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化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吴文清 柯传庆 +2 位作者 江龙委 吴嘉 孙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肿瘤科收治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其中行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联合组,同期接受单纯放化疗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T细胞亚群的变化,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及T细胞亚群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80%vs 76.7%、93.3%vs 9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中位总生存期(OS)均高于对照组(14.6个月vs 9.3个月、25.8个月vs 18.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8^(+)、CD56^(+)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升高,对照组治疗后上述细胞水平均下降,联合组治疗后的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中CD3^(+)、CD4^(+)、CD4^(+)/CD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1,25-二羟维生素D3变化及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DC-CIK联合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PFS和OS,是安全有效的,能达到更好的临床获益并改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放疗 化疗 1 25-二羟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1对HSF细胞分泌近视相关因子的影响及机制探索
2
作者 晁荣荣 丁芝祥 +1 位作者 范晶 郑柳 《国际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98-205,共8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巩膜成纤维细胞(HSF)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使用IGF-1和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培养细胞,采用CCK-...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人巩膜成纤维细胞(HSF)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使用IGF-1和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培养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确定药物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采用细胞划痕法观察细胞迁移活性。为明确IGF-1对HSF细胞的影响以及PI3K/AKT通路在其中的调控作用,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含药物)、IGF-1(80μg/L)组、IGF-1+LY294002(80μg/L+5 mmol/L)组、LY294002(5 mmol/L)组,培养24 h;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GF-β2、MMP-2、HIF-1α、PI3K、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检测TGF-β2、MMP-2、HIF-1α的荧光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不同浓度IGF-1培养的细胞活力以80μg/L IGF-1组最高(均P<0.05),且在不同培养时间下,以24 h时80μg/L IGF-1组细胞活力最高,因此确定后续实验中IGF-1的浓度为80μg/L,作用时间为24 h。不同浓度LY294002培养的细胞活力从6 h起逐渐降低(均P<0.05),根据IC50值确定后续实验中LY294002浓度为5 mmol/L,作用时间为24 h。细胞划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40、80μg/L IGF-1组细胞迁移率均升高(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2.5、5 mmol/L LY294002组细胞迁移率均降低(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GF-1组细胞TGF-β2、MMP-2、HIF-1α、PI3K、AKT的蛋白表达量均升高,LY294002组的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均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的TGF-β2、MMP-2、HIF-1α、PI3K、AKT蛋白表达量表达均下降(均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GF-1组细胞TGF-β2、MMP-2、HIF-1α的荧光表达均升高,LY294002组的荧光表达均下降(均P<0.05);与IGF-1组比较,IGF-1+LY294002组的TGF-β2、MMP-2、HIF-1α荧光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IGF-1促进了人HSF细胞增殖与迁移;IGF-1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人HSF细胞中TGF-β2、MMP-2、HIF-1α的表达,参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人巩膜成纤维细胞(HSF) 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 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抑瘤膏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晚期肺腺癌23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郑心 李雪妮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肺抑瘤膏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DC-CIK)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肺抑瘤膏联合DC-CIK治疗)和对照组(化学疗法联合... 目的观察肺抑瘤膏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s,DC-CIK)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肺抑瘤膏联合DC-CIK治疗)和对照组(化学疗法联合免疫支持治疗),治疗4个月后观察患者临床主症、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s performance scale,KPS)评分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改变。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嗽、咳血、胸痛、气短、乏力、纳呆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在提高KPS评分及降低血清VEGF水平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肺抑瘤膏联合DC-CIK治疗可有效改善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腺癌 肺抑瘤膏 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 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P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介导缺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环境调控巨噬细胞相关凝集素-1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卡德艳木·阿布力米提 施林 严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5期475-480,共6页
目的探讨在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缺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环境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巨噬细胞表面髓系DAP-12相关凝集素-1(MDL-1)表达的调控作用,并分析其对巨噬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3月在新疆... 目的探讨在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缺氧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环境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巨噬细胞表面髓系DAP-12相关凝集素-1(MDL-1)表达的调控作用,并分析其对巨噬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22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研究院心血管病研究所进行。实验将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缺氧+ox-LDL组、缺氧+ox-LDL+DMOG组和缺氧+ox-LDL+2ME2组。通过WesternBlot技术分析各组巨噬细胞相关凝集素-1(MDL-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细胞周期素D1(CCND1)、胱天蛋白酶3(Caspase3)、胱天蛋白酶1(Caspase1)、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差异。利用CCK-8和台盼蓝染色法评估细胞增殖和活力。LDH、IL-1β、IL-6、TNF-α等炎性因子的含量则通过ELISA试剂盒测定。结果本研究评估了RAW 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蛋白表达和细胞功能变化。在缺氧+ox-LDL组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MDL-1、HIF-1α、Caspase3、Caspase1、NLRP3的表达显著增加,同时CCND1表达显著降低(P<0.05)。此外,该处理组的LDH、IL-1β、IL-6和TNF-α水平也显著增加[(340.267±41.338)U/L比(154.667±20.044)U/L,(89.251±8.488)pg/ml比(49.623±5.070)pg/ml,(36.642±4.730)ng/ml比(20.619±0.884)ng/ml,1104.515±46.411 pg/m比(785.291±40.339)pg/ml,P<0.01],细胞增殖能力和活细胞率显著下降[OD值(0.296±0.065)比(0.570±0.032),活细胞率(69.108±7.816)%比(98.147±0.781)%,P<0.01]。DMOG处理组相较于缺氧+ox-LDL组表现出蛋白表达和炎症标志物的显著下降,细胞增殖和活细胞率得到改善(P<0.01)。相反,2ME2处理加剧了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蛋白表达和炎症指标均有所增加,细胞活性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HIF-1α在缺氧和ox-LDL环境下调节MDL-1表达,进而影响巨噬细胞的增殖、存活和炎性因子的分泌功能,该生物学特性可能在AS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缺氧诱导因子-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巨噬细胞 凝集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α调节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作用
5
作者 张丽红 李威威 +2 位作者 孙璐 李世强 武宗楠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5-419,435,共6页
目的: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节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干样特性、氧化应激和裸鼠成瘤等作用。方法:设计3组干扰HIF-1α的shRNA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株(HIF-1α-shRNA1组、HIF-1α-shRNA2组和HIF-1α-shRNA3组),选择干... 目的: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节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干样特性、氧化应激和裸鼠成瘤等作用。方法:设计3组干扰HIF-1α的shRNA转染视网膜母细胞瘤(WERI-Rb-1)细胞株(HIF-1α-shRNA1组、HIF-1α-shRNA2组和HIF-1α-shRNA3组),选择干扰效果最好的shRNA进行后续研究;将WERI-Rb-1细胞分为对照组、shRNANC组和HIF-1α-shRNA组;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氧化应激标志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肿瘤细胞成球情况和干细胞标记物(Oct4、Nanog和ABCG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shRNA-NC组所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比于HIF-1α-shRNA1组和HIF-1α-shRNA2组,HIF-1α-shRNA3组HIF-1α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最低。相比于shRNA-NC组,HIF-1α-shRNA3组细胞增殖数量明显减少。相比于shRNA-NC组,HIF-1α-shRNA3组瘤体直径变小,质量变轻,成球数量减少。相比于shRNA-NC组,HIF-1α-shRNA3组Oct4、Nanog和ABCG2蛋白水平相对表达量降低。相比于shRNA-NC组,HIF-1α-shRNA3组MDA和GSH-px含量增加,SOD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干扰HIF-1α基因表达,抑制视网膜母细胞增殖,影响细胞抗氧化能力及干细胞标记蛋白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 视网膜母细胞 氧化应激 成瘤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IF-1α通路探讨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霞 易勉 +4 位作者 李灵 岳江 赵静 罗杏梅 黄洁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通路对芍药苷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正常大鼠)、DR组(糖尿病模型大鼠)及芍药苷组(糖尿病模型大鼠且给予80 mg·kg^(-1)芍药苷灌胃)],每组各10只。培养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RMECs)并分为3组[对照组(5 mmol·L^(-1)葡萄糖培养)、高糖组(30 mmol·L^(-1)葡萄糖培养)及芍药苷组(30 mmol·L^(-1)葡萄糖+20 mol·L^(-1)芍药苷培养)],均混合培养24 h。血糖仪检测大鼠空腹血糖;HE染色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病理结构;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RT-qPCR检测大鼠视网膜组织及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 mRNA水平;EdU试剂盒染色检测rRMECs增殖能力;对应试剂盒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胆固醇(LDL-C)、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CCK-8实验检测rRMECs细胞活性;Trallswell检测rRMECs细胞侵袭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IF-1α与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空腹血糖、TC、TG及LDL-C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界限不清;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疏松程度改善,界限略清。与对照组相比,DR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DR组相比,芍药苷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HIF-1α与VEGF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的细胞活性、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rRMECs中的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高糖组相比,芍药苷组rRMECs中HIF-1α与VEG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以及TNF-α与IL-6含量均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芍药苷可下调HIF-1α/VEGF通路改善DR大鼠视网膜组织炎性损伤,抑制rRMECs的细胞活性、增殖及侵袭能力,从而抑制微血管形成,改善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缺氧诱导因子-1α通路 芍药苷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协同抗急性白血病细胞效应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翟欣辉 魏绪仓 +2 位作者 韩秀蕊 杨娣娣 王岐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目的研究脐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 目的研究脐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DC-CIK)细胞的体外增殖、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及其对急性白血病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采集脐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和CIK细胞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以脐血CIK细胞或外周血DC-CIK细胞为对照。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检测效应细胞杀伤白血病细胞的活性,ELISA法测定分泌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脐血DC-CIK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高于脐血CIK细胞和外周血DC-CIK细胞(P均<0.05);脐血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较同条件下CIK细胞明显增多(P<0.05);混合培养3 d,脐血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FN-γ、TNF-α含量均比CIK细胞单纯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或P<0.05);在2.5∶1~20∶1的效靶范围内,脐血DC-CIK细胞对各亚型急性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且对各亚型白血病细胞杀伤活性无统计学意义,与外周血DC-CIK细胞对白血病杀伤效应相类同。结论脐血DC可增强同源CIK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抗白血病效应。脐血DC-CIK细胞增殖能力比外周血DC-CIK细胞强,但两者在细胞毒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脐血来源丰富,且输注不易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排斥反应,其DC-CIK细胞在免疫治疗方面应有更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共培养 白血病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6
8
作者 邓牡红 兰彦红 +2 位作者 童芳 刘霞 邓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5期148-149,154,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64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80 mL,经体外分离和培养DC+CIK细胞后,使用带有滤过网的输血...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树突状细胞(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64例,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80 mL,经体外分离和培养DC+CIK细胞后,使用带有滤过网的输血器进行静脉回输。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患者82例为对照组,采用护理干预患者8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2.2%)明显高于对照组(45.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0%)明显低于对照组(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大幅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恶性肿瘤 护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及Th1/Th2细胞因子在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雪 刁玉梅 李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Th1/Th2细胞因子在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分别为对照组(术前3d尾静脉注射PBS0.1mL)、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Th1/Th2细胞因子在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分别为对照组(术前3d尾静脉注射PBS0.1mL)、6-DC组(术前3d尾静脉注射第6天的imDC,每只鼠0.1mL共2×106个细胞)及IL-10-DC组(术前3d尾静脉注射IL-10修饰的imDC,每只鼠0.1mL共2×106个细胞)。以雌性Wistar大鼠为供体建立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术后对受体大鼠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记录角膜植片存活时间;移植术后第14天检测术眼角膜中细胞因子IL-12、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6-DC组及IL-10-D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0.63±2.00)d、(18.88±1.36)d及(24.50±2.07)d。6-DC组、IL-10-DC组与对照组比较,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均为P<0.01);IL-10-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显著长于6-DC组(P<0.01)。术后第14天,对照组角膜组织IL-12(0.80±0.00)及Th1细胞因子IL-2(1.03±0.06)、IFN-γ(0.97±0.03)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而Th2细胞因子IL-4(0.13±0.00)、IL-10(0.34±0.02)的mRNA表达最低;IL-10-DC组IL-12(0.39±0.01)及Th1细胞因子IL-2(0.61±0.01)、IFN-γ(0.43±0.02)的mRNA表达水平最低,Th2细胞因子IL-4(0.19±0.00)、IL-10(0.88±0.01)的mRNA表达最高,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IL-12、Th1/Th2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L-12mRNA低表达及Th1/Th2细胞因子偏离是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0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疗法对心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安东建 陈琳 +1 位作者 李芳 陈银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0期11-12,共2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疗法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癌症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9.8%,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心...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疗法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接受DC/CIK细胞治疗的癌症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15例出现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9.8%,其中窦性心动过缓3例,窦性心动过速6例,心肌缺血6例。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对癌症患者心脏有一定影响。但是,如果给予高度重视,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可避免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联合化疗对肺腺癌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晶 张娜 +3 位作者 杜昱蕾 胡增祥 王新胜 李薇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 通过恶性胸腔积液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DC),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来源的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CIK细胞的作用及两者共培养后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收集2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目的 通过恶性胸腔积液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DC),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来源的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CIK细胞的作用及两者共培养后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收集2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胸腔积液,每例收集800~1 000 ml,双层聚蔗糖(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得DC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收获成熟DC;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获得CIK细胞;DC与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表型;MTT法检测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 ①恶性胸腔积液中存在DC前体细胞,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后可获得成熟的DC,培养9天的DC表面标志物CD80、CD83、CD86及MHC-Ⅱ类分子HLA-DR与第0天比较明显增高,分别为(56.61±7.01) % vs (14.38±5.16)%,(58.85±7.05)% vs (18.49±9.43)%、(60.27±13.94)% vs (20.39±6.67)%、(70.97±8.96)% vs (41.36±8.57)%(均P<0.01).②培养14天后,DC与CIK细胞共培养较单独CIK培养中CD3+/CD56+、CD3+、CD4+、CD8+细胞明显增多(均P<0.01);对肺腺癌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增强(P<0.01).③DC与CIK细胞共培养联合L-OHP治疗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P<0.01).结论 胸腔积液来源的DC前体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可获得功能正常的成熟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促进CIK细胞增殖、增强其杀伤作用;两者共培养后联合L-OHP具有协同作用,对肺腺癌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肺癌综合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胸腔积液 恶性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吴海琴 张蓓 +3 位作者 张桂莲 展淑琴 张茹 赵英贤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中低氧诱导因子-1α和红细胞生成素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2-VO)建立VD的动物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葛根素组,每组又分为1周、3周、6周、2月(n=6)四个时间点;应用Y型水迷宫实验测定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蛋白的表达。结果①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游全程时间和误入盲端次数均显著增加,但各时间点葛根素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均显著优于2-VO组。②各时间点,2-VO组和葛根素组大鼠海马CA1区HIF-1α和EPO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但葛根素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均较2-VO组明显降低。结论葛根素可提高缺血脑组织细胞内氧浓度,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对VD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血管性痴呆 低氧诱导因子- 促红细胞生成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芍药知母汤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赵慧 顾立刚 +1 位作者 陈小军 孟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免疫性关节炎(CIA)大鼠为RA动物模型,通过测量其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大、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 目的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Ⅱ型胶原(CⅡ)诱导的免疫性关节炎(CIA)大鼠为RA动物模型,通过测量其关节肿胀程度、关节炎指数观察桂枝芍药知母汤大、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小鼠胸腺细胞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活性,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桂枝芍药知母汤大、中剂量组均可使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和关节炎指数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同时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及IL-1β活性明显升高,治疗组起下调作用,接近正常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TNF-α、IL-1β异常增高,与RA发病密切相关。桂枝芍药知母汤可以降低CIA大鼠血清中异常增高的TNF-α、IL-1β浓度,从而抑制或控制RA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芍药知母汤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多西他赛、卡铂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高翔 刘永军 +1 位作者 李晓丹 于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TC(多西他赛+卡铂)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TC方案化疗联合CIK治疗,对照组采用TC方案化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联合TC(多西他赛+卡铂)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1例晚期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TC方案化疗联合CIK治疗,对照组采用TC方案化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免疫功能变化、生活质量改善、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和客观有效率分别为47.8%和87.0%;对照组分别为42.2%和77.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T细胞亚群中的CD+3、CD+4、CD+16CD+56及CD+4/CD+8均不同程度升高(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组76.1%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高于对照组的44.4%(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81.4%和61.0%,2年生存率分别为62.8%和41.6%,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IK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免疫力,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化学疗法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多西他赛 卡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颖 张辉 +3 位作者 谢永红 赵敏 沈彦 尹端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NSCLC中HIF-1α和...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三者的相互关系尚不清楚。文中研究NSCLC中HIF-1α和p-gp的相关性,探讨HIF-1α和p-gp在NSCLC发生发展及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HIF-1α和p-gp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2年1-5月NSCLC新鲜标本60例作为NSCLC组,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作为肺良性病变组,应用PCR方法选用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2组中HPV D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p-gp的表达。结果 NSCLC中HIF-1α阳性率为48.3%(29/60),肺良性病变未见阳性表达(χ2=15.163,P<0.05);p-gp的阳性率为60.0%(36/60),肺良性病变未见阳性表达(χ2=21.818,P<0.05);HIF-1α阳性者中p-gp的表达率明显高于HIF-1α阴性者,两者呈正相关(r=0.313,P<0.05);NSCLC组中HIF-1α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gp表达与组织学分型相关,肺腺癌p-gp阳性表达率(83.3%)高于肺鳞癌(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高分化型HPV DNA检出率(8.3%)低于中、低分化型(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者HPV DNA检出率(60.6%)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与p-gp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及MDR;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病因学因素之一,但NSCLC中HIF-1α、p-gp表达与HPV感染均无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缺氧诱导因子- P-糖蛋白 人乳头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修饰后的成肌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凡 吴海涛 +3 位作者 朱玲玲 陈晓萍 范明 刘国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72-774,共3页
目的评价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修饰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将71只Wister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局部注射法将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区域。其中将制膜成功的42只成活大... 目的评价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修饰骨骼肌成肌细胞(SkMs)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将71只Wister大鼠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通过局部注射法将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区域。其中将制膜成功的42只成活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6只)、注射培养液组(DMEM组,6只)、移植SkMs组(SkMs组,10只)、移植感染了携带HIF-1α空载体腺病毒的SkMs组(Ad/GFP组,10只)和移植感染了携带HIF-1α基因腺病毒的SkMs组(Ad/HIF-1α组,10只)。术后28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血流动力学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8天后SkMs组、Ad/GFP组和Ad/HIF-1α组大鼠梗死心肌周围血管新生明显,以Ad/HIF-1α组最为显著(P<0.05),且胶原沉积最少;SkMs组、Ad/GFP组和Ad/HIF-1α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功能好转,Ad/HIF-1α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HIF-1α基因修饰后的SkMs移植较单纯成肌细胞移植是治疗心肌缺血更为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成肌细胞 骨骼肌 腺病毒科 细胞移植 低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杏仁苷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德梅 单志桂 +2 位作者 葛金莲 刘青 罗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7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杏仁苷组、雷公藤多苷组。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建立CIA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5日,各给药组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28 d。ELISA检测... 目的探讨苦杏仁苷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苦杏仁苷组、雷公藤多苷组。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建立CIA大鼠模型,造模后第15日,各给药组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28 d。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TNF-α表达。结果苦杏仁苷组和雷公藤多苷组关节滑膜TNF-α阳性表达相似,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且苦杏仁苷组和雷公藤多苷组大鼠外周血中TNF-α、sICAM-1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杏仁苷通过有效抑制TNF-α、sICAM-1水平及TNF-α表达,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苷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及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介导缺氧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宋明霞 谢学军 +2 位作者 万李 方杨 张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讨高糖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介导缺氧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酶消化法培养新生5-7 d SD大鼠视网... 目的探讨高糖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AGEs)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α介导缺氧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进的酶消化法培养新生5-7 d SD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纯化培养至第2代后,以2×106mL-1密度接种于48孔培养板中,根据培养液中葡萄糖及AGEs含量不同,分为正常组、模拟高糖组(葡萄糖终浓度为50 mmol·L-1)、低AGEs及高AGEs组(培养液AGEs终浓度分别为50 mg·L-1、100 mg·L-1),每组设6个复孔,干预48 h后,以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量以及脯氨酸羟化酶(proline hydroxylase domain,PHD)1、2、3的活性;以RT-PCR测定Müller细胞HIF-1αmRNA及VEGF mRNA相对内参的表达量。结果高AGEs组HIF-1α蛋白表达量为(3.248±0.404)μg·L-1,明显高于正常组的(2.577±0.158)μg·L-1及高糖组的(2.600±0.131)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AGEs组HIF-1αmRNA相对表达量为3.205±0.865,明显高于高糖组的2.438±0.444及高AGEs组的1.935±0.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VEGF蛋白含量和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32.249±19.922)μg·L-1和1.348±0.314,均低于高糖组的(566.661±24.979)μg·L-1和2.265±0.677、低AGEs组的(590.565±29.725)μg·L-1和2.001±0.574及高AGEs组的(593.646±16.339)μg·L-1和2.063±0.7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组PHD1活性为(99.969±11.066)μg·L-1,高于高糖组的(80.987±5.910)μg·L-1、低AGEs组的(88.809±6.303)μg·L-1及高AGEs组的(75.519±4.914)μg·L-1,而低AGEs组PHD1活性高于高AGE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HD2活性正常组为(131.266±2.614)μg·L-1,低于低AGEs组的(142.896±8.323)μg·L-1及高AGEs组的(149.998±15.013)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HD3在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66)。结论 AGEs比高糖更能诱导视网膜Müller细胞HIF-1α的高表达,且HIF-1α的表达强度与AGEs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化终末产物 视网膜MÜLLER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脯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表达抑制使缺氧-复氧的PC12细胞氧自由基生成增加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娟 严宏力 +3 位作者 倪永兵 王斌 肖继皋 王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PC12细胞化学性缺氧 复氧以及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对HIF1α蛋白表达和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 方法 :制造化学缺氧 复氧模型 ,用含或不含氯化钴的DMEM培养液孵育PC12细胞。封闭HIF1α基因表达 ,用含HIF1α... 目的 :研究PC12细胞化学性缺氧 复氧以及缺氧诱导因子 1α(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对HIF1α蛋白表达和氧自由基生成的影响。 方法 :制造化学缺氧 复氧模型 ,用含或不含氯化钴的DMEM培养液孵育PC12细胞。封闭HIF1α基因表达 ,用含HIF1α反义寡核苷酸和氯化钴的DMEM培养液孵育PC12细胞。HIF1α寡核苷酸进行同样处理和只用含氯化钴的DMEM培养液孵育PC12细胞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 ,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半定量。检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间接反映氧自由基的生成量。 结果 :与缺氧组相比 ,缺氧 复氧组复氧后HIF1α蛋白表达受到抑制 ,同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加。HIF1α反义寡核苷酸亦可抑制HIF1α蛋白表达和升高氧自由基水平。 结论 :抑制HIF1α的表达可导致氧自由基大量生成 ,加重缺氧 复氧PC12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Α 复氧 反义寡核苷酸 氧自由基 PC12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细胞瘤MRI扩散加权成像、肿瘤细胞密度与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永鹏 舒畅 +2 位作者 朱雁兵 王欢 郁文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1-893,898,共4页
目的探讨高级别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MRI DWI、肿瘤细胞密度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术后病理确诊的3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MRI DWI检查,并计算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用Scion Image 4.0.3.2软件计算... 目的探讨高级别和低级别星形细胞瘤MRI DWI、肿瘤细胞密度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术后病理确诊的33例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前行MRI DWI检查,并计算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用Scion Image 4.0.3.2软件计算肿瘤细胞密度;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平均ADC值高于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0,P<0.001)。高级别星形细胞瘤平均细胞密度值明显大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5,P<0.01)。低级别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均有HIF-1α表达,其表达强度分别为(20.08±10.01)%、(47.91±19.03)%。肿瘤ADC值与HIF-1α标记指数、肿瘤细胞密度值呈显著负相关(r=-0.756、-0.617,P<0.001),HIF-1α和肿瘤细胞密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0.622,P<0.001)。结论 ADC值有助于初步判定星形细胞瘤的性质,对低级别和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有一定的鉴别价值。HIF-1α在星形细胞瘤中的作用应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细胞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肿瘤细胞 细胞计数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