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围网标志回捕法研究草型湖泊小型鱼类的密度 被引量:7
1
作者 谢松光 李钟杰 崔奕波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围网标志回捕 草型湖泊 小型鱼类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志回捕的赤水河河源段昆明裂腹鱼资源量评估
2
作者 成芸 赵晓莎 +1 位作者 唐永忠 张友钊 《渔业研究》 2023年第5期473-479,共7页
本文采用荧光标记、背鳍T标、剪鳍标记3种标记放流方法,对昆明裂腹鱼实施标记放流,结合放流河段跟踪调查结果,对赤水河河源段昆明裂腹鱼资源量进行评估。本次标记放流时间为2016年4月,标记放流数量共计11000尾,放流地点为赤水河河源段... 本文采用荧光标记、背鳍T标、剪鳍标记3种标记放流方法,对昆明裂腹鱼实施标记放流,结合放流河段跟踪调查结果,对赤水河河源段昆明裂腹鱼资源量进行评估。本次标记放流时间为2016年4月,标记放流数量共计11000尾,放流地点为赤水河河源段。标记群体跟踪调查时间为2016年5月、6月和7月,共调查取样三次。调查结果表明,剪鳍标记及背鳍T标均存在散失的问题,其中背鳍T标的脱标率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呈指数性上升。在调查评估赤水河河源段期间,昆明裂腹鱼瞬时资源数量分别为1.99×10^(4)、2.12×10^(4)、1.68×10^(4)尾;瞬时生物量分别为467.6、726.1、909.3 kg。评估结果表明,昆明裂腹鱼增殖放流效果显著。实施鱼类增殖放流有利于赤水河河源段自然保护区内鱼类资源的稳定增长、繁殖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回捕 昆明裂腹鱼 资源量评估 赤水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极海域黑鲷和褐菖鲉标志鱼增殖放流回捕、生长情况及移动路线分析
3
作者 镇小蔓 李鹏飞 +5 位作者 王好学 徐开达 梁君 蒋永生 焦礼诗 周珊珊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挂牌标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鱼类标志方法之一,为评估舟山东极海域褐菖鲉和黑鲷标志鱼增殖放流效果,2023年10月采用挂牌标志法标志褐菖鲉幼鱼2万尾,11月标志黑鲷幼鱼4万尾,截至2024年3月初(放流后历时4个月)回捕褐菖鲉标志鱼52尾,回捕率... 挂牌标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鱼类标志方法之一,为评估舟山东极海域褐菖鲉和黑鲷标志鱼增殖放流效果,2023年10月采用挂牌标志法标志褐菖鲉幼鱼2万尾,11月标志黑鲷幼鱼4万尾,截至2024年3月初(放流后历时4个月)回捕褐菖鲉标志鱼52尾,回捕率为0.26%,回捕黑鲷标志鱼106尾,回捕率为0.265%,黑鲷标志鱼的回捕率高于褐菖鲉。通过对回捕信息的分析发现,黑鲷和褐菖鲉标志鱼的回捕方式主要为海钓。黑鲷标志鱼的移动路径多为岛礁附近移动以及向湾内扩散,主要分布在东极放流区及附近海域,最远出现地点为情人岛附近海域。褐菖鲉标志鱼的恋礁性较强,主要分布于放流区的礁区。通过对标志鱼的生长情况分析发现,黑鲷标志鱼在放流后1~2个月出现生长缓慢或者体长体质量下降的情况,随后生长速率加快。褐菖鲉标志鱼放流初期(10~44 d),体长体质量均呈缓慢的增长趋势,放流后44~75 d的体长体质较之前相比出现下降,且下降的幅度较大,之后生长速率加快。通过对比(黑鲷和褐菖鲉)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的体长—体质量关系发现,各群体均处于异速生长状态,且放流群体的体质量的增长的速度较快,野生群体的体长增长的速度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褐菖鲉 标志回捕 移动分布 生长 东极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北部海域条石鲷标志放流及回捕调查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好学 徐开达 +4 位作者 周永东 陈璐 李鹏飞 徐国强 朱凯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455-458,共4页
为探明浙江北部海域条石鲷标志放流回捕和移动分布情况,于2017-2018年采用挂牌标志开展条石鲷放流试验。依托标志回捕宣传册进行标志鱼有奖回捕,测量标志鱼体长、体质量,收集回捕日期、地点、方式等信息,整理分析相关数据。2次共放流标... 为探明浙江北部海域条石鲷标志放流回捕和移动分布情况,于2017-2018年采用挂牌标志开展条石鲷放流试验。依托标志回捕宣传册进行标志鱼有奖回捕,测量标志鱼体长、体质量,收集回捕日期、地点、方式等信息,整理分析相关数据。2次共放流标志条石鲷36482尾,共308尾回捕标志鱼被流刺网、垂钓、地笼和蟹笼捕获,回捕率为0.84%。流刺网回捕鱼数量占总回捕数量的比例为66.6%。通过对回捕信息的分析,发现回捕到的条石鲷均在岛礁附近,具有较强的恋礁习性。标志鱼最北移动到浪岗列岛,最南到宁波渔山列岛,放流附近海域占回捕总数量的85.4%。放流后30 d内标志条石鲷生长较慢,随后生长速度明显加快,75 d后,体长、体质量分别平均增长了59.2%和1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石鲷 标志回捕 移动分布 浙江北部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安湖麦穗鱼种群生物学Ⅳ.种群动态 被引量:18
5
作者 张堂林 崔奕波 +2 位作者 方榕乐 谢松光 李钟杰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37-545,共9页
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运用标志回捕法对保安湖1#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种群数量作了11次估算,并对种群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周年的种群数量变动于0.40-2.45ind·m-2,在5月份最高。不同世代的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1996年世代最... 1995年10月至1996年11月运用标志回捕法对保安湖1#试验围拦中麦穗鱼的种群数量作了11次估算,并对种群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 周年的种群数量变动于0.40-2.45ind·m-2,在5月份最高。不同世代的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1996年世代最强,1996年11月为21,631ind,与同期的1995世代(14,431ind)相比增加了49.9%,死亡率在夏季较高。1995世代周年死亡率为71.7%,1996年11月的数量为4,084ind,与生活史中同期的1994世代(1,515ind)相比,增加了1.7倍。1994世代在1996年繁殖后期的死亡率急剧增加,在产卵季节过后全部死亡。种群活动水平除了与水温有关外,在春季可能主要受繁殖活动的影响。1996年的种群繁殖力为4.05×106粒,其中0+龄的贡献为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穗鱼 种群动态 保安湖 小型鱼类资源 标志回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