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于非标准环境下体吸收型激光能量计的研制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帅 黎高平 +1 位作者 桑鹏 吴遥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46-649,共4页
研究了能直接工作于非标准环境下的体吸收型激光能量计。由能量计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单位时间热交换方程推导出单位时间内能量计升温过程中热能损失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对能量计整个升温过程的热损失进行补偿,使得能量计对于... 研究了能直接工作于非标准环境下的体吸收型激光能量计。由能量计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单位时间热交换方程推导出单位时间内能量计升温过程中热能损失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对能量计整个升温过程的热损失进行补偿,使得能量计对于不同脉冲长度入射激光的测量结果重复性由4.7%提高到了0.6%,消除了能量计热损失给测量带来的不利影响。针对环境温度从-40℃变化到70℃测温用铜-康铜热电堆对1℃温差响应电压剧增30%的问题,在环境试验箱进行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激光能量测量实验,得出了能量计不同环境温度下测量结果的修正系数,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修正系数同环境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使得环境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得到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环境 体吸收型激光能量计 热损失修正 热辐射 热对流 热传导 热电偶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标准互联互通与企业供应链话语权——基于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于连超 董晋亭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44,共26页
环境标准互联互通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深层次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以对接国际环境标准作为研究视角,创新性地构建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评价体系,并以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环境标准互联互通对企业供应链话语... 环境标准互联互通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深层次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本文以对接国际环境标准作为研究视角,创新性地构建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评价体系,并以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环境标准互联互通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提升企业供应链话语权。影响机制探索发现,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有助于企业塑造绿色品牌形象、提升绿色技术水平和获取绿色资金支持,进而提升供应链话语权。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行业竞争激烈、机构治理较差和内部控制较弱时,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更能提升企业供应链话语权。拓展性分析发现,对接国际环境标准对企业供应链话语权的提升作用对不同的话语权方向、供应链类型和市场类型均有效,体现为这种提升作用能同时覆盖上游和下游企业、国内和全球供应链以及国内和全球市场。环境标准互联互通有力推动了供应链绿色化,提高了供应链地位,增强了供应链韧性,进而推动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本文揭示了绿色导向的供应链话语权体系中环境标准互联互通的重要作用,对政府推进环境标准互联互通、企业提升供应链地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标准互联互通 对接国际环境标准 供应链话语权 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标准软联通与企业外资大股东持股——以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为例
3
作者 于连超 杨浩祥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9-76,共8页
环境标准软联通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层次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那么,环境标准软联通有助于促进企业外资大股东持股吗?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为切入点,探讨国际环境标准认证对企业外资大股东持... 环境标准软联通是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深层次绿色发展的本质要求。那么,环境标准软联通有助于促进企业外资大股东持股吗?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为切入点,探讨国际环境标准认证对企业外资大股东持股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促进了外资大股东持股,表现出明显的外资引入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国际环境标准认证不仅能通过抑制环境违规和降低环境税收以降低投资风险,还能通过促进绿色创新和改善员工结构以加速投资增值,从而促进外资大股东持股。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行业竞争激烈、环境规制严格、绿色信贷较充足以及独董比例较高时,国际环境标准认证对外资大股东持股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标准软联通 国际环境标准认证 外资引入 外资大股东持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大气环境应急防护标准对中国大气环境应急工作的启示
4
作者 董立鹏 赵小进 +3 位作者 付贺鹏 刘蕾 张建辉 曹艳梅 《中国环境监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环境应急防护标准是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预警、风险评估、应急监测和疏散的重要依据,其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限值是评估人体健康影响的直接依据。首先,在介绍美国大气环境应急防护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标准值的优劣势,总结其实施经验;其次... 环境应急防护标准是突发环境事件预防预警、风险评估、应急监测和疏散的重要依据,其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限值是评估人体健康影响的直接依据。首先,在介绍美国大气环境应急防护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各标准值的优劣势,总结其实施经验;其次,从规则制定、文件衔接、实际执行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环境应急防护标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环境事件 疏散 环境应急防护标准 毒性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土壤砷的环境标准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戈子轩 吴同亮 +4 位作者 王霞 黄奕航 朱琳芳 王小治 王玉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5-2471,共17页
土壤砷污染不仅危害农产品质量和陆生生态环境,也会增加地下水污染风险,且对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威胁。本文从陆生生态毒理学效应、动植物体内积累暴露风险、人体健康风险和土壤-地下水迁移风险4个角度阐明了砷的土壤环境标准的推导方法和... 土壤砷污染不仅危害农产品质量和陆生生态环境,也会增加地下水污染风险,且对人体健康存在重大威胁。本文从陆生生态毒理学效应、动植物体内积累暴露风险、人体健康风险和土壤-地下水迁移风险4个角度阐明了砷的土壤环境标准的推导方法和过程。本文还调研获取了北美、欧洲、亚太和非洲等19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中包含农用地、住宅类用地和工业(含商业)类用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共计139个砷的土壤环境标准值。结果表明:各国家和地区间制定的砷的土壤标准值差异较大,与国际标准值相比,我国在《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制定的农用地筛选值为20~40 mg·kg-1,处于国际平均水平位置。我国在《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中制定的第二类用地标准筛选值和管控值分别为60 mg·kg-1和140 mg·kg-1,较国外标准更严格。在调研的3类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国家和地区制定的砷的土壤标准值在农用地和住宅用地土地利用方式下更加严格。制定的砷的土壤环境标准值的保护目标、毒性参数取值、暴露情景及途径和暴露参数与暴露模型的不同,是导致不同国家和地区标准值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我国砷的土壤环境标准的现状与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砷污染 环境质量标准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中国分区域溃坝环境风险标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巍 衣建妮 +1 位作者 张贺祥 焦余铁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1,共7页
溃坝风险标准是大坝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的基础,然而溃坝环境风险作为溃坝风险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借鉴生态经济学中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当量因子法的研究思路,对环境价值进行量化;利用ALARP准则和F-N曲线将溃... 溃坝风险标准是大坝管理者进行风险决策的基础,然而溃坝环境风险作为溃坝风险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借鉴生态经济学中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当量因子法的研究思路,对环境价值进行量化;利用ALARP准则和F-N曲线将溃坝环境风险标准与现有标准进行有效衔接;考虑我国不同区域环境和经济的差异,构建风险偏好矩阵以确定各区域风险偏好情况,进而提出了我国溃坝环境风险标准,并以河南省陆浑水库为例进行了应用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 环境风险标准 当量因子法 风险偏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标准“入法”反思——基于71例生态环境损害判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周雪莹 李义松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3,共10页
在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标准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之“国家规定”,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审理,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均有适用,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在违反生... 在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标准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之“国家规定”,用于生态环境损害案件的审理,国家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均有适用,主要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在违反生态环境标准的同时,需要造成生态环境损害,才会被认定为违反“国家规定”。生态环境标准对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产生多重影响,为深入理解这一现象,以卢曼的系统沟通理论为分析框架,基于71例生态环境损害判例,阐释由生态环境标准引起的各个系统间的互动过程,发挥法律系统相较于其他社会子系统“观察之观察”的优势。目前,生态环境标准“入法”存在生态环境标准适用的矛盾与空白导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不足或过度赔偿,欠缺环境公共利益与其他公共利益综合考量,过于依赖虚拟治理成本计算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明确划定纳入“国家规定”之生态环境标准的边界及其划分标准,以确保标准的统一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完善程序和实体规则,在生态环境标准的司法适用中促进“事实”与价值的有机融合,平衡多种价值冲突;改进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及其司法适用的方法和流程,同时适时更新质量较高的生态环境标准及司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标准 生态环境损害 民法典 系统论 生态沟通 二阶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就业促进还是就业抑制:对接国际环境标准与企业劳动雇佣 被引量:4
8
作者 于连超 耿弘基 +1 位作者 杨浩祥 王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112,共11页
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和更深层次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该研究以ISO 14001环境标准为准绳,创新性地构建了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评价体系,并运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讨了对接国际环境标... 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是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和更深层次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该研究以ISO 14001环境标准为准绳,创新性地构建了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评价体系,并运用2010—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探讨了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①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显著促进了企业劳动雇佣,表现为“就业促进效应”。②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就业促进效应是通过经营风险机制和资源获取机制实现的,其中经营风险机制表现为降低了企业环境处罚、企业环境税收等政策风险,供应商集中度、客户集中度等供应链风险;资源获取机制表现为提高了企业政府补助、企业信贷融资、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等资源获取。③边界条件分析发现,当产权性质为非国有、行业竞争激烈以及金融生态环境较差时,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就业促进效应更显著。④拓展性分析表明,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显著优化了企业劳动力结构,表现出企业劳动力学历结构和岗位结构明显改善;对接国际环境标准的就业促进效应具有市场溢出效应,表现出市场类型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企业劳动雇佣均明显增加。该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①政府层面,加快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推进国内和国际环境标准的协同联动,改善劳动力市场。②企业层面,积极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扩大劳动力规模,优化劳动力结构。③劳动者层面,优化对接国际环境标准新形势下的择业就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标准 ISO 14001 劳动雇佣 劳动力规模 劳动力结构 劳动力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研究及未来我国标准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和金梅 王宗爽 +5 位作者 郭敏 顾闫悦 江梅 胡京南 武雪芳 柴发合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97-1910,共14页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进构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从全球视角研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文系统研究了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分类、污染物项目和浓度限值以及达标统计要求,并与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推进构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从全球视角研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文系统研究了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分级分类、污染物项目和浓度限值以及达标统计要求,并与我国现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全球有126个国家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欧洲以94%的标准制定比例居于第1位。②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为主,其中约1/4的国家对标准进行了分类分级或分区。③全球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共纳入72项污染物,其中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是主要的污染物项目。④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PM_(2.5)、PM_(10)、SO_(2)、NO_(2)年均浓度限值分别在8~40、20~120、10~117、20~200μg/m^(3)之间,O_(3)日最大8 h平均浓度限值和CO 8 h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在60~256.8μg/m^(3)和2~22.9 mg/m^(3)之间;PM_(2.5)、PM_(10)、SO_(2)、NO_(2)全球人口密度年均加权浓度限值分别为18.1、39.1、41.4、52.6μg/m^(3),O_(3)全球人口密度日最大8 h平均加权浓度和CO全球人口密度8 h平均加权浓度限值分别为114.9μg/m^(3)和9.7 mg/m^(3)。⑤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CO浓度限值严于大部分国家,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NO_(2)浓度限值与大部分欧美国家持平;SO_(2)、O_(3)、PM_(2.5)和PM_(10)的一级、二级浓度限值之间差距较大,一级浓度限值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但二级浓度限值普遍较宽松。⑥1/4~1/3的国家规定了达标统计要求,巴西和瑞士的要求相对较严,我国的达标统计要求在国际上较为宽松。因此,建议基于中国及全球最新空气质量基准、国内外标准以及我国污染物环境背景值、美丽中国基本实现要求、降碳减污协同影响等5个维度,修订提出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污染物 PM_(2.5) 臭氧(O_(3)) 浓度限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将修订空气质量级别标准
10
作者 张艳婷 刘炳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2,共4页
自198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以来,我国分别于1996、2000和2012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逐步引入了PM2.5、PM10等关键污染物限值,标准内容日益完善。随着“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等行动计划的实施,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已经有了... 自198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以来,我国分别于1996、2000和2012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逐步引入了PM2.5、PM10等关键污染物限值,标准内容日益完善。随着“大气十条”“蓝天保卫战”等行动计划的实施,目前我国空气质量已经有了显著改善。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9.3 μg/m^(3),实现了连续五年稳定达标,这意味着现行标准(2012年版)对已达标城市的引导作用正在减弱。为保护国民健康,继续推动大气污染防治事业发展,我国于2022年正式启动了第四次修订工作,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新一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不仅是技术性工作,更是一次对大气污染治理思路、治理能力和治理方式的全面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蓝天保卫战 大气污染防治 国民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压力、自我认知与企业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 被引量:16
11
作者 路江涌 何文龙 +1 位作者 王铁民 刘颖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125,共12页
本文以新制度理论为基础,结合认知理论的视角,提出有关我国企业自愿贯标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的研究假说。我们采用中国1,268家工业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管理层的环保认知对企业自愿贯标ISO14... 本文以新制度理论为基础,结合认知理论的视角,提出有关我国企业自愿贯标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的研究假说。我们采用中国1,268家工业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管理层的环保认知对企业自愿贯标ISO14001的行为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政府环保监管压力需要通过管理层认知对企业的贯标行为起作用;企业所在城市的贯标率越高,企业越倾向于自愿贯标ISO14001环保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环境管理体系 新制度理论 认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标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59
12
作者 张晏 汪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7-192,共6页
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制度存在诸多不足.环境标准本身科学性不强,存在着标准滞后、空白、总量控制标准少、确定和修改依据不明、缺少专门针对公众健康设定的指标以及针对同一环境要素数值交叉等问题,这同时也与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不明确... 目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制度存在诸多不足.环境标准本身科学性不强,存在着标准滞后、空白、总量控制标准少、确定和修改依据不明、缺少专门针对公众健康设定的指标以及针对同一环境要素数值交叉等问题,这同时也与环境标准的法律性质不明确、编制机构不中立、编制程序不完善、公众参与不足密切相关.而环境标准体系本身的不完善也带来环境标准适用上的困难和障碍.对此,需要从法律制度和政策选择上寻求突破,明确环境标准的法律地位和效力,建立环境标准制定和修改的规则,确立环境标准的适用原则和条件,从而进一步完善环境标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标准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38
13
作者 李琴 蔡木林 +3 位作者 李敏 朱静 谷雪景 王海燕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06-314,共9页
对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现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环境标准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法律中确立的一些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尚未得到全面落实,管理过程中主要侧重无害化防治,而减量化和综合利用化的管理较为薄弱;危险废物管理的环境标准体系... 对我国危险废物管理现行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环境标准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法律中确立的一些危险废物管理制度尚未得到全面落实,管理过程中主要侧重无害化防治,而减量化和综合利用化的管理较为薄弱;危险废物管理的环境标准体系也还需进一步完善。建议修改、完善现行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全面落实现有危险废物管理制度的实施,在危险废物管理中采取优先顺序策略,加强源头减量,促进资源化利用,在加强危险废物管理过程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环境管理 处置 环境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标准制度中“日落条款”的设置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锡生 谢玲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2-158,共7页
环境标准"超期服役"折射出中国现行环境标准与环境管理客观需要的严重脱节,这一现象成为在环境标准制度中引入"日落条款"的直接动因。作为一种法律淘汰机制,"日落条款"的基本理念与环境标准的内在属性高... 环境标准"超期服役"折射出中国现行环境标准与环境管理客观需要的严重脱节,这一现象成为在环境标准制度中引入"日落条款"的直接动因。作为一种法律淘汰机制,"日落条款"的基本理念与环境标准的内在属性高度契合。在环境标准制度中设置"日落条款",可以平衡法的稳定性和灵动性之间的冲突,增强环境标准修订的可预见性并增加环境标准修订程序的正当性。唯有明确"日落"期限和期限届满效力、完善后评价制度和环境标准修订的程序规范,构建环境标准常规审查修订机制,才能实现环境标准制度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标准 日落条款 超期服役 环境标准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我国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初步构想 被引量:19
15
作者 曹学章 沈渭寿 唐晓燕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7-80,共4页
我国的生态环境标准极其薄弱,建立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需要。借鉴我国目前针对污染防治的环境标准体系,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生态环境标准制订的原则和重点。
关键词 生态环境标准 标准体系 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粉煤灰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琴 徐舒 +5 位作者 顾闫悦 郭敏 杨岳斌 和雄伟 赵路佳 王宗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8-446,共9页
对我国粉煤灰管理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文件及有关标准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现行生态环境标准中尚无专门针对粉煤灰的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粉煤灰的环境管理中适用的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相关标准,且标准数量较少,覆盖面不全... 对我国粉煤灰管理相关的现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文件及有关标准进行了梳理,结果显示,现行生态环境标准中尚无专门针对粉煤灰的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粉煤灰的环境管理中适用的是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相关标准,且标准数量较少,覆盖面不全。粉煤灰在产生、收集、运输环节还缺乏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也缺乏针对粉煤灰各综合利用方式的污染环境防治技术标准,不利于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控。目前,粉煤灰生态环境标准体系需要在全过程管理环节以及促进综合利用、污染防治、风险防控、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环境管理 利用 环境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被引量:44
17
作者 周启星 滕涌 +1 位作者 展思辉 佟玲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4,共14页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了解和解决其所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问题,是土壤环境基准/标准是否科学准确并在国家层面上能否全面应用的前提。本文从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相关的概念及其内涵、... 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基础性问题。了解和解决其所涉及的这些基础性问题,是土壤环境基准/标准是否科学准确并在国家层面上能否全面应用的前提。本文从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相关的概念及其内涵、基础方法标准化、生物受体的选择和变量归一化4大方面阐述了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研究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从而为全面系统地开展此项研究工作提供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等依据。具体来说,包括"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土壤质量"、"土壤污染"、"污染土壤"、"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污染土壤修复基准"等诸多相关概念,采样、前处理、分析步骤和测试方法等的统一与标准化,敏感种与优势种等生物受体的正确选择,以及涉及到总量与有效态或提取态、复合污染与交互作用的情况、土壤本身的一些影响因素(土壤类型、有机质、粘粒、pH、Eh和CEC等)、土壤外部的一些影响因素(地理区域、温度、水分或湿度、施肥或农业措施等)诸多变量的基础数据的归一化处理。最后,结合这些基础性问题,对土壤环境基准/标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环境基准 修复基准 方法学 环境标准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昌平 钱谊 戴明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5180-15182,共3页
[目的]制定有效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方法]在分析当前国际上有关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动态以及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1995)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初步构想。[结果]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目的]制定有效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方法]在分析当前国际上有关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动态以及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1995)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初步构想。[结果]我国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土壤污染日益严重,现有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诸多不足,已无法满足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制定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十分重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土壤污染情况,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参考国家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建议我国的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应当包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控制标准、污染土壤修复标准。[结论]该研究可为预防和治理我国土壤污染、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土壤环境标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标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天华 李贵宝 +2 位作者 傅桦 张月丛 孟宪锋 《水资源保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6,63,共5页
从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出发,介绍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及现阶段的实施情况,论述水环境标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施过程中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水环境标准是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水环境... 从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出发,介绍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及现阶段的实施情况,论述水环境标准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实施过程中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水环境标准是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水环境标准日臻健全、完善。分析我国水环境标准与可持续发展论的差距,提出今后需进一步完善水环境标准的改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环境标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柳 龙怀玉 +4 位作者 刘鸣达 罗斌 丁保华 雷秋良 张认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5-1331,共7页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从基本架构、指标体系、指标限制条件、指标标准值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基本特征。结果如下:(1)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包括通则类和细则类标准,通则类标准冠名为"XX准则(...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从基本架构、指标体系、指标限制条件、指标标准值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的基本特征。结果如下:(1)我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体系包括通则类和细则类标准,通则类标准冠名为"XX准则(或规范)",细则类标准冠名为"XX产地环境条件",而且包括空气、灌溉水、土壤3个方面。(2)现有细则类标准覆盖了大多数种植业农产品,但经济作物类目前尚无相应的产地环境标准可依。(3)不同农产品标准相互之间存在"指标名称不一致""、同一指标的单位不一致"、"相同指标数据精确度要求不一致"等几个方面的不协调。(4)不同农产品的环境指标体系差异较大,对指标的要求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空气环境质量涉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4项指标,灌溉水环境标准涉及重金属、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微生物以及pH共15项指标,土壤环境标准涉及6项重金属、2项有机化合物指标。(5)产地空气环境标准受检测时限"日平均"、"1h平均"限制,土壤环境标准受土壤"pH值域"限制。(6)产地环境指标以数值描述为主,不同农产品标准值在数值大小和精确度方面要求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 产地环境标准 指标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