板 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树脂流动 PAM—RTM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M用6421 BMI树脂性能对时间的依赖性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艳亮 唐邦铭 益小苏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6-68,共3页
主要研究了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用6421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在室温和低温两种不同储存条件下长期储存后的性能对时间的依赖性。用红外光谱仪检测了6421 BMI树脂体系化学状态对时间的依赖性;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检测了6421 BMI树脂体系... 主要研究了树脂传递模塑成型(RTM)用6421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在室温和低温两种不同储存条件下长期储存后的性能对时间的依赖性。用红外光谱仪检测了6421 BMI树脂体系化学状态对时间的依赖性;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检测了6421 BMI树脂体系反应活性对时间的依赖性;用流变仪检测了6421 BMI树脂体系粘度对时间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储存条件对RTM用6421 BMI树脂的性能影响不大;该BMI树脂在室温和低温储存6个月后,主体化学状态未发生大的改变,其反应活性降低,但该树脂在注射温度(110℃)下至少仍有6h的适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 性能 储存时间 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RTM工艺的烧蚀树脂及其复合材料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婷 赵文斌 +1 位作者 杨学军 田谋锋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1-44,共4页
根据烧蚀防热复合材料RTM制备技术对树脂的要求,研究了一种适合于RTM工艺的无溶剂高残碳烧蚀树脂及其法向增强复合材料,详细讨论了树脂的黏度-温度特性、耐热性能、烧蚀性能及烧蚀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并对制备的烧蚀防热材... 根据烧蚀防热复合材料RTM制备技术对树脂的要求,研究了一种适合于RTM工艺的无溶剂高残碳烧蚀树脂及其法向增强复合材料,详细讨论了树脂的黏度-温度特性、耐热性能、烧蚀性能及烧蚀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物理性能,并对制备的烧蚀防热材料构件进行了固体发动机热试车考核。结果表明:采用多环芳香酚改性的高邻位酚醛树脂工艺适用期长达120min、残碳率达67.1%,使用该树脂制备的几种法向增强的复合材料层剪强度达39.3MPa以上;该类树脂基烧蚀防热材料可作为固体火箭发动机扩张段的标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烧蚀树脂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