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标记分子法的大管径气体流量的测量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先中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33-135,共3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标记分子法的新型电离式气体流量计。该流量计通过测量气体若干点的流速反映总体气体的流量。设计了微弱电流信号处理的硬件模拟电路;分析和计算了影响测量精度的硬件电路时间延迟;实现了在恶劣环境下大管径气体流量的准... 介绍了一种基于标记分子法的新型电离式气体流量计。该流量计通过测量气体若干点的流速反映总体气体的流量。设计了微弱电流信号处理的硬件模拟电路;分析和计算了影响测量精度的硬件电路时间延迟;实现了在恶劣环境下大管径气体流量的准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分子 微弱信号处理 流场分布 寻峰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分子用于研究催化反应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陶龙骧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844-850,860,共8页
从反应物分子和产物分子的结构及性质来推测反应机理是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主要包括:(1)测定产物分布,区分哪些是一次产物,哪些是在后继的步骤中生成的产物,以及各产物的相对生成速度,(2)确定反应物和产物的立体化学性质。
关键词 标记分子 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切蛋白-1作为肿瘤治疗生物标记分子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左玉 李庆伟 李莹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21-926,共6页
肌动蛋白解聚因子丝切蛋白-1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骨架蛋白质。作为肌动蛋白动力学的关键调节因子,丝切蛋白-1参与了多种细胞活动,包括细胞凋亡、细胞运动及胞质分裂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丝切蛋白-1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与肿瘤的... 肌动蛋白解聚因子丝切蛋白-1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骨架蛋白质。作为肌动蛋白动力学的关键调节因子,丝切蛋白-1参与了多种细胞活动,包括细胞凋亡、细胞运动及胞质分裂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丝切蛋白-1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发生、迁移及侵袭程度相关,对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丝切蛋白-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具有低放射敏感性。因此,丝切蛋白-1未来可用作肿瘤早期诊断、监测和决策治疗的生物标记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切蛋白-1 肿瘤 侵袭 放射敏感性 生物标记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无标记分子信标及核酸染料TOTO-3检测转基因食品 被引量:1
4
作者 向东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4-178,共5页
利用无标记的分子信标,结合核酸染料TOTO-3,采用同步荧光分析法,建立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 MV 35S启动子核酸片段(目标DNA)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优化条件下,目标DNA浓度为2×10-10~200×10-10 mol/L之间时,TOT... 利用无标记的分子信标,结合核酸染料TOTO-3,采用同步荧光分析法,建立一种高灵敏、高选择性的花椰菜花叶病毒Ca MV 35S启动子核酸片段(目标DNA)的定量检测方法。在优化条件下,目标DNA浓度为2×10-10~200×10-10 mol/L之间时,TOTO-3的荧光强度(?I)与目标DNA浓度(C)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拟合的回归方程为?I=2.022 2 C+18.411 1。方法检出限(3σ)为1×10-10 mol/L。该方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利用该方法,结合不对称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实现了对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分子信标 TOTO-3 荧光 转基因食品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崇志 廖胜刚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9-45,共7页
本文就果树上常用的DNA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果树的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研究中的种质资源的保存、品种鉴定、亲缘关系的演化及分类、遗传多样性分析、系谱分析、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的定位、基因克隆、分子标记... 本文就果树上常用的DNA分子标记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其在果树的种质资源、遗传育种研究中的种质资源的保存、品种鉴定、亲缘关系的演化及分类、遗传多样性分析、系谱分析、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基因的定位、基因克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方面关于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分子 果树 种质资源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癌干细胞相关表面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姜丽 吴氢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784-2786,共3页
20世纪70年代,有许多研究发现实体肿瘤细胞之间具有异质性.渐渐提出了肿瘤干细胞(CSCs)这一概念。1997年Bonnet等发现CD34+CD38。IHY-细胞虽只占细胞总数的2%。但具有很强的成瘤性.这是分离的第一个CSCs的表面标记分子,从此CSC... 20世纪70年代,有许多研究发现实体肿瘤细胞之间具有异质性.渐渐提出了肿瘤干细胞(CSCs)这一概念。1997年Bonnet等发现CD34+CD38。IHY-细胞虽只占细胞总数的2%。但具有很强的成瘤性.这是分离的第一个CSCs的表面标记分子,从此CSCs的研究成为热点,陆续的各种肿瘤CSCs表面分子[-]被发现,如乳腺癌CSCs表面标记分子为Lin-/CD29^hi/CD24^+.脑胶质瘤肿瘤起始细胞(tumor inifiming cell)的分子标记为CD133^+/musashi-1^+/nestin^+,前列腺癌、胰腺癌、结肠癌、肝癌等都分离出了相应CSCs表面标记分子。对CSCs的研究不光是更多表面分子的发现,还有其具体作用机制.而这些对于指导治疗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分子机制 卵巢癌 CSCs 实体肿瘤细胞 标记分子 表面分子 细胞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H在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及检测 被引量:13
7
作者 宋凯 薛小平 +4 位作者 王伟 呼延霆 汪桦 杨慧 谢琼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检测肿瘤细胞系和我国肿瘤患者癌组织中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ASPH)的分布及表达谱。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肿瘤细胞系中ASPH基因的转录水平;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系中ASPH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 目的:检测肿瘤细胞系和我国肿瘤患者癌组织中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ASPH)的分布及表达谱。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肿瘤细胞系中ASPH基因的转录水平;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系中ASPH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ASPH的分布与表达。结果:在肿瘤细胞系中AS-PH在转录和翻译水平均有不同程度表达,ASPH蛋白分布于细胞膜和胞质区域;在肿瘤患者组织中有ASPH的高表达,而人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或表达量极低。结论:ASPH是一种有潜力的广谱性肿瘤标记分子,有可能用于肿瘤的早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H 肿瘤细胞系 人癌组织 标记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IL-8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林益强 冯云霞 +4 位作者 刘名艳 任娟 李晋芳 黄荣花 石玲波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5-847,共3页
纳入40名患者(20名男性,20名女性),共植入52颗正畸支抗种植体,在植入30 d后对正畸支抗种植体进行负重,分别对正畸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的IL-1β、IL-6、IL-8质量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时间点IL-1β、IL-6、IL-8的浓度差异存... 纳入40名患者(20名男性,20名女性),共植入52颗正畸支抗种植体,在植入30 d后对正畸支抗种植体进行负重,分别对正畸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的IL-1β、IL-6、IL-8质量浓度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在不同的时间点IL-1β、IL-6、IL-8的浓度差异存在显著性,说明正畸力对种植体周围的细胞因子具有影响,可能与正畸引起的骨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支抗种植体 种植体周围炎 生物标记分子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动物卵黄蛋白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9
作者 田海峰 孟彦 肖汉兵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1-96,共6页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是卵生动物卵黄中主要成分的前体。文章简述了水产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及甲壳类动物中卵黄蛋白原基因的鉴定及其基因家族的分类及进化研究,介绍了VTG分子的生物学新功能,以及VTG作为标记分子在环境雌激素监... 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VTG)是卵生动物卵黄中主要成分的前体。文章简述了水产动物如鱼类、两栖类及甲壳类动物中卵黄蛋白原基因的鉴定及其基因家族的分类及进化研究,介绍了VTG分子的生物学新功能,以及VTG作为标记分子在环境雌激素监测、反映雌性动物性腺成熟度、区分雌雄性别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VTG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以及繁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蛋白原 生物学新功能 标记分子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p53抗体在喉癌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旋 周建荣 +2 位作者 冯明亮 张耀东 薛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24-526,共3页
目的:检测喉癌患者血清中抗p53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p53抗体在喉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组共计99例血清样本中的抗p53抗体,即术前31例,术后第10天样本25例,术后第17天样本23例。术后10 d及17 d样本均来自于术前组术后患... 目的:检测喉癌患者血清中抗p53抗体的阳性率,探讨抗p53抗体在喉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组共计99例血清样本中的抗p53抗体,即术前31例,术后第10天样本25例,术后第17天样本23例。术后10 d及17 d样本均来自于术前组术后患者。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在31例喉癌患者血清中1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45.2%;在手术治疗后10 d样本中4例高表达抗p53抗体,阳性率为16%;在手术后17 d及正常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结论:抗p53抗体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喉癌标记分子,也可以作为判断喉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p53抗体 喉癌 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肿瘤标记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患者血清3'sulfo-Lewis^a含量的测定和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鲍伟奇 郑静 +3 位作者 程静怡 徐通一 吴丽慧 吴兴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5-589,共5页
目的测定结肠癌患者血清中3′sulfo-Lewisa的含量及其潜在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建立人血清3′sulfo-Lewisa抗原的测定方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的非肿瘤健康人血清样本测定,通过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探讨在结肠癌病人中血... 目的测定结肠癌患者血清中3′sulfo-Lewisa的含量及其潜在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建立人血清3′sulfo-Lewisa抗原的测定方法,对不同年龄、性别的非肿瘤健康人血清样本测定,通过与健康对照组的比较,探讨在结肠癌病人中血清3′sulfo-Lewisa含量变化的潜在意义。结果该方法在0~200ng/m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测定线性关系,因此血清标本需要稀释。样品溶血对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包被时间会有一定的影响。不同年龄、性别的血清3′sulfo-Lewisa含量没有差别。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标本检测结果显示,血清3′sulfo-Lewisa含量的平均值为(9 160.25±504.14)ng/mL;95%的可信区间为(12 476.19-2 380.95)ng/mL。74例结肠癌病人血清测定结果显示,3′sulfo-Lewisa血清含量为(7 759±2 818)ng/mL,与正常相比显著降低(P=0.016 5),而且与转移相关,无转移组的病人3′sulfo-Lewisa血清含量为(8 007±2 543)ng/mL,转移组(6 867±1 722)ng/mL,两者相差显著,P<0.05。结论我们建立起了血清3′sulfo-Lewisa定量测定方法,初步观察了健康人群血清3′sulfo-Lewisa表达值,率先探讨了血清3′sulfo-Lewisa的潜在意义,研究结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ulfo-Lewisa 结肠癌 肿瘤标记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s与NLRs协同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
12
作者 林珍 李宇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7-720,共4页
目的:研究TLRs与NLRs协同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效应。方法:TLRs的配体与NLRs的配体刺激小鼠DC2.4细胞24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40、CD83、CD86、CD80与MHC-Ⅱ分子的表达。结果:单一TLRs或NLRs的配体可促进DCs表面标记分子表... 目的:研究TLRs与NLRs协同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的效应。方法:TLRs的配体与NLRs的配体刺激小鼠DC2.4细胞24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CD40、CD83、CD86、CD80与MHC-Ⅱ分子的表达。结果:单一TLRs或NLRs的配体可促进DCs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的升高,并且2种配体的同时刺激可使以上标记分子的表达高于单一配体刺激。结论:TLRs与NLRs可协同促进DCs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TLRS NLRS 标记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脐带不同部位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软骨诱导分化
13
作者 唐小云 周桂珍 +4 位作者 周正娜 邓雅迪 张慧 张欣如 王旭光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0-80,共11页
【目的】通过对比马雌性胎儿同一脐带3个不同部位分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增殖率、表面标记分子、多潜能性基因表达和软骨分化潜能的差异性,明确更适合作为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 【目的】通过对比马雌性胎儿同一脐带3个不同部位分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增殖率、表面标记分子、多潜能性基因表达和软骨分化潜能的差异性,明确更适合作为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马脐带部位。【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脐带靠近胎儿的部分(近端)、整段脐带的中心(中段)和靠近胎盘部分(远端)3个部分的MSCs,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对比UC-MSCs的增殖能力,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多潜能性基因和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经软骨诱导检测成软骨分化的潜能。【结果】近端、中段和远端分离得到的MSCs均贴壁生长,呈成纤维状;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35.4、25.5和34.9 h,且都表达多潜能性基因NANOG(NANOG homeobox)、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POU class 5 homeobox 1,POU5F1)和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基因盒2(SRY-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2,SOX2),高表达5′-核苷酸外切酶(5′-nucleotidase ecto,CD73)、Thy-1细胞表面抗原(Thy-1 cell surface antigen,CD90)、内皮糖蛋白(endoglin,CD105)和造血祖细胞抗原(CD34 molecule,CD34),低表达单核细胞分化抗原CD14(CD14 molecule,CD14)、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B4(CD19 molecule,CD19)、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C型(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C,CD45)和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相关蛋白α链(CD79a molecule,CD79a)。多潜能性基因NANOG相对表达量在P1代中段细胞显著高于近端细胞(P<0.05),POU5F1相对表达量在P5代近端细胞显著高于中段细胞(P<0.05),且极显著高于远端细胞(P<0.01)。CD14、CD19、CD73和CD90的相对表达量在P5代近端细胞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中段和远端细胞(P<0.05;P<0.01);CD34、CD79a的相对表达量在P5代远端细胞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近端和中段细胞(P<0.05;P<0.01)。近端、中段和远端分离得到的UC-MSCs均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在诱导分化第14天,近端细胞SOX9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远端细胞(P<0.01),诱导21 d时远端细胞SOX9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中段细胞(P<0.01);在诱导第7和14天,中段细胞蛋白聚糖(aggrecan,ACAN)和Ⅱ型胶原蛋白1链(collagen typeⅡalpha 1 chain,COL2A1)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近端和远端细胞(P<0.01),第21天时显著高于近端和远端细胞(P<0.05)。【结论】马脐带的近端、中段和远端均可用于制备MSCs,都表达多潜能性基因和MSCs表面标记分子,且均可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中段MSCs增殖能力和软骨分化潜能优于近端和远端,更适合用于分离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 多潜能性 表面标记分子 成软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gress on Mapping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in Crops 被引量:3
14
作者 DU Minmin WANG Ch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3期63-67,共5页
Most important agricultural traits of crops are controlled by many genes. These traits have complicated genetic basis and are difficult for genetic analysis. Due to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s in the la... Most important agricultural traits of crops are controlled by many genes. These traits have complicated genetic basis and are difficult for genetic analysis. Due to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 techniques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genetic and molecular dissection of quantitative traits has become possible. In this paper, recent progress on mapping of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in crops was review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itative traits mapping populations high-resolution mapping association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nax ginseng-specific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 marker for testing medicinal products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秋桃 刘丽 +6 位作者 肖炳燚 李文莉 罗晖明 聂平 丁野 李洁 李文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052-1062,共11页
To scr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Panax ginseng, as well as those of Panax quinquefolium and Panax notoginseng, analysis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performed using 120 random primers. Of the suc... To screen 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Panax ginseng, as well as those of Panax quinquefolium and Panax notoginseng, analysis of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was performed using 120 random primers. Of the successful amplicons obtained, the Panax ginseng-specific RAPD marker C-12 was cloned into a TA vector and sequenced (Genl3ank access number KU553472). Based on the sequence analysis results, a pair of primers specific to C-12 was designed. Finally, a SCAR marker-based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Panax ginseng was developed after optimization of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Using this method, two positive bands were stably observed at 300 bp and 130 bp in 33 batches of Panax ginseng samples tested, while nega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for another 101 batches of samples, including Panax quinquefolium, Panax notoginseng, adulterants, and other medicinal herbs. Thus, we successfully developed a PCR-based method for rapid and eff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Panax ginseng, which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s of Panax ginseng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ax ginseng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Markers Linked to TuMV Resistant Gene in Cabbage 被引量:1
16
作者 GAO Jinping WANG Chao LIU Ying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8年第3期7-11,共5页
A total of 144 F2 individua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rossing between 1047 (susceptible) and A21 (resistant). Two RAPD markers were screened out in 200 random primers using 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Two RAPD mar... A total of 144 F2 individual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crossing between 1047 (susceptible) and A21 (resistant). Two RAPD markers were screened out in 200 random primers using 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Two RAPD markers, designated as AG13/2000 and U16/660, were 7.7 cM and 8.38 cM apart from the TuMV resistant gene, respectively. The two RAPD fragments were converted to SCAR markers. SCAR markers were confined in germpla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BBAGE TUMV RAPD SC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