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突状细胞在多发性硬化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彩云 金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0-330,共11页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基于其亚型和环境信号在诱导炎症或耐受性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树突状细胞对于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在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和早期临床试验中,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具有强... 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基于其亚型和环境信号在诱导炎症或耐受性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树突状细胞对于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和疾病进展至关重要。在多发性硬化动物模型和早期临床试验中,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具有强大的治疗潜力。与体外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相比,特异性靶向其表面受体的体内诱导策略表现出更大的前景和优势。本文总结树突状细胞在调节免疫耐受和多发性硬化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并对有潜力作为靶点的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进行梳理,以为耐受性免疫治疗多发性硬化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mesh) 多发性硬化 免疫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良分子危险分层髓母细胞瘤的综合诊断与治疗
2
作者 刘海龙 冯朝阳 邱晓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89-793,共5页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以手术辅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危险分层制定的术后精准、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避免低危组患儿的过度治疗,同时不遗漏高危组患儿的治疗需求。传统临床危险分层主要考虑年龄、... 髓母细胞瘤是儿童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目前以手术辅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根据危险分层制定的术后精准、综合治疗方案,可有效避免低危组患儿的过度治疗,同时不遗漏高危组患儿的治疗需求。传统临床危险分层主要考虑年龄、临床分期和手术切除程度等,近年随着对髓母细胞瘤分子遗传事件研究的深入,逐渐将分子分型及主要分子遗传学特征纳入危险分层体系,初步形成改良分子危险分层,更有效甄别不同危险分层患儿并指导后续个体化治疗。本文拟综述髓母细胞瘤的病理学特征、基于临床特征的危险分层,以及整合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的改良分子危险分层,为后续综合诊断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 危险分层(mesh) 病理学 分子 化放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治疗电场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从基础到临床 被引量:4
3
作者 林雨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31-935,共5页
胶质母细胞瘤是难治性恶性肿瘤之一,即使予以最大限度地手术安全切除、术后放射治疗联合同步药物化疗、序贯药物化疗等综合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仍仅能维持14.6个月。近年研究显示,极低强度的中频电场可以破坏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并命名... 胶质母细胞瘤是难治性恶性肿瘤之一,即使予以最大限度地手术安全切除、术后放射治疗联合同步药物化疗、序贯药物化疗等综合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仍仅能维持14.6个月。近年研究显示,极低强度的中频电场可以破坏快速分裂的肿瘤细胞,并命名为肿瘤治疗电场(TTF)。TTF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而且是近10余年来唯一被验证可以延长生存期的治疗方法,是一项有望改写临床肿瘤治疗方式的新兴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肿瘤治疗电场(mesh)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协同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晓勇 王希瑞 +3 位作者 赵志煌 尚金星 尹港峰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509-515,共7页
目的探讨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于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噻唑蓝法、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胶... 目的探讨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于体外培养人胶质瘤细胞系U87和U251,噻唑蓝法、细胞迁移实验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经Rac1抑制剂、替莫唑胺、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培养后,U87和U251细胞增殖活性均降低(均P<0.05),且替莫唑胺的抑制作用强于Rac1抑制剂(均P<0.05),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的抑制作用更强(均P<0.05);U87和U251细胞迁移能力[U87:空白对照(78.00±11.53)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9.00±9.53)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42.00±8.5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8.67±10.54)细胞数/低倍视野,P=0.001,0.001,0.000;U251:空白对照(75.00±4.00)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7.00±5.56)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36.00±9.00)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4.33±5.50)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和侵袭能力[U87:空白对照(64.33±4.0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30.33±3.51)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24.00±2.64)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1.00±2.00)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U251:空白对照(77.33±3.06)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40.67±4.04)细胞数/低倍视野、替莫唑胺(37.33±4.51)细胞数/低倍视野、Rac1抑制剂联合替莫唑胺(15.33±2.52)细胞数/低倍视野,均P=0.000]均降低,尤以二者联合应用降低更明显(迁移能力U87:P=0.021,0.011;迁移能力U251:P=0.002,0.003;侵袭能力U87:P=0.000,0.001;侵袭能力U251:均P=0.000)。结论 Rac1抑制剂和替莫唑胺均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二者联合应用更具协同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RAC1 GTP结合蛋白质 替莫唑胺(mesh) 细胞增殖 肿瘤侵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莫唑胺+贝伐单抗+肿瘤电场治疗MGMT启动子未甲基化的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博成 蒋理 +3 位作者 石全红 詹彦 孙晓川 谢延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8-1020,共3页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头晕、记忆力减退2个月,于2020年1月1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重脚轻感,偶感行走不稳、视物旋转,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数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并逐渐出现近... 患者女性,25岁,主因头晕、记忆力减退2个月,于2020年1月1日至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伴记忆力减退,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头重脚轻感,偶感行走不稳、视物旋转,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十数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并逐渐出现近事遗忘,对短期内发生的事回忆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 复发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甲基化 肿瘤电场治疗(mesh) 综合疗法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449b表达减少是导致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的重要因素
6
作者 饶春 石翠娟 +8 位作者 王虔 罗文君 孙翠云 周雪霞 华丹 周俊虎 王润 蒋振东 于士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40-849,共10页
目的探讨胶质瘤miRNA-449b表达异常减少对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锁定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和10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miRNA-449b表达变化,Stem-loop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 目的探讨胶质瘤miRNA-449b表达异常减少对细胞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锁定寡核苷酸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60例不同级别胶质瘤患者和10例非肿瘤对照脑组织miRNA-449b表达变化,Stem-loop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LN229和永生化星形胶质细胞UC2 miRNA-449b相对表达量,EdU染色、MTS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外源性miRNA-449b对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荧光染色检测miRNA-449b对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各级别胶质瘤miRNA-449b阳性标记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01),且随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miRNA-449b阳性标记指数降低(均P <0.001)。U251细胞、LN229细胞miRNA-449b相对表达量低于UC2细胞(P=0.001,0.002)。U251-miRNA-449b组miRNA-449b相对表达量高于U251-Scr组(P <0.001)、EdU阳性细胞率(P=0.029)和细胞增殖活性(P=0.004,0.001,0.002)低于U251-Scr组,LN229-miRNA-449b组miRNA-449b相对表达量高于LN229-Scr组(P <0.001)、EdU阳性细胞率(P=0.032)和细胞增殖活性(P=0.003,0.001,0.004)低于LN229-Scr组。U251-miRNA-449b组和LN229-miRNA-449b组G0期/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高于U251-Scr组(P <0.001)和LN229-Scr组(P=0.018),侵袭细胞数目分别低于U251-Scr组(P=0.002)和LN229-Scr组(P=0.005)。U251-Scr组和LN229-Scr组F-actin局部聚集于细胞突起部位以及胞膜内侧,U251-miRNA-449b组和LN229-miRNA-449b组F-actin散在分布于肿瘤细胞内。结论 miRNA-449b是胶质瘤重要的抑瘤miRNA,其表达异常减少可能是导致胶质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作为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补充外源性miRNA-449b可以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侵袭能力,在恶性胶质瘤的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微RNAS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me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SC1基因对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及癫发生机制研究
7
作者 吴文悦 吴倩 +2 位作者 肖文彪 龙泓羽 肖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5,共6页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广泛表达于脑组织,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如增殖、迁移、分化和成熟均发挥调控作用。DISC1基因不仅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的发生与...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广泛表达于脑组织,对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多个阶段,如增殖、迁移、分化和成熟均发挥调控作用。DISC1基因不仅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等精神病的发病机制相关,还参与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的发生与发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肖波教授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DISC1基因及其相关蛋白在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及癫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本文结合既往研究,展示我们研究团队相关成果,总结DISC1基因及其相关蛋白在神经干细胞生长发育及癫发生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mesh) 神经元 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作性愣神 自动症13年
8
作者 张国高 卢强 +3 位作者 窦万臣 高晶 吴立文 崔丽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1051-1056,共6页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3岁。主因发作性愣神、自动症13年,于2012年4月17日入院。患者自20岁起反复出现发作性愣神、咂嘴、双手摸索动作,呼之不应,每次发作约持续1 min,可自行缓解,平均1~2 d发作1次,甚至2次/d,发作前可以出现心... <正>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3岁。主因发作性愣神、自动症13年,于2012年4月17日入院。患者自20岁起反复出现发作性愣神、咂嘴、双手摸索动作,呼之不应,每次发作约持续1 min,可自行缓解,平均1~2 d发作1次,甚至2次/d,发作前可以出现心慌、上腹部不适等先兆症状,发作后感觉周围环境改变,类似梦境,偶尔于劳累或停服抗癫药后出现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外院行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胶质瘤(mesh) 颞叶 皮质发育畸形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