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渤海水域栉孔扇贝养殖中治理污损生物的策略
1
作者 孙汉卿 《河北渔业》 2025年第7期53-55,共3页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黄渤海水域的重要经济种类,也是烟台水产养殖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区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投放密度的增加,污损生物导致扇贝养殖减产情况频发。本研究通过分析污损生物的种类,提出了在当前技术条...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是黄渤海水域的重要经济种类,也是烟台水产养殖户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区域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和投放密度的增加,污损生物导致扇贝养殖减产情况频发。本研究通过分析污损生物的种类,提出了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治理污损生物的方法,具体包括通过养殖技术手段降低污损生物附着概率、采用机械化清理降低养殖成本、借助天然防污化合物治理污损生物以及通过生态控制法减少污损生物的种群数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chlamys farreri) 污损生物 治理 黄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壳顶幼虫血细胞分布的免疫学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倪永庆 邢婧 +1 位作者 林听听 战文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76,共5页
研究组前期实验发现,栉孔扇贝血细胞在D形幼虫时期出现。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免疫电镜方法进一步定位栉孔扇贝壳顶幼虫的血细胞并观察其分布。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壳顶幼虫已分化出界限明显的组织器官,包括外套膜、面盘、口、... 研究组前期实验发现,栉孔扇贝血细胞在D形幼虫时期出现。本文应用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免疫电镜方法进一步定位栉孔扇贝壳顶幼虫的血细胞并观察其分布。结果表明,栉孔扇贝壳顶幼虫已分化出界限明显的组织器官,包括外套膜、面盘、口、食道、胃、消化腺、足等;血细胞主要分布于壳顶幼虫的外套膜、面盘、食道、消化腺、胃等组织器官内及周围,其中面盘、消化腺、胃等处有大量血细胞成簇分布。血细胞形状不规则,直径为3~5μm;细胞核多为圆形、椭圆形,位于细胞的一侧;细胞质内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和空泡。结果证实,栉孔扇贝在壳顶幼虫时期已出现了大量清晰可辨的血细胞,其分布特点与成贝血细胞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s FARRERI 壳顶幼虫 血细胞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闭壳肌分离蛋白的糖基化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姜梦云 刘俊荣 +3 位作者 周晏琳 张晴 刘慧慧 田元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1-77,共7页
为探索海洋无脊椎动物肌肉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闭壳肌分离蛋白的糖基化特性开展研究。首先,将原料肌肉蛋白进行酸溶分离得到酸溶蛋白(ACSP),再于等电点回收得到分离蛋白(ACPP);将酸溶蛋白... 为探索海洋无脊椎动物肌肉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研究对象,针对其闭壳肌分离蛋白的糖基化特性开展研究。首先,将原料肌肉蛋白进行酸溶分离得到酸溶蛋白(ACSP),再于等电点回收得到分离蛋白(ACPP);将酸溶蛋白和分离蛋白分别进行糖基化处理;考察了葡萄糖、乳糖和葡聚糖等3种还原糖的糖基化效果,以及温度(40、50、60℃)、蛋白/糖质量比(1∶3、1∶5、1∶7)和酸溶蛋白的pH(3、5、7)等3个反应参数,并以赖氨酸、果糖胺及吸光度为反应指标。研究结果发现,以分离蛋白(ACPP)为蛋白底物时,葡萄糖的糖基化效果最明显,该处理组的赖氨酸减少了43.09%,果糖胺增加1.41 mmol/L;较高的温度会促进糖基化反应,60℃处理组结果显示,赖氨酸减少46.95%,果糖胺增加1.41 mmol/L;不同糖浓度的效果差异不大,3种糖浓度处理组的赖氨酸减少46.95%~55.38%,果糖胺增加1.14~1.42 mmol/L。直接作为底物的酸溶蛋白(ACSP)则无糖基化效果,当调节酸溶蛋白(ACSP)pH至中性时,其糖基化功能得以显现,此时赖氨酸减少48.89%,果糖胺增加1.49 mmol/L。表明糖基化是栉孔扇贝分离蛋白的有效改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chlamys farreri) 闭壳肌 分离蛋白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栉孔扇贝第一极体对受精卵染色体行为及胚胎倍性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永仁 阙华勇 张国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6-70,共5页
采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栉孔扇贝(Chlamysferreri)抑制其受精卵的第一极体(PB1),研究抑制PB1对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及胚胎倍性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抑制第一极体显著改变了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共发现4种典型染... 采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栉孔扇贝(Chlamysferreri)抑制其受精卵的第一极体(PB1),研究抑制PB1对受精卵减数分裂过程及胚胎倍性组成的影响。结果发现,抑制第一极体显著改变了受精卵的染色体行为,在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中共发现4种典型染色体分离类型,分别是三极分离(41.7%)、二极分离(11.7%)、双二极分离(24.9%)和非同步分离(2.8%),其余的受精卵(19.0%)染色体分离行为紊乱。对4-8细胞期胚胎的倍性组成进行分析,发现处理组中含有二倍体(10.9%)、三倍体(12.5%)、四倍体(19.5%)、五倍体(12.6%)以及非整倍体(46.6%)胚胎。研究结果表明,二极分离和双二极分离分别是形成三倍体和四倍体的主要机制,而其他的染色体分离行为将主要形成非整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s ferregi) 第一极体 染色体分离 胚胎 倍性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Fosmid文库的构建及基因组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程洁 张玲玲 +4 位作者 黄晓婷 张灿 王师 胡景杰 包振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8-88,共11页
研究构建第一个栉孔扇贝的fosmid基因组文库,该文库包含133 851个克隆,插入片断平均长度为40 kb,覆盖栉孔扇贝基因组的4.3倍。栉孔扇贝DNA在fosmid传代中表现得较为稳定,没有发现插入片段的丢失或重排。所有的克隆进行了超级池和二级池... 研究构建第一个栉孔扇贝的fosmid基因组文库,该文库包含133 851个克隆,插入片断平均长度为40 kb,覆盖栉孔扇贝基因组的4.3倍。栉孔扇贝DNA在fosmid传代中表现得较为稳定,没有发现插入片段的丢失或重排。所有的克隆进行了超级池和二级池的构建,并筛选了2个基因和7个微卫星,结果阳性克隆数介于2到8之间。由此可见,该文库可以很好的用于目的基因或标记的筛选,将有利于物理作图和基因的图位克隆研究。2 016个克隆进行双末端测序,获得3 646条序列。序列总长2 286 986 bp,大约占栉孔扇贝基因组的1.84‰。共得到2 500条串连重复序列,其中微卫星序列371条,小卫星序列1 816条,卫星序列313条。共得到317条散布重复序列,总长97 412 bp,占测序总长的4.26%。查找到的散布重复序列共有4种类型:DNA转座子、LTR反转座子、LINE反转座子和滚环转座子,其中LINE反转座子的数目最多。BLAST比对共有1 383条序列与数据库现有的序列有明显的相似性(E<e-5),占测序总数的37.93%。BLASTN比对有明显相似性的1 036条序列中,与nr数据库序列相似的有113条,与EST数据库序列相似的有923条。BLASTX比对有明显相似性的序列有347条,占序列总数的9.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s FARRERI fosmid文库构建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沿海6个栉孔扇贝群体的AFLP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宁 程洁 +4 位作者 孙鲁阳 赵海波 侯睿 胡景杰 包振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2,共5页
利用4对AFLP引物首次对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6个栉孔扇贝养殖区的自然采苗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得到191条清晰带谱,其中175条具有多态性。对各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香农式多样性... 利用4对AFLP引物首次对我国北方沿海主要的6个栉孔扇贝养殖区的自然采苗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得到191条清晰带谱,其中175条具有多态性。对各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香农式多样性指数在0.347 4~0.391 7之间。AMOVA结果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占总遗传变异的87.22%。个体聚类结果表明,烟台、长岛、大连3个群体的个体聚在一起,可看做1个群体;而荣成群体的个体单独聚在一起,具有独立的遗传结构;胶南和日照的一部分个体聚在一起,其他大部分各群体单独聚在一起;推测是海洋环境和人工养殖影响的共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chlamys farreri) 自然苗群体 养殖区 AFL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贵栉孔扇贝主要经济性状对闭壳肌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52
7
作者 刘志刚 章启忠 王辉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66,共6页
闭壳肌是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Reeve)的产品形式,它的大小成为选择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性状,由于其不易测性给选育工作带来困难。采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来了解各经济性状对闭壳肌重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出与闭壳肌重的关联度最大... 闭壳肌是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Reeve)的产品形式,它的大小成为选择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性状,由于其不易测性给选育工作带来困难。采用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来了解各经济性状对闭壳肌重的影响程度,从而找出与闭壳肌重的关联度最大的性状作为选育目标性状是本研究的目的。随机挑取同一养殖群体中的152只1龄华贵栉孔扇贝,对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活体重、软体部重和闭壳肌重等7个性状进行测定并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以闭壳肌重为依变量,其它性状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计算出对应的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结果表明,7个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表明软体部重对闭壳肌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712),其次是壳宽(0.394),其它经济性状对闭壳肌重的影响是通过软体部重、壳宽来间接实现的;决定系数分析表明其结果与通径分析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经多元回归分析,逐步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壳高和铰合线长,建立了壳长、壳宽、活体重和软体部重对闭壳肌重的回归方程:Y=-4.403+0.032X1+0.243X2-0.035X3+0.228X4,R2=0.856。本研究为华贵栉孔扇贝的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贵chlamys nobilis(Reeve) 闭壳肌 经济性状 相关系数 决定系数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盐度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贝存活与生长的互作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志刚 刘建勇 杨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5-80,共6页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采用二因素五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案,设置了5个温度梯度(15、19、23、27、31℃)和5个盐度梯度(18、22、26、30、34),研究了温度与盐度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贝存活与生长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1)华贵栉孔扇贝在最适盐度范围内...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采用二因素五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案,设置了5个温度梯度(15、19、23、27、31℃)和5个盐度梯度(18、22、26、30、34),研究了温度与盐度对华贵栉孔扇贝幼贝存活与生长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1)华贵栉孔扇贝在最适盐度范围内,幼贝适宜的存活温度为15.0~30.5℃;最适存活温度19.0~27.0℃;适宜生长温度15.0~30.4℃,最适生长温度23.3~27.9℃。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幼贝适宜的存活盐度为20.3~34.0;最适存活盐度27.9~34.0;适宜生长盐度19.3~34.0,最适生长盐度21.9~34.0。(2)温度和盐度对幼贝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当盐度处于最适宜范围时,幼贝的适宜及最适温度范围达到最大;当盐度向两个极端移动时,幼贝的适宜及最适温度范围变小;但是适宜及最适温度范围的中心点不会随盐度的改变而改变。当温度处于最适宜范围时,幼贝的适宜及最适盐度范围达到最大;当温度向两个极端移动时,幼贝的适宜及最适盐度范围变小;但是适宜及最适盐度范围的中心点不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3)幼贝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强于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对高盐的适应能力强于对低盐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贵贝(chlamys nobilis) 幼贝 存活 生长 温度 盐度 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食物来源研究——脂肪酸标志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强 杨红生 +1 位作者 王红 高菲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84,共7页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春、夏季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饵料组成中含有硅藻类、细菌、大型绿藻类、鞭毛藻类等饵料来源,且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较显著的季节变化。采样期间硅... 运用脂肪酸标志法分析了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春、夏季食物来源组成。结果表明,桑沟湾养殖栉孔扇贝饵料组成中含有硅藻类、细菌、大型绿藻类、鞭毛藻类等饵料来源,且各种饵料来源比例具有较显著的季节变化。采样期间硅藻脂肪酸标志16:1/16:0(相对质量分数比,下同)从0.91降至0.45,表明扇贝硅藻类饵料来源比例呈逐渐下降趋势;细菌脂肪酸标志18:1n-7/18:1n-9比值从0.31升至0.90,奇数碳、支链脂肪酸相对质量分数从2.15%升至3.28%,表明扇贝细菌类饵料来源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绿藻脂肪酸标志Σ(18:2n-6+18:3n-3)质量分数从2.78%升至5.77%,表明大型绿藻来源有机质饵料比例逐渐上升。栉孔扇贝脂肪酸组成中较高比例的DHA表明扇贝摄取了富含DHA的有机质,如鞭毛藻类、微型浮游动物等。栉孔扇贝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很可能是由水体中潜在食物来源的季节变化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标志法 贝(chlamys farreri) 食物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杂交及子一代的遗传性状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杨爱国 王清印 +1 位作者 刘志鸿 周丽青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5期1-5,共5页
20 0 0~ 2 0 0 3年在山东省长岛增殖站进行了以栉孔扇贝为母本与虾夷扇贝为父本 (正交 )、虾夷扇贝为母本与栉孔扇贝为父本 (反交 )、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的苗种培育 ,并在同一海区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水温 15~ 18℃条... 20 0 0~ 2 0 0 3年在山东省长岛增殖站进行了以栉孔扇贝为母本与虾夷扇贝为父本 (正交 )、虾夷扇贝为母本与栉孔扇贝为父本 (反交 )、栉孔扇贝自交、虾夷扇贝自交的苗种培育 ,并在同一海区进行了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水温 15~ 18℃条件下 ,正、反交均可正常受精 ,受精率在 90 %以上 ,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别 ;成体的外部形态与母本基本相同 ,是偏向母本类型的异源二倍体 ;正交组在第 2年高水温季节栉孔扇贝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下 ,成活率达 95 % ,生长速度提高 2 3% ,反交组在苗种中间暂养和养殖过程中的成活率比虾夷扇贝提高 16 % ,生长速度未见显著差别 ;正、反交子一代生殖腺发育正常 ,可排放精、卵。试验证明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子一代 ,外部形态虽与栉孔扇贝基本相同 ,但显著提高了栉孔扇贝的生产性能尤其是抗逆能力 ,远缘杂交育种是解决栉孔扇贝大面积死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杂交子一代已经具有生产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chlamys farreri) 虾夷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 杂交子一代 遗传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蟳捕食栉孔扇贝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宗赫 杨红生 +3 位作者 刘保忠 邢坤 许强 张立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2-66,共5页
在现场和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捕食机制。现场实验表明,成年日本蟳可以捕食壳高小于5.0 cm的栉孔扇贝,其捕食强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而壳高大于5.9 cm的栉孔扇贝则可以免遭日本... 在现场和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捕食机制。现场实验表明,成年日本蟳可以捕食壳高小于5.0 cm的栉孔扇贝,其捕食强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大,而壳高大于5.9 cm的栉孔扇贝则可以免遭日本蟳的捕食;相对于栉孔扇贝,日本蟳更倾向于捕食贻贝;室内实验表明水温低于10℃时,日本蟳对大规格扇贝的捕食作用不明显。相同温度条件下,室内实验日本蟳的捕食强度要低于现场,但其温度系数(Q10)差别不大。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高底播栉孔扇贝成活率的方法,即选择大规格的扇贝在水温较低的秋、冬季进行底播,同时添加一部分贻贝作为牺牲诱饵以减少日本蟳对扇贝的捕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蟳(Charybdi sjaponica) 贝(chlamys farreri) 捕食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对无机砷的富集与排出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福新 李晓 +4 位作者 王颖 吴志宏 刘天红 孙元芹 卢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88,共6页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试验生物,应用生物富集双箱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的As3+溶液中,栉孔扇贝对无机砷的耐受性;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栉孔扇贝体内无机砷含量的动态监测及对检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出栉孔扇...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试验生物,应用生物富集双箱动力学模型,研究了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的As3+溶液中,栉孔扇贝对无机砷的耐受性;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栉孔扇贝体内无机砷含量的动态监测及对检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出栉孔扇贝富集无机砷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常数。试验结果显示,扇贝对无机砷的吸收速率(常数k1)随着外部水体中As3+质量浓度的增大呈减小趋势,而吸收速率(常数k2)与水体中As3+质量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生物富集系数BCF随着外部水体As3+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少;平衡状态下栉孔扇贝体内无机砷含量(CAmax)与暴露水体中的As3+质量浓度之间呈较强的线性相关(R2=0.926 7);栉孔扇贝对无机砷排出率较高,代谢30 d后,排出率可达到84.17%;无机砷在栉孔扇贝体内的生物半衰期较短。根据试验结果推算出,在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下养殖的栉孔扇贝符合食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chlamys farreri) 无机砷 生物富集 排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的BAC-FISH定位 被引量:4
13
作者 郇聘 张晓军 +4 位作者 李富花 张洋 赵翠 刘保忠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15,共6页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 利用BAC-FISH技术,将包含HSP70基因的BAC克隆定位到栉孔扇贝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长臂上。HSP70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将对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及功能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提供基础支持。同时,本研究是首次对栉孔扇贝低拷贝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的实践,其结果将为栉孔扇贝的染色体的深入研究以及染色体鉴别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chlamys farreri) 热休克蛋白70(HSP70) 荧光原位杂交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秋季苗种培育、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玲玲 方建光 +1 位作者 毛玉泽 于守团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65,共6页
2004年9月20日~2005年5月9日,在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贝类育苗场进行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秋季苗种培育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2004年11月中旬得到的壳高约0.1cm的秋季苗种2.2×106粒,在育苗池中暂养,12月份当水温降到8℃... 2004年9月20日~2005年5月9日,在红岛蛤原良种开发有限公司贝类育苗场进行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秋季苗种培育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2004年11月中旬得到的壳高约0.1cm的秋季苗种2.2×106粒,在育苗池中暂养,12月份当水温降到8℃左右时移秋季苗种到保温效果比较好的藻类培育池中培养,苗种可安全过冬。次年5月当海区水温回升到10℃左右时将该苗种移到海上养殖区。2005年5~12月,通过对秋季苗种进行定点采样调查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扇贝壳高的特定生长率SGR(%/d)在0.22±0.30~3.18±0.41之间,壳高与壳长的关系式为L=0.8101H-0.076,壳高、壳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0.1521H2.6268,W=03625L2.2191,成活率(%)在85±2.45~97.2±2.0之间。5~12月栉孔扇贝没有出现大量死亡现象,顺利地度过了夏季高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s FARRERI 秋季苗种 生长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DAPI带型和PI带型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俊 包振民 +3 位作者 任晓亮 王珊 胡丽萍 黄晓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80,102,共5页
选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荧光显带技术,分析了DAPI带和PI带在栉孔扇贝染色体上的分布。DAPI带型结果显示,栉孔扇贝所有染色体上都存在DAPI阳性带,主要分布于传统的... 选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担轮幼虫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应用荧光显带技术,分析了DAPI带和PI带在栉孔扇贝染色体上的分布。DAPI带型结果显示,栉孔扇贝所有染色体上都存在DAPI阳性带,主要分布于传统的着丝粒区和端部区域,另外还存在一些中间区DAPI带及可变带,总带数为62。PI带型结果与DAPI带型结果相似,在所有染色体上都存在PI阳性带。2种带型的阳性带所在位置与异染色质分布区域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chlamys farreri) 染色体 DAPI带 PI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血细胞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维翥 吴信忠 +1 位作者 孙敬锋 李登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62,共6页
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对其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特征可将血细胞分成5种类型:Ⅰ型小透明细胞,大小约2.44±0.11μm,约占45%—50%;Ⅱ型大透明... 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对其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和结构特征可将血细胞分成5种类型:Ⅰ型小透明细胞,大小约2.44±0.11μm,约占45%—50%;Ⅱ型大透明细胞,大小约4.83±0.28μm,约占15%—20%;Ⅲ型小颗粒细胞,大小约4.07±0.15μm,约占15%—20%;Ⅳ型中颗粒细胞,大小约7.20±0.26μm,约占20%—25%和Ⅴ型大颗粒细胞,大小约13.87±0.73μm,约占3%—5%。血细胞在血淋巴中的平均密度为(3.03±0.11)×107cell.ml—1,其中颗粒细胞占42.6%,透明细胞占57.4%。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颗粒细胞的细胞质颗粒可区分成3种类型:Ⅰ型高电子密度颗粒,Ⅱ型低电子密度颗粒和Ⅲ型中等电子密度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mys FARRERI 血细胞 形态结构 分类 细胞质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对华贵栉孔扇贝碱性磷酸酶的酶动力学及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群 王重刚 +2 位作者 陈荣 郁昂 郑微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6-61,共6页
探讨了微量硒(Se^(4+))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Reeve))碱性磷酸酶(AKP)的作用。以催化动力学原理研究了不同缓冲系统中微量硒时AKP的影响。结果表明,Se^(4+)对谈酶的作用与酶所处的环境有关。在0.05 mol/L Na_2CO_3-NaHCO_3(pH... 探讨了微量硒(Se^(4+))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Reeve))碱性磷酸酶(AKP)的作用。以催化动力学原理研究了不同缓冲系统中微量硒时AKP的影响。结果表明,Se^(4+)对谈酶的作用与酶所处的环境有关。在0.05 mol/L Na_2CO_3-NaHCO_3(pH 9.0)缓冲溶液中Se^(4+)浓度小于12.5 mmol/L时呈现出激活作用;Se^(4+)浓度大于12.5 mmol/L时呈现出非竞争性的抑制作用,其抑制常数为6.81×10^(-2)mol/L。在0.05 mol/L Tris-HCl缓冲系统(pH 9.0)中,微量Se^(4+)对AKP具有强烈竞争性抑制作用,其抑制常数为3.79×10^(-1)mol/L。经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谱的实验表明,微量Se^(4+)与AKP作用后,该酶的构象已发生了变化。研究发现海水环境中若含有微量Se^(4+)(SeO_3^(2-)),可以促进扇贝AKP的水解。利于贝类的生长发育和外壳的形成,并有益于贝类的繁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责贝(chlamys nobilis(Reeve)) 碱性磷酸酶(AKP) 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贵栉孔扇贝MEF2Cs基因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克诚 刘宝锁 +3 位作者 曹明 郭华阳 张楠 张殿昌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38,共7页
肌细胞增强因子(Myocyte enhancer factor-2,MEF2)是一种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对脊椎动物肌纤维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研究MEF2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闭壳肌肌纤维形成和发育的调控作用,实验克隆了华贵栉孔扇贝... 肌细胞增强因子(Myocyte enhancer factor-2,MEF2)是一种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对脊椎动物肌纤维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研究MEF2对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闭壳肌肌纤维形成和发育的调控作用,实验克隆了华贵栉孔扇贝MEF2C和MEF2C-like c DNA序列,解析了其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表达调控规律,分析了盐度对其表达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MEF2C和MEF2C-like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为1 302 bp和1 158 bp,分别编码433和35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MADS和MEF2结构域高度同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华贵栉孔扇贝和长牡蛎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华贵栉孔扇贝MEF2C和MEF2C-lik mRNA具有相似的表达规律,均在D型幼虫期及闭壳肌中显著高表达。在不同日龄的华贵栉孔扇贝闭壳肌中,MEF2Cs mRNA在60和120日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MEF2Cs mRNA在盐度为28时表达量最高,说明可能在此盐度下更适合华贵栉孔扇贝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贵贝(chlamys nobilis) MEF2C和MEF2Clike 序列比对 基因表达 闭壳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积温情况下栉孔扇贝雌性生殖腺中磷脂、核酸及水分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丽青 杨爱国 +1 位作者 刘志鸿 王清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23,共5页
为研究某些生化组分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雌性生殖腺成熟情况的关系,在亲贝促熟的后期,对不同积温情况下栉孔扇贝雌性生殖腺中的磷脂、核酸及水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磷脂含量、RNA/DNA值及水分含量均随着积温升高(从210℃... 为研究某些生化组分与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雌性生殖腺成熟情况的关系,在亲贝促熟的后期,对不同积温情况下栉孔扇贝雌性生殖腺中的磷脂、核酸及水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磷脂含量、RNA/DNA值及水分含量均随着积温升高(从210℃到300℃)而增加,但成熟的卵子一经产出后,雌性生殖腺中的磷脂含量、RNA/DNA值及水分含量均降到最低。组织切片的结果表明雌性生殖腺中的卵子在成熟过程中体积明显增大,以至于滤泡中充分成熟的卵子被挤压成不规则形状,细胞核的核膜和核仁在卵子排出去之前一般都消失。成熟卵子产出后的滤泡中出现空泡,未能排出的卵子部分被滤泡吸收,形态模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chlamys farreri) 积温 雌性生殖腺 磷脂 RNA/DNA值 水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啡肽对栉孔扇贝血细胞聚集和附贴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娜娜 孙虎山 王宜艳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8-30,共3页
用质量浓度为2,5和25mg/L的脑啡肽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聚集和附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2~25mg/L的脑啡肽均抑制血细胞的聚集,并且随着脑啡肽质量浓度的升高,对血细胞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2mg/L... 用质量浓度为2,5和25mg/L的脑啡肽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血细胞聚集和附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2~25mg/L的脑啡肽均抑制血细胞的聚集,并且随着脑啡肽质量浓度的升高,对血细胞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2mg/L的脑啡肽促进血细胞的附贴,5mg/L和25mg/L的脑啡肽抑制血细胞的附贴。实验证明脑啡肽对栉孔扇贝的免疫调节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啡肽 贝(chlamys farreri) 细胞聚集 细胞附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