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著鱼类标记放流现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鸿 牛建功 +8 位作者 时春明 张涛 焦飞 贺疆滔 王松 胡江伟 宋明波 蔡林钢 张人铭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7期56-60,共5页
2018年,新疆首次对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及塔里木河水系3种代表性土著鱼种(高体雅罗鱼、新疆裸重唇鱼以及扁吻鱼)开展标记放流,放流地点为托洪台水库、伊犁河、博斯腾湖及克孜尔水库,标记方法有荧光浸染、色素注射及PIT射频芯片标记,标记... 2018年,新疆首次对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及塔里木河水系3种代表性土著鱼种(高体雅罗鱼、新疆裸重唇鱼以及扁吻鱼)开展标记放流,放流地点为托洪台水库、伊犁河、博斯腾湖及克孜尔水库,标记方法有荧光浸染、色素注射及PIT射频芯片标记,标记数量分别为8.0万,1.1万和1.4万尾,共计10.5万尾。标记试验结果表明:3种标记方式成活率均高于98.5%,标记检出率高于92.0%;低于400mg·L^-1浓度的茜素红S(ARS)未见对扁吻鱼造成明显损伤;扁吻鱼荧光色素注射标记颜色以红色最佳,标记位置可选择上额、眼眶后缘及鳃盖膜下缘;扁吻鱼PIT玻璃芯片标记最佳位置为背鳍下侧。该研究为新疆土著鱼类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放流 新疆 土著鱼类 荧光浸染标记 色素注射标记 PIT芯片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雅罗鱼标记放流评价
2
作者 宋明波 贺疆滔 +4 位作者 谢春刚 蔡林钢 王松 刘延 时春明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5期41-45,共5页
为了积极救护准噶尔雅罗鱼的种质资源,2019年首次在新疆精河入艾比湖三角洲开展准噶尔雅罗鱼标记放流,放流地点为艾比湖南岸湖滨区,标记方法有4种,分别是PIT频射芯片、色素注射、CWT线码和荧光(ARS)浸染标记,2019—2020年共标记3.2万尾... 为了积极救护准噶尔雅罗鱼的种质资源,2019年首次在新疆精河入艾比湖三角洲开展准噶尔雅罗鱼标记放流,放流地点为艾比湖南岸湖滨区,标记方法有4种,分别是PIT频射芯片、色素注射、CWT线码和荧光(ARS)浸染标记,2019—2020年共标记3.2万尾。结果表明:准噶尔雅罗鱼PIT频射芯片标记伤口使用100 mg·L^(-1)的高锰酸钾溶液涂抹消毒,有利于损伤组织迅速结痂,减少损伤处病原体感染;色素注射标记颜色以绿色为佳,植入鱼类上额的皮下组织,标记横向长度为10~12 mm;CWT线码标记的植入位置为上额的皮下组织;荧光浸染标记中茜素红S(ARS)浓度160~180 mg·L^(-1)对准噶尔雅罗鱼未造成明显损伤;4种标记成活率均高于98.8%,标记保持率均高于93.7%,说明4种方法适合准噶尔雅罗鱼的放流标记。该结果可为准噶尔雅罗鱼的增殖放流及效果评估工作提供科研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雅罗鱼 标记放流 CWT线码标记 PIT频射芯片标记 色素注射标记 荧光(ARS)浸染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江段经济鱼类增殖放流效果初步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军红 姜伟 +3 位作者 唐锡良 黄涛 陈磊 高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0-103,共4页
2010—2012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湖北省水产局等单位在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江段实施了鲢、鳙、草鱼等鱼类的增殖放流,并标记了部分放流苗种进行了放流效果评价。三年放流规模分别为103.49万、125万、130万尾,标记放流鱼类总计为4... 2010—2012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联合湖北省水产局等单位在长江三峡大坝—葛洲坝江段实施了鲢、鳙、草鱼等鱼类的增殖放流,并标记了部分放流苗种进行了放流效果评价。三年放流规模分别为103.49万、125万、130万尾,标记放流鱼类总计为4.66万尾,标记回捕率分别是0.046 5%、0、0.011 4%。通过监测及对历史数据的分析,每年100万-125万尾的放流规模对鱼类增殖具有一定的效果,2010—2012年7—8月家鱼渔获物的产量分别约为3.0 kg/(船·d)、7.3 kg/(船·d)、4.3 kg/(船·d),较放流前有所提高。同步网箱散养放流家鱼试验的成活率在2010—2012年分别为5%、64%、81%,3年中放流家鱼平均体重最低增加到约1.8倍,最高增加到约7.9倍,说明放流对增加两坝间水域鱼类资源量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大坝-葛洲坝江段 经济鱼类 增殖放流 标记放流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牙鲆幼鱼耳石上的外源Sr标记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爽 李耕 +8 位作者 潘玉洲 张力 申旭东 李忠红 郑文军 杨文波 袁立来 姜涛 杨健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2期140-143,共4页
为探讨利用外源锶(Sr)在牙鲆耳石上进行人工标记的可行性以及最适浓度,配制了不同浓度SrCl_2·6H_2O溶液(对照组浓度为0,试验组浓度为8、12、16、20mg/L),再将褐牙鲆幼鱼养于各浓度溶液中,进行20d的浸染试验,之后移入正常水体中恢... 为探讨利用外源锶(Sr)在牙鲆耳石上进行人工标记的可行性以及最适浓度,配制了不同浓度SrCl_2·6H_2O溶液(对照组浓度为0,试验组浓度为8、12、16、20mg/L),再将褐牙鲆幼鱼养于各浓度溶液中,进行20d的浸染试验,之后移入正常水体中恢复养殖20d,最后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对其耳石Sr标记结果进行确认。结果表明,浸染组鱼耳石上能形成十分明显的红色环带,对照组则无变化。整体上Sr在牙鲆耳石上的沉积量与水体中锶的浓度呈正相关,对8~16mg/L组观察,耳石Sr/Ca的峰值会随浸染浓度增加而增大;但在16~20mg/L组,Sr/Ca的峰值变化不明显。所有试验组幼鱼经恢复养殖后耳石Sr水平均能降到与对照组的一致。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外源Sr标记对褐牙鲆这种海生鱼类而言可行,且符合放流标记技术要求,对褐牙鲆而言最佳暴露浓度应以16mg/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石 褐牙鲆 电子探针 标记 最适浓度 侵染试验 沉积 放流标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素红S对扁吻鱼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涛 牛建功 +3 位作者 刘鸿 焦飞 张人铭 蔡林钢 《渔业研究》 2019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为了解茜素红S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幼鱼的急性毒性,在水温10℃下,采用半静态法对体重范围(5.8±0.6)g的扁吻鱼幼鱼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茜素红S浓度为400 mg/L时,96 h死亡率为0;当茜素红浓度为900 mg/L时,72 h全部死... 为了解茜素红S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幼鱼的急性毒性,在水温10℃下,采用半静态法对体重范围(5.8±0.6)g的扁吻鱼幼鱼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茜素红S浓度为400 mg/L时,96 h死亡率为0;当茜素红浓度为900 mg/L时,72 h全部死亡;茜素红S对扁吻鱼幼鱼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88、718、651、618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79 mg/L。说明茜素红S对扁吻鱼幼鱼的毒性为低毒性,适合其标记放流。实际工作中,建议选用浓度179~400 mg/L作标记,在保证存活率的基础上,取得较好的标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吻鱼幼鱼 茜素红S 标记放流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