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不同标记延迟时间的比较及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建斌 戴真煜 +3 位作者 陈飞 甘敏 姚立正 袁振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采用不同标记延迟时间(PLD)在脑血流分析中的差异,并观察其可重复性。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招募24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头颅MR平扫并于1周内行2次3D-ASL检查,每次均分别行PLD=1.5s...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采用不同标记延迟时间(PLD)在脑血流分析中的差异,并观察其可重复性。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7月间招募24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头颅MR平扫并于1周内行2次3D-ASL检查,每次均分别行PLD=1.5s和PLD=2.5s的3D-ASL检查。3D-ASL图像导入后处理工作站,分析得到全脑血流量(CBF)图,在CBF图上分别在两侧对称位置额、顶、颞、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及脑干选取感兴趣区(ROI),记录各ROI的CBF值。分别对相同PLD 2次检查的各脑区CBF值进行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并比较差异。比较同次检查PLD=1.5s和PLD=2.5s的各脑区CBF值差异。结果 2次PLD=1.5s和PLD=2.5s 3D-ASL检查,各脑区CBF值无统计学差异,额、颞叶皮层及白质CBF值的ICC均>0.75;顶、枕叶皮层及白质,小脑半球及脑干CBF值的ICC均在0.4~0.75之间。多数脑区CBF值的ICC在PLD=2.5s时相对较大。各脑区CBF值在PLD=2.5s检查中均低于PLD=1.5s检查,然而仅在额、顶、颞、枕叶皮层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3D-ASL可定量测量各脑区CBF值,可重复性好,临床运用价值高。PLD较长时可重复性相对较好,所测得脑皮层CBF值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脑血流量 标记延迟时间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标记延迟时间3D ASL对脑血管狭窄灌注代偿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王莉蓉 高志国 鲁金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4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采用双标记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delays,PLD)评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后侧枝循环灌注代偿的价值。方法以一侧颅内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为观察...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 ASL)采用双标记延迟时间(postlabeling delays,PLD)评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后侧枝循环灌注代偿的价值。方法以一侧颅内供血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行DWI、MRA、3D ASL及DSA检查,ASL采用两个标记延迟时间进行扫描,评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后侧枝循环代偿情况。结果28例中6例DWI提示小面积急性脑梗塞,余22例DWI未见异常,所有患者均可见责任血管供血区域的低灌注改变,缺血侧CBF1.5与对侧CBF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血侧CBF2.5与对侧CBF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缺血侧CBF1.5与同侧CBF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标记延迟时间3D ASL可以有效评估责任血管供血区的灌注情况,以及侧枝循环代偿情况,为临床精细、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标记延迟时间 脑血管狭窄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3D ASL脑灌注成像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对血流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秋奂 王伟新 +4 位作者 张婷 刘艳 李杰 刘明 王志群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3D ASL)中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对急性脑梗死不同脑区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基底节区新发脑梗死患者15例,采用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1.5s和PLD=2.5s)进行3D-ASL检查。通过GE AW 4....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3D ASL)中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对急性脑梗死不同脑区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基底节区新发脑梗死患者15例,采用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1.5s和PLD=2.5s)进行3D-ASL检查。通过GE AW 4.6后处理工作站,分别获得不同PLD时间点的全脑血流量(CBF)图,选取双侧额、颞、顶、枕叶、小脑和基底节区为感兴趣区,其中基底节区选取弥散加权成像(DWI)上高信号梗死区域,测量患侧和对侧镜像区域的CBF值。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不同PLD时间各脑区CBF值之间的差异,以及相同PLD的各脑区患侧和对侧CBF值之间的差异。P值小于0.05为有统计学显著差异。结果不同PLD时间点比较发现,额、颞、顶、枕叶及小脑半球区域CBF值在PLD=1.5s均低于PLD=2.5s,具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均<0.05);基底节区域的CBF值在PLD=1.5s和PLD=2.5s无统计学显著差异。相同PLD的各脑区患侧和对侧CBF值比较发现,在PLD=1.5s或2.5s,颞、顶、枕叶及小脑半球区域患侧与对侧的CBF值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而额叶的患侧与对侧的CBF值在PLD=1.5s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在PLD=2.5s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基底节区的患侧与对侧的CBF值在两种不同的延迟时间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3D ASL成像不同PLD时间对脑血流量的定量分析具有重要影响,合理选择PLD时间参数有助于准确评估急性脑梗死的全脑血流灌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脑灌注成像 标记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段琳言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8-721,共4页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社会负担沉重^([1])。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首位,2020年新发脑卒中人数达340万^([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早期识别脑缺血,指导临床快速开展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社会负担沉重^([1])。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首位,2020年新发脑卒中人数达340万^([2-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早期识别脑缺血,指导临床快速开展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致死率、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预后 缺血半暗带定量 闭塞部位定位 标记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