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羌塘盆地二叠系展金组烃源岩生物标记化合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曹竣锋 宋春彦 +1 位作者 付修根 孙伟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2期64-73,共10页
本文对羌塘盆地二叠系展金组烃源岩的岩心样品进行了烃源岩基本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重点探讨了烃源岩生烃母质来源、沉积环境特征及成熟度特征。研究显示,展金组烃源岩富含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 本文对羌塘盆地二叠系展金组烃源岩的岩心样品进行了烃源岩基本特征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重点探讨了烃源岩生烃母质来源、沉积环境特征及成熟度特征。研究显示,展金组烃源岩富含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其中,正构烷烃多为前高后低的单峰型,具有低碳数优势,n C_(15)、n C_(16)或n C_(17)为主峰碳;规则甾烷中C_(27)-C_(28)-C_(29)呈"V"字型分布,C_(27)占优势;萜烷具有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四环萜烷的相对丰度,三环萜烷/五环三萜烷值在1.1~1.96之间;生烃母质主要来源于海相低等水生生物。Pr/Ph分布范围在0.53~1.16,平均值为0.85,植烷优势较明显;五环三萜烷的Ts/(Tm+Ts)值表明烃源岩形成于还原环境。而伽马蜡烷的含量以及伽马蜡烷/αβ-C30藿烷比值,证明烃源岩沉积时水体盐度为正常盐度。甾烷的C29ααα20S/(20S+20R)和C29αββ/(αββ+ααα)、萜烷的C31αβ^(22)S/(22S+22R)、Ts/(Tm+Ts)值等反映烃源岩成熟度的参数显示,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二叠系 展金组 生物标记化合物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AE放射性药物和标记化合物的发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樊彩云 韩世泉 罗志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85-193,共9页
本文回顾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简称原子能院)建院70年以来在放射性药物方向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原子能院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及放射免疫分析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发展,历年来的主要产品以及取得的主要成绩,并... 本文回顾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CIAE,简称原子能院)建院70年以来在放射性药物方向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原子能院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标记化合物及放射免疫分析研究、开发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发展,历年来的主要产品以及取得的主要成绩,并提出了今后原子能院放射性药物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放射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盐湖盆地原油及生油岩中生物标记化合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志琼 童育英 樊兆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1983年第3期269-282,共14页
江汉盆地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中新生代陆相盐湖盆地。它的特定的高盐度、强还原性地质环境使下第三系生油岩及原油有其特殊性。本文试图利用通过红外、紫外、荧光、色谱-质谱等多种手段分析江汉盆地生油岩及原油(以潜江凹陷潜江组为主)而... 江汉盆地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中新生代陆相盐湖盆地。它的特定的高盐度、强还原性地质环境使下第三系生油岩及原油有其特殊性。本文试图利用通过红外、紫外、荧光、色谱-质谱等多种手段分析江汉盆地生油岩及原油(以潜江凹陷潜江组为主)而取得的有关卟啉、菲、萜烷、甾烷等生物标记化合物的资料,结合过去取得的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新沟咀组 生油岩 烃源岩 江汉盆地 潜江组 油源对比 生物标记化合物 潜三段 成熟度参数 石油 矿物燃料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届全国放射性药物与标记化合物征文通知(第一轮通知)
4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放射性药物 标记化合物 示踪化合物 放射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2受体配体的合成及^(99m)Tc标记(Ⅰ)——悬挂式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贾芳 刘正浩 +2 位作者 唐志刚 张小波 刘伯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86,共4页
以多巴胺D2 受体配体Cl ABZM为前体 ,合成了末端带有巯基的单齿化合物 ,光谱数据与结构相符 .用配体交换法与 3 硫杂 1,5 戊二硫醇共同配位合成了“3+ 1”型混配螯合物 ,对影响标记率的诸多因素如 pH值、温度、配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等进... 以多巴胺D2 受体配体Cl ABZM为前体 ,合成了末端带有巯基的单齿化合物 ,光谱数据与结构相符 .用配体交换法与 3 硫杂 1,5 戊二硫醇共同配位合成了“3+ 1”型混配螯合物 ,对影响标记率的诸多因素如 pH值、温度、配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等进行了优化 ,得到最佳标记条件 ,标记率大于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2受体 配体交换法 mTc标记化合物 合成 5-氯-4-氨基-苯甲酰胺 药物设计 3-硫杂-1 5-戊二硫醇 螯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H-TdR标记石蜡切片标本高速自显影术的初步建立
6
作者 刘鼎新 高岩 郑麟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S1期99-,33,共2页
高速~3H-TdR参入的细胞涂片的光镜自显影最早是Panayi提出的,后经Durie等改进,Sawicki又在理论上加以阐明。在这些研究中强调:要用比活性高的标记化合物,要有足够的示踪剂量,要使用高浓度的闪烁剂,以及要在-70℃~-80℃的低温环境中曝光... 高速~3H-TdR参入的细胞涂片的光镜自显影最早是Panayi提出的,后经Durie等改进,Sawicki又在理论上加以阐明。在这些研究中强调:要用比活性高的标记化合物,要有足够的示踪剂量,要使用高浓度的闪烁剂,以及要在-70℃~-80℃的低温环境中曝光,以防潜影消褪。刘鼎新等(1980)将涂片标本用闪烁液处理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液 闪烁剂 石蜡切片标本 比活性 标记化合物 细胞涂片 密闭容器 自显影 示踪剂 光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Ⅰ标记用四氯四碘荧光素钠盐的合成
7
作者 于克乾 刘英俊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1993年第4期46-48,共3页
用苯酐与氯气为原料合成四氯苯酐,四氯苯酐再与间苯二酚缩合生成四氯荧光素,然后再与过量的碘进行取代反应再经中和生成四氯四碘荧光素钠盐。该化合物可用于^(131)I标记。
关键词 碘131 标记化合物 荧光素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8
作者 窦启龙 陈践发 +3 位作者 薛燕芬 王杰 段文标 郭建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42-547,共6页
通过对胜利油田四个正常原油样品微生物作用前后的族组分及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对原油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微生物作用以后的原油族组分其饱和烃相对含量降低,饱/芳比也明显降低,而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相对含量都... 通过对胜利油田四个正常原油样品微生物作用前后的族组分及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对原油有明显的降解作用。微生物作用以后的原油族组分其饱和烃相对含量降低,饱/芳比也明显降低,而芳烃、非烃和沥青质的相对含量都不同程度的升高。通过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发现微生物作用以后原油正构烷烃被严重降解,姥/植(Pr/Ph)比值和∑C21-/∑C22+比值都明显降低。微生物作用原油后能产生表面活性剂,造成了培养基表面张力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降解 生物标记化合物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类分析在油源对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冯乔 张小莉 +1 位作者 柳益群 韩作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8-32,共5页
利用烃源岩、原油(包括油砂)的生物标记化合物的聚类分析研究原油(包括油砂)碳同位素,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的原油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原油包括马朗凹陷的绝大部分和侏罗系的一部分,与中二叠统烃源岩有关;第二类原油主要分布于条湖凹陷,... 利用烃源岩、原油(包括油砂)的生物标记化合物的聚类分析研究原油(包括油砂)碳同位素,结果表明,三塘湖盆地的原油可以分成3类,第一类原油包括马朗凹陷的绝大部分和侏罗系的一部分,与中二叠统烃源岩有关;第二类原油主要分布于条湖凹陷,部分位于马朗凹陷,与下二叠统和石炭系烃源岩有关;第三类原油主要为油砂,相关性较差,可能受到了较强生物降解作用的影响.塘参1井侏罗系原油可能来源于下二叠统或石炭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记化合物 油源对比 聚类分析 三塘湖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油藏成因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朝阳 段毅 +1 位作者 张学军 李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05-612,共8页
塔河油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早古生界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型油气田,其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备受关注,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争议。通过系统采样和高精度GC—MS分析,精细研究了塔河油田原油的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布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并探... 塔河油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早古生界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型油气田,其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备受关注,但目前仍然存在诸多争议。通过系统采样和高精度GC—MS分析,精细研究了塔河油田原油的生物标记化合物分布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并探讨了其成因。研究表明:塔河油田原油其具有相似的成因类型,其母质类型为菌藻类;浮游绿藻和宏体褐藻对原油的生成有重要贡献;原油为成熟—高成熟原油形成于海相还原环境;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为塔河油田的主力烃源岩,下奥陶统和寒武系烃源岩也对塔河原油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原油具有多期成藏的特征,且早期油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生物降解。这些研究结果为同类油气田的评价、勘探、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沙雅隆起 生物标记化合物 成熟度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侏罗系油藏煤成油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2
11
作者 柳益群 冯乔 郝建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6-331,共6页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侏罗系油藏因处于富含煤系的地层中而被认为是煤成油藏。中二叠统和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腐泥煤以及中上三叠统烛藻煤富含壳质组和腐泥组 ,生油潜能极高 ;下中侏罗统腐殖煤富含镜质组和惰质组 ,生液态烃能力较差。生烃组... 吐鲁番哈密盆地的侏罗系油藏因处于富含煤系的地层中而被认为是煤成油藏。中二叠统和下侏罗统湖相泥岩和腐泥煤以及中上三叠统烛藻煤富含壳质组和腐泥组 ,生油潜能极高 ;下中侏罗统腐殖煤富含镜质组和惰质组 ,生液态烃能力较差。生烃组合分为烛藻煤深湖相泥岩和腐殖煤烛煤浅湖相泥岩两种类型。生物标记化合物显示出侏罗系原油富藿烷、贫萜烷 ,甾烷图谱呈“V”字形 ,表明以细菌和低等水生生物生烃为主 ,与二叠系湖相泥岩和腐泥煤生物标志化合物图谱相似 ;而侏罗系腐殖煤则显示富萜烷、轻烃化合物极少 ,甾烷图谱呈反“L”型特征 ,表明以高等植物生烃为主 ,生油潜能极低。侏罗系油藏是以二叠系、三叠系及下侏罗统湖相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侏罗系油藏 煤成油 烛藻煤 腐殖煤 生物标记化合物 吐-哈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Y型分子筛对甾烷、藿烷的吸附和脱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汇彤 魏彩云 +2 位作者 张水昌 张大江 杨爱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5,共5页
首次对不同120型号的国产Y型分子筛对生物标记化合物甾烷和藿烷等的柱层析吸附—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发现:USY,DNSY和DASY分子筛对甾烷、藿烷具有相同的吸附,不能用于甾烷、霍烷的分离;CDY分子筛对不同构型的甾烷、藿烷具有不... 首次对不同120型号的国产Y型分子筛对生物标记化合物甾烷和藿烷等的柱层析吸附—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发现:USY,DNSY和DASY分子筛对甾烷、藿烷具有相同的吸附,不能用于甾烷、霍烷的分离;CDY分子筛对不同构型的甾烷、藿烷具有不同的吸附,但对C29藿烷和C295α,14α,17α—20R甾烷吸附能力近似;MOY和REUSY分子筛对藿烷具有很强的吸附,而对甾烷、伽马蜡烷、β—胡萝卜烷吸附较弱,可富集分离出甾烷、伽马蜡烷、β—胡萝卜烷;NaY分子筛对不同构型的甾烷、藿烷、伽马蜡烷、β—胡萝卜烷吸附的差异性明显,是分离富集甾烷、藿烷等生物标记化合物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烷 藿烷 生物标记化合物 国产Y型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稠油生物降解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毛新军 黄立良 樊向东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4-447,共4页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稠油主要分布在风城油田,由于受到较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密度和粘度很高,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严重降解,胡萝卜烷缺失,藿烷含量部分降解或严重降解,甾烷和重排甾烷部分降解,而三环萜烷含量、孕甾烷和升...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稠油主要分布在风城油田,由于受到较强烈的生物降解作用影响,密度和粘度很高,正构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严重降解,胡萝卜烷缺失,藿烷含量部分降解或严重降解,甾烷和重排甾烷部分降解,而三环萜烷含量、孕甾烷和升孕甾烷含量很高,m(Ts)/m(Tm)平均值为3.55。根据稠油的正构、异构烷烃降解程度、生物标记化合物和25-降藿烷系列化合物的降解程度以及三环萜烷含量和孕甾烷含量,将乌夏地区稠油生物降解作用级别划分为6级,并以此为依据将乌夏地区稠油分为6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乌尔禾-夏子街地区 稠油 生物降解 生物标记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原油中单体正构烷烃的碳、氢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明峰 妥进才 +2 位作者 吴陈君 张小军 郭力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83-990,共8页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不同构造带代表性原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TC—IRMS技术对原油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进行测定。利用样品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分布模式,进行原油成因类型划分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构烷烃...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不同构造带代表性原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C—TC—IRMS技术对原油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进行测定。利用样品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分布模式,进行原油成因类型划分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可溶有机质的δ13C分布在-36‰~-25‰,δD分布在-180‰~-110‰。对比发现,不同构造带原油中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别。以-30‰(δ13C)和-140‰(δD)作为分界,结合同位素曲线的分布型式,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分布模式判识生烃母质和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正构烷烃 碳同位素 氢同位素 生物标记化合物 柴达木盆地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焉耆盆地原油物理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严永新 袁光喜 +2 位作者 马蓉芳 古哲 白云飞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67-471,共5页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 在焉耆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均发现原油,目前关于侏罗系产层原油的油源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对研究区原油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和八道湾组原油不仅在物理性质上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在地球化学组成及生物标记化合物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应具有不同的来源。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属于典型腐殖型干酪根成因,而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除了具有腐殖型干酪根成因的某些特征外,还具有湖相泥岩生烃的特点。通过原油与各类源岩生物标志物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侏罗系三工河组原油与西山窑、三工河组烃源岩及石炭系、三叠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均存在明显差异,与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对比性较好。侏罗系八道湾组原油与八道湾组、三叠系源岩有一定相似性,因此认为八道湾组源岩为其主要源岩,三叠系源岩也有一定的贡献。目前勘探生产主要以八道湾组烃源岩为目标,下一步应加强对三叠系烃源岩贡献区带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特征 生物标记化合物 烃源岩 油源对比 焉耆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原油单体烃碳、氢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保忠 周世新 +3 位作者 欧文佳 李靖 柳少鹏 张海坤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9-815,共7页
选择准噶尔盆地腹部3个凹陷和隆起区不同储层中13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应用GC-MS,GC-IRMS和GC-TC-IRMS技术先后开展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分析.首先通过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和生物标记化... 选择准噶尔盆地腹部3个凹陷和隆起区不同储层中13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分析,应用GC-MS,GC-IRMS和GC-TC-IRMS技术先后开展饱和烃生物标记化合物、正构烷烃单体碳、氢同位素组成分析.首先通过全油碳同位素组成和生物标记化合物参数将侏罗系原油和二叠系原油明显区分开,进一步通过饱和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将准噶尔盆地不同储层原油划分为两种类型及它们的过渡型:以侏罗系与二叠系乌尔禾组为代表的陆相淡水型和以石炭系与二叠系风城组为代表的咸水湖相型及两者的混合型,并对油藏在破坏和后期充注再成藏的过程中混合原油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做了讨论.原油单体氢同位素组成对不同水环境和古纬度反应敏感,其明显的分馏效应在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原油中有很好的表现,据此可以对不同时期古环境进行很好的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记化合物 单体碳同位素 单体氢同位素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可溶有机质特征评价民和盆地海石湾油页岩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迪斐 李平 +3 位作者 于一凡 李刚 毛潇潇 郭英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2期1-7,共7页
为研究民和盆地中侏罗统优质油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应用有机碳和GC-MS等测试方法,对油页岩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正构烷烃、生物标记化合物和芳烃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石湾油页岩有机碳含量很高,为20.90%~36... 为研究民和盆地中侏罗统优质油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应用有机碳和GC-MS等测试方法,对油页岩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正构烷烃、生物标记化合物和芳烃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石湾油页岩有机碳含量很高,为20.90%~36.10%,平均为28.03%;氯仿沥青"A"含量为0.07%~0.32%,平均为0.20%;饱和烃含量为43.90%~44.10%,饱/芳比值为2~3,表明海石湾油页岩属于品质较好的油页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饱和烃和芳烃特征表明油页岩有机质母质来源以水生物为主,同时有高等陆源植物的输入。海石湾油页岩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淡水湖滨环境,有机质演化已进入成熟阶段(Ro为0.79%~0.82%)。对比开采时间不同的油页岩,认为暴露时间会影响有机质丰度、氯仿沥青"A"含量及其族组成,而对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的研究则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和盆地 油页岩 饱和烃 生物标记化合物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连盆地格日勒敖都凹陷准宝1井油源对比 被引量:2
18
作者 魏分粮 欧阳睿 +6 位作者 肖斌 钟宁宁 罗情勇 韩辉 齐琳 付晓宁 张毅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8-83,共6页
二连盆地格日勒敖都凹陷准宝1井侏罗系阿拉坦合力群烃源岩的Ro分布范围为0.58%~0.67%,平均值为0.63%,Tmax平均值大于435℃,处于低熟—成熟生烃演化阶段;Pr/Ph分布范围为0.39~5.24,平均值为1.62,表明其沉积环境为偏还原;伽马蜡烷/C30... 二连盆地格日勒敖都凹陷准宝1井侏罗系阿拉坦合力群烃源岩的Ro分布范围为0.58%~0.67%,平均值为0.63%,Tmax平均值大于435℃,处于低熟—成熟生烃演化阶段;Pr/Ph分布范围为0.39~5.24,平均值为1.62,表明其沉积环境为偏还原;伽马蜡烷/C30αβ藿烷分布范围为0.07~1.45,平均值为0.37,表明其沉积于淡水—微咸水的湖沼;C29/C27ααα20R甾烷比值均大于1,表明烃源岩生源既有低等生物贡献又有高等植物贡献,且高等植物贡献占优势。通过烃源岩和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表明准宝1井原油来自阿拉坦合力群烃源岩。阿拉坦合力群是二连盆地有利的油气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记化合物 地球化学特征 油源对比 侏罗系 格日勒敖都凹陷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乌郁盆地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立 李亚林 +3 位作者 王成善 马鹏飞 张海龙 张小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6-682,共7页
乌郁盆地为西藏高原新生代山间盆地,渐新世以来自下而上发育渐新统日贡拉组、中新统芒乡组、上新统嘎扎村组、上新统宗当村组地层,这些地层中均有暗色烃源岩出露。地化分析表明,芒乡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生烃潜量大,处于生油... 乌郁盆地为西藏高原新生代山间盆地,渐新世以来自下而上发育渐新统日贡拉组、中新统芒乡组、上新统嘎扎村组、上新统宗当村组地层,这些地层中均有暗色烃源岩出露。地化分析表明,芒乡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生烃潜量大,处于生油高峰期阶段;nC21-/nC22+均值为1.2,表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低等生物;Pr/Ph均值为1.2,表明有机质沉积环境为深湖—半深湖弱还原环境;γ-蜡烷指数较高,均值达到了3.32,说明沉积时期水体出现分层并具有较高的盐度,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芒乡组烃源岩是乌郁盆地的主力烃源岩。芒乡组煤层样品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以Ⅲ型为主,进入成熟阶段,是良好的气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记化合物 烃源岩 沉积环境 乌郁盆地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峡口三叠系嘉陵江组油苗成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耀辉 文志刚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3期37-42,共6页
在宜昌兴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灰岩晶洞和方解石脉中发现液体油苗。为查明其源岩,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资料及密集采样,以有机碳含量0.5%为有效烃源岩下限,甄别出宜昌地区有三套有效烃源岩。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萜烷、常规甾烷... 在宜昌兴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灰岩晶洞和方解石脉中发现液体油苗。为查明其源岩,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资料及密集采样,以有机碳含量0.5%为有效烃源岩下限,甄别出宜昌地区有三套有效烃源岩。通过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发现萜烷、常规甾烷、甲藻甾烷等常规生物标志物的组成和分布趋于一致。高演化阶段的趋同性,已无法区分各套烃源岩,不能用于油源对比。但从三芳甾烷的组成和干酪根、氯仿沥青"A"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可以区分这三套烃源岩。油苗特征与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源岩相似,推测油苗来源于此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陵江组 油苗 油源对比 原油生物标记化合物 宜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