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在线分析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英文) 被引量:7
1
作者 C.J.Cowper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天然气在线分析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了详细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由于气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对比技术,因此标定气、分析仪的性能以及标定气的组分成为保障天然气在线分析正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因素。该文详细阐述了重... 对基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天然气在线分析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了详细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由于气相色谱技术是一种对比技术,因此标定气、分析仪的性能以及标定气的组分成为保障天然气在线分析正确性和一致性的关键因素。该文详细阐述了重力混合制备标定气的步骤,特别是EffecTech方法。同时,研究了分析仪的性能对于天然气在线分析的影响。具体而言,对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分析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详细的分析。通常偏误差和不确定度不可能以一种令人满意的方式结合。然而,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在不改变物理性质的前提下,接受组分含量测定所产生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误差 不确定度计算 标准气体在线天然气分析一致性 气相色谱对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曼光谱的转炉烟气中多组分气体在线分析方法研究
2
作者 郑传新 刘晓萌 +6 位作者 李泉 孟征 王恩宁 司星宇 王健年 李振林 王红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1,共6页
冶金行业中,转炉烟气的在线分析普遍采用激光吸收光谱法等单组分气体分析技术,实践中需使用多传感器的组合以同时监测CO、CO_(2)、O_(2)、H_(2)等多组分,分析系统整体的复杂程度和成本高,响应速度慢,逐个传感器的日常校正维护工作量大... 冶金行业中,转炉烟气的在线分析普遍采用激光吸收光谱法等单组分气体分析技术,实践中需使用多传感器的组合以同时监测CO、CO_(2)、O_(2)、H_(2)等多组分,分析系统整体的复杂程度和成本高,响应速度慢,逐个传感器的日常校正维护工作量大。为简化在线分析系统的复杂度,提高分析效率,实现炼钢流程的降本增效,首创性的建立了一种转炉烟气中多组分气体实时在线分析的拉曼光谱方法,并首次研制了专用于炉气检测的多组分气体分析系统。通过检测CO、CO_(2)、N_(2)、O_(2)、H_(2)五组分的拉曼光谱特征峰强,对五组分含量进行同时定量分析。检测范围0.1%~100%,检测精密度RSD值均≤0.1%。分析系统中,样气处理模块采用耐高温探头和大功率抽气泵,快速、有效去除进入分析仪的样气中水分和灰尘,保证测试条件稳定;分析模块采用窄线宽532 nm激光器和透射式光谱仪,并通过空间光路设计以提高检测灵敏度,满足气体检测需求。相比于现有的单组分在线分析技术,所提出的多组分检测方法可同时给出五组分的定量结果,不受样气压力、测试条件变化影响,样气前处理难度低,检测准确度高,系统维护简单。N_(2)标准气体的拉曼散射信号特征峰强在24 h内波动≤0.48%。经标准样品验证,该方法检测误差≤0.3%,达到转炉烟气实时检测的需求。该方法不仅在冶金行业有广阔应用前景,还可通过模型扩展以拓展到其他多组分气体实时在线分析监测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在线气体分析 转炉烟气 多元标准曲线模型 冶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总硫在线分析标准化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理 王伟杰 +3 位作者 邢鹏飞 王晓琴 王微微 沈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9,108,共8页
随着天然气产业绿色发展的趋势,天然气产品质量快速升级,关键指标总硫含量的分析测试技术水平也亟需提升,以满足在线监测的生产需求。在对天然气产业及技术指标发展动态的广泛调研和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已取得的总硫检测技术国际标准化研... 随着天然气产业绿色发展的趋势,天然气产品质量快速升级,关键指标总硫含量的分析测试技术水平也亟需提升,以满足在线监测的生产需求。在对天然气产业及技术指标发展动态的广泛调研和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已取得的总硫检测技术国际标准化研究成果,并开展了3种总硫在线检测方法(GC-μTCD、GC-IMS、GC-FPD)的检测限、重复性、相对一致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具备检测天然气中总硫(硫化合物加和)的能力,为未来总硫在线分析方法选择和优化奠定了基础。最后,提出实现天然气总硫在线检测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下步将继续深入开展在线总硫色谱法检测技术和国际标准化工作,为天然气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标准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总硫 在线分析 国际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标准气体气相色谱比对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春瑛 韩桥 +2 位作者 杜秋芳 张新 张培壮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8,共7页
叙述了天然气标准气体气相色谱的比对方法和条件,并对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进行了考察。该方法用于天然气的国际比对中,取得了理想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天然气分析 标准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天然气组成分析方法标准对精密度的要求 被引量:4
5
作者 曾文平 王晓琴 +1 位作者 冯韵霖 周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6-92,共7页
天然气组成分析是天然气工业中最为基础的分析项目,我国强制性标准GB 17820-2012《天然气》规定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高位发热量两个指标均与天然气组成分析有关,而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要求是天然气组成分析方法规定的重要技术参数。比较了国... 天然气组成分析是天然气工业中最为基础的分析项目,我国强制性标准GB 17820-2012《天然气》规定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高位发热量两个指标均与天然气组成分析有关,而分析结果的精密度要求是天然气组成分析方法规定的重要技术参数。比较了国内外天然气常规组成分析方法标准规定的精密度值,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不同方法分析结果所能达到的精密度,对各方法标准规定精密度值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其结论可为使用者选择合适的方法标准分析天然气组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组成分析 方法标准 精密度 重复性 再现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在线气相色谱仪校准规范的制定 被引量:15
6
作者 曾文平 王晓琴 王伟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9-103,共5页
现有检定规程(JJG 1055-2009)和性能评价标准(GB/T 28766-2012)都不能完全满足对天然气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计量性能检查的需要,且某些检定或评价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分析比较了已有的检定规程和性能评价标准规定的评定项目... 现有检定规程(JJG 1055-2009)和性能评价标准(GB/T 28766-2012)都不能完全满足对天然气在线气相色谱分析仪计量性能检查的需要,且某些检定或评价项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分析比较了已有的检定规程和性能评价标准规定的评定项目,结合在线气相色谱分析系统使用的实际需要,提出了有效性、重复性、色谱柱分离度和分析结果一致性4项校准项目,并通过评价实例,验证了拟制定校准规范中评价项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气相色谱仪 性能评价 检定校准 气体标准物质一致性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快速监测系统的组建及其在漠河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工程MK-2孔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松 刘晨 +4 位作者 饶竹 赵省民 佟柏龄 邓坚 杨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31-2138,共8页
本文结合非动力型脱气器与动力型脱气器的优点,研制出一种适用于低流量、低流速等小型钻探工程的飞溅离心式钻井泥浆脱气设备,并组建一套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气体的快速监测系统。此套系统中,钻井泥浆在脱气筒内自动采集气体并将气体... 本文结合非动力型脱气器与动力型脱气器的优点,研制出一种适用于低流量、低流速等小型钻探工程的飞溅离心式钻井泥浆脱气设备,并组建一套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钻井气体的快速监测系统。此套系统中,钻井泥浆在脱气筒内自动采集气体并将气体样本通过导管引入实验室,通过阀切换、多柱分离、双检测器的气相色谱分析系统,可同时检测C_H__4、C_2H__6、C_2H_4、C_3H_8、C_3H_6、n-C_4H_(10)、i-C_4H_(10)、n-C_5H_(12)、i-C_5H_(12)、O_2、N_2、C_O2、CO等多种气体。其中,烃类气体的方法检出限为0.10~1.00μL/L,非烃气体的检出限为100μL/L^0.01%,方法精密度为1.65%~11.6%,样品分析周期约10min。该系统通过在黑龙江省漠河盆地开展的东北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科学钻探工程MK-2孔的试运行,实现了钻井气体的在线快速监测,方法灵敏、稳定可靠,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较低的检出限,能够基本满足天然气水合物等气体钻探现场检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钻井泥浆脱气设备 气体快速监测系统 在线分析 野外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发热量测定的溯源性 被引量:16
8
作者 周理 陈赓良 +1 位作者 潘春锋 许文晓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发热量是商品天然气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其量值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天然气全产业链,影响重大。为此,详细介绍了天然气发热量的测定方法及其溯源性。测定天然气发热量有直接测定法与间接测定法,前者属物理化学测量范畴,以谱系学方式溯源;... 发热量是商品天然气最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其量值的准确与否关系到天然气全产业链,影响重大。为此,详细介绍了天然气发热量的测定方法及其溯源性。测定天然气发热量有直接测定法与间接测定法,前者属物理化学测量范畴,以谱系学方式溯源;后者属分析化学测量范畴,以标准气混合物(RGM)方式溯源。化学成分量测量溯源链的建立,包括溯源对象与目标、测量方法与比较方法、化学成分测量基(标)准和化学成分测量溯源链的技术模型。热量计测量溯源链的建立,包括参比级(0级)热量计、甲烷纯组分发热量的测定及以参比热量计验证标准气体混合物(RGM)。同时,对相关的国际标准做了较为详尽的追踪报道:ISO 14111是第一个就化学成分测量中的溯源性作出规定的标准化文件,其实质是将分析结果的溯源还原为RGM溯源。为使ISO14111规定的溯源准则更好地应用于能量计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ISO又相继发布了ISO 10723:2012、ISO 14912和ISO15976等一系列国际标准以阐明溯源过程中偏差的检测与处理,为B类不确定度评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分析 溯源性 发热量 标准气体混合物 参比热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能量计量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与实践 被引量:39
9
作者 罗勤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供出的发热量。由于我国天然气贸易量逐年上升且随着GB/T 22723—2008《天然气能量的测定》正式实施,天然气交接将从体积计量方式逐步转向能量计量和结算。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开始... 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核心价值在于其供出的发热量。由于我国天然气贸易量逐年上升且随着GB/T 22723—2008《天然气能量的测定》正式实施,天然气交接将从体积计量方式逐步转向能量计量和结算。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开始在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建设天然气质量控制和能量计量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我国能量计量体系的建设和推广应用。为此,从设备配置和管理、检定规程、方法标准、标准参比条件、气体标准物质、体积流量,以及发热量直接测定量值量传溯源链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应用能量计量的可行性,并阐述了在西气东输一线和川渝管网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已基本具备了实施能量计量的技术条件,整体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可初步满足能量计量应用要求;天然气分析用气体标准物质制备、发热量间接测定、流量原级标准装置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提出了6个方面的发展设想来支撑天然气能量计量的全面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能量测定 流量 组成分析 发热量 气体标准物质 可行性 应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国家一级气体标准物质获批应用
10
作者 天工(摘编自中国石油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0-120,共1页
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获悉,随着最后一张标准物质证书的出具,该院完成了又一批次的国家一级气体标准物质的制备并提供给中石油东部管道有限公司使用。本次国家一级气体标准物质组分涵盖天然气分析所需的全部组分,不... 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研究院获悉,随着最后一张标准物质证书的出具,该院完成了又一批次的国家一级气体标准物质的制备并提供给中石油东部管道有限公司使用。本次国家一级气体标准物质组分涵盖天然气分析所需的全部组分,不确定度水平为全国最高。标准物质是一种已经确定了具有一个或多个足够均匀的特性值的物质或材料,是分析测量行业中的量具,在校准测量仪器和装置、评价测量分析方法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国家一级气体标准物质,是该项参数的国家最高水平的计量载体。中石油东部管道有限公司采用该国家一级气体标准物质,将有效降低天然气组成分析过程中,由于标准物质导致的分析数据、天然气计量以及质量指标的不确定度,特别是作为天然气最重要质量参数的发热量,其不确定度水平将随着国家一级气体标准物质的使用而大幅度降低。本次标准物质以基准标准物质称量装置为载体,以高纯的纯物质为原料,使用气体标准物质制备绝对方法称量法制备,最终超标准完成标注物质的制备和供给。基于这些装置和技术,该院除本次生产的国家一级气体标准物质外,还具备生产另外4种国家一级气体标准物质的能力。由此基本上覆盖了现有天然气质量监控所需要的组分及硫化合物分析需求。此次标准物质的制备和供给,将提高我国对国家一级气体标准物质的认知程度,扩大其使用范围。同时也标志着,针对即将到来的天然气计量方式转变形式,该院已提前完成了计量标准物质的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标准物质 中国石油 油气田 西南 天然气分析 天然气计量 应用 物质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可研分析方案
11
作者 李俊其 《农村电气化》 2012年第11期8-9,共2页
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可研分析方案依据《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规划》、《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规... 综合在线监测系统可研分析方案依据《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智能电网关键设备研制规划》、《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范》、“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工程验收规范》、《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规范开展状态检修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状态检修管理规定(试行)》、《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评价导则》、《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状态检修导则》、《SR高压断路器状态评价导则》、《SR高压断路器状态检修导则》、《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在线监测系统 分析方案 设备状态检修 油浸式变压器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技术标准体系 国家电网公司 变电站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