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细胞RNA测序联合实验验证树突状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核心基因 被引量:2
1
作者 薛廷 郑乐婷 +2 位作者 董菲 周广 钟小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目的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联合实验验证树突状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核心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下载单细胞数据GSE173896和芯片数据GSE38974。GSE173896进行质控、批次矫正、降维聚类、细胞类型注释及... 目的 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联合实验验证树突状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核心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集(GEO)数据库下载单细胞数据GSE173896和芯片数据GSE38974。GSE173896进行质控、批次矫正、降维聚类、细胞类型注释及组间树突状细胞差异表达基因(DC-DEG)鉴定。GSE38974差异分析得到的差异基因(DEG)与DC-DEG取交集获取共有DC-DEG,评估共有DC-DEG对COPD的诊断效能和共有DC-DEG富集分析及其与GSE38974免疫细胞浸润中激活的树突状细胞(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和Th17细胞的相关性。肺气肿小鼠模型肺组织对共有DC-DEG的mRNA表达量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GSE173896得到组间DC-DEG 18个,GSE38974得到646个DEG,两者取交集得到3个DC-DEG,包括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N)、 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和S100A9,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41、 0.804和0.966。基因本体论分析(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主要富集于慢性炎症反应、含胶原蛋白的细胞外基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结合、 Toll样受体(TLR)结合、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等。IL1RN、 S100A8和S100A9均与激活的DC、 pDC及Th17细胞呈正相关。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肺气肿小鼠肺组织IL1RN、 S100A8和S100A9的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结论 IL1RN、 S100A8和S100A9可能是DC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核心基因,为后续COPD的免疫治疗提供潜在靶点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细胞RNA测序(scRNA-Seq) 树突状细胞(dc) 核心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辐射凋亡MB49肿瘤细胞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小鼠膀胱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雪锋 侯剑刚 +1 位作者 陈刚 丁强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辐射凋亡MB49肿瘤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的制备及对C57BL/6小鼠体内膀胱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方法采用辐射法获取MB49细胞抗原并用其致敏骨髓来源的DC来制备DC疫苗。用MB49小鼠膀胱癌细胞建立荷瘤动物模型... 目的研究辐射凋亡MB49肿瘤细胞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疫苗的制备及对C57BL/6小鼠体内膀胱肿瘤的免疫学效应。方法采用辐射法获取MB49细胞抗原并用其致敏骨髓来源的DC来制备DC疫苗。用MB49小鼠膀胱癌细胞建立荷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肿瘤细胞接种后第7、14天给予相应DC疫苗治疗或者PBS,每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用于测量瘤质量、体积及用于观察荷瘤小鼠存活情况。结果负载辐射凋亡肿瘤细胞DC疫苗的实验组荷瘤小鼠,其肿瘤的平均体积和平均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存期长于对照组。DC疫苗实验组中有2只小鼠30天内无肿瘤生长,再次皮下接种MB49细胞观察30天仍无肿瘤发生。结论负载辐射凋亡肿瘤细胞的DC疫苗对膀胱肿瘤荷瘤小鼠具有抑瘤效应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dc) 膀胱肿瘤 疫苗 MB49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小鼠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向树突状细胞(DC)分化的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琦 侯剑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6-871,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的小鼠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三段式培养法,将iPS细胞培养于op9细胞上,使用添加细胞因子GM-CSF(10 ng/mL)和IL-4(10 ng/mL)的...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经济的小鼠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向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分化的方法。方法采用三段式培养法,将iPS细胞培养于op9细胞上,使用添加细胞因子GM-CSF(10 ng/mL)和IL-4(10 ng/mL)的培养液,经过17天的培养收集到iPS诱导的DC,通过显微镜及细胞涂片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抗原吞噬实验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实验等对其形态、表面分子及细胞功能进行检测及评估。结果本研究获得的iPS-DC在细胞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树突状特征;细胞表型上呈CD11b、CD11c双阳性;未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细胞呈未成熟DC的状态:细胞表面的第一信号分子MHCⅡ及第二信号分子CD40、CD80、CD86低表达,具有很强的抗原吞噬能力;经LPS刺激后细胞具有成熟DC的特征:MHCⅡ、CD40、CD80、CD86的表达均增高,同时具备对初始T细胞的激活能力。结论本研究改良了小鼠iPS细胞向DC分化的方法,缩短了培养时间,节省了培养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 树突状细胞(dc) 分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衡方多糖佐助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增强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并抑制肿瘤生长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宏方 刘洋 +4 位作者 李文侠 谭芷芬 徐洋洋 王媛媛 张怡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03-910,共8页
目的研究S180荷瘤小鼠经调衡方多糖(ThPP)佐助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免疫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获取小鼠骨髓源性细胞体外培养,经细胞因子与ThPP佐助为成熟的DC,观察ThPP对DC表面的CD80与CD86表达的影响。再以S180瘤细胞作为抗原刺激D... 目的研究S180荷瘤小鼠经调衡方多糖(ThPP)佐助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的免疫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获取小鼠骨髓源性细胞体外培养,经细胞因子与ThPP佐助为成熟的DC,观察ThPP对DC表面的CD80与CD86表达的影响。再以S180瘤细胞作为抗原刺激DC使其成为DC肿瘤疫苗。将S180瘤细胞接种小鼠左前肢腋窝使成荷瘤模型,并按体质量将小鼠分为荷瘤空白组、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ThPP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佐助的DC疫苗组,对荷瘤小鼠分别治疗于接种瘤细胞后第5天与第10天。于第12天处死荷瘤小鼠,称质量并观察抑瘤情况,分离培养腹腔巨噬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其CD11b、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12、TNF-α的水平;另外设置的4组荷瘤小鼠,按相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生存期。结果TNF-α组、ThPP组中的CD80、CD86表达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ThPP组较明显。与荷瘤空白组比较,ThPP组、TNF-α组、阳性对照组的抑瘤率与生存期均显著延长。ThPP组小鼠血清IL-12、TNF-α水平高于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和荷瘤空白组,与TNF-α组类似。ThPP组巨噬细胞的CD11b表达量低于荷瘤空白组与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而ThPP组巨噬细胞的IL-12表达量高于荷瘤空白组与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与TNF-α组类似。结论ThPP佐助的DC肿瘤疫苗能抑制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延长其生存期,与促进DC成熟增加IL-12、TNF-α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衡方多糖(ThPP) 树突状细胞(dc) 抑瘤率 细胞因子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介导肝癌患者肿瘤杀伤细胞功能状态研究
5
作者 李东复 王桂芝 +1 位作者 申吉子 闫峻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激活肝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CT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细胞计数、间接荧光表型测定分析肝癌患者DC功能状态;MTT法测定肝癌细胞抗原负载DC介导肝癌患者外周血CTL、TI... 目的:探讨肝癌细胞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激活肝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CTL)、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的抗肿瘤作用。方法:以细胞计数、间接荧光表型测定分析肝癌患者DC功能状态;MTT法测定肝癌细胞抗原负载DC介导肝癌患者外周血CTL、TI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肝癌患者DC表达CD1a、CD80、CD83和HLA-DR等分子水平,DC介导的CTL、TI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结论:肝癌患者存在DC功能缺陷,致使其介导的CTL、TI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dc) 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细胞毒性T细胞(C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8激动剂在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芸 许化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54-1557,共4页
树突状细胞(DC)作为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现在的研究聚焦于使用免疫刺激性配体以增强DC在肿瘤中的抗原提呈功能,促进Th1型细胞免疫。由于小分子Toll样受体8(T... 树突状细胞(DC)作为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诱导机体产生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现在的研究聚焦于使用免疫刺激性配体以增强DC在肿瘤中的抗原提呈功能,促进Th1型细胞免疫。由于小分子Toll样受体8(TLR8)激动剂直接激活DC、增强DC抗原提呈功能和细胞免疫应答,特别是Th1细胞应答。因此,TLR8激动剂已经成为抗肿瘤免疫调节药物或免疫佐剂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总结TLR8激动剂的结构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基础上,重点阐明TLR8激动剂增强DC免疫原性的机制,以及TLR8激动剂用于制备新一代DC疫苗的研究进展,探讨TLR8激动剂作为免疫刺激性配体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8(TLR8) 激动剂 树突状细胞(dc) 肿瘤 免疫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葡聚糖颗粒促进肿瘤微环境驯化的小鼠树突状细胞成熟并抑制调节性T细胞分化 被引量:4
7
作者 白煜 宁永玲 +1 位作者 周洪 戚春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71-1176,共6页
目的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驯化免疫抑制性树突状细胞(TEDC),研究全葡聚糖颗粒(WGP)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重组小鼠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法诱导C57BL/6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同时加入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 目的体外模拟肿瘤微环境驯化免疫抑制性树突状细胞(TEDC),研究全葡聚糖颗粒(WGP)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重组小鼠FMS样酪氨酸激酶3配体(Flt3L)法诱导C57BL/6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同时加入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共培养,诱导得到TEDC,再加入WGP激发2 d。磁珠分选出OT-Ⅱ小鼠淋巴结和脾脏中的CD4+T细胞,加入特异性抗原卵清蛋白(OVA),再与TED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CD11c、CD86、CD40、CD80、MHC-Ⅱ的水平和CD4+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分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EDC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p40、IL-10、IL-6、IL-4、TGF-β1 m RNA水平;ELISA检测TEDC培养上清中的TNF-α、IL-23、IL-12p70、IL-4水平。结果WGP可以上调TEDC表面MHC-Ⅱ、CD86、CD80和CD40的表达,提高TNF-α、IL-12p40、IL-6水平,降低TGF-β1水平;抑制其诱导CD4+FOXP3+T细胞分化能力。结论β-葡聚糖可以改变TEDC的成熟和分化状态,改善其免疫抑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葡聚糖颗粒(WGP) 树突状细胞(dc) 调节性T细胞(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春青 王琴琴 +1 位作者 辛青 陈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2-766,共5页
脾脏是可诱导由血源性病原体、死亡或凋亡细胞、外泌体等外来或自身抗原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的淋巴器官。脾脏中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存在一种独特的生理协作关系:巨噬细胞可以分子黏附或分泌外泌体的方式传... 脾脏是可诱导由血源性病原体、死亡或凋亡细胞、外泌体等外来或自身抗原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的淋巴器官。脾脏中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存在一种独特的生理协作关系:巨噬细胞可以分子黏附或分泌外泌体的方式传递自身包含的抗原给DC,由DC递呈抗原给其特异性T细胞,诱导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的发生,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根据其独特的相互作用机制,可用于肿瘤疫苗接种策略的设计,为肿瘤疫苗的接种提供有效的药物靶点,还可为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我们总结了脾脏巨噬细胞与DC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dc) 生理协作 适应性免疫反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和脂多糖促进小鼠树突状细胞自噬并增强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的表达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洁 石镜明 +2 位作者 李文华 苗丽 张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73-978,共6页
目的研究缺氧和脂多糖(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自噬发生及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小鼠DC,分为正常组、缺氧组、脂多糖(LPS)处理组、缺氧联合LPS处理组。各组分别处理24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变化;We... 目的研究缺氧和脂多糖(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自噬发生及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小鼠DC,分为正常组、缺氧组、脂多糖(LPS)处理组、缺氧联合LPS处理组。各组分别处理24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LC3Ⅱ和beclin1的蛋白水平;透射电镜观察LPS处理后DC自噬小体的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40、CD80的变化;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小鼠DC表面CD40、CD80的表达。结果缺氧及LPS均能诱导小鼠DC发生自噬,增加其表面CD40、CD80的表达。缺氧联合LPS处理后,小鼠DC自噬发生明显加强,自噬小体增多,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的表达增多。结论缺氧及LPS均能引起小鼠DC发生自噬并增加CD40、CD8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dc) 自噬 共刺激分子 CD40 CD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诱导树突状细胞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燕丽 岳秋娟 +4 位作者 文泽馨 张雪伟 李鹏飞 崔琳 张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79-985,共7页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在红景天苷(SAL)调控树突状细胞(DC)抗肿瘤的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别体内给予生理盐水(0.2 mL/d)、SAL[500 mg/(kg·d)]和环磷酰胺(CTX)[10 mg/...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信号通路在红景天苷(SAL)调控树突状细胞(DC)抗肿瘤的作用。方法建立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别体内给予生理盐水(0.2 mL/d)、SAL[500 mg/(kg·d)]和环磷酰胺(CTX)[10 mg/(kg·d)]治疗。检测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和肿瘤质量。同时,体外分离Lewis肺癌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DC诱导培养。经磁珠分选后,分别与PBS、0.05 mg/mL SAL、200 ng/mL脂多糖(LPS)或0.05 mg/mL SAL联合ERK抑制剂U0126共培养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化的ERK(p-ERK)水平。另外,将DC分别与PBS、0.05 mg/mL SAL或200 ng/mL LPS共培养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磷酸化的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和磷酸化的JNK(p-JNK)表达量。此外,收取磁珠分选后DC与PBS、0.05 mg/mL SAL、200 ng/mL LPS或0.05 mg/mL SAL联合ERK抑制剂U0126共培养后的细胞上清,ELISA检测DC分泌IL-12p70的能力。最后,将Lewis肺癌荷瘤小鼠骨髓来源的致敏DC经SAL刺激后与尼龙毛柱吸附纯化的C57BL/6正常小鼠脾T淋巴细胞共培养作为效应细胞,再按照10∶1、25∶1、50∶1效靶比加入3LL靶细胞,CCK-8法检测体外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结果SAL可以显著抑制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并提高其生存期;与PBS处理的DC相比,SAL组DC中ER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使用ERK抑制剂U0126后,磷酸化ERK的表达量显著降低;SAL对p38MAPK通路和JNK通路的磷酸化无明显影响;SAL组DC的IL-12p70分泌水平显著升高,使用ERK阻断剂U0126后DC分泌IL-12p70水平显著上升;SAL增强CTL的杀伤能力。结论SAL抑制Lewis肺癌荷瘤的肿瘤生长,激活ERK信号通路,促进DC分泌IL-12p70并增强CTL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SAL) 树突状细胞(dc)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抗肿瘤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研究
11
作者 王香妮 刘进仁 +6 位作者 崔怡馨 鹿佳佳 何芷柔 许玉琳 李荣荣 石兴民 吴喜利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27,共8页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体(low-temperature plasma, LTP)直接处理和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medium, PAM)处理对黑色素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的诱导作用。方法 LTP直接处理和PAM处理黑色素瘤细胞B...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体(low-temperature plasma, LTP)直接处理和等离子体活化液(plasma-activated medium, PAM)处理对黑色素瘤细胞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 ICD)的诱导作用。方法 LTP直接处理和PAM处理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细胞24 h后,通过MTT检测细胞活力,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表面钙网蛋白(calreticulin, CRT)的表达情况,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检测试剂盒检测培养液中ATP含量,使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mobility group box 1, HMGB1)含量;用LTP处理的B16F10与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DC2.4细胞系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CD80和CD86)。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处理方式均能导致B16F10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OS)增多,CRT表达升高、ATP和HMGB1分泌含量增加(P<0.05)。在相同处理时间下,LTP直接处理的B16F10细胞CRT表达和ATP释放高于PAM处理(P<0.05)。与DC2.4组相比,DC细胞成熟标志分子CD80在LTP-120s组、LTP-180s组、PAM-120s组、PAM-180s组表达比例升高,DC细胞成熟标志分子CD86在LTP-120s组、LTP-180s组、PAM-180s组的表达比例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P直接处理和PAM处理均可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发生ICD,LTP直接处理诱导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LTP)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树突状细胞(d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制备技术的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谭艳 田娅玲 +1 位作者 宁丽常 蒋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76-1081,共6页
目的改良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脾脏来源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的制备技术,以获取高质量的实验细胞。方法在提取脾脏单个核细胞过程中,对制备单细胞悬液流程以及单个核细胞铺板后孵育时间进行改进,培养初期加入核因子κB(NF-κB... 目的改良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脾脏来源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的制备技术,以获取高质量的实验细胞。方法在提取脾脏单个核细胞过程中,对制备单细胞悬液流程以及单个核细胞铺板后孵育时间进行改进,培养初期加入核因子κB(NF-κB)寡核苷酸诱骗剂诱导为耐受性DC。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染色观察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CD103(OX62)、CD80和CD86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该DC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DC的细胞活力>90%,OX62表达率>87.4%;共刺激分子低表达,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低。结论将CIA大鼠脾脏单个核细胞的制备方法进行改良,经NF-κB寡核苷酸诱骗剂诱导可获得高活力、高稳定性的耐受性DC,且细胞纯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dc) 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 核因子κB(NF-κB) 寡核苷酸诱骗剂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通过降低Th1细胞和Th17细胞比例减轻CIA大鼠的关节炎症和病变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贵兰 谭艳 +2 位作者 田娅玲 包伦敏 蒋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3-19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核因子κB寡脱氧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建立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对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1型辅助T(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取SD雌性大鼠建立CI... 目的初步探讨核因子κB寡脱氧核苷酸诱骗剂(NF-κB ODN decoy)诱导建立的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DC)对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1型辅助T(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干预效果。方法取SD雌性大鼠建立CIA大鼠模型,设CIA模型组、牛Ⅱ型胶原蛋白-诱骗剂-树突状细胞(Col2-decoy DC)处理组、空白对照组、Col2-decoy DC对照组。于初次免疫的第20天尾静脉注射tolDC进行处理,造模第7周处死大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Th1细胞、Th2细胞、Th17细胞、Treg比例,HE染色检测踝关节病变情况,并对关节炎指数(AI)进行评分。结果与CIA模型组相比,Col2-decoy DC组AI降低且踝关节病变减轻,脾脏CD4+T细胞中Th1细胞、Th17细胞百分率降低而Th2细胞、Treg百分率升高。结论tolDC通过降低CD4+T细胞中Th1细胞和Th17细胞比率减轻CIA大鼠炎症和关节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dc) T细胞亚群 免疫耐受 胶原蛋白诱导性关节炎(C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杨莉莉 曹水 +4 位作者 李慧 于津浦 任宝柱 安秀梅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969-971,979,共4页
目的:评价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采用DC+CIK与常规化疗间隔进行的方案(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同时,对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单纯常规化疗组同... 目的:评价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研究,采用DC+CIK与常规化疗间隔进行的方案(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对其进行生存分析;同时,对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单纯常规化疗组同期配对NSCLC患者各61例,比较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与常规化疗对照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生物治疗联合常规化疗组患者预期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29.6%、21.80。生物治疗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常规化疗组比较1年生存率分别为57.2%和37.3%,2年生存率分别为27.0%和10.1%(P<0.05)。结论:临床研究证实了DC+CIK联合常规化疗能够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dc)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泡辅助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倩 唐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5-848,853,共5页
CD4^+辅助T(Th)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会分化为不同的效应T细胞亚群。体液免疫应答具有很好的持久性,持久性的维持依赖于一群特殊的CD4^+T细胞提供辅助,即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树突状细胞(DC)提呈抗原并促进活化的Tfh前体细胞迁移到B细... CD4^+辅助T(Th)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会分化为不同的效应T细胞亚群。体液免疫应答具有很好的持久性,持久性的维持依赖于一群特殊的CD4^+T细胞提供辅助,即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树突状细胞(DC)提呈抗原并促进活化的Tfh前体细胞迁移到B细胞滤泡区域分化为成熟的Tfh细胞,辅助生发中心(GC)形成以及浆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的分化,从而形成完整的体液免疫应答。Tfh细胞分化和功能上的失调均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本文主要从Tfh细胞分化、功能以及在疾病中的作用三个方面对Tfh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细胞) 树突状细胞(dc) 记忆Tfh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NX3、TGF-β、DC免疫学研究进展
16
作者 巫华志 孙晓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477-1482,共6页
近年来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t-relatedtranscription factor 3,Runx3)、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免疫学方面为研究热点,更有研究表明其3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近年来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t-relatedtranscription factor 3,Runx3)、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免疫学方面为研究热点,更有研究表明其3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这3者最新的免疫学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树突状细胞(dc) 免疫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SHA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敏 骆菲菲 +4 位作者 黄恩宇 张丹 钱静 吴晓凤 储以微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7,共5页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mannose sensitive hemagglutinin,PA-MSHA)处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后对其功能及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效应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骨髓来源的DC,观察PA-MSH...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mannose sensitive hemagglutinin,PA-MSHA)处理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后对其功能及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效应的影响。方法取小鼠骨髓来源的DC,观察PA-MSHA体外处理后对DC表面分子、吞噬功能及T细胞杀伤功能的影响。结果 PA-MSHA处理的DC其表面分子CD40、I-E表达显著上升,吞噬功能显著下降,由DC诱导的活化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PA-MSHA能有效促进DC成熟并增强抗肿瘤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甘露糖敏感血凝菌毛株(PA-MSHA) 树突状细胞(dc) 吞噬功能 T细胞杀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人FL与GM-CSF联合抗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艳丽 魏义举 +5 位作者 王亚栋 邓艳春 苏林 刘长征 杨克恭 陈松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23-628,共6页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人F lt3 ligand(hFL)与GM-CSF在体内外的表达、体外生物学活性,体内扩增小鼠脾脏DCs及抑制小鼠EL-4淋巴瘤的效应。方法:应用AdEasy系统,将hFL和hGM-CSF DNA重组到穿梭质粒的两个独立转录单位上,得到重组腺病毒Ad-hFL...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人F lt3 ligand(hFL)与GM-CSF在体内外的表达、体外生物学活性,体内扩增小鼠脾脏DCs及抑制小鼠EL-4淋巴瘤的效应。方法:应用AdEasy系统,将hFL和hGM-CSF DNA重组到穿梭质粒的两个独立转录单位上,得到重组腺病毒Ad-hFL-hGM-CSF。采用ELISA、W estern b lot法测定重组腺病毒介导的hFL和hGM-CSF在体内外的表达情况。MTT法测定hFL和hGM-CSF刺激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活性。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重组腺病毒对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Cs)的扩增情况。在移植EL-4淋巴瘤的小鼠皮下注射4次重组腺病毒(每次5×109pfu),研究其抑制肿瘤生长的功能。结果:构建得到含有双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FL-hGM-CSF,并在体内、外高效共表达hFL和hGM-CSF。hFL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hGM-CSF对TF1细胞,均有明显的刺激增殖作用。Ad-hFL-hGM-CSF显著扩增小鼠脾脏DCs至正常值的50倍。抑瘤实验中,Ad-hFL-hGM-CSF使小鼠EL-4淋巴瘤生长延慢,瘤体比对照组明显减小,抑瘤率为30%,P<0.05。病理切片显示,Ad-hFL-hGM-CSF治疗组肿瘤细胞间隙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腺病毒介导hFL和hGM-CSF在小鼠体内显著扩增脾脏DCs,并可抑制EL-4淋巴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FL 树突状细胞(dc) 腺病毒 免疫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氯喹减轻氟尿嘧啶诱导的小鼠肠炎及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岩 张家林 +1 位作者 李杏 孙尔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探讨羟氯喹(HCQ)在化疗药物诱导的肠炎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30只C57B6/J小鼠随机分为0、 1、 3、 5、 7 d组,第1~3天腹腔注射氟尿嘧啶(5-FU)200μL/d(50 mg/kg),分别于第0、 1、 3、 5、 7天处死,双链DNA(dsDNA)... 目的探讨羟氯喹(HCQ)在化疗药物诱导的肠炎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30只C57B6/J小鼠随机分为0、 1、 3、 5、 7 d组,第1~3天腹腔注射氟尿嘧啶(5-FU)200μL/d(50 mg/kg),分别于第0、 1、 3、 5、 7天处死,双链DNA(dsDNA)定量试剂盒检测血清及小肠液dsDNA水平,腹泻评分评估小鼠肠炎病情。体外培养HCT-116细胞,分别以(0、 0.01、 0.1、 0.5、 1、 10)μmol/L 5-FU处理72 h或1μmol/L 5-FU处理24、 48、 72 h,dsDNA定量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dsDNA水平。24只C57B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并灌胃生理盐水200μL/d)、模型组(腹腔注射50 mg/kg 5-FU 200μL/d、灌胃生理盐水200μL/d)、 HCQ治疗组(腹腔注射50 mg/kg 5-FU 200μL/d前一天起灌胃60 mg/kg HCQ溶液200μL/d)、 HCQ单药组(灌胃60 mg/kg HCQ溶液200μL/d),处理6 d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小肠病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小鼠小肠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肠组织CD11c、 Toll样受体9(TLR9)、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水平, ELISA检测血清IL-1β水平。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 LipofectamineTM 3000转染dsDNA以刺激BMDC,蛋白印迹法检测BMDC中TLR9表达,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表达, 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5-FU处理的小鼠肠上皮细胞明显凋亡,血清及小肠灌洗液中dsDNA水平动态变化与腹泻评分变化一致;5-FU处理的HCT-116细胞上清中dsDNA水平随5-FU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HCQ处理可减轻小鼠小肠上皮的破坏,降低小肠组织TLR9、 NF-κB表达及血清IL-1β水平。模型小鼠小肠存在大量DC的浸润,用dsDNA刺激BMDC后,其TLR9、 NF-κB、 IL-1β表达均明显增加,而HCQ预处理后均显著降低。结论 HCQ减轻5-FU诱导的小鼠肠道炎症,抑制DC中TLR9、 NF-κB依赖的DNA感受通路和IL-1β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HCQ) 氟尿嘧啶诱导的肠炎 树突状细胞(dc) 双链DNA(dsDNA) Toll样受体9(TLR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