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知盲效应的理论之争及脑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雪珍 王爱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191,共10页
重复知盲现象自被发现至今已走过四分之一世纪,这期间重复知盲的产生机制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并有标记个体化理论、类型节点不应期理论、竞争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和建构/归因理论等多种理论解释。大量研究证明,重复知盲是一种视知觉失败现... 重复知盲现象自被发现至今已走过四分之一世纪,这期间重复知盲的产生机制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并有标记个体化理论、类型节点不应期理论、竞争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和建构/归因理论等多种理论解释。大量研究证明,重复知盲是一种视知觉失败现象,但也有研究认为它是一种记忆失败现象。很多研究还发现,重复知盲不仅受到呈现时间和间隔刺激个数的限制,还受到实验材料的性质、刺激的空间位置及人们的反应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ERP和f MRI等技术的利用,从更深层次揭示了重复知盲产生的脑机制。同时,重复知盲也作为一种实验范式应用于视觉加工领域的研究中。目前关于重复知盲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知盲 标记个体化理论 提取失败理论 建构/归因理论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刺激的末位优势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冷英 谭小英 +2 位作者 曾庆 程晓荣 卢家楣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6-776,共11页
探讨在RSVP任务中重复刺激的呈现位置和报告方式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检验该研究提出的注意资源最优化假设和末位优势效应。实验1操作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得出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的交互效应;实验2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情景信息... 探讨在RSVP任务中重复刺激的呈现位置和报告方式对重复知盲效应的影响,检验该研究提出的注意资源最优化假设和末位优势效应。实验1操作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得出了刺激性质和重复刺激位置的交互效应;实验2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情景信息,结果是交互效应不显著;实验3操作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出现了刺激性质和报告方式的交互效应。该结果表明:(1)由于注意资源分配的优化,重复刺激有末位优势效应。(2)重复知盲的产生不是发生在知觉阶段,而是发生在报告阶段。(3)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理论比建构/归因理论能更合理地解释重复知盲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知盲 末位优势效应 类型标记个体化理论 建构/归因理论 注意资源分配最优化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汉跨语言词义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Yoon HoYung 李程程 +1 位作者 肖雪珍 王爱平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7-213,共7页
关于语义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考察非平衡韩-汉双语者在语言内和语言间词义水平的RB效应。实验1采用韩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探究韩语语言内的RB效应,结果表明在韩语词汇水平存在RB效应。实验2采用两个关键词为韩语(R1)... 关于语义水平的重复知盲效应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考察非平衡韩-汉双语者在语言内和语言间词义水平的RB效应。实验1采用韩语双字词为实验材料探究韩语语言内的RB效应,结果表明在韩语词汇水平存在RB效应。实验2采用两个关键词为韩语(R1)和汉语(R2)双字词,并通过韩-汉语间隔词W的语言类型变化探究韩、汉语言间的RB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语言类型的间隔词的正确率有显著差异,语义重复词R2在重复条件的正确率显著高于非重复条件,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本研究结论是:(1)在韩语语言内词水平存在RB效应,具有语言类型普遍性;(2)韩、汉跨语言语义水平出现语义重复启动效应,而未发生RB效应,表明双语者在加工韩、汉两种语言时,采用分别形式表征和共享语义表征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知盲效应 韩-汉双语 标记个体化理论 语义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