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工林主要乔木树种运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龙 格日乐图 +2 位作者 严靖 王灵玲 史久西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9,共11页
采用了机械取样和典型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5—2016年对长三角地区筛选出的13个城市76处城市公园、道路和滨水绿地人工林449个样地进行了乔木树种调查,分析了主要乔木的物种组成、分布、径级、盖度、生长情况等相关因子和成因,旨在为... 采用了机械取样和典型取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5—2016年对长三角地区筛选出的13个城市76处城市公园、道路和滨水绿地人工林449个样地进行了乔木树种调查,分析了主要乔木的物种组成、分布、径级、盖度、生长情况等相关因子和成因,旨在为森林城市建设与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工林主要乔木树种共54科115属157种,其中以蔷薇科种类最多(12属20种),单种科占有比例较高,种类组成相对分散;②从区系组成看,以温带地理成分为主(73属),说明在乔木树种的运用中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③从重要值、盖度及相关因子来看,乔木树种以香樟和二球悬铃木为主,重要值之和达到27.45%,且其中香樟占绝对优势,不同类型的城市人工林主要乔木运用的差异较大;④通过径级结构分析发现,10 cm≤D(加权平均胸径)≤30 cm的树种构成了城市人工林主要高大型乔木,包括无患子、黄山栾树、枫香等诸多乡土树种.但从数量及分布来看极不平衡,区域内香樟和二球悬铃木的覆盖度高达45.18%,占有绝对地位,相对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较弱,建议在以后的城市人工林建设中逐步增加其他树种的覆盖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城市人工林 乔木 地理成分 树种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城市街头绿地季相变化相似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洪昕晨 肖玥 +3 位作者 陈凯 江鸣涛 兰思仁 Lu Zhaomei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3期7-11,共5页
为探究城市街头相邻绿地间植物季相变化呼应程度,对福州市乌山西路与西环路交叉口的绿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应用向量空间模型对其绿地季相变化相似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运用了21种乔木树种和18种灌木树种,其中A位置和C位置绿地树种最... 为探究城市街头相邻绿地间植物季相变化呼应程度,对福州市乌山西路与西环路交叉口的绿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应用向量空间模型对其绿地季相变化相似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运用了21种乔木树种和18种灌木树种,其中A位置和C位置绿地树种最丰富,且花期最为明显;B位置绿地的树种最少,且花期相对不明显;D位置绿地的落叶树种相对丰富。各绿地的季相变化向量相似度均值排序为:A位置>D位置>C位置>B位置,相似度的排序反映了各绿地间季相变化的呼应程度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相变化 相似度 向量空间模型 城市街头绿地 树种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