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飞机姿态角稳定系统的标准系数法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剑波 辛海良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155,共4页
基于标准系数法应用研究结果,对某型飞机纵向通道俯仰角稳定系统、横向通道倾斜角稳定系统和航向通道内的航向稳定系统进行了标准系数法应用研究。采用标准的数法设计PID控制器,能确切地给出系统的过渡时间和超调量,可以根据不同的航道... 基于标准系数法应用研究结果,对某型飞机纵向通道俯仰角稳定系统、横向通道倾斜角稳定系统和航向通道内的航向稳定系统进行了标准系数法应用研究。采用标准的数法设计PID控制器,能确切地给出系统的过渡时间和超调量,可以根据不同的航道参数的计算多回路控制参数,可以离线地计算出多个典型航道控制器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应用标准系数法对飞机姿态角稳定系统进行设计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系数法 飞机姿态角 姿态角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标准系数法的飞机倾斜角稳定回路简便设计方法
2
作者 辛海良 胡剑波 隋晓奎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4,28,共3页
给出一种简易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标准系数法,这种方法能够根据系统的特征多项式迅速确定校正环节的设计参数,通过在反馈回路中引入同动压成比例的PID控制器来自适应调节飞机倾斜稳定回路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控制律设计方法... 给出一种简易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标准系数法,这种方法能够根据系统的特征多项式迅速确定校正环节的设计参数,通过在反馈回路中引入同动压成比例的PID控制器来自适应调节飞机倾斜稳定回路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得控制律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稳定回路 标准系数法 简便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回路控制系统的标准系数设计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剑波 陈新海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852-1855,1859,共5页
对于多回路控制系统,采用标准系数法,将使控制系统设计的工作量大为简化,且比较直观。给出三种不同模型的标准系数法,并结合PID控制、伺服系统和飞行控制的多回路控制系统的综合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证明,用标准系数法设计方便,且能较确... 对于多回路控制系统,采用标准系数法,将使控制系统设计的工作量大为简化,且比较直观。给出三种不同模型的标准系数法,并结合PID控制、伺服系统和飞行控制的多回路控制系统的综合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证明,用标准系数法设计方便,且能较确切地给出系统的过渡时间和超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回路控制系统 标准系数法 控制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标准差权重系数法在临床护理过程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5-436,438,共3页
目的为了研究护理过程质量评价中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及其指标合成运算的科学可行方法。方法通过对四个科室的120位住院患者的问卷调查,将所得结果,运用本文提出的标准差权重系数法进行运算。结果不仅确定了各个层次指标的权重系数,而... 目的为了研究护理过程质量评价中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及其指标合成运算的科学可行方法。方法通过对四个科室的120位住院患者的问卷调查,将所得结果,运用本文提出的标准差权重系数法进行运算。结果不仅确定了各个层次指标的权重系数,而且得到各个科室的评分值,对各科室的优劣进行了比较。结论通过实际运算结果的分析,以及与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的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新颖性和可行性,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标准差权重系数 临床护理过程质量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稳定回路的一种简便自适应设计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雷虎民 刘文江 楼顺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06-309,共4页
给出一种简易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标准系数法,它能够根据特征多项式方便地确定校正环节的设计参数。通过在加速度回路引入与高度成比例的放大系数,可以自适应地调节导弹稳定回路性能。研究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简单和实用的。
关键词 设计方 导弹 稳定回路 标准系数法 自适应控制 稳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滚动稳定回路的一种简便自适应设计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雷虎民 杨强国 刘文江 《电光与控制》 2002年第1期16-18,32,共4页
由于导弹在不同高度变速飞行 ,导弹控制系统是一个时变的非最小相位系统 ,因此导弹控制系统设计是比较复杂的。经典的设计方法一般应用频率响应法、根轨迹法或时域法 ,在初步设计时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复杂的。采用现代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也... 由于导弹在不同高度变速飞行 ,导弹控制系统是一个时变的非最小相位系统 ,因此导弹控制系统设计是比较复杂的。经典的设计方法一般应用频率响应法、根轨迹法或时域法 ,在初步设计时这些方法还是比较复杂的。采用现代的自适应控制方法也比较复杂。这里给出一种简易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标准系数法 ,这种方法能够根据闭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迅速确定校正环节的设计参数 ,通过在反馈回路中引入与动压成反比的放大系数来自适应调节导弹滚动稳定回路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是简单和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稳定回路 标准系数法 自适应设计 变速飞行 相位系统 导弹控制系统 频率响应 闭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79
7
作者 赵敏 周广胜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0-54,共5页
利用中国第四次 (1989~ 1993年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指出中国森林植被的总碳贮量和碳密度分别为3778.1Tg(1Tg =10 12 g)和 4 1.32 1Mg/hm2 (1Mg =10 6g) ,其分布很不均衡 ,东北和西南各省的碳贮量和碳密度较大。中国森林碳贮量约占世界... 利用中国第四次 (1989~ 1993年 )森林资源清查资料 ,指出中国森林植被的总碳贮量和碳密度分别为3778.1Tg(1Tg =10 12 g)和 4 1.32 1Mg/hm2 (1Mg =10 6g) ,其分布很不均衡 ,东北和西南各省的碳贮量和碳密度较大。中国森林碳贮量约占世界的 1.1% ,森林碳密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中国森林以中、幼龄林为主 ,占 80 %以上 ,表明中国森林植被具有巨大的固碳潜力 ,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同时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标准系数法定量分析了气候因子对森林植被碳贮量的影响程度 ,指出气温对森林植被碳贮量的贡献大于降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清查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标准系数法 因子分析 森林植被碳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林生产力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赵敏 周广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66-471,共6页
森林生产力是反映森林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 ,是进行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环节 .用模拟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 CENTURY模型 ,模拟中国北方林 兴安落叶松林 近 35 a来的生产力动态 ,用 3种趋势分析方法 ,检验了其变化趋势 ,并用多元线... 森林生产力是反映森林固碳能力的重要指标 ,是进行碳循环研究的重要环节 .用模拟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 CENTURY模型 ,模拟中国北方林 兴安落叶松林 近 35 a来的生产力动态 ,用 3种趋势分析方法 ,检验了其变化趋势 ,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北方林生产力的年际波动与气温降水年际波动的关系 ,以及气温和降水对我国北方林生产力的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 :中国北方林生产力呈增加的趋势 ,平均年增长率为 0 .34% ;气温与森林生产力呈显著负相关 ,对森林生产力的贡献因子为 4 .0 977;降水与森林生产力呈弱的正相关 ,其对森林生产力的贡献因子为 0 .390 2 .从而说明近 35 a来森林生产力的增加除了受气温降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外 ,还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另外说明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变化会对森林生产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URY模型 兴安落叶松林 趋势分析方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标准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滑块变质心非对称再入飞行器建模及控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林林 于剑桥 +1 位作者 王亚飞 苏晓龙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6-1123,共8页
针对单个滑块控制的非对称再入飞行器,采用"隔离法"的建模思路,将滑块和外部壳体分别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非对称再入飞行器七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单滑块控制的非对称再入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 针对单个滑块控制的非对称再入飞行器,采用"隔离法"的建模思路,将滑块和外部壳体分别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非对称再入飞行器七自由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单滑块控制的非对称再入飞行器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滚转控制方案。在对非线性模型进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推导了传递函数,并采用标准系数法对控制系统参数进行了设计。最后,通过数学仿真结果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和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心滚转控制 再入飞行器 “隔离”建模 标准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压管道内串列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晓萌 孙西欢 李永业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55,共6页
为了完善和发展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技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有压管道内串列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管道车直径、车身长度的逐渐增大,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趋... 为了完善和发展筒装料管道水力输送技术,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有压管道内串列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管道车直径、车身长度的逐渐增大,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均呈现出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而随着荷重的增加,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逐渐降低;不同车间距下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小于单个管道车的运移速度,且随着车间距的不断增大,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逐渐增大并向单个管道车的运移速度靠拢.采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标准回归系数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雷诺数、管道车直径、车身长度、荷重、双车间距对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影响程度依次降低.研究成果可为优化管道车结构,提高管道双车的运移速度,降低管道车的输运能耗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双车 雷诺数 管道车直径 车长 荷重 双车间距 标准回归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