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标志技术在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廖中华 陈学艳 +3 位作者 郝永峰 尹丹 田沛 曾圣 《现代畜牧科技》 2024年第2期112-114,共3页
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是国内外在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修复领域采用的普遍方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增殖放流工作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有助于掌握放流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指导增殖放流工作。标志技术... 增殖放流作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重要手段,是国内外在渔业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修复领域采用的普遍方法。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是增殖放流工作体系中的核心环节之一,有助于掌握放流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指导增殖放流工作。标志技术是渔业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的主要方法,对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标志技术在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作简要介绍,旨在为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技术 增殖放流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滑舌鳎苗种体外挂牌标志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柳学周 徐永江 +3 位作者 陈学周 刘之亮 王妍妍 李春广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3-280,共8页
研制了4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A,T-B,T-C,T-D),对不同规格的半滑舌鳎苗种进行了标记试验,记录了标记后的脱牌率、成活率、行为特征和生长情况,筛选了适宜于半滑舌鳎苗种标志放流的T型标志牌。结果表明:T-A标志牌适宜于标记全长8cm以... 研制了4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A,T-B,T-C,T-D),对不同规格的半滑舌鳎苗种进行了标记试验,记录了标记后的脱牌率、成活率、行为特征和生长情况,筛选了适宜于半滑舌鳎苗种标志放流的T型标志牌。结果表明:T-A标志牌适宜于标记全长8cm以上的苗种,标记后的实验鱼生长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标志后暂养成活率92%~100%;T-B标志牌适宜标记全长16cm的苗种,标记后实验鱼成活率达到100%,脱牌率为0。T-C和T-D标志牌不适宜于标记全长16cm以下的半滑舌鳎苗种。2011年,利用本研究开发的T-A标志牌标记半滑舌鳎苗种,并在莱州开展大规模标志放流试验,标记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滑舌鳎 T型标志 标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标志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罗新 张其中 崔淼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5-140,共6页
采用切鳍法和挂牌法对体长为11~17cm、体重50~7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进行标志研究,用铜丝从背鳍第一与第二支鳍骨间缝隙穿过,将椭圆型塑料标牌(长8mm×宽5mm×厚1mm)挂在背鳍基前,标志牌及铜丝的平均总重量为0.... 采用切鳍法和挂牌法对体长为11~17cm、体重50~70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进行标志研究,用铜丝从背鳍第一与第二支鳍骨间缝隙穿过,将椭圆型塑料标牌(长8mm×宽5mm×厚1mm)挂在背鳍基前,标志牌及铜丝的平均总重量为0.04g,不影响草鱼正常游泳和摄食等活动;暂养10d的标志牌保持率达到82.4%,土塘饲养70d的成活率为91.5%,标记保持率为79.9%。切鳍法标记草鱼暂养10d后,标志保持率100%,土塘饲养70d后,成活率为83.6%,80.7%的草鱼被剪鳍条已完全或接近完全再生,标记保持率只有19.3%。挂牌标记比切鳍法标记的成活率高7.9%。需要2周时间进行食性转化训练,将饲料食性转回天然食性即草食性。研究结果显示,切鳍法因切除的腹鳍可以完全再生,只适合短期标志(约30d);挂牌法具有较高的标志保持率、标牌保留时间较长和标牌醒目等特点,可用于较长时间的试验研究。2种标志方法均可应用于草鱼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标志技术 挂牌与切鳍标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标志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胜杰 白俊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0期224-226,共3页
鱼类标志技术在鱼类遗传育种和引种驯化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它也是一种研究鱼类分布、种群密度、洄游和鱼类资源等的重要方法。综述了鱼类标志技术的种类、优缺点及研究应用等,以期推动鱼类标志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鱼类 标志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泷六线鱼T型标志牌标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莉 刘云凌 +6 位作者 张树东 王雪 菅玉霞 高凤祥 潘雷 郭文 胡发文 《渔业研究》 2021年第2期193-199,共7页
以大泷六线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1、T2、T3)对平均全长5、8和11 cm鱼种的标志效果,记录了标志后鱼种的存活率、脱标率、行为特征及生长情况,筛选了适宜不同规格大泷六线鱼标志放流的T型标志牌。结果显示:平均全... 以大泷六线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1、T2、T3)对平均全长5、8和11 cm鱼种的标志效果,记录了标志后鱼种的存活率、脱标率、行为特征及生长情况,筛选了适宜不同规格大泷六线鱼标志放流的T型标志牌。结果显示:平均全长5 cm及以下的鱼种不适宜标志放流;平均全长8 cm的鱼种适宜用T1标志牌,标志后脱标率为4.83%,存活率为97.17%;平均全长11 cm的鱼种适宜用T1和T2标志牌,标志后脱标率分别为2.00%和5.67%,存活率分别为100%和95.83%。2017年6月,在烟台近海开展了T1标志牌标志大泷六线鱼的放流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标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泷六线鱼 T型标志 标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6
6
作者 洪波 孙振中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3-76,共4页
介绍了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在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挂牌标记法(体外标)和切鳍法最为常用。而在国外,主要的标志方法有荧光色素标记(VIE)法、金属线码标记(CWT)法、被动整合雷达(PIT)法、档案式标记法、分... 介绍了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在我国的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中,挂牌标记法(体外标)和切鳍法最为常用。而在国外,主要的标志方法有荧光色素标记(VIE)法、金属线码标记(CWT)法、被动整合雷达(PIT)法、档案式标记法、分离式卫星标记法以及生物遥测标记法等。我国的标志放流方法应该以挂牌标记法为主,同时可以引进荧光色素标记法和金属线码标记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放流技术 渔业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草鱼标志放流技术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罗新 张其中 崔淼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575-580,601,共7页
东江放流草鱼的全长为(18.2±2.0)cm,体长为(14.8±1.6)cm。在标记前进行草鱼食性转化驯养。试验采用两种标志方法对草鱼进行标记,第一种方法用直径为0.14 mm的铜丝把椭圆形塑料标志牌(8mm×5mm×1mm)挂在草鱼背鳍第一... 东江放流草鱼的全长为(18.2±2.0)cm,体长为(14.8±1.6)cm。在标记前进行草鱼食性转化驯养。试验采用两种标志方法对草鱼进行标记,第一种方法用直径为0.14 mm的铜丝把椭圆形塑料标志牌(8mm×5mm×1mm)挂在草鱼背鳍第一和第二支鳍骨间缝隙处,第二种方法剪除左侧腹鳍。标记后需进行为期10 d的暂养,使其穿刺部位愈合。总共放流草鱼10万尾,其中标志草鱼4万尾(挂牌标记1万尾,切腹鳍标记3万尾),标志草鱼占放流草鱼总数的40%,放流后1个多月时间内,总共回捕放流草鱼881尾,其中标志草鱼278尾,标志草鱼占回捕放流草鱼总数的百分率(标志率)为31.6%,总回捕率为0.695%。同时,食性分析发现放流草鱼已摄食江中水草和水葫芦的根,并带进一些藻类,饱食度高(4~5级),表明其在1个多月时间内完全适应了江中环境,放流效果好,标志放流技术可行。该技术要点:(1)放流草鱼的体长在11~17 cm范围内,既适于作切腹鳍标志,又适合作挂牌标记,其挂牌位置为背鳍肌肉内第一与第二支鳍骨间缝隙:(2)标记后需要经过约10 d的暂养治疗使伤口愈合;(3)放流前应作2周的食性转化训练,从吃饲料转变为吃草;(4)在水草茂盛的江段放流有利于放流草鱼尽快找到食物,较快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标志放流技术 东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式标志放流技术的基本原理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晶 《现代渔业信息》 2004年第6期9-10,24,共3页
标志放流技术是研究海洋生物洄游分布的重要方法,档案式标志放流是近年来得到成功应用的一种放流技术,国外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金枪鱼等大洋渔业资源的监测及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档案式标志放流的技术构成、观测数据的测量方法等基本原理... 标志放流技术是研究海洋生物洄游分布的重要方法,档案式标志放流是近年来得到成功应用的一种放流技术,国外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金枪鱼等大洋渔业资源的监测及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档案式标志放流的技术构成、观测数据的测量方法等基本原理,并简单介绍了标志物的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式标志放流技术 渔业资源监测 技术原理 标志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官井洋大黄鱼标志放流技术与放流标志鱼早期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刘家富 翁忠钗 +3 位作者 唐晓刚 关金藏 施学文 洪港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3-58,共6页
用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幼鱼,经丁香酚溶液浸浴麻醉,体背系挂塑料牌,经 网箱暂养后于1987年1月20日在官井洋中放流6 126尾。2个月内回捕483尾。 通过对回捕鱼及其捕捞实况调查,并结合定置网渔获物中天然大黄鱼及海区温盐... 用人工培育的大黄鱼幼鱼,经丁香酚溶液浸浴麻醉,体背系挂塑料牌,经 网箱暂养后于1987年1月20日在官井洋中放流6 126尾。2个月内回捕483尾。 通过对回捕鱼及其捕捞实况调查,并结合定置网渔获物中天然大黄鱼及海区温盐 断面调查,对放流标志鱼早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标志放流技术 生态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志放流技术在渔业资源增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敏 杨剑虹 +3 位作者 范姝云 安莉 张志雄 张玲 《云南农业》 2022年第11期60-62,共3页
标志放流技术如今已成为生物资源研究的重要手段,运用在种群年龄构成、成活率和病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资源量、食性等种群动态研究,以及水生动物栖息地选择、运动及洄游行为等行为生理研究方面,对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具有... 标志放流技术如今已成为生物资源研究的重要手段,运用在种群年龄构成、成活率和病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资源量、食性等种群动态研究,以及水生动物栖息地选择、运动及洄游行为等行为生理研究方面,对增殖放流的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现有标志方法的应用效果和云南省标志放流情况进行综述和讨论,并对云南省鱼类标记放流技术发展进行分析探索,进一步推动标志技术在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平衡的维持等方面的科学合理运用,以期为云南省乃至中国的标志放流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放流技术 渔业资源增殖 增殖放流 生物资源 栖息地选择 种群动态 生态平衡 水生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标志放流技术——生物遥测法
11
作者 秦宝 《海洋渔业》 1983年第4期184-184,共1页
生物遥测技术能够连续地、直接地探测生物行动,比起历来使用的标志放流和探鱼仪映象分析具有更多优点。具体地说,生物遥测术就是将小而轻的发射机装在生物身体上,然后在陆上或船上设置接收机,不断接收发来的信号,远距离测定、获取... 生物遥测技术能够连续地、直接地探测生物行动,比起历来使用的标志放流和探鱼仪映象分析具有更多优点。具体地说,生物遥测术就是将小而轻的发射机装在生物身体上,然后在陆上或船上设置接收机,不断接收发来的信号,远距离测定、获取生物的生理情报与位置情报。生物遥测大致可分为电波遥测和超声波遥测二种。电波遥测宜用于以肺呼吸的海龟、鲸类、海兽等,它们在空中远距离传送较多的情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放流技术 生物遥测法 信号 超声波遥测技术 电波遥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放流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2
作者 潘绪伟 杨林林 +1 位作者 纪炜炜 刘尊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6-240,共5页
进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各种水域如何选择和确定放流物种,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另外,放流种苗的数量、放流时间以及放流后... 进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是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各种水域如何选择和确定放流物种,对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起着关键作用,另外,放流种苗的数量、放流时间以及放流后的效果评价也对增殖放流和资源恢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国内相关方面的基础研究较少,很多增殖放流工作带有盲目性。本研究对增殖放流技术的内容、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增殖放流的现状进行概述,分析了我国渔业增殖放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增殖放流 标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标志牌标记牙鲆苗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刘芝亮 徐永江 +2 位作者 柳学周 王妍妍 李春广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6,共7页
摘要以牙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4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A、T-B、T-C和T-D)对全长5、7、9和11cm苗种的标记效果,确立了适宜标志的牙鲆苗种规格,筛选了适宜于不同规格牙鲆苗种标记用的T型标志牌。全长5cm的苗种不宜使用这4种规格的... 摘要以牙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4种不同规格的T型标志牌(T-A、T-B、T-C和T-D)对全长5、7、9和11cm苗种的标记效果,确立了适宜标志的牙鲆苗种规格,筛选了适宜于不同规格牙鲆苗种标记用的T型标志牌。全长5cm的苗种不宜使用这4种规格的标志牌标记;T-A和T-B标志牌适宜于全长7~11cm的牙鲆苗种,标记后脱牌率为2%~8%,存活率为90%~100%;T-C标志牌适宜于标记全长11cm的苗种,成活率为94%,脱牌率为5%,对全长7~9cm苗种的标志效果不佳,成活率为85%~87%,脱牌率为9%~11%;T-D标志牌不适宜于全长11cm以下牙鲆苗种的标记,脱牌率为11%~26%,成活率为51%~89%。2011~2012年,利用T-B标志牌在北戴河开展了牙鲆大规模标志放流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标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T型标志 标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高新技术产业在湖北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14
作者 洪春 《理论月刊》 CSSCI 1999年第4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技术产业 湖北经济 产业结构政策 主导产业 标志技术 经济增长 高新 生产率上升 劳动生产率 “三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红外标志点实时跟踪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鑫 王涌天 刘越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54-2660,共7页
提出了一种DSP实现的红外标志点实时跟踪方法。使用DSP的直接内存读取(DMA)传输方式后台传输图像数据,通过引入DSP片上乒乓缓存结构实现了对多个红外标志点的实时连通域标记、标志点识别和标志点跟踪等操作。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图像传输... 提出了一种DSP实现的红外标志点实时跟踪方法。使用DSP的直接内存读取(DMA)传输方式后台传输图像数据,通过引入DSP片上乒乓缓存结构实现了对多个红外标志点的实时连通域标记、标志点识别和标志点跟踪等操作。实验结果表明,原始图像传输结束时即可得到实时处理结果,消除了传统硬件和软件方法中的延时;红外标志点的连通域标记精度达到亚像素级。算法经优化后实际耗时为5.574ms,仅占CPU总时钟周期的16.72%,能够满足高速图像处理应用场合对实时性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通域标记 红外标志跟踪技术 射影变换 乒乓缓存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的栽培渔业及其技术 被引量:6
16
作者 马平 《渔业现代化》 2004年第3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日本 栽培渔业 育苗技术 放流标志技术 海洋牧场技术 人工鱼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地区)技术整体跨越与政策重点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鹏 朱常俊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38,共4页
本文阐述了技术跨越的定义和本质,并结合后发国家的情况论述了技术跨越实现的标志以及在跨越实现过程中的三个技术创新发展阶段,进一步分析了国家(地区)技术整体跨越能力特征,以及国家制度、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政策重点。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跨越标志 技术创新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化
18
作者 徐匡迪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4年第3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技术产业化 标志技术 技术企业 光电子信息产业 智能机器人 高科技产业化 技术形成 材料设计 生物工程产业 蛋白质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锶元素对黑鲷幼鱼耳石的标记效果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翼 姜亚洲 +5 位作者 徐开达 蒋宏雷 焦海峰 张辉 程家骅 李圣法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1-178,共8页
通过开展不同锶浓度养殖水体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耳石浸泡标记实验,验证利用该方法开展黑鲷幼鱼耳石指纹标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经7 d的浸泡标记,4个处理组幼鱼在特定耳石区位的Sr/Ca值均显著增加,形成了明显的耳石... 通过开展不同锶浓度养殖水体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耳石浸泡标记实验,验证利用该方法开展黑鲷幼鱼耳石指纹标记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经7 d的浸泡标记,4个处理组幼鱼在特定耳石区位的Sr/Ca值均显著增加,形成了明显的耳石元素指纹标记;各标记处理组的标记成功率均为10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和对照组黑鲷幼鱼在标记实验期间的生长率和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该标记方法不会对受试黑鲷幼鱼产生显著负影响。浸泡标记处理可使受试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明显提升;标记结束17 d后,各处理组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大幅下降,18 mg·L^(-1)标记组幼鱼肌体内的锶浓度可降至对照个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耳石 标志技术 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放顶煤开采的工程实践与理论进展 被引量:117
20
作者 王家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3-51,共9页
系统总结了35年来我国放顶煤开采的工程实践历程,将其分为探索阶段、推广应用阶段、拓展阶段、成熟与输出阶段,放顶煤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煤炭开采在世界上的标志性技术和成果。将放顶煤开采的理论研究与进展归纳为借鉴阶段、探索阶段和创... 系统总结了35年来我国放顶煤开采的工程实践历程,将其分为探索阶段、推广应用阶段、拓展阶段、成熟与输出阶段,放顶煤技术已经成为我国煤炭开采在世界上的标志性技术和成果。将放顶煤开采的理论研究与进展归纳为借鉴阶段、探索阶段和创新阶段,介绍了在放煤规律方面的创新性理论成果,提出了下一步放顶煤开采的理论研究要针对性地开展顶煤破碎机理、散体顶煤放出规律、支架与围岩关系、岩层移动规律、全煤巷道支护机理、放顶煤开采的经济学基础等方面研究,深入的理论研究可以进一步指导放顶煤技术完善和扩大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开采 理论研究 工程实践 放煤规律 标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